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E Yi-xin HE Jian-gang TANG JI-hai Zhang Zhi-ping LI Ye-qun YAN Xiao-xiang REN Jun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8,(6)
目的了解地震灾区农村居民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评估强化干预效果,为制定灾后卫生防病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普查的方式对在茶社中喝茶的居民进行面对面调查,第一次调查结束后,由防疫队员现场进行地震灾后卫生防病相关知识强化干预培训,然后再次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居民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在应急状态下超过了80%,强化干预使当地居民的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的68.4%上升到干预后的87.3%。结论在茶社开展强化干预活动措施效果明显。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场所开展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泰安市农村居民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评价对农村居民进行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的效果。方法 根据社区诊断,选择17条健康知识和15项健康行为作为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的内容。随机抽取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比较健康教育前后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的变化。结果 在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后,目标人群健康知识知晓率平均由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前的44.24%升至82.56%;健康行为形成率平均由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前的68.49%提高到89.33%。结论 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是提高农村居民健康知识水平、促进健康行为形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地震灾区农村居民卫生知识、健康教育需求及居住地环境卫生状况,为灾区长期的卫生防疫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大邑县受灾相对较重的出江片区作为研究现场,在出江片区的4个乡镇33个自然村中每个村随机抽取5~10户,对每户的户主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卫生知识、态度和行为、健康教育需求、居住地环境卫生状况。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233份,其中男性99人(42.5%),女性134人(57.5%),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81.6%)。调查对象卫生知识平均得分为10.37±1.62分;低年龄组、文化程度高者得分较高(P〈0.05);居民对食品卫生和环境卫生知识掌握情况较好,知识点得分在0.90以上,而饮水卫生和消毒杀虫知识知晓程度较低,知识点得分在0.63~0.89之间。大部分居民都能够做到喝开水(93.1%)和不吃腐败变质食物(97.4%)。居民最需要的健康服务是消毒杀虫(51.5%)和传播卫生知识(50.6%);希望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为广播电视(56.2%)和现场服务(43.3%)。结论地震灾区农村居民具有一定的卫生知识,具有较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行为,但在传染病防治和饮用水卫生知识、生活用水消毒等方面存在问题,需要加强这些方面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地震灾区小学生健康教育干预效果,为地震灾区健康教育提供依据和思路。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 ,以自行设计的自填式问卷为调查工具,采取干预前后自身比较方法 ,对四川、陕西、甘肃10个县(市)四年级小学生进行效果评价,基线调查和评估调查时使用相同的问卷。结果经过为期0.5a的健康教育,3省小学生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均有显著性提高(P值均0.05);除四川省小学生常用警示标识知晓率的提高无统计学意义外,甘肃和陕西2省小学生对常用警示标识知晓率提高程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省小学生健康危害行为发生率并未全部降低。结论小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提高显著,但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仍存在对其健康构成威胁的行为,应成为日后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地震灾区居民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检验地震灾后健康教育干预模式的可行性,为日后地震灾区健康教育提供依据和思路。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四川、陕西、甘肃3省10个县(市)项目村村民进行问卷调查和干预,评价干预效果。结果经过为期6个月的健康教育,调查对象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采纳率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其中项目村居民肠道传染病、结核病、妇幼保健知识增加明显,干预后知晓率分别达到了94.7%、81.8%和82.1%。居民不共用毛巾、使用肥皂洗手、妥善保管农药3方面行为的改善率分别为12.2%、5.6%和2.7%。结论 "面对面传播抓重点人群,传播材料发放保障覆盖率,地方特色活动激发参与积极性"的健康教育干预模式初见成效,应在地震灾区继续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汶川、北川、绵竹3个极重灾区群众健康素养状况在开展行为干预活动2年后的效果,对干预活动进行评估.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于干预活动开展的前后分别调查了360名居民的健康相关知识、健康相关行为等内容.