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掌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细菌性肠道传染病发病动态, 为做好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在新疆15个地区(州、市)55个监测县开展霍乱、 伤寒、 菌痢等重点细菌性肠道传染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监测;利用Excel 和Access统计软件分析2007年监测资料; 对现场分离的病原菌进行血清学鉴定及药敏实验。结果 2007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新疆共报告门诊腹泻病例144 098例,累积月报告发病率为716.78/10万,略高于2006年同期发病水平(682.00/10万),发病数较2006年同期上升5.10%;其中菌痢10 273例,伤寒591例,霍乱1例。结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细菌性肠道传染病发病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暴发疫情时有发生,仍是疾病监测和防控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2.
目的 200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建立了覆盖全疆地州(市)的流行性感冒(流感)监测网络体系,探索此监测体系下2009-2012年度流感流行特征,为今后流感大流行及流感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对新疆2009-2012年流感监测年度内报告的流感样病例数占门急诊就诊病例总数百分比(ILI%)、病原检测阳性率及全疆报告的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分布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周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就诊病例百分比中位数为2.58%,夏秋季节中位数为2.35%,冬春季节中位数为2.81%;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检测阳性率中位数为5.85%,夏秋季中位数为0.51%,冬春季节中位数为13.60%;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时的中小学校。 结论 新疆流感流行具有明显的冬春季节流行性特征,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冬春季节学校流感预防控制工作,继续做好全疆流感监测工作,为流感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我国炭疽防控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做好我国炭疽防制提供启示和对策建议。选择2015年全国炭疽报告病例数最高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炭疽监测点为调查对象,对该地区炭疽的疫情报告和工作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尽管目前我国炭疽的防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不足。特别是在疫情报告上,现行炭疽监测指导性文件中的部分要求与基层实际情况存在偏差,炭疽诊断标准规定的指标是要求确诊病例分离到病原菌,但实际上基层采集样本的病原阳性检出率极低,致使炭疽疫情报告存在错报和漏报现象;在疫情监测上,基层防疫单位工作条件艰苦和技术力量薄弱,导致工作松懈和效率不高;在疫情处置上,缺乏人与动物疫控系统的联动机制,致使发生的多数疫点未得到彻底处理,造成了新老疫点交替发病的恶性循环。综上所述,特别提出建议,首先继续加强炭疽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防病意识;其次从修订炭疽监测方案入手,使其更加科学化,根据炭疽临床表现的典型特征和有明确接触史的流行病学调查基本可以确诊为临床诊断病例,建议将疑似病例报告归入临床诊断病例报告,可能更符合基层工作实际现状和疫情报告管理;最后充分落实畜间预防接种等保护措施,建立健全人与动物疫控系统的信息互通渠道,并切实加强基层实验室技术能力的建设和提高基层防疫人员的待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2018年发生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的一起人间皮肤炭疽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处置,探讨炭疽疫情的流行特征和传播特点及诊断方法,为今后炭疽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病例的三间分布、接触史、接触方式、临床特征等资料进行分析;实验室检测采取病原分离鉴定、PCR检测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进行抗体检测等。结果本次疫情23例病例分布于1个自然村,均为男性,病例最小20岁,最大64岁,年龄分布集中在30~55岁(占91.30%),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95.65%)。本次暴发疫情的流行期为23 d, 确诊病例10例,PCR方法检测样本阳性7份。分离到炭疽芽胞杆菌1株,PCR方法检测到了其毒力质粒。结论本次暴发疫情特点鲜明,剖解、剥食、宰杀病畜和接触病畜及相关产品等是炭疽发病的危险因素;传染源为染疫病牛羊,传播途径为直接接触传播,农民为高危人群;及时采取联防联控是控制炭疽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2009年全国布鲁氏菌病监测数据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2009年全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特征,为开展相应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全国人间布病病例及布病国家级监测点监测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9年全国共报告人间布病35 816例,报告发病率为2.70/10万;内蒙古、山西、吉林、黑龙江、河北、宁夏6个省(自治区)报告发病数占报告发病总数的91.77%;监测点羊平均阳性率为1.49%,牛平均阳性率为1.36%;全国共分离到羊种3型布鲁氏菌68株,占总分离菌株数的94.7%。结论中国人间布病疫情仍主要分布于畜牧业较为发达的北方地区,该病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发特征。布鲁氏菌流行优势菌株是羊种3型,部分地区畜间布病感染菌株来源复杂。青海、西藏、新疆等西部牧区应进一步加强人间及动物间布病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监利县1991~1994年炭疽监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力  山建国 《疾病监测》1996,11(7):249-251
本文报告湖北省炭疽嘘测点监利县19911994年炭疽流行街学调查及补环境病原学监测。监利县这几年共发生3起炭疽流行。19例病人,死亡2例,年均发病率为0.35/10万,年均病死率为10.53%。流行季节在6、7、8月份,其中7月份最高,占57.89%。感染方武以剖杀病死畜、加工等直接接触,占84.21%。传染源为病死的牛。在采集各类标本84份中分离出炭疽杆菌9株, 检出率为10.71%。  相似文献   

7.
