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健康管理》2015,(3):59
<正>古人言:腰带长,寿命短,一胖百病缠。肥胖对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古人言:腰带长,寿命短,一胖百病缠。肥胖对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那么如何判断肥胖呢?这里推荐一个简单的方法,体重指数法。体重指数(BMI)的计算公式:BMI=体重(Kg)/身高2(m)BMI25为正常,25BMI30为超重,BMI30为肥胖。有研究表明肥胖与房颤之间存在相关性。该研究共入选的5282例受试者,研究者根据体重指数(BMI)将入选者分为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平均随访13.7年,在随访期间,526例出现了房颤。在男女个体中,  相似文献   

2.
司美格鲁肽是一种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在2017年12月获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作为降糖药物应用,2021年8月正式在我国上市,自上市起一直用作降糖药物使用。由于司美格鲁肽在临床中其具有降低体重的作用,2021年6月美国FDA批准该药用于肥胖(BMI≥30 kg/m2)或超重(BMI≥27 kg/m2)成人的慢性体重管理用药。本文将从司美格鲁肽作用机制、疗效、安全性和成本分析方面概述司美格鲁肽用于超重人群体重管理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重和肥胖空军在职干部人群高血压病的患病率以及与体重指数(BMI)、腰围(WC)、腰臀围比(WHR)以及个人嗜好、锻炼等的关系。方法根据155院体检中心2006-05-07对驻地空军某部队20~55岁在职干部共3 028人进行BMI、WC、WHR及血压测量,同时进行有关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高血压病肥胖组的年龄明显高于其它各组,而且随着BMI的增加,WC和WHR亦随之增加。在BMI 24~28kg/m~2和BMI>28kg/m~2的人群中高血压病的患病率均明显高于BMI<24 kg/m~2的人群(P= 0.001);在WC≥85cm的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均明显高于WC<85cm的人群(P=0.001)。是否经常锻炼对血压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BMI及WC是患高血压病的重要相关因素,空军在职干部高血压与超重、腹部肥胖及缺乏体育锻炼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对比不同家庭环境和饮食习惯对儿童体质指数(BMI)的影响。方法用整群抽样方法,随机地选择徐州市两所幼儿园的3~6岁儿童519例(男265例,女254例),根据身高、体重,以及不同家庭环境和饮食习惯等的问卷调研,应用多元回归分析和主因子分析法来寻找影响BMI的主要因素。结果男女幼儿的BMI值无显著差异;幼儿现时体重、母亲年龄等与幼儿BMI呈正相关,而幼儿现时身高、父亲年龄等与幼儿BMI呈负相关,此外,对幼儿BMI影响最大的几个指标是:父亲的BMI及分级、家庭收入、母亲的BMI和母亲的身高等;而影响相对较小的几个指标包括:幼儿对甜食、油炸食品和蛋类等的摄人量,以及幼儿出生时的体重等。结论在幼儿时期遗传因素、饮食习惯均对BMI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新饮食     
《医药世界》2005,(5):80-80
美国农业部近日公布了金字塔形状的饮食新指南,并给大众提出了新的饮食建议:一、60分钟锻炼才能控制体重有规律的参加一些身体锻炼,减少久坐的活动对于促进身体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健康的体重是行之有效的。每天坚持至少30分钟的中强度锻炼可降低成人患慢性疾病的几率;成人每天坚持大约60分钟的中度到强度的锻炼,可控制体重的增加。同时注意不要摄入过量的碳水化合物;每天参加60分钟到90分钟的中强度锻炼,可让减肥后的成人保持体重。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你可在参加锻炼前咨询健康管理专家。二、每日两杯果蔬汁我们的身体每天都需要水果和蔬…  相似文献   

