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窦克非 《健康向导》2021,27(2):32-33
我们经常听到的两个专业词汇叫急性心肌梗死和心绞痛.它们有什么区别?又如何界定? 心绞痛是心肌缺血后导致的症状;心肌梗死则是一种结局.心绞痛如果持续的时间足够长会导致心肌坏死,发生心肌梗死,这就是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关系. 心绞痛作为心肌梗死的"前兆"它有哪些表现 一般的患者最早出现的是心绞痛.心绞痛的典型症状包括:在运动...  相似文献   

2.
<正>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由于负责向心脏供应血液的冠状动脉内有粥样斑块形成,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心绞痛与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不同表现形式。心肌组织缺血缺氧就会发生心绞痛,若心肌缺血缺氧短时间内不能得到缓解,导致心肌持续缺氧,就会发生坏死,这就是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延迟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对有无梗死前心绞痛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灌注和预后的近期影响.方法46例老年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心肌梗死前有无心绞痛史分为无心绞痛组(17例)、有心绞痛组(29例),所有患者均在急性心肌梗死后15~30d行延迟PTCA及支架植入治疗.术前和术后6个月行心肌灌注断层显像(SPET)测定梗死区缺血程度;监测心肌酶谱变化;观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和再梗死率.结果有心绞痛组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峰值低于无心绞痛组,有心绞痛组心肌缺损程度小于无心绞痛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急性心肌梗死延迟PTCA及支架植入6个月后观察,两组梗死区缺血程度均较术前有改善,有心绞痛组梗死区缺血程度较术前改善尤明显,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有心绞痛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再梗死率有低于无心绞痛组的趋势(P>0.05).结论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心肌保护作用,而延迟PTCA及支架植入可明显提高有梗死前心绞痛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灌注,并改善其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4.
《rrjk》2014,(6)
<正>春天是一年当中最好的季节,大家都喜欢在阳光明媚的春天郊游踏青。然而春季也是冠心病的多发季节,冠心病专家提醒,对不明原因的胸闷、胸痛应提高警惕,特别是有冠心病史的患者外出时,应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类药物,以防心绞痛发作。专家介绍,春季天气变化无常,气候的突然变化常常会刺激血管痉挛而引起心肌供血减少,严重的会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冠心病以心绞痛型和心肌梗死型最常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致使心肌缺血,即心肌血液灌注减少,造成心肌氧供应减少并伴有心肌代谢异常,代谢产物清除不足。严重者会导致心肌缺血性坏死——即心肌梗死,产生不同的临床表现,如心绞痛,心电图上ST段偏移或病理性Q波,心肌酶谱的变化,~(201)铊心肌灌注显像上摄取~(201)铊的减少等。供氧量减少是引起大多数心梗和不稳定性心绞痛发作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吴杰敏 《现代保健》2014,(34):41-43
目的:分析不同血液检验指标用于冠心病患者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2014年来本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70例,其中心绞痛为40例,急性心肌梗死为30例,选取同时期来本院进行健康体检人员40例做为对照组。测量三组人群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计数(PLT)、心肌肌钙蛋白T(c Tn T)、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hs-c Tn T)。结果:RDW:心绞痛组(13.67±0.57)%,心肌梗死组(14.23±0.67)%,对照组(12.99±0.52)%。心绞痛组与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要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上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的心肌肌钙蛋白T、心肌肌钙蛋白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的水平要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多次的检测中笔者发现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心肌肌钙蛋白I的升高倍率最大。结论:诊断心肌损伤的最佳实验室指标是心肌肌钙蛋白I,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与血小板相关的参数在发病后不同时间段内会有变化。  相似文献   

7.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感觉,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和左上肢,常发生于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近年来不稳定型心绞痛一词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并被认为是劳累性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之间的中间状态。  相似文献   

8.
心肌缺血无论是由于心肌供血减少,还是心肌需氧量增加所致,均表现为一过性心肌收缩功能障碍;持续长时间心肌缺血(>20 min)即可导致心肌梗死,可产生持续性室壁节段性收缩功能异常.可见,检测心肌缺血只能是在心肌缺血发作(如心绞痛发作或心肌梗死)或是诱发心肌缺血时.  相似文献   

