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害(DILI)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科129例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发生DILI的临床资料。结果高龄、嗜酒、肝炎病毒携带者或有肝病史、抗结核药物治疗的1~3周、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更易发生药物性肝损害。结论对抗结核药致DILI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治疗,以保证患者能够顺利完成化疗。  相似文献   

2.
沈忱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0):4547-4548,4644
目的 探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致重症药物性肝炎的护理,以提高对肺结核的治疗及护理水平.方法 对医院2001-2011年735例肺结核住院经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引起药物性肝炎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35例肺结核患者在经抗结核药物治疗期间,引起药物性肝炎的132例,总发生率为18.0%,其中重度20例、中度76例、轻度36例;在影响因素中,年龄>55岁对肝损害的影响较大,25例中发生药物性肝炎20例,发生率达80.0%;吸烟的影响也较大,253例发生药物性肝炎75例,发生率为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线抗结核药物对不同年龄、不同体质肺结核患者有不同程度肝损害;轻者可继续抗痨治疗,重症则需减量或停用治疗药物并同时护肝治疗.结论 抗结核治疗期间,非常有必要密切观察病情、常规监测肝功能、及时发现肝损害、并认真做好用药安全护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2156例肺结核患者对使用不同抗结核治疗方案出现肝损害的情况,探讨抗结核治疗中应对肝损害的措施。方法:对我院2005年2月-2009年2月收治的2156例肺结核患者,已出现肝损害的37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使用2H3R3Z3E3/4H3R3方案的1358例初治病人,出现肝损害231例;使用2H3R3Z3E3S3/6H3R3E3方案的798例复治病人,出现肝损害140例;对出现肝损害的病人根据ALT结果给予保肝治疗,均获得较好效果。结论:临床医生要掌握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对策,确保病人规则治疗,保障病人用药安全,防止医疗纠纷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东港市两次实施世界银行贷款/英国赠款结核病控制项目的两种短程间歇抗结核化疗方案近期效果。方法以1999-2000年,应用2H3R3Z3S3/4H3R3治愈的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例和2004-2005年应用2H3R3Z3E3/4H3R3治愈的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例为对象进行随访观察。结果对两种短程间歇化疗方案的527例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例满1年的细菌学复发率分别为0.88%;2.99%。满2年,细菌学复发率分别为1.33%;4.32%。结论运用2H3R3Z3E3/4H3R3化疗方案的2年细菌学复发率高于运用2H3R3Z3S3/4H3R3化疗方案组(X^2=3.92,P〈0.05)。1999-2005年东港市分两次实旌世界银行贷款/英国赠款结核病控制项目为判定两种短程间歇抗结核化疗方案近期效果,更好的制定今后预防控制措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结核病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目前治疗药物主要有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等一线抗结核药和二线抗结核药,坚持早期、联合、全疗程规律用药的基本原则,采用短程疗法和减敏疗法,治疗效果显著.但是这些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使患者不能耐受,尤其是药物性肝损害.如何避免或减少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已成为摆在广大医务工作者面前的问题.因此,本文就抗结核药物在临床应用中所引起的药物性肝损害的特点做一小结.  相似文献   

6.
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3年3月-2006年3月本院门诊治疗的143例肺结核病人采用病例-对照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平均天数为57d,大多数为轻度肝细胞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抗结核药物致肝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结论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重视有乙型肝炎病史的肺结核病人,并短期密切检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结核病短程化疗方案致药物性肝病(DILD)发生率、肝功能损伤度和时间分布情况,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A组2HRZE/4H3R3方案,B组2H3R3Z3E3/4H3R3方案,使用板式抗结核组合药,每月检查肝功能。ALT异常在正常参考值(0—65IU/L)3倍以内,可继续抗结核治疗。ALT异常在3倍以上,停用抗结核药物,并予解毒和护肝降酶处理。结果568例初治肺结核,DILD发生率8.8%,其中,A组7.3%(18/246),B组9.9%(32/3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4例(88.0%)发生在化疗开始3个月内,6例(12.0%)发生在化疗第4—5个月,2组药物性肝病发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轻度损伤19例(38.0%),中度损伤26例(52.0%),重度损伤5例(10.0%),比较2组肝功能损伤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例(36.0%)DILD在护肝降酶治疗下完成化疗疗程,28例(56.0%)停用抗结核药2—4周,4例(8.O%)停药8~15周,并给予护肝降酶治疗,肝功能全部复常,预后良好。结论短程化疗间歇疗法比较安全,但药物潜在的毒副反应风险依然存在。肝功能轻度损伤者可在严密观察护肝下完成抗结核治疗。  相似文献   