6.
正案例:彭阿姨,66岁,身高1.54米,体重57kg,BMI=24kg/m2,体重正常,6年前被查出2型糖尿病,这6年来彭阿姨,在药师的指导下一直在学习糖尿病知识,对待自己的病情也从来不马虎,饮食三餐定时定量,坚持按时规律用药,平时也非常注意运动,平常每周至少都会监测一次空腹血糖,血糖一直控制也不错,空腹血糖一直控制在7.3mmol/L左右。近些日子彭阿姨感觉胸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产前体重与产科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747 例孕足月、单活胎初产妇行前瞻性调查研究,根据产前体重指数(BMI)的不同分为三组:A组(BMI<26 kg/m2),B组(26 kg/m2≤BMI<28 kg/m2),C组(28 kg/m2≤BMI<30 kg/m2),D组(BMI≥30 kg/m2),比较各组间产科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产前体重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巨大儿、产程阻滞、难产剖宫产呈增高趋势(P<0.001,P<0.05),产前BMI≥28 kg/m2是巨大儿的危险因素;产前BMI≥30 kg/m2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程阻滞、难产剖宫产危险因素;产前体重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出血及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BMI与孕前BMI及孕期增重呈正相关(P<0.001).结论:对孕前体重及孕期增重适当控制,有利于降低产前体重,减少产科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建议最佳产前BMI<28 kg/m2,最高不应≥30 kg/m2.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喹硫平与利培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和体重指数BMI的影响.方法 选取未用药或停药1月的10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喹硫平组和利培酮组治疗,分别给予喹硫平与利培酮单独治疗12周.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催乳素水平和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结果 治疗12周后喹硫平组血清催乳素和体重指数BMI无明显增加,利培酮组则显著增加,体重指数BMI和催乳素水平变化呈正相关.结论 喹硫平对女性患者催乳素和体重BMI指数无明显影响,利培酮对女性患者催乳素和体重指数BMI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9.
中老年人血脂血糖与体重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中老年人血脂、血糖与体重的相关关系。方法随机选取中老年人500例进行血脂、血糖、体重、身高的测定,计算出体重指数,经统计学方法处理。结果不同性别的中老年体重指数(BMI)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龄的中老年BMI构成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BMI的中老年人血脂、血糖异常发生率不同(P〈0.01)。结论重视中老年人体重变化,防止肥胖对中老年人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脐、婴儿血脂联素与婴儿生长发育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ELISA测定52例配对脐血与42 d婴儿指血脂联素水平,记录母亲产分娩时体莺指数(BMI)、母孕期增重、婴儿出生体重、身长,分析血脂联素水平与婴儿增重、增长、BMI的关系.结果 脐血、42 d婴儿指血脂联素含量丰富,前者明显大于后者;脐血脂联素水平与婴儿出生体重及BMI未见相关关系;42d婴儿指血脂联素水平与42 d婴儿的增重、体重、BMI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当婴儿出生体重在3.8 kg以下时,脐血脂联素水平有随体重增长而增加的趋势,而当出生体重在3.8 kg以上时,则有相反的结果.结论 脐血脂联素对胎儿期生长发育过程的影响可能存在双向调节作用,42 d脂联素水平与42 d婴儿的体苇增加及BMI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氯氮平长期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慢性期患者体重指数(BMI)及其精神病理症状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病程5年以上、服用氯氮平至少12月的精神分裂症慢性期住院患者共141例,按性别将其分为两组,根据患者身高和体重计算其BMI,各组再按BMI分为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的精神病理症状,分析各组BMI与PAN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女性组超重及肥胖患者所占比例(80.8%)显著高于男性组(57.3%),但女性组患者BMI增加与临床病理症状改善间并无显著相关性(P〉0.05)。男性组肥胖、超重、正常体重和低体重各亚组间患者PANSS阴性症状分量表分、一般病理症状分量表分和总分均存在差异,与正常体重和低体重组相比,肥胖和超重组患者上述三项量表分均较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组患者BMI与上述三项量表分呈显著负相关,与PANSS阳性症状分量表分则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长期服用氯氮平的精神分裂症慢性期患者BMI明显增加,女性病例体重增加者占比高于男性;男性组患者BMI增加与其临床症状、尤其是阴性症状和一般病理症状的改善呈显著相关性,女性组患者BMI与其精神症状间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孕妇孕前体重及孕期增重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单胎产妇600例.根据孕前体重指数(BMI)分为4组:低体重组BMI<18.5,正常体重组18.5≤BMI<24,超重组24≤BMI<28,肥胖组BMI≥28,再根据孕期体重指数增长幅度分为3组:A组(BMI增加<4)、B组(BMI增加4~6)、C组(BMI增加>6).分析不同分组的剖宫产率、巨大儿发生率、妊高症、GDM发生率、产后出血、切口恢复情况.结果 肥胖组及孕期体重指数增加>6者,剖宫产率、巨大儿发生率、妊娠合并症率、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结论 作好围产期保健,注意控制孕前体重,监测并控制孕期体重增长幅度,减少肥胖,可明显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孕期体重指数(BMI)对孕妇体内25-OH维生素D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作产前检查的398例单胎初产妇,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三组,体质量正常组(BMI〈25kg/m^2);超重组(25〈BMI〈29.9kg/m^2);肥胖组(BMI〉30kg/m^2)。采用放免法分别在4—22孕周和产前(37~41孕周)测定孕妇体内25.OH维生素D的含量,并校正孕妇年龄、孕周、维生素使用情况、基础血压等之后,应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评估孕妇体重指数(BMI)与25-OH维生素D的相关性。结果肥胖组体内25-OH维生素D含量显著低于体重正常组(P〈0.05);孕妇BMI与血清25-OH维生素D在4—21孕周(r=-0.22,P〈0.001)和产前(r=0.19,P〈0.001)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孕期25-OH维生素D含量下降与孕妇肥胖有关。  相似文献   

