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患者女,58岁,主诉"查体发现十二指肠及胰腺占位2天"入院。无腹痛、腹胀、呕吐、腹泻、血便、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查体:BMI 29.6 kg/m2,腹肌软,全腹部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正常。腹部CT:十二指肠降段腔内突出实性肿物,直径约1.2 cm,动脉期及静脉期见强化;胰颈及胰体部多发囊实性肿物,最小者直径0.5 cm,最大者截面约4 cm×3.5 cm(图1~图3)。消化内镜检查: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未见异常,十二指肠乳头远侧约1 cm处见隆起病变,表面黏膜光滑(图4);进一步行消化道超声内镜,结果示胰腺多发囊性病变,见可疑壁结节,十二指肠黏膜下混合回声肿瘤,位于肠壁第3层(图5)。充分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于2018年  相似文献   

2.
正患者女,31岁,因"上腹部胀痛1个月"入院。体格检查:右上腹部可扪及约10 cm×8 cm的包块。化验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生化、凝血功能、血清肿瘤标记物(CEA、CA19-9、CA125)等指标均正常。腹部平扫及增强CT提示:胰头区10 cm×8 cm囊实性肿物。术前诊断: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拟行术式:保留幽门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取大字位,主刀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 43岁, 因"发现腹膜后占位半个月"入院。查体:血压134/92 mmHg, 心率87次/min。腹部彩超检查:左中上腹、胰腺下方可见囊实性包块, 大小约10.2 cm×8.4 cm×8.4 cm, 边界清, 形态欠规则, 内部回声不均匀, 有液化区域, 无钙化, 后方回声增强, 肿瘤内可见3~4个点状血管或1条较长血管。肿瘤与腹主动脉及左肾动脉关系密切。胸腹盆部增强CT检查:左侧腹膜后见类圆形囊实性肿块, 边界较清, 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呈中度强化, 囊性部分未见强化, 病变范围约8.8 cm×7.9 cm×8.4 cm, 周围脂肪间隙模糊(图1)。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31岁,因"体检发现胰腺占位20 d"入院.患者入院20天前体检时发现胰腺占位.一周前复查CT示:考虑胰腺颈体部来源占位性病变,内分泌肿瘤可能(图1).入院查体未见阳性体征.入院后辅助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行剖腹探查术见胰体部下缘、Tritze韧带右侧,肠系膜血管左侧见一椭圆形棕红色囊实性肿块,约5 cm×4 cm大小,似有包膜,边界尚清(图2),术中冰冻病理提示Castleman病(血管透明变性型).完整切除肿块.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于手术后第6天出院.术后病理确诊为Castleman病(血管透明变性型),见图3.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胰头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4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47例胰头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胰腺增强CT和(或)胰腺MRI等影像学检查.血清学检查包括AFP、CA19-9、CA125、CEA,对于怀疑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患者检查血清IgG4.临床诊断为胰头癌、胰头肿块、肿块型胰腺炎的患者行术中病理学检查.胰头癌根据肿瘤的分期及浸润程度选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扩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或胆肠吻合和(或)胃肠吻合术.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在患者及家属充分了解并同意的前提下选择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或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腺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应在肿瘤完整切除的基础上尽量保留肿瘤周围的组织和器官,行个体化治疗.结果 胰头实性占位性病变194例,其中胰头癌125例、胰头肿块45例、肿块型慢性胰腺炎9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11例,胰岛素瘤4例;胰头囊性占位性病变53例,其中黏液性囊腺瘤12例、浆液性囊腺瘤8例、胰腺囊肿17例、实性假乳头状瘤12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4例.病理学检查确诊胰腺癌的71例患者术前肿瘤系列检查阳性率分别为:AFP为7.0% (5/71)、CA19-9为94.4% (67/71)、CA125为42.3%(30/71)、CEA为0.12例肿块型慢性胰腺炎肿瘤系列检查阳性率分别为:AFP为1/12、CA19-9为4/12、CA125为1/12、CEA为0.119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获得病理学诊断,其中胰头癌71例、肿块型慢性胰腺炎7例、胰岛素瘤4例、胰腺结核1例,黏液性囊腺瘤8例、浆液性囊腺瘤4例、胰腺假性囊肿6例、巨大淋巴管瘤1例、淋巴上皮囊肿1例、实性假乳头状瘤12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4例.247例胰头占位性病变患者中,6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例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4例行胰头、胰颈部切除术,2例行钩突部分切除术,9例行肿瘤摘除术,38例行胆肠吻合和(或)胃肠吻合术,22例行ERCP+内支架治疗,18例行PTCD+内支架治疗,1例行剖腹探查,88例未行治疗.结论 胰头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超声、CT、MRI检查.根据肿瘤性质、疾病种类个体化制订手术方案,对胰头良性及低度恶性的肿瘤应行个体化治疗,在肿瘤完整切除的基础上尽量保留肿瘤周围的组织和器官,术中病理学诊断有利于手术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60岁,因中上腹及左侧背部隐痛半年入院.查体无特殊发现.CA199 43.01 U/ml,CA50 26.37 U/ml.上腹部增强CT:胰腺巨大偏囊性占位,大小约12 cm×6 cm,黏液性囊性肿瘤可能性大,与腹腔动脉关系密切.术前诊断:胰腺体尾部囊实性肿瘤,恶性不能排除.入院后完善术前准备,手术探查发现胰腺一巨大质硬肿块,几乎累及整个胰腺,内含多量稠厚黏液样物质.肿块侵犯腹腔干、肝总动脉及脾动脉起始段,并累及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与门静脉汇合处,夹闭肝总动脉后,肝固有动脉仍可扪及搏动.手术分离过程中逐步探明胰腺肿块累及至胰腺钩突部,分离及切除腹腔干,最后整块移除胰腺、脾脏、肝总动脉、腹腔干,仅保留十二指肠左侧一薄片的胰腺组织.清除胰周脂肪淋巴组织.  相似文献   