8.
异烟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联合应用是短程化疗方案中的基本药物,但三药联合治疗肺结核常引起一定的肝损害。化疗过程中出现药物性肝损害后,如何继续化疗及治疗药物性肝损害值得探讨。本文对我院近2年来收治的415例初治肺结核病人做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中药治疗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性肝损害的病因呈多样性,涉及多类药物,几乎包括临床各科所用的药物:抗结核药、抗肿瘤药、激素类药、中草药及中枢神经系统药、抗寄生虫药、麻醉药等。抗结核药治疗结核病,因其疗程长(少则半年,多则几年),容易造成肝肾损害,是引起药物性肝病的常见原因之一。其发生机制是肝细胞或特异体质反应。其中肝细胞中损害型与用药剂量密切相关,而特异体质反应型与用药剂量无关[1]。抗结核药物均采用间歇疗法,以便使其发挥应有的治疗效果,降低药物性肝病的发生率[2]。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肝损害,主要为中毒性肝损害及变态反应性肝损害两种,常规剂量下…  相似文献   

10.
抗结核药物可致肝损害,并因此而中止抗结核治疗,有时甚致导致死亡。我院1990~2003年诊治药物性肝炎401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1990~2003年我院诊治肺结核病患者1708例次,给予异烟肼(H)、利福平(R)、吡嗪酰胺(E)等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共发生401例次肝脏功能损害,发生为23·5%,全部病例诊断均符合药物性肝病标准[1]。2治疗方法根据肝脏功能损害状况,停用或更改抗结核治疗方案,同时给予护肝、降酶、退黄等综合治疗,并配合积极的护理,其中有1例经人工肝治疗。3治疗结果401例次经治疗后,371例次肝脏功能完全恢复正常,29…  相似文献   