结果 灾区居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知晓率于干预前后分别为57.1%和83.2%;健康行为形成率于干预前后分别为41.2%和68.5%.知晓率和形成率的提高均有统计学意义(X2=46.1,P<0.01;X2=29.3,P<0.01).结论 经过2年的行为干预活动,地震极重灾区的健康教育工作已取得一定成绩,但仍需不断深入开展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素养的宣传和普及.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研究地震之后汶川、北川、绵竹和都江堰4个极重灾区人群的健康素养状况在综合行为干预后的效果,对干预活动进行评价。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于干预活动开展的前后分别调查了480名和468名居民的健康相关知识、健康相关行为等内容。结果灾区居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知晓率于干预前后分别为57.4%和79.7%;健康行为形成率于干预前后分别为69.2%和77.4%。知晓率和形成率的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7.7,P0.01;χ2=36.9,P0.01)结论健康素养干预活动后,地震灾区居民掌握了更多健康知识,更多人自觉采取有利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农村居民存在的最突出的卫生及行为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探索农村社区健康素养干预方式。方法采通过巡展、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咨询、技能演示、视频教育等多种形式,对武汉市农村居民进行1年的干预,并对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进行本底调查和干预评价。结果居民的总体健康知识知晓率提高了9.3%,健康行为形成率提高了4.8%,健康技能持有率提高了5.9%。结论农村居民在健康基本知识、行为生活方式与习惯及健康基本技能方面表现较干预前有较大提高。通过现场干预实践,提高了农村居民健康素养,干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比较不同健康干预模式对医学生健康知识与行为的干预效果,为提高医学生健康素养提供有效方法.方法 整群抽取天津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大一新生127名,按班级随机分为传统干预组(32名)、同伴教育组(31名)、混合干预组(31名)和对照组(33名),开展为期6个月的健康干预,应用自行设计的《医学生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调查表》评估健康干预的效果.结果 干预后,4组医学生健康总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350,P<0.01),混合组总得分>传统组/同伴教育组>对照组.3个干预组干预后健康知识得分均提高(P值均<0.05),但仅混合干预组干预后健康行为得分高于干预前(t=3.703,P<0.01).干预后3个干预组饮食与营养、生活习惯、故意/非故意伤害得分均高于对照组(F值分别为13.83,11.72,9.05,P值均<0.01),但均为混合干预组得分最高.结论 结合不同年级的健康需求是促进学生健康素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雅安市芦山震后灾区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干预效果。方法 应用症状自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灾区600名初中生进行心理干预前后心理测评。结果 灾区干预前初中生中重度心理问题比例较高的前3位因子依次为抑郁(19.83%),焦虑(19.31%),强迫症状(18.80%);干预前,女生SCL-90总分、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SDS总分和SAS总分分别为(181.42±32.89)、(1.61±0.43)、(2.20±0.49)、(2.14±0.50)、(2.08±0.54)、(46.97±4.95)、(43.94±5.75)分,均高于男生的(173.61±33.98)、(1.54±0.40)、(2.12±0.53)、(2.03±0.48)、(1.95±0.53)、(45.81±5.43)、(42.11±6.8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女生SCL-90总分、躯体化、抑郁、焦虑和恐怖因子分别为(151.18±30.41)、(1.56±0.39)、(1.72±0.35)、(1.76±0.41)、(1.58±0.48)分,均高于男生的(147.67±24.17)、(1.49±0.38)、(1.65±0.44)、(1.67±0.40)、(1.44±0.3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男生SCL-90总分、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其他、SDS总分和SAS总分均低于干预前,女生各量表及各因子得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芦山地震灾区初中生经过干预后心理健康状况有明显改善,且不同性别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中国卫生工程学》2020,(5)
目的了解医学生预防尘肺病知识、态度和行为习惯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为进一步加强医学生预防粉尘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本校2019年1月至12月在校的1、2年级预防医学、护理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学和医学影像技术学5个专业学生290例为研究对象。干预形式为同辈间教育、讲座、健康教育大讲堂等,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基线调查和干预1个学期后效果评价,比较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后,1年级医学生对尘肺知识的认知正确率由47.9%上升至70.2%,2年级医学生对尘肺知识的认知正确率由50.1%上升至6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1年级医学生"愿意鼓励他人每年体检一次"态度积极率提升,2年级"考虑工作环境对自身健康的影响"和"愿意教导粉尘工人佩戴口罩"态度积极率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医学生对疾病行为积极性均明显提升,各条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尘肺病健康教育可加强医学生对疾病的认知,有助于学生建立和维持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12.