李伟 《疾病监测》2017,32(3):179-183
比较2016年俄罗斯西伯利亚炭疽疫情的防控措施和我国现行的不同。阐述新形势下炭疽防控一些因势利导的措施手段。概括我国炭疽流行现状,分析我国炭疽流行因素和高发原因。总结出我国炭疽防控的关键在于源头控制目标下的综合措施实施,即加强动物炭疽疫苗接种,加强对病死畜的管理,教育农牧区群众不屠宰、不剥食、不销售病死牲畜,加强炭疽监测、科学彻底地消除炭疽芽胞。如果炭疽防控的各项措施能落实,我国也能达到有效控制炭疽的目的,在一些地区还可以达到控制消除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湖北省炭疽监测点监利县1991-1994年炭疽流行病学调查及外环境病原学监测。监利县这几年共发生3起炭疽流行,19例病人,死亡2例,年均发病率为0.35/10万,年均病死率为10.53%。流行季节在6、7、8月份,其中7月份最高,占57.89%。感染方式以剖杀病死畜、加工等直接接触,占84.21%。传染源为病死的牛。在采集各类标本84份中分离出炭疽杆菌9株,检出率为10.71%。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阳原县金家庄乡赵家坪村于1991年7月21日至9月20日发生了一起人畜炭疽病暴发,现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告如下:诊断标准1 人间炭疽: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进行诊断。2 畜间炭疽:根据牲畜的发病症状,结合细菌涂片检查进行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结果1 人畜炭疽发病率:赵家坪村人和牲畜的炭疽发病率见附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掌握甘肃省炭疽流行病学特征及疫情趋势,为制定该省炭疽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5-2016年甘肃省及炭疽高发地区甘南藏族自治州(甘南州)炭疽报告病例的疾病类型、人群、地区、时间分布等流行病学特点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全省12年共报告炭疽病例956例,其中疑似炭疽375例、临床诊断558例、实验室诊断33例;临床分型中皮肤型炭疽949例,占总数的99.3%(949/956),未分型病例7例,死亡4例。年报告病例数在46~131例之间波动,2016年最高为131例。病例主要分布在甘南州830例(86.82%)、临夏回族自治州80例(8.37%)等8市(州)24个县(区),夏秋季高发,以青壮年男性牧民为主。结论 甘肃省炭疽疫情高发,疫区范围广,流行风险高,应引起高度重视,强化监测,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新疆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抽取新疆61所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2 845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工作满意度得分为(3.72±0.42)分;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为民族、年龄、用工性质、医院级别。结论建议针对护士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实施适合新疆地域性、民族性的干预措施,以提高其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温州市外来流动人口HIV感染的流行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温州市外来流动人口HIV感染情况及其分布特征。对1988-2001年由确诊实验室确诊的流动人口HIV感染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至2001年底温州市共检出102例HIV感染者,其中流动人口82例,占82.39%,死亡10例。82例HIV感染者中外省54例(65.85%),外籍华人华侨28例(34.15%)。外省流动人口HIV感染者以新疆籍为主。男性多于女性。年龄以20-40岁之间为多。感染途径以经血传播为主,占总流动人口感染者的64.63%。1998年前感染者以华侨华人为主,而1999年后则以新疆籍的流动人口为主。调查表明,目前温州市HIV感染者仍以流动人口为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对控制和预防流动人口艾滋病的流行非常必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新疆三级甲等医院手术室护士的有效护理工时,为护理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按照护理项目操作时间调查表分别对新疆9所三级甲等医院手术室的护士进行1周的有效护理工时测定。结果:护士日人均有效护理工时为(345.75±180.27)min,直接护理工时为(201.96±159.49)min,间接护理工时为(143.79±83.91)min;不同医院手术室护士的日人均有效护理工时、直接和间接护理工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01)。结论:各医院手术室护士的工作量差异较大,大型综合三甲医院护士工作量较大,而专科医院和地州医院护士工作量相对较小。护理管理者须根据各医院服务供给水平和护理服务时间即工作量情况来配置护理人力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4.