7.
1病历简介病人女性,24岁。因体检发现胰腺占位性病变4个月于2009年5月收入院。外院CT示:胰头及胰腺体尾部见囊实性团块状影,最大者8cm×8.5cm。考虑实性假乳头状瘤,建议行全胰切除,即来我院复查收治入院。术前B超  相似文献   

8.
<正>患者女,62岁。3个月前在当地医院体检发现肝囊性占位性病变,无腹痛、复胀,无发热及皮肤黄染等不适。专科体检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甲胎蛋白(AFP)及糖类抗原19-9(CA19-9)等其它肿瘤相关抗原均阴性。B超:于肝左叶至右前叶探及一囊实性混合包块,大小8.6 cm×7.6 cm,边界尚清,形态欠规则,其内可见稍  相似文献   

9.
病人女性,33岁.体检发现胰腺肿块20余天于2008-04-08入院.病人无明显腹痛、腹胀,无发热寒颤、恶心呕吐及腹泻便秘.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末及包块;肝脾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B超示上腹部囊性肿块,胰尾来源.CT示胰尾区巨大囊性占位,约8.5cm×7.2cm,有分隔,囊壁光滑,CT值15~40Hu,增强后分隔样强化,病变向后侵及脾动静脉.胰头未见明显异常.肝脏、胆囊、脾脏及双肾未见明显异常.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及生化检查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51岁.行健康体检时B超发现"腹膜后囊实性包块",无腹痛、腹泻、发热、恶心及黄疸等症状.复查CT示:胰头颈部囊实性占位,约10 cm×6 cm,增强后无强化,囊腺瘤可能性大(见图1).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42岁.因"发现胰尾部占位8个月余"入院.否认外伤史及胰腺炎病史.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腹无压痛,未及腹部包块.CT示胰尾部可见一大小约为1.7 cm×1.5 cm的低密度类圆形小肿块,未见明显强化,边界欠清(图1).临床诊断:胰尾部占位.行保留脾脏的胰尾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胰尾的背面,质软,色泽暗红.手术顺利,术后9 d康复出院.病理报告:切除胰尾内有一大小为2.0 cm×1.6 cm×1.6 cm囊性肿块,界清,单房性,囊液淡黄色,浑浊,切面见囊肿外围约2/3被一肿块包裹,3.0 cm×2.0 cm×2.0 cm,与周围胰腺组织界限清楚,灰红色,质软.镜下:副脾组织内见多个囊腔样结构,囊壁内多量淋巴细胞浸润,并衬以鳞状上皮(图2),该内衬上皮CEA和CA199(+).病理诊断:"胰尾"副脾表皮样囊肿.  相似文献   

