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脏》2018,(12)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调节对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现选取我科室2017年6月至12月收治的80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益生菌进行肠道菌群调节。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菌群变化、血浆内毒素、降钙素原(PCT)以及肝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乳杆菌均高于对照组,酵母样真菌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ALT、AST、TBil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浆内毒素、PC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硬化患者的菌群进行调节有利于降低患者的内毒素水平,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肝硬化患者口服益生菌制剂前后肠道菌群、血浆内毒素及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方法 选择肠道菌群中具有代表性的细菌共5种进行培养和计数.56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成2组,益生菌组(治疗组)28例,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生菌治疗,疗程14 d.测定治疗前后肠道菌群菌落计数、血浆内毒素水平及肝功能指标.另选择30例正常人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肝硬化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调, 主要表现为双歧杆菌减少(10.19±0.72 vs 9.13±1.01,P<0.05),治疗后治疗组双歧杆菌、乳杆菌、肠球菌[(12.28±1.02)lg CFU/g、(11.17±1.18)lg CFU/g、(11.56±1.27)lg CFU/g]较治疗前 [(9.39±1.23)lg CFU/g、(9.26±1.13)lg CFU/g、(8.57±1.45)lg CFU/g]明显增加(P<0.05),血浆内毒素则明显低于对照组[(0.082±0.031) EU/mL vs (0.145±0.047) EU/mL,P<0.05],肝功能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益生菌制剂可有效改善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并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可作为肝硬化患者的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强化改善方案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程度、肠道通透性指标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8月收治乙肝肝硬化患者共11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分别在常规抗病毒方案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单用和与乳果糖联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抗病毒效果、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肠道通透性指标、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及自发性腹膜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HBV 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及HBeAg/抗HBeAb转换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LT、AST、A/G、 TBil及Child-Pugh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A、LN、IV-C及PC-Ⅲ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内毒素、D-乳酸及PC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NF-α、IL-6及IL-8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自发性腹膜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道菌群强化改善方案治疗乙肝肝硬化可有效提高病毒清除效果,保护肝脏功能,降低肝纤维化程度和肠道通透性,抑制炎症反应水平,并有助于预防自发性腹膜炎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益生菌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的作用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健康宣教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培菲康口服(840 mg/次,2次/d),对照组不予药物治疗,干预过程为3个月。观察干预前后肝功能指标(ALT、AST、GGT)、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AO)水平的变化,运用超声直方图技术进行干预前后肝脏脂肪定量分析。结果治疗组干预后肝功能指标、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AO)水平较干预前明显下降、肝脏脂肪含量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肝功能指标、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AO)水平明显下降,肝脏脂肪含量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能改善NAFLD患者肠道屏障功能,减轻肝脏损伤及脂肪沉积,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对胆汁淤积性肝病(CLD)患儿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大肠杆菌数量变化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48例CLD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联合组(常规治疗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每组各74例。检测2组患儿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肠道菌群数量及相关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2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肝功能指标的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相比治疗前,联合组治疗后肠道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均明显增多,大肠杆菌数量明显减少(P<0.05)。联合组治疗前后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并无明显变化(P>0.05);相比治疗前,联合组治疗后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相比对照组,联合组治疗后2周血清IL-6和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联合组治疗后2周临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CLD的发病和病情的进展可能与肠道菌群数量变化有关,并且肠道菌群数量的改变可能会诱发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不仅可促进CLD患儿肠道菌群的恢复,而且可阻滞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抑制炎症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背景:肝硬化患者易并发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与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肠道菌群紊乱密切相关。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ln)联合益生菌对肝硬化患者肠黏膜屏障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4~12月安徽省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80例,随机分为Gln组、益生菌组、联合组、对照组,各组给予相同的常规保肝、利尿治疗,Gln组、益生菌组、联合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相应药物。Gln组:复方Gln肠溶胶囊400 mg tid,疗程14 d;益生菌组: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1 500 mg tid,疗程14 d;联合组:复方Gln肠溶胶囊400 mg tid+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1 500 mg tid,疗程14 d。试验第1、14 d采用Child-Pugh分级标准评估肝功能;以活性比色法定量检测血清二胺氧化酶(DAO)水平;以显色基质鲎试剂检测血清内毒素水平;以改良的酶学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D-乳酸水平;以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AST、ALT水平。结果:治疗14 d后,Gln组、益生菌组、联合组的血清DAO、内毒素、D-乳酸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Gln组、益生菌组、联合组的血清内毒素、D-乳酸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且联合组又明显低于Gln组和益生菌组(P0.05)。治疗14 d后,联合组的Child-Pugh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联合组的Child-Pugh评分、血清AST、ALT水平均较其余三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Gln与益生菌联合应用可有效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肠黏膜屏障功能和肝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联合固本益肠片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炎症因子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80例U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口服美沙拉嗪联合固本益肠片治疗,对照组单服美沙拉嗪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肠黏膜屏障功能、肠道菌群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炎症因子、肠黏膜屏障功能、肠道菌群及中医证候积分水平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INF-γ水平无明显变化,对照组INF-γ水平明显升高(P0.05);2组IL-1β、IL-17、IL-23、D-乳酸、UAMY、DAO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疗程结束后2组肠球菌、大肠埃希菌明显减少,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明显增加(P0.05),各项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变化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沙拉嗪联合固本益肠片比单独使用美沙拉嗪治疗UC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内科》2021,(3)