汶川地震灾区农村居民急救知识、态度和行为(KAP)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汶川地震灾区农村居民对现场急救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及态度和行为的现状。方法自编问卷,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四川某地震重灾县5所乡镇卫生院的所有留院观察患者家属222人进行有关现场急救的知识、态度、行为现状调查。结果灾区农村居民急救知识掌握程度受年龄、居住地和文化程度影响较大,急救知识需求较大,自救互救意识较强,但急救水平较低,急救知识来源途径单一,相关机构普及急救知识力度不足。结论汶川地震灾区农村居民急救水平较低,相关机构应根据灾区农村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的居民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急救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13.
14.
15.
广州市萝岗区农村居民健康素养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市萝岗区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相关健康知识、理念、行为、技能的改变,评价健康教育对公民健康素养的影响,为在农村开展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干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试点村居民进行健康素养相关内容健康教育1年,教育前后抽取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基线调查860人,其中试点村调查436人。效果评价调查干预村335人,对照组240人。试点村干预前后比较,对健康的正确认识态度由40.4%提升到92.5%;健康知识平均知晓率由46.3%上升到67.9%;健康行为形成率由63.9%上升到7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居民健康知识、理念、行为、技能四方面上升趋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农村地区有针对性开展健康素养方面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能有效地提高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健康技能掌握率,促进公民健康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高血压健康教育对农村居民高血压的意义,为高血压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2年8月—2012年11月,在莱州市苗家抽取辖区2行政村的3065岁的常驻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统一问卷进行高血压教育干预前后的问卷调查。结果与健康教育干预前相比,干预后血压值的正常范围知晓率,高盐饮食、过量饮酒、超重肥胖、遗传以及精神紧张与高血压发病的关系知晓率以及高血压危害的知晓率七项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了体育锻炼在干预前后无明显变化外(P>0.05),其他高血压预防的正确行为(控制钠盐的摄入、控制体重、控制酒的摄入以及保持好的心态)正确率均高于健康教育实施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农村居民的高血压预防知识水平,改善其行为。 相似文献
17.
农村居民参与式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对参与式农村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综合干预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方法,在干预及对照社区,于干预前后对农村常住居民和外出务工人员进行知识、态度问卷调查,干预前分别调查2 142人和1 006人,干预后分别调查2 225人和1 010人.同时,进行社会支持环境和目标人群相关行为调查.结果 干预后,综合干预县的社会支持环境明显改善,目标人群自愿咨询检测(VCT)人数和电话热线咨询人数分别由35人次/年和88人次/年提高到128人次/年和132人次/年;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29.45%提高到54.18%,正确态度持有率由42.48%提高到57.5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农村参与式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综合干预是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解寿宁县农村居民健康素养干预效果,探讨在乡村中符合健康素养的行为规范,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信息。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本县城乡抽取若干个村,每村随机抽取10~20名年龄为18岁~60岁的常住人口,进行健康素养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结果在干预前后分别调查了420名和460名城乡居民,干预前、后收回有效问卷分别是415份和436份。健康素养知晓率从干预前的36.19%上升到干预后的60.15%,健康教育干预取得明显的效果。结论本县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后,农村居民对健康素养相关知识知晓率有明显提高。今后要继续巩固成功的做法与经验,进一步采取不同的干预形式扩大宣传效果,从而提高本县农村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中国健康教育》2016,(11)
目的评价在边远牧区开展健康素养知识干预的效果。方法 2014年1—8月利用举办知识讲座对昭苏县乌宗布拉克乡抽取400名牧民进行干预前的问卷调查,经过1年的健康教育与干预,对同一人群再做干预后问卷调查,了解牧民健康素养的改变情况。结果本次调查农牧民共400名,其中男性182名,女性218名。干预后农牧民总知晓率由干预前的62.12%提高到79.50%;提高最多的是接种疫苗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手段、限盐预防高血压病、吸烟可导致癌症、心血管病等,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行为改变以不购买私盐,按照计划免疫给孩子定期接种疫苗等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巡讲这一方式适用于媒体欠发达的边远地区,有利于提高边远地区牧民知信行水平,呼吁今后继续开展此项活动,并加大政策性的支持环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