2000-2007年新疆克拉玛依市性传播疾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性传播疾病(性病)发病趋势及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00-2007年克拉玛依市性病疫情资料。结果 自2000年始,克拉玛依市性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现依然较高。流行病种以淋病、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尖锐湿疣为主,在性病构成比中淋病呈逐年下降,艾滋病病毒(HIV)、非淋菌性尿道(宫颈)感染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近年来克拉玛依市的性病发病率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HIV感染者逐年增加,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郭自同  李国庆  于岚 《临床医学》2011,31(11):11-13
目的分析111例行食管超声和头颅CT检查的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患者,了解左房血栓与脑卒中的关系以及食管超声在防治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2006年3月至2008年8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房颤患者,行食管超声和头颅CT检查并对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左房血栓的发生率,以及左房血栓与脑卒中发生的关系。结果 111例房颤患者均经食管超声检查,发现左房血栓15例,占13.5%。左房血栓组与左房无血栓组在脑卒中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95,P〈0.01)。结论左房血栓与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食管超声在防治房颤患者脑卒中的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建议为预防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对房颤患者行食管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新疆博尔塔拉州维吾尔族(简称维)、哈萨克族(简称哈)、蒙古族(简称蒙)、汉族空腹高血糖(≥5.6mmol/L)状态的人群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2004年博尔塔拉州维、哈、蒙、汉族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选取资料完整并年龄在20~79岁者共3808例(维、哈、蒙、汉各963、967、778、1100例),回归分析多民族空腹高血糖的影响因素。结果空腹高血糖检出率(调整年龄性别)维10.7%、哈6.9%、蒙6.6%、汉10.1%,40~60岁人群的检出率最高,维、汉族女性的检出率高于同民族男性。年龄、腹型肥胖、高甘油三酯(≥1.7mmol/L)是维、哈、汉族空腹高血糖状态的共同危险因素,高血压是哈、蒙族的危险因素,低高密度脂蛋白(≤0.9mmol/L)是蒙族的危险因素,高胆固醇(≥5.2mmol/L)是汉族的危险因素。结论新疆博尔塔拉州维、哈、蒙、汉族人群空腹高血糖比例较高,尤其是维族和汉族。不同民族空腹高血糖的影响因素不全相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新疆地区维吾尔族5岁维吾尔族儿童乳牙患龋情况,为有效开展儿童口腔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以及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在新疆地区3个城市、3个农村随机抽样选取调查点,共调查782名5岁维吾尔族维吾尔族儿童的患龋情况,并将调查结果与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西部抽样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新疆维吾尔族5岁维吾尔族儿童乳牙患龋率为65.35%,患儿中龋齿数最多为16个,龋均为3.30;乳牙患龋率和龋均在男性和女性、城市和农村维吾尔族儿童之间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乳牙龋齿充填率则存在性别和地区间的差异。结论新疆地区维吾尔族5岁维吾尔族儿童乳牙龋齿患病率仍然较高,而龋齿充填率相对较低,今后维吾尔族儿童龋病防治工作应加强乳牙保健的口腔卫生宣传教育,提高保健人员和家长的口腔保健意识,培养幼儿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发现龋病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与汉族强直性脊柱炎(AS)白细胞抗原B27[(HLA)-B27]阳性表达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调查839例维吾尔族与1689例汉族HLA-B27抗原阳性表达的疑似AS患者,并比较2个民族HLA-B27阳性表达在性别以及不同年龄段的分布特点。结果新疆地区ASHLA-B27阳性表达,男性群体高于女性,各年龄组男女比例为0.96∶1~5.03∶1不等,平均2.24∶1。2个民族男女组均以10~19岁、20~29岁、30~39岁为主要患者群,在整体人群中汉族平均HLA-B27阳性率为27.18%,维吾尔族为20.62%,汉族高于维吾尔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组调查资料中维吾尔族和汉族AS HLA-B27阳性表达在发病年龄、性别上的特点是一致的,AS HLA-B27阳性表达在两民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17年5月1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确诊1例输入性疟疾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病例系到西非科特迪瓦的阿比让市打工期间感染疟疾,与其同行的还有1名疑似病例。确诊病例返回国内后,曾到多家医疗机构就诊,但均未得到明确诊断,最后在新疆CDC确诊,疑似病例被宁夏回族自治区CDC进一步排除。 我国各地劳务输出部门应加强对前往疟疾流行区的劳工开展疟疾防控知识的宣传,增强该人群的自我防护意识。 出入境检疫机构也应对前往疟疾流行国家的公民做好预防疟疾的宣传,对入境人员做好发热等症状筛查工作。 医疗机构和CDC进一步提高对疟疾的识别和诊断能力,切实做到输入性疟疾病例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相似文献   

20.
背景: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区,地理位置不同,经济条件、气候环境等差异较大.目的:了解新疆不同民族出生缺陷发生发展趋势、病种及民族和地区差异.方法:根据新疆特殊的民族、地理条件及经济状况,按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确定13个县(市)作为监测点,使用<中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填报<出生缺陷儿登记卡>和<围产儿情况季报表>.出生缺陷的诊断采用ICD10诊断标准.对2005-01/2008-12 4年间出生缺陷发生率进行统计,并分析出生缺陷的病种及其在各民族、地区的分布情况.结果与结论:新疆地区出生缺陷的平均发生率为97.43/万,4年间出生缺陷发生率表现为2006年较上一年度显著降低后,随之又逐年上升.出生缺陷发生率农村高于城市,男性多于女性,天山以南地区高于天山以北、以东及乌鲁木齐地区.在新疆的主要民族中,出生缺陷发生率以锡伯族和维吾尔族最高,满族和哈萨克族次之,汉族最低.4年间满族、蒙古族、回族出生缺陷发生率逐年下降,维吾尔族、汉族和哈萨克族有较小波动;但锡伯族却经历了一次大起大落的变化.出生缺陷病种前5位依次为神经管畸形、总唇裂、无脑畸形、先天性脑积水、唇裂合并腭裂.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新疆地区出生缺陷的发生存在民族和地理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