9.
初春季节,天气忽冷忽热,每年这个时候冠心病的发病率非常高,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更是显著增高。因为乍寒,寒冷的刺激促使血管收缩,心率加快,心脏工作负担增大,耗氧量增多,心肌容易缺血缺氧引起心绞痛;另外,在寒冷的刺激下,小动脉会发生痉挛,加上血液黏稠度增大,血流缓慢,致使易形成血栓而猝发心肌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我国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与此同时,一些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存,也给社会安全造成了威胁。急性心肌梗死心脑血管疾病中比较复杂的一种,发病率较高,病死率也比较高。有研究指出,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后,患者的心肌细胞逐渐失去氧气与血液的供应,一旦超过20分钟,心肌便会有坏死现象,疾病发作时间越长,心肌坏死面积越大,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正>排便次数减少,每2~3 d或更长时间排便一次,无规律性,粪质干硬,常伴有排便困难感,称为便秘[1]。便秘患者用力排便会使腹压和心内压力增加,导致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脏负担急剧增加,从而心肌耗氧显著增加,极易诱发心绞痛,严重者可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等并发  相似文献   

12.
进入冬季,气候寒冷是冠心病、心绞痛的高发期。心绞痛主要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急性短暂性心肌缺血缺氧所致,当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和心肌需氧量增加时即可发生;诱因多为寒冷、劳累和情绪激动所致;经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片即可缓解。而心肌梗死则是在严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心肌严重缺血缺氧并出现部分心肌坏死所致,病情危急,含服硝酸甘油片往往不能缓解。  相似文献   

13.
硝酸甘油自19世纪30年代问世以来,拯救了成千上万的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病人.硝酸甘油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和静脉血管,减轻心绞痛的病因,降低心肌的耗氧量,增加心肌的供血,从而达到止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特点,为尽早诊治改善预后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189例年龄≥65岁老年ACS患者临床表现、心电图和心肌酶学的动态变化.结果 出现并发症97例,不典型表现119例,87例胸部X线片显示心影增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呈动态演变,肌酸激酶同工酶MB和心肌肌钙蛋白异常升高.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肌肌钙蛋白正常,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彩超显示室间隔或室壁呈节段运动减弱.死亡47例,占24.87%(47/189).结论 老年ACS不典型表现多见,预后较差,心电图动态变化是及早确诊和分型的重要方法;心肌肌钙蛋白是区分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也是心肌梗死的重要信号。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一种心脏病症。当心脏需要更多的血液供应时,冠状动脉狭窄或堵塞会导致供血不足,出现胸痛、胸闷等症状。这种疼痛感通常在进行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生,休息片刻后会减轻或缓解。心绞痛的原因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狭窄是最常见的心绞痛原因之一。动脉内壁上形成的斑块(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状动脉狭窄,限制了心肌血液供应。  相似文献   

16.
进入冬季,温度一天比一天低,许多疾病也会随着冷空气的入侵不期而至.专家提醒中老年人,特别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患者,冬季天气变化频繁,易引发心肌梗死,应多加防范.冬季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高发季节.尤其在温差、气压波动较大时,突然的寒冷刺激,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出现急性心肌缺血,严重时会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同时,人体受寒冷刺激,机体的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多,也可使人的肢体血管发生收缩,心率加快,心脏工作负荷增大,耗氧量增多.此时,心肌就会缺血、缺氧,引起心绞痛,甚至发生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7.
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如果在家中发生了心绞痛,应就地休息,不要活动,更不要惊慌失措,这样可以减轻心脏的负担,减轻心肌对氧的需求量.  相似文献   

18.
临床上应用的硝酸酯类药物主要有三种:硝酸甘油、二硝酸异山梨醇酯(消心痛)和5-单硝异山梨醇酯。这三种硝酸酯类药物可通过不同的给药途径,一般用于终止或预防心绞痛发作,也可用于其他缺血性心脏病,如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硝酸酯类药物的基本作用是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冠状动脉与改善血流动力学,从而改善心肌供血,缓解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的临床表现。硝酸酯类药物的扩张血管作用十分迅速,可在服药后数秒至数分钟即可引起血管显著扩张。因此,硝酸酯类药物的应用十分讲究。其  相似文献   

19.
<正>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暂时的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临床表现多样,尤其是不稳定型心绞痛,病情进展迅速,患者随时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非常重要。我们从2005年10月开始使用阿司匹林与波立维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获得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有无梗死前心绞痛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免疫标志物的测定,研究梗死前心绞痛诱发的免疫炎症反应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观察梗死前心绞痛组(48例)和无梗死前心绞痛组(40例)在住院期间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的发生情况及住院期间的病死率;比较两组心肌梗死面积、心室功能、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测定两组免疫炎症反应标志物水平。结果梗死前心绞痛组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功能不全发生率、住院期间病死率明显低于无梗死前心绞痛组;梗死前心绞痛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左室收缩末容量(LVESV)、左室舒张末容量(LVEDV)明显低于无梗死前心绞痛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无梗死前心绞痛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梗死前心绞痛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多,梗死区周围侧支循环丰富;梗死前心绞痛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明显低于无梗死前心绞痛组,IgE明显高于无梗死前心绞痛组。结论梗死前心绞痛诱发的免疫炎症反应对心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