11.
白原 《浙江预防医学》2007,19(11):85-85,90
结核病的化学疗法是控制结核病首选的有效方法。但抗结核药物最主要的不良反应是肝损害,严重的肝损害致使化疗中断,甚至可引起肝功能衰竭而死亡。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出DOTS,实行2H3玛乙马/4H3玛方案,已在我国广泛推广使用,由于H、R、Z3种药物对肝均有不同程度损害。现将我区2002~2006年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肝损害的情况进行总结,以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N-乙酰基转移酶2(N-acetyltransferase 2,NAT2)基因型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关系,阐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和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PCR-DS)技术,收集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患者101例和无药物性肝损害的结核患者107例,分别作为肝损害组和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翟晓慧 《现代保健》2009,(6):104-104
为了探讨最佳的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治疗药物,笔者对20例抗结核治疗中出现的肝损害患者,在不改变化疗方案的情况下加用强力宁治疗药物性肝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HBV生物标志物阳性涂阳肺结核病人DOTS中肝损害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世英 《职业与健康》2008,24(4):349-350
目的观察板式组合药2H3R3Z3E3/4H3R3方案直接面视下短程化学疗法(DOTS)对HBV生物标志物阳性的涂阳肺结核病人肝损害发生情况。方法比较HBsAg、HBeAg、HBcAb阳性的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与HBV生物标志物阴性的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DOTS前后肝功能损害情况。结果 HBV生物标志物阳性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肝损害总发生率59.2%,HBV生物标志物阴性者肝损害发生率8.2%,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1%病人因肝损害需更改治疗方案。结论DOTS中合并HBV生物标志物阳性的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采用板式组合药用2H3R3Z3E3/4H3R3方案易发生肝损害,对这类病人应慎用常规方案,并要密切全程观察肝功能,尽可能应用肝损害较小的抗结核药,或在早期应用保肝药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15.
朱谦  陈明 《冶金防痨》1999,8(3):130-131
目的 探讨硫普罗宁对抗结核药物所致肝脏损害的预防作用。方法 对151例使用2RHZS(E)/2RH方案抗结核治疗患者分组全程给予硫普罗宁和肌苷护肝治疗。结果 硫普罗宁组在药物性肝损害发生频数及肝损害程度上均显著低于肌苷组。结论 硫普罗宁对于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的预防作用明显优于肌苷。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异烟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联合应用是短程化疗方案中的基本药物,但三药联合治疗肺结核常引起一定的肝损害。化疗过程中出现药物性肝损害后,如何继续化疗及治疗药物性肝损害值得探讨。本文对我院近2年来收治的415例初治肺结核病人做一回顾性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15例系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药物性肝损害的病因构成和临床特点以及护理特点。方法对某院在2008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的48例老年药物性肝损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8例患者中引起药物性肝损害前3位的因素依次为抗结核药11例,占22.9%、降脂药10例,占20.8%,中草药7例,占14.6%;48例患者中无症状药物性肝损害发生10例,占20.8%。结论老年人易发生药物性肝损害,尤其无症状肝损害,医护人员应重视老年药物性肝损害,加强对老年人的用药健康宣教及护理工作,以降低药物性肝损害对老年人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抗结核治疗中导致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治疗转归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2月-2018年12月收治并进行随访的145例肺结核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进行抗结核治疗后致肝损伤的情况,并对其年龄、性别、肝病既往史、营养不良、酗酒、痰结核分歧杆菌等相关危险因素经分析,对其肝损伤程度、有无肝病既往史的临床症状、对抗结核疗效、出现异常事件的影响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共有41例患者在进行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药物致肝损伤,占28.27%。进行单因素分析表明发现年龄、既往肝病史、营养不良、酗酒患者更容易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出现。在对单因素进行检验的基础上,在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中纳入具有影响的单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既往肝病史、营养不良、酗酒均是在抗结核治疗中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对41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进行深度研究,无肝病既往史的患者有18例(43.90%),患有肝病史的患者为23例(56.09%)。对其临床特点进行比较发现,肝损伤程度与既往肝病史比较(P0.05),临床症状、肝损伤出现时间、肝损伤恢复时间、化疗方案的更改均于既往肝病史比较(P0.05)。抗结核治疗中药物对肝损伤患者临床表现症状黄疸表现率为85.36%,腹胀表现率为53.65%,恶心、呕吐表现率63.41%,瘙痒表现率为14.63%,浮肿的表现率为19.51%。结论年龄、酗酒史、营养不良、肝病既往史均是进行抗结核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因根据病情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9.
抗结核药对肝脏损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药物性肝损害(drug—inducedhepatitis)是抗结核药最常见的毒副作用之一,其发生率居首位,对人体影响最大,也是结核病人停止化疗的最常见原因之一。李群安的研究表明,抗结核期间92%(48/52)的肺结核病人的肝代谢功能下降,不同程度的药物性肝损害肯定存在。本文就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提高治愈水平。  相似文献   

20.
504例涂阳肺结核不住院间歇化疗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住院督导短程间歇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探索减少病人用药次数,节约医疗费用,确保治愈率的管理方法. [方法]对504例初治涂阳肺结核采取不住院督导短程间歇治疗,化疗方案2H3R3Z3E3(S3)/4H3R3. [结果]5例迁出,40例初治失败,459例如期治愈,治愈率为92.06%. [结论]不住院督导短程间歇化疗是治疗肺结核的有效的科学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