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100%畸形精子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常规IVF受精和ICSI受精的临床结局,旨在探讨ICSI是否改善100%畸形精子症患者的临床结局。方法:选择本院生殖中心152对IVF-ET治疗夫妇,其中常规IVF新鲜移植周期75例,ICSI新鲜移植周期77例。比较两组间的正常受精率、优胚率、可用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等指标,并对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为0%(n=75)与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为1%~4%(n=808)行常规IVF的临床结局进行比较。结果:100%畸形精子症IVF组的可用胚胎率显著低于ICSI组(78.91%vs 84.92%,P0.05),正常受精率(60.26%vs 57.87%,P0.05)和种植率(48.00%vs 39.55%,P0.05)稍高于ICSI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的女方年龄、促性腺激素注射天数、促性腺激素注射总量、体质指数、不育年限、子宫内膜厚度、基础卵泡雌激素值和基础血清雌激素值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ICSI技术不能改善男方100%畸形精子症患者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依据畸形精子症患者精子浓度来选择采用IVF或ICSI受精方式,探讨其对IVF-ET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于徐州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ICSI-ET治疗周期的畸形精子症患者,共计82个周期。根据畸形精子症患者精子浓度选择不同的受精方式,分为IVF畸形精子症组和ICSI畸形精子症组,其中精子浓度≥5×106/ml患者行常规IVF治疗(IVF畸形精子症组,44个周期),精子浓度5×106/ml的患者行ICSI治疗(ICSI畸形精子症组,38个周期),对照组为同期行IVF/ICSI-ET助孕治疗精子形态正常的患者,共605个周期(其中IVF对照组494个周期,ICSI对照组111个周期)。分别比较IVF组内、ICSI组内和畸形精子症组内在年龄、不孕年限、子宫内膜厚度及妊娠结局(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和流产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IVF对照组与IVF畸形精子症组,ICSI对照组与ICSI畸形精子症组分别在年龄、不孕年限和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均差异不显著(P均0.05);IVF对照组的种植率略高于IVF畸形精子症组,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均略低于IVF畸形精子症组,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ICSI畸形精子症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和流产率高于ICSI对照组(57.9%vs.48.6%;33.8%vs.29.5%;9.1%vs.1.9%),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ICSI畸形精子症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高于IVF畸形精子症组(57.9%vs.52.3%;33.8%vs.27.3%),流产率低于IVF畸形精子症组(9.1%vs.13.0%)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畸形精子症患者精子浓度≥5×106/ml时,选择常规IVF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优选前后精子顶体酶活性与IVF受精率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优选处理前和处理后精子顶体酶活性的变化,及与体外受精(IVF)受精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比色法,对接受IVF治疗的53例不育夫妇男方精液,分别测定优选处理前和处理后精子顶体酶活性,分析其与IVF受精率的相关性。结果优选处理后精子顶体酶活性与优选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达到常规IVF标准并选择常规IVF治疗者,优选后的精子顶体酶活性与IVF受精率有相关性,精子顶体酶活性降低与IVF受精率降低有关。结论精子顶体酶活性与IVF受精率有相关性,并且通过精子顶体酶活性可以预测IVF受精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男性精子DNA完整性对行ART助孕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生殖中心接受IVF/ICSI助孕的667对不孕夫妇FET周期的临床资料。男性患者进入周期前均采用精子染色质结构分析法(SCSA)染色后通过流式细胞仪来检测男性精子DNA完整性,并观察精子DNA碎片率(DFI)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根据不同精子DFI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低DFI水平组(低DFI组:DFI≤30%,439个周期)和高DFI水平组(高DFI组:DFI30%,228个周期);再根据不同受精方式分为两个亚组:常规IVF组及ICSI组,比较不同水平的精子DFI及不同受精方式对FET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纳入研究的667对不孕夫妇中临床妊娠334例,总妊娠率50.07%。低DFI组、高DFI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低DFI组的受精率显著高于高DFI组(P0.05)。低DFI组的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高DFI组(54.21%vs.42.11%)(P0.05),流产率则显著低于高DFI组(16.81%vs.27.08%)(P0.05)。低DFI组中IVF组和ICSI组的临床妊娠率(52.63%vs.58.62%)、流产率(15.88%vs.19.12%)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DFI组中IVF组的临床妊娠率显著低于ICSI组(33.33%vs.48.48%),流产率则显著高于ICSI组(40.63%vs.20.31%)(P均0.05)。结论精子DFI水平影响不孕患者的受精率;随着精子DFI水平增高,其整体临床妊娠率下降,流产率增加。低DFI水平的不孕夫妇可选择常规IVF或ICSI助