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肠外瘘是外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大多为创伤、手术后的并发症,它造成生理紊乱,并发症严重,治疗难度大,时间长,耗费大,死亡率高。近年随着TPN(全胃肠外营养)在国内广泛开展,肠瘘治愈率大大提高,病死率降低至目前20%左右。但长时间TPN不但病人经济负担重,机体营养供给不全面,且易造成肠粘膜萎缩等并发症。我院从1989年12月至1999年12月,共收住14例肠外瘘病人,采用肠外营养(PN)和肠内营养(EN)相结合等综合方法配合治疗,取得较满意效果,缩短营养天数及住院费用,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14例中,男性11例,女性3例;年龄最大69岁,最… 相似文献
2.
肠内营养(EnteralNutrition,EN)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N)是临床营养支持治疗的基本手段。要素饮食标志着现代胃肠内营养支持的兴起,全胃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Nutrition,TPN)与器官移植、显微外科、体外循环灌注一起被称为近代外科的4大进展。本文综述PN、EN现状及在消化内科疾病的应用。EN和PN现状应用PN可挽救肠功能衰竭的重度营养不良病人。在国外,长期的PN、EN支持不仅在医院,而且在家庭内施行,称为家庭肠外与肠内营养(HomePar…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对比研究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治疗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疗效。方法:将72例早产低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6例,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观察组治予胃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对照组用胃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平均每日体重增加量、住院时间以及治愈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平均每日体重增加量为(15.48±5.29)g,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31±4.90)g(P〈0.05);住院时间观察组为(18.58±7.26)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4.38±6.75)d(P〈0.05);治愈率观察组(93.33%)高于对照组(73.33%)(P〈0.05),两组患儿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结论:PN可明显改善早产低体重儿营养状况,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愈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李善廷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1,40(8):797-798
临床营养支持根据营养供给途径分为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与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2种,是临床危重症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原因致患者不能进食而有不同程度的营养障碍,患病过程中其脏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对早产儿进行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效果。方法 81例未经母乳喂养的早产儿,根据随机数表分为A组41人给予肠内营养,B组40人给予肠外营养,研究指标:2周后的体重变化、不耐受、住院天数、死亡人数、头围增长;1周后的总蛋白(TP)、肌酐(CREA)、尿素(UREA)、血糖(Glu)、总胆红素(TBIL)、钙(CA)、磷(P)、钠(NA)、γ-谷氨酰转肽酶(GGT)。喂养30min后的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结果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之间的体重变化、住院天数、死亡人数、头围增长、TP、CREA、UREA、GLU、TBIL、CA、P、NA、GGT、CRP、ALB以及TRF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耐受的人数相比,肠内营养组不耐受的人多于肠外营养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疗效、生化指标以及机体的应激反应中,肠内营养更符合集体消化吸收的生理过程,对早产儿的肝肾、消化功能能够产生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分析南京地区营养药物利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及企业生产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提取2017 ~ 2021年南京地区35家样本医院的肠内外营养药物采购数据,分析营养药物采购金额、总热卡增长比例、年平均增长率、占比和排名等情况。结果:采购金额和总热卡年平均增长率均为肠内营养药物高于肠外营养药物。肠内外营养药物所占总采购金额构成比相对稳定,肠内营养药物约占30%,肠外营养药物约占70%。肠内营养药物以整蛋白类为主,肠外营养药物以氨基酸类为主。结论:2017 ~ 2021年南京地区营养药物采购金额和药物总热卡总体呈上升趋势,肠内营养药物增长更快。目前,南京地区临床营养药物治疗仍以肠外营养药物为主。 相似文献
9.
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应用于全胃切除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38例胃腺癌行全胃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各19例,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血清蛋白水平变化、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经口进食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体质量、血清总蛋白及血清白蛋白均较术前下降;两组患者均为负氮平衡,但两组以上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平均排气时间、平均进食时间以及术后住院天数,肠内营养组均低于肠外营养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相比,可以促进肠道功能早期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安全、简便、经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观察.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6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采取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治疗,对照组33例采取全肠外营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均有所改善,治疗组的血清白蛋白营养指标略高于对照组,手术失败率、病死率、感染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结论 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优于全肠外营养治疗,它减少了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患者病死率,缩短平均住院时间,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安全有效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0-07~2004-12 52例胃切除术后早期营养支持临床资料.本组52例患者中,早期给予肠内营养( 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 )27例,术后第1天开始 (total parenterai nutrition ,TPN)支持25例. 结果:术后平均住院日EEN组较肠外营养 TPN组短,t=4.6814,P<0.01), 平均住院费用/药物费用EEN、TPN组分别为(1,0563±3200)元vs(13640±3800)元,P< 0.05. 并发症发生率EEN组少于TPN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TPN组治疗后肝功的碱性磷酸酶的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胃切除术后早期EEN支持可减少并发症,对肝功能影响小,费用低.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分析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6例贲门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考组,各为43例,观察组术后早期采用肠内营养,参考组术后早期采用肠外营养,比较两组患者体重、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体重下降程度明显小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结论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促进患者机体营养,避免并发症,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对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及术后恢复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6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EN(25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平均59.8岁;早期胃癌5例,进展期胃癌20例,PN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危重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两组均予肠内营养治疗,每天给予患者立适康营养粉鼻饲,摄入总量为20~25 kcal/kg。采用鼻胃管肠内营养泵喂养,每天持续时间约8 h。观察组联合肠外营养治疗,入组后前3 d喂养方案同对照组,第3 d时采用间接能量测定仪器评估患者第4 d目标能量值,再根据第3 d实际摄入量计算能量差值,制定第4 d肠外营养所需量,采用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输注。比较两组治疗前与终点事件时(治疗后)的营养指标[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前白蛋白(PA)]、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M(IgM)、IgG、淋巴细胞计数],治疗后临床结局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1%(3/49)低于对照组的22.4%(11/49),序贯器官衰竭评分、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存活患者Alb、Hb、PA、IgM、IgG及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危重患者采用肠内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癌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进行胃癌手术治疗的94例患者做为观察对象,随机将94例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观察组患者采取肠内营养,对照组采取肠外营养,比较量组患者手术前后营养状况,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营养费用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术后营养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肛门排气时间为(62.5±12.8h),住院时间为(11.6±2.7)d,营养费用为(1234.6±146.8)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1%,对照组的肛门排气时间为(79.8±18.6)h,住院时间为(13.8±3.9)天,营养费用为(2058.4±157.9)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8%,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具有经济,安全,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及术后营养状况恢复等优点,故可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肠外和肠内联合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在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用肠外营养治疗,观察组联合肠外+肠内营养治疗,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肠外和肠内联合营养治疗SAP可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利用药物经济学对某三甲医院住院患者肠外营养制剂的临床应用进行评价,分析经济成本效果,进而促进优选方案的形成,提高医药资源使用的总体效率。方法:提取该院2017年期间使用肠外营养药物的患者的病案号,并从中随机抽取2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再从中抽取符合入选标准的病历63例,并运用经济学评价方法进行分析,为规范临床安全、有效、经济地应用肠外营养制剂提供参考。结果:在63例中,有63.5%只接受肠外营养(PN),有36.5%接受肠外和肠内联合营养(PN+EN);接受PN的人均营养费用为2 375.92元,接受PN+EN的人均营养费用为2 067.90元;PN的成本效果比为2 500.9,PN+EN的成本效果比为2 160.8,PN+EN的成本效果比较低,敏感度分析结果与成本效果分析结果一致。结论:PN与PN+EN均有较好的疗效,但PN+EN是比较经济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适合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