14.
正黄叔叔,66岁,身高1.61米,体重71kg,BMI=27.4kg/m~2,超重,3年前被查出2型糖尿病,血压及血脂肝肾功能正常,对于自己的饮食也很注意,降糖药物一直在服用格列齐特80毫克/次,1天2次,早晚餐前30分钟服用;但血糖控制不是很理想,一直都控制在8.0mmol/L左右。1月前黄叔叔在看电视时发现县电视台上有个广告,广告信息是说某糖尿病研究中心研制出了一  相似文献   

15.
《家庭医药》2013,(9):45-45
我以前患牛皮癣很严重,尝试过不少中、西药方,效果一直不太理想。后来听朋友介绍了一个偏方,试过后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我把这个偏方推荐给大家:采一些鲜榆树叶,挤压出汁液抹在患处(注意,榆树汁只能用1次),每天抹1次,  相似文献   

16.
<正>美国马萨诸塞州阿姆赫斯特大学研究人员发现,与绝经前女性相比,锻炼对改善绝经后女性的身体影响更大、受益更多。研究人员调查了630名绝经前女性以及274名绝经后女性的情况,计算了她们进行各种形式运动和静坐的时间,并了解了两组女性体重指数(BMI)、腰围和体脂肪百分比。研究结果发现,绝经后女性的运动量明显少于绝经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孕妇体重增加幅度与孕期血糖异常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系统产前检查单胎产妇2058例,按孕前体重指数(BMI)、整个孕期BMI的增幅、孕期体重增长绝对值不同指标分组,监测全部观察对象孕早期空腹血糖、孕中期糖筛查(GCT)、血糖异常者的糖耐量(OGTT)。统计孕前BMI、孕期BMI增加幅度、体重增加绝对值与孕期血糖异常的关系。结果孕前BMI超重或肥胖、孕期BMI增幅过多、体重绝对值增幅过多者血糖异常比例高于正常孕妇。结论应控制孕前超重或肥胖、孕期BMI增加过多、体重绝对值增加过这几项指标。  相似文献   

18.
弋花妮  李娟  王敏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3):1967-1968
目的:探讨孕前体重指数及孕期体重指数增长对母婴的影响,比较二者在评价孕期并发症方面的差异。方法:对858名在我院检查及分娩孕妇进行调查。专人询问孕妇孕前的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分娩前测量体重,计算体重指数,整个孕期体重指数增加值。结果:孕前体重指数≥24kg/m^2孕妇孕期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机率高于BMI〈24kg/m^2孕妇;发生巨大儿机率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孕期BMI增幅〉6孕妇发生巨大儿机率高于BMI增幅〈6孕妇;而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机率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结论:孕前体重指数在评价妊娠期高血压和妊娠期糖尿病方面优于体重指数增长,孕期体重指数增长在评价巨大儿方面孕前体重体重指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抗精神病药物 (APS)所致体重增加与多巴胺D2 受体 (DRD2 )基因TaqIA多态性和治疗效应之间有无相关。方法 采用PCR RFLP方法分析 117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DRD2 基因TaqIA多态性 ,APS(氯丙嗪或利培酮 )单药治疗 10周 ,测定患者治疗前后体重和体重指数 (BMI) ,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精神症状 ,并分析BMI变化值与基因型和PANSS减分率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后患者平均体重变化 (3 15± 3 47)kg或基础体重的(5 6 9± 6 15 ) % ,体重变化的范围为 - 7kg~ 12kg或 - 7 78%~ 32 43% ;患者年龄和基础BMI明显影响BMI变化值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3)和非常显著性 (P =0 0 0 0 1) ;A1等位基因和PANSS减分率对BMI变化值的影响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DRD2 基因TaqIA多态性不可能是APS所致精神分裂症体重增加的主要遗传因素 ;体重增加不是APS临床治疗效果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我国不同孕前BMI孕期理想的热能供给降低医学指征的剖宫产率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2003年7月—2006年7月济南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常规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既往无心、肝、肾疾病,无慢性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及遗传性疾病的单胎初产妇1003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1258例作为对照组,根据孕前或孕12周前体重指数(BMI)分组,分别为正常体重组(BMI 18.5~22.9)、超重组(BMI23.0~24.9)、肥胖组(BMI≥25.0),研究组、对照组孕妇的年龄及BMI均无显著差异。根据孕前或孕12周前BMI的不同,制定不同的热能供给方案,对照组热能供给不限制。指导孕妇进行轻体力劳动,以上各组孕期进行系统的产前检查,定期B超检查,分别观察胎儿增长规律、孕期体重、孕期体重指数增加幅度、孕期并发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结果研究组的医学指征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分娩方式经单因素筛选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孕前体重、孕前体重指数、孕期体重增长幅度、孕期体重指数增长幅度与有正相关性。结论对孕前不同BMI孕妇,给予不同的热能供给方案,对降低医学指征的剖宫产率等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孕期个体化的热能供给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