目的探讨生活方式干预联合益生菌治疗对青少年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脂代谢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青少年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98例,采用抛硬币方式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生活方式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干预的基础上给予益生菌治疗,两组均干预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及肝功能。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8%)显著高于对照组(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血清TC、TG、LDL-C水平均降低,观察组患者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血清HDL-C水平均升高,观察组患者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ALT、AST、γ-GT水平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生活方式干预联合益生菌治疗青少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脂代谢状况及肝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卡维地洛在降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静脉压力,同时对其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84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将患者分成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肝以及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治疗,观察不同治疗对两组患者肝静脉压力、肝功能、血浆内毒素、DAO活性、D-乳酸水平变化、门静脉宽度的影响。结果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肝静脉自由压、肝静脉楔压、肝静脉压力梯度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肝静脉楔压、肝静脉压力梯度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而肝静脉自由压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LT、AST、TBil、Alb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指标均有改善情况,且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内毒素水平、DAO活性、D-乳酸水平以及门静脉宽度变化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DAO活性、D-乳酸水平、门静脉宽度均降低,但观察组患者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卡维地洛能明显降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静脉压力,减少门静脉宽度,降低血浆内毒素、DAO活性与D-乳酸水平,促进肠黏膜的修复,改善肠道屏障与肝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NAFLD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组给予酪酸梭菌活菌片,干预过程为3个月。观察所有患者干预前后肝功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毒素水平变化,并同期检测肝脏受控衰减参数(CAP)及肝脏彩超,评估脂肪肝的情况。结果治疗组干预后肝功能、TNF-α、内毒素水平较干预前明显下降,肝脏脂肪含量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治疗组的肝功能、TNF-α、内毒素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肝脏脂肪含量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酪酸梭菌可改善患者肠道屏障功能,降低炎症反应,减轻肝脏损伤及脂肪沉积,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治疗NAFLD疗效安全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患者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FMT)后胃肠道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从2016-04/2018-05在杭州市老年病医院就诊的UC的患者共100例,按入组顺序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依病情口服柳氮磺吡啶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FMT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相关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 CRP)、白介素-6(Interleukin-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采用Sutherland指数评分、肠道菌群评分和肠镜评分对两组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及肠道菌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P 0.05),两组经治疗后TNF-α、IL-6、CRP水平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肠道菌群、肠镜评分及Surtherland指数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两组治疗后肠道菌群、肠镜评分及Surtherland指数有显著差异.结论采用FMT治疗UC患者,能明显改善患者胃肠道功能及肠道菌群评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应用小剂量谷胺酰胺颗粒后肝功能和内毒素水平的临床变化,评价小剂量谷胺酰胺颗粒应用于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的可行性。方法 40例诊断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明确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肝、抗病毒和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谷胺酰胺颗粒5 g,tid,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和内毒素水平的变化,并进行组间和组内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对比,肝功能和内毒素水平均有所改善(P0.01),但加用小剂量谷胺酰胺颗粒5 g,tid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肝功能和内毒素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在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中加用小剂量谷胺酰胺颗粒未能起到进一步改善肝功能及内毒素血症的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拉克替醇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肠道菌群及血内毒素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伴血内毒素升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保肝降酶治疗,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拉克替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肠道菌群、血内毒素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肠道内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明显增加(P〈0.01),产气荚膜梭菌显著降低(P〈O.01),血内毒素水平显著降低(P〈O.01)。结论拉克替醇能通过调节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肠道菌群,更有效降低血内毒素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肝硬化患者与健康人相比肠道菌群分布状态;肠道菌群分布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关系;益生菌治疗对于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的改善情况及对患者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2月至2014年7月健康成人21例及孝感市中心医院就诊的肝硬化不伴腹水患者26例及肝硬化伴腹水患者22例,其中肝硬化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益生菌(贝飞达),共治疗14 d进行比较研究。