12.
<正>病人,女,50岁,身高157 cm,体质量40 kg。因间断上腹痛1年余,加重5天就诊。腹部CT检查提示胰头、体交界部囊性占位。有明显消瘦、血糖增高病史,余无特殊。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无异常,血糖7.05 mmol/L。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律,心率89次/分钟。心脏彩超:EF62%,E峰92 cm/s,A峰86 cm/s。胸部X线片检查无异常。磁共振—胆道成像检查提示胰腺体部囊性占位,肿瘤性病变可能。临床诊断为胰腺肿物。在全麻下行腹腔镜下胰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性,71岁,因阵发性上腹隐痛3月余入院。患者病程中无恶心呕吐、反酸烧心,无黑便,无明显体重减轻。入院查体见左上腹饱满,可及一肿物,直径约15cm。外形尚规整,边缘光滑,有囊性感,活动度差。在外院经B超及CT检查诊为腹部巨大肿物,来本院进一步治疗。辅助检查B超提示胰腺体尾部一个13cm×11cm囊实性肿物,边缘有包膜,内见丰富血供。CT示左中上腹巨大囊实性占位,与胰尾关系密切,伴门静脉血栓形成(图1)。CA19-942·9U/ml,CA24-222·8U/ml。肝肾功能等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术前诊断为胰腺囊腺癌,经术前常规准备后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胰体…  相似文献   

14.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附15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总结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2003年3月—2006年3月收治的15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29.4岁。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肿块、腹痛或腹部不适,15例均无胰腺炎和腹部外伤史,也无长期饮酒、吸烟史。6例患者术前检查血清CEA,CA50,CA199,CA125等肿瘤标记物均无阳性发现。B超和CT检查均提示胰腺囊实性占位或腹膜后囊实性肿瘤,术前空腹血糖均在正常范围内。手术证实肿瘤位于胰头者8例,胰腺体尾部6例,胰颈部1例。肿瘤直径2.5~10cm,无腹腔或肝脏转移。6例行局部切除,5例行胰体尾部切除(其中2例合并脾切除),3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1例肿瘤位于胰颈部行胰腺节段切除。15例肿瘤标本在显微镜下均具有SPTP的典型病理学表现。随访16~52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复发转移。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多发生于年轻女性,可位于胰腺任何部位,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Wang YL  Guo KJ  Zhao MF  Song SW  Xu YH  Ma G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8):1405-1408
目的 探讨胰腺大囊性浆液性囊腺瘤(MSAP)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1999年10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5例MS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1例,女性4例.结果 5例MSAP患者中,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3例,黄疸1例,无明显症状1例.超声和CT检查显示胰腺大囊性占位性病变;其中5例均边界清楚、有分隔、囊壁强化、未见囊壁结节及乳头状突起;4例囊壁光滑、较薄;3例病灶为分叶状,2例病灶为类圆形;2例伴胰管扩张,1例伴胆道扩张.5例MSAP中,肿瘤发生于胰头2例、胰体尾3例,肿瘤直径均大于5.0 cm,平均直径8.8 cm.5例均行手术切除,术后2例发生胰瘘,均治愈.随访8~35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MSAP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超声和CT等影像学特征与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相似,肿瘤逐渐增长并产生压迫症状,手术切除后可治愈.  相似文献   

