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病理性瘢痕瘙痒的原因及方便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研究90例瘢痕组织中P物质及肥大细胞的表达 ,并分析其和临床瘙痒的关系。临床上选择 10例病理性瘢痕瘙痒患者 ,应用 0 12 5%辣椒素霜剂局部治疗 ,3次 /日 ,疗程 1个月 ,并以安慰剂Vit E霜剂作为自身用药对照组。结果 病理性瘢痕组织表皮层有P物质阳性染色 ,且P物质染色强度、肥大细胞数明显高于非增生性瘢痕及正常皮肤组织 (P <0 0 1)。以P物质染色等级分组 ,各组肥大细胞数差异有显著 (P <0 0 1)。瘙痒等级计分与P物质成正相关(rs =0 6 0 18,P <0 0 1) ,以瘙痒等级计分分组 ,各组上网状真皮层肥大细胞数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10minVAS值、1个月后瘙痒等级计分、P物质染色、上网状真皮层中肥大细胞数 ,辣椒素组均明显低于安慰剂组 (P <0 0 1)。下网状真皮层肥大细胞数差异不明显 (P >0 0 5)。结论 病理性瘢痕瘙痒与表皮中P物质、上网状真皮层中的肥大细胞有关 ,其可能的机制是P物质直接刺激表皮中的初级传入游离神经末梢 (nociceptor) ,引起上网状真皮层的肥大细胞浸润及活化。辣椒素具有独特药理作用 ,可作为病理性瘢痕瘙痒的有效、简便的治疗药物 ,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增生性瘢痕中神经肽P物质神经纤维与肥大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探讨增生性瘢痕中二者的相互作用情况.方法对神经肽P物质神经纤维及肥大细胞分别行免疫组化及甲苯胺蓝染色,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在增生性瘢痕中,神经肽P物质神经纤维分支多且交错连接,正常皮肤中多为单根走形;瘢痕中肥大细胞数(7.22)显著多于正常皮肤(4.64),有统计学意义;增生性瘢痕中神经肽P物质与肥大细胞密切关联,呈"串珠"样形态.结论增生性瘢痕中神经肽P物质神经纤维与肥大细胞的密切关联,可能与瘢痕的增生和瘙痒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病理性瘢痕组织中TGF-β1及其Ⅰ、Ⅱ型受体(TβR Ⅰ,TβRⅡ).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60例病理性瘢痕(增生期瘢痕23例,退化期瘢痕9例;早期瘢痕疙瘩10例,晚期瘢痕疙瘩18例)、15例正常皮肤及15例非病理性瘢痕组织中TGF-β1、TβR Ⅰ和TβRⅡ的表达.结果:病理性瘢痕组织中,TGF-β1、TβRⅠ、TβRⅡ阳性表达率均高于非病理性瘢痕与正常皮肤组织(P<0.01).增生期瘢痕组织中TGF-β1、TβR Ⅰ、TβRⅡ阳性表达率均高于退化期瘢痕组织(P<0.05或0.01).瘢痕疙瘩组织中,早期病变与晚期病变组织比较,TGF-β1、TβR Ⅰ、TβRⅡ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性瘢痕组织中,TβR Ⅰ、TβRⅡ表达呈正相关(r=0.53,P<0.01).结论:病理性瘢痕的发生与TGF-β信号转导异常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病理性瘢痕组织中survivin mRNA和C-myc、P27kip1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病理性瘢痕组织中survivin mRNA和C-myc、P27 kip1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分别检测40例病理性瘢痕组织、20例非病理性瘢痕组织和2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survivinmRNA和C-myc、P27kip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病理性瘢痕、非病理性瘢痕和正常皮肤组织中survivin mRNA、C-myc蛋白和P27kip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5%、40.0%、20.0%,72.5%、45.0%、35.0%,55.0%、85.0%、90.0%;病理性瘢痕与非病理性瘢痕和正常皮肤组织比较,3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性瘢痕组织中,C-myc蛋白表达与survivin mRNA表达及P27kip1蛋白高表达均有相关性(P<0.05),survivin mRNA表达与P27kip1蛋白高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病理性瘢痕组织中survivin、c-myc表达上调,p27kip1表达抑制,从而导致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5.