测定研究对象的肠道菌群、血氨及ALT,血清白蛋白水平及TBil值,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结果肝硬化患者均存在程度不同的肠道菌群失调,主要表现为肠球菌、肠杆菌显著增多(P0.01),双歧杆菌减少(P0.01);菌群失调的严重程度与患者肝功能严重程度有关,肝功能Child-Pugh C级患者菌群失调较A级严重(P0.01);益生菌可改善肝硬化患者生化指标、降低血氨、提高肠道双歧杆菌数量(P0.01);益生菌亦可改善肝硬化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其中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效果更明显(P0.01)。结论肝硬化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肠道菌群失调,益生菌能有效改善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并可改善生化指标及降低血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微生态制剂对慢性肝衰竭患者肠道微生态、免疫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2014年12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肝衰竭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作慢性肝衰竭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肠道微生态、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菌落数较治疗前显著增多,酵母菌菌落数显著减少(P0.05)。治疗前后对照组肠道菌群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后观察组双歧杆菌菌落数为(11.94±0.91)lgCFU/g,乳酸杆菌为(9.91±0.74)lgCFU/g,肠球菌为(11.13±0.89)lgCFU/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酵母菌为(3.01±0.64)lgCFU/g,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少(P0.05)。治疗后观察组CD4+百分率和CD4+/CD8+值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CD8+百分率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CD8+百分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CD4+百分率及CD4+/CD8+值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后观察组CD4+为(37.71±7.81)%、CD4+/CD8+值为1.52±0.3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P0.05);CD8+为(27.82±4.51)%,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TNF-α、IL-1、IL-6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TNF-α、IL-6水平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为(113.71±27.81)ng/L,IL-1为(92.82±18.51)ng/L,IL-6为(62.02±18.06)n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治疗慢性肝衰竭可显著改善患者肠道微生态环境及机体免疫功能,且能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肠道微生态制剂应用对术后炎症反应及感染性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75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术前3 d常规口服肠道抗菌药物,观察组在术前5 d起口服肠道微生物制剂2.0 g,3次/d,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比例,炎症反应指标和术后感染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入院时8种细菌所占比例和炎症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对照组益生菌及致病菌数量均有所下降,观察组益生菌数量明显上升,致病菌数量明显下降,两组之间比较及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均明显上升,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5.00%,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围术期应用肠道微生态制剂可降低术后炎症反应,抑制感染和降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大黄联合益生菌治疗对老年重度急性脑梗死患者肠道菌群、胃肠道功能、炎症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老年重度急性脑梗死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64)和对照组(n=64)。所有患者入组后接受心电监护与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之上,对照组接受益生菌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接受益生菌肠内营养支持联合大黄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肠道菌群、胃肠道功能、炎症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 2组治疗前后双歧杆菌、乳杆菌、肠球菌和大肠杆菌的菌群数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2组治疗前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胃动素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2组治疗前后白介素-6、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评分治疗前后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大黄联合益生菌可能通过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恢复胃肠道功能和减轻炎症反应等,改善老年重度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比较酪酸梭菌用药前后NAFLD患者的生化指标、B超结果及肠道菌群构成等,评价酪酸梭菌对NAFLD的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我院消化内科就诊的NAFLD患者100例,另选50名健康对照者,分别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检测两组的肠道菌群含量。所有NAFL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低脂饮食+有氧运动(如存在转氨酶升高,予以双环醇1粒tid po),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酪酸梭菌(2粒tid po),3个月后通过Illumina NovaSeq平台对样本粪便DNA进行测序,观察肠道菌群变化,同时复查腹部B超、血脂(TG、CHOL)、肝功能(ALT、AST)、炎症因子(IL-6、TNF-α)、肠屏障指标(血清内毒素、DAO、D-乳酸活性水平)等。结果 NAFLD患者较健康人群的厚壁菌减少,肠杆菌增多;肠屏障指标血清内毒素、DAO、D-乳酸活性水平升高。用药后观察组肠道有益菌较治疗前增多。两组的内毒素、DAO、D-乳酸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86.0%)高于对照组(7...  相似文献   

19.
牛涛  汪金燕  伍苏娟  刘泓 《肝脏》2015,(2):135-137
目的探讨Gln结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对肝硬化病人肠屏障及肝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统计分析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Gln组、益生菌组、结合组患者的内毒素、D-乳酸水平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而结合组患者的内毒素、D-乳酸水平又明显比Gln组和益生菌组低(P0.05);治疗后治疗后Gln组、益生菌组、结合组患者的Child-Pugh评分、AST、ALT水平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而结合组Child-Pugh评分、AST、ALT水平均明显比Gln组和益生菌组低(P0.05)。结论 Gln结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能够有效改善肝硬化病人肠屏障及肝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初治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的差异及出现药物性肝损伤时肠道菌群的变化,分析肠道菌群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TLI)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确诊的初治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前后的粪便标本,并根据患者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4周内是否发生肝功能异常分为肝损组(ATLI组)与对照组(Non-ATLI组),采集发生肝损伤时的粪便标本。利用实验室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相关指标;通过细菌16S rDNA高通量测序法比较抗结核前后肠道菌群的多样性、物种组成及组件丰度的变化情况,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差异的肠道菌属与血清肝功能指标的关系。结果 两组患者抗结核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的丰富度,菌群组成及相对丰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抗结核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的结构均发生了改变(P<0.05);通过LEfSe分析,两组患者之间共找到17个具有显著差异的分类群(P<0.05);进一步分析肠道差异菌与肝功能指标的关系,发现乳杆菌(Lactobacillus)、Herbinix、Anaerosporobac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