16.
信息动态     
患者,男,17岁.发现右侧上腹部肿块3d,无发热及腰腹部疼痛,无血尿,无尿频、尿急、尿痛,无低热及盗汗,无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查体:站立位右侧上腹部可触及一肿块,中等硬度,表面光滑,无压痛,活动度较大.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胸片等未发现异常.CT检查:右肾体积变大,形态失常,中下极可见一囊实性病变,约10.0cm×5.8cm;平扫囊性病变部分CT值为20 HU,实性病变部分CT值为33 HU;增强扫描实性部分三期CT值分别为200、1 20、90HU,囊性部分未见明显强化,病灶边缘较清.见图1.CT报告:右肾中下极囊实性占位,考虑多房囊性肾瘤.结合临床考虑诊断:1.多房囊性肾瘤?2.囊性肾癌?3.肾结核?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2005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6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病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结果、治疗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肿瘤位于胰腺头部及钩突部者5例,位于颈体部者5例,位于尾部者6例.首发症状表现为间断性上腹部隐痛不适者7例,体重下降者2例,查体时发现腹部肿块者3例,体检发现胰腺肿瘤者4例.B超表现为回声不均的囊实性病变或低回声实性病变;SCT表现为胰腺实性或囊实性占位病变,低密度、不均匀、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增强扫描时呈高血供表现.肿瘤标记物无异常.行胰体尾切除加脾切除术者9例,其中1例因侵犯横结肠加行左半结肠切除术.4例行肿瘤局部切除术.3例患者行保留十二指肠及部分胰头、肿瘤切除,胰体空肠Roux-en-Y吻合术.随访时间3~48个月,未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好发于年轻女性,可位于胰腺的任何部位,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手术切除是治疗的有效途径,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Zhao YP  Hu Y  Liao Q  Dai MH  Wu WW  Cai LX  Zhu Y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53-55
目的 总结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对2000年8月至2004年2月收治的12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12例患者年龄13—53岁,平均29.1岁,其中女性11例,男性1例。肿瘤位于胰头6例,胰颈部1例,胰体尾部5例。无特异性临床表现。B超发现胰腺低回声实性或囊实性占位。CT检查发现胰腺低密度占位病变,增强扫描肿瘤周边出现明显不规则强化。血清肿瘤标记物均为阴性。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行胰头肿物切除术及胰管空肠吻合术,1例行胰头肿物切除术,1例行胰腺节段切除术及远端胰管空肠吻合术,5例行胰体尾及脾切除术。对10例患者进行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3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复发转移。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胰腺肿瘤,多发于青年女性,切除肿瘤后能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正>病例患者,女,51岁,腹胀伴消瘦两个月入院。体检无明显异常,无结节性硬化病史。肝功能正常。HBs Ag(+),HBe Ab(+),HBc Ab(+),Anti-HCV(-)。腹部B超提示:肝右叶可见一囊实性包块,大小约8 cm×10 cm;增强CT扫描提示:肝右叶可见一囊实性肿块,囊性部分大小约8.4 cm×6.0 cm×4.9 cm,增强扫描未见强化,实性部分边界欠清晰,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对2000年9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27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例患者中女性26例,男性1例,中位年龄26岁.上腹部疼痛不适16例,腹部无痛性包块11例,肿瘤标记物均无异常.B超表现为回声不均囊实性病变或低回声实性病变,边界清楚,内部无血流信号.CT增强扫描呈高血供囊实性占位病变.MRI表现为T1低-中低信号,T2高-中高信号,边界清楚.9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例行胰腺局部切除+胰管空肠吻合术,6例行胰腺局部切除术,8例行胰体尾加脾切除术.术后病理12例为局限性病变,14例侵及周围胰腺组织,1例患者发现脉管瘤栓及淋巴结转移.平均随访26.1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是一种多发于青年女性的低度恶性胰腺肿瘤,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CT增强扫描具有相对特征性表现,完整切除肿瘤可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