TGF-β3对病理性瘢痕中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TGF-β3,对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的作用.方法 收集病理性瘢痕标本58例、正常瘢痕标本42例和正常皮肤3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GF-β3、PCNA,以及TINEL检测标本中成纤维细胞凋亡水平.结果 TGF-β3在病理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低于正常瘢痕组织(P<0.05),而正常皮肤组织中TGF-β3呈阴性表达.而PCNA在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表达水平与正常瘢痕及正常皮肤相比明显增高(P<0.05),正常瘢痕中成纤维细胞PCNA表达情况亦高于正常皮肤(P<0.05);另一方面,病理性瘢痕中成纤维细胞凋亡水平较正常瘢痕降低(P<0.05).而正常皮肤与正常瘢痕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理性瘢痕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增殖指数增殖指数与TGF-β3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TGF-β3可能是通过调节瘢痕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或凋亡水平,来实现对瘢痕形成的调节.TGF-β3,表达水平的失控可能是病理性瘢痕形成的重要诱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在增生性瘢痕组织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采集临床诊断为增生性瘢痕的瘢痕组织,以瘢痕形成的时间分组,特殊染色后分别行光镜及透射电镜检查。结果:早期增生性瘢痕组织中肥大细胞数目明显增多,与正常组织比较,具有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随着瘢痕组织的成熟,肥大细胞逐渐减少,甚至接近正常水平;肥大细胞与成纤细胞关系密切;肥大细胞活化,可见到大量的脱颗粒相。结论:肥大细胞的增殖活化可能在增生性瘢痕组织形成过程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病理性瘢痕组织中整合素信号途径和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病理性瘢痕、20例非病理性瘢痕及2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整合素β1和CD105的表达,并计数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病理性瘢痕组织中整合素β1阳性细胞百分率及CD105-MVD均高于非病理性瘢痕及正常皮肤组织(P<0.05),且非病理性瘢痕组织2个指标均高于正常皮肤组织(P<0.05).病理性瘢痕组织中整合素β1阳性细胞百分率和CD105-MVD呈正相关(r=0.896,P<0.05).结论:整合素β1可能在病理性瘢痕血管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病理性瘢痕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8例病理性瘢痕、16例正常皮肤及16例非病理性瘢痕组织中MMP-1、TIMP-1、PDGF及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病理性瘢痕组织中MMP-1、TIMP-1、PDGF阳性表达率及PCNA指数均高于非病理性瘢痕及正常皮肤组织(P均<0.05).病理性瘢痕组织中TIMP-1与PDGF、MMP-1、PCNA及PDGF与PCNA表达均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病理性瘢痕的形成与MMP-1、TIMP-1、PDGF及PCNA相互作用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G蛋白与增生性瘢痕瘙痒发生的关系及可能的机制。方法Ⅰ型胶原酶和透明质酸酶消化分离肥大细胞,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G蛋白失活剂NEM对人增生性瘢痕、非增生性瘢痕以及皮肤中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的影响;RT-PCR法分析P物质(SP)对Gi-2α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SP均明显增强三种组织中肥大细胞分泌组胺的效应,而NEM对其效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②对照组中,增生性瘢痕肥大细胞中Gi-2αmRNA的表达明显弱于非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P<0.01);SP作用后,Gi-2αmRNA在三种组织中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G蛋白介导了SP刺激人皮肤和瘢痕组织中肥大细胞分泌组胺的效应;Gi-2αmRNA的弱表达可能在增生性瘢痕瘙痒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神经生长因子对瘢痕组织中炎性细胞及胶原沉积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神经生长因子对局部瘢痕组织中肥大细胞等炎性细胞及胶原沉积的影响,探讨增生性瘢痕病理性胶原代谢的启动因素。方法 以大鼠背部创面愈合后瘢痕为研究模型,采用常规HE、天青-A及VG染色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研究神经生长因子对局部瘢痕组织中肥大细胞等炎性细胞及胶原沉积的影响。结果 注射神经生长因子后局部瘢痕组织中肥大细胞、巨噬细胞、白细胞及淋巴细胞的数量及活化程度、胶原纤维分布的面密度都非常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1.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中细胞凋亡与增殖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酰转移酶介导的d-UTP生物素缺口末端标记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原位检测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中的凋亡细胞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结果表明:在上述瘢痕组织中,表皮基底层下细胞PCNA阳性评分明显升高,而凋亡指数与正常皮肤相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酰转移酶 (TdT)介导的d UTP生物素缺口末端标记技术 (TUNEL)和免疫组化技术原位检测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中的凋亡细胞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结果表明 :在上述瘢痕组织中 ,表皮基底层下细胞PCNA阳性评分明显升高 (P <0 .0 5 ) ,而凋亡指数与正常皮肤相比无明显差异 (P >0 .0 5 )。提示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形成可能与其表皮基底层下细胞过度增殖、凋亡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在成人增生性瘢痕发生中可能的作用,为临床防治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通过SP法定性和ELISA法定量检测TGF-β1和EGF在成人增生性瘢痕和成人正常皮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TGF-β1、EGF在成人增生性瘢痕中呈高表达,二者在成人增生性瘢痕中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结论:TGF-β1、EGF在成人增生性瘢痕中均呈高表达,TGF-β1和EGF在成人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这为研究临床预防、治疗皮肤增生性瘢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P物质(SP)与增生性瘢痕瘙痒发生的关系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Ⅰ型胶原酶和透明质酸酶消化分离肥大细胞,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G蛋白失活剂NEM对人增生性瘢痕、非增生性瘢痕以及皮肤中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的影响;RT-PCR法分析SP对刺激性G蛋白(Gs)α亚基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SP均明显增强三种组织中MCs分泌组胺的效应,而NEM对其效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对照组中,GsαmRNA在上述三种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SP作用后,GsαmRNA在三种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增强,增生性瘢痕组与正常皮肤组和非增生性瘢痕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SP通过上调GsαmRNA在肥大细胞中的表达促进组胺的释放,这可能是增生性瘢痕瘙痒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瘦素(leptin)在人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瘦素与人病理性瘢痕发生的关系。方法:用PCR法检测人的10例正常皮肤,10例增生性瘢痕和10例瘢痕疙瘩组织中瘦素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皮肤瘦素mRNA呈现低表达,为0.55±0.17;增生性瘢痕组织有高表达,为0.86±0.13;瘢痕疙瘩组织呈现超高表达,为1.32±0.15。瘦素mRNA在增生性瘢痕组和瘢痕疙瘩组中的表达量都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P<0.01),在瘢痕疙瘩组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增生性瘢痕组(P<0.01)。结论:瘦素在病理性瘢痕中表达较高,在瘢痕疙瘩组织中尤其高,瘦素的表达程度与瘢痕的纤维化程度一致,瘦素在人的病理性瘢痕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具体的机制及是否可以作为瘢痕治疗的新靶点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肥厚性瘢痕组织中VEGF、ICAM-1、c-fos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检测与血管内皮细胞激活及增生相关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以及c-fos原癌基因在肥厚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比较VEGF、ICAM-1、c-fos在肥厚性瘢痕、正常瘢痕、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VEGF、ICAM-1、c-fos在肥厚性瘢痕中表达皆增强。VEGF、c-fos主要表达在表皮、真皮血管、皮肤附属器;ICAM-1主要表达在真皮浅层血管、浸润的炎细胞、成纤维细胞。结论 肥厚性瘢痕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处于一种激活状态,肥厚性瘢痕组织内皮细胞和成纤维增殖异常。  相似文献   

17.
瘢痕疙瘩和增殖性瘢痕角朊细胞VEGF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瘢痕疙瘩和增殖性瘢痕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以正常皮肤和正常瘢痕疙瘩和增殖性瘢痕中VEGF的表达。结果:瘢痕疙瘩和增殖性瘢痕角朊细胞均有大量VEGF表达,阳性细胞主要位于基底层,染色颗粒在细胞质内,真皮层少见阳性细胞。而正常皮肤和正常瘢痕中VEGF的表达均较弱,与颜痕疙瘩或增殖性瘢痕比较均有显著差异。结论:瘢痕疙和增殖性颜痕基义 的角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病理性瘢痕中丙二醛(malonalldehyde MDA)、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 Hyp)含量以及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 XOD)、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 T-SOD)活力的变化,探讨自由基在瘢痕过度增生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手术切除标本35例,其中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各10例,成熟瘢痕标本6例以及正常皮肤标本9例,取组织匀浆上清液应用化学比色法检测MDA及HyP含量,XOD及T-SOD活力。结果:与正常皮肤比较,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MDA、Hyp含量以及XOD、T-SOD活力明显升高(P〈0.05),成熟瘢痕与正常皮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成熟瘢痕组比较,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MDA、Hyp含量以及XOD、T-SOD活力明显升高(P〈0.05),增生性瘢痕组与瘢痕疙瘩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理性瘢痕中胶原沉积,瘢痕过度增生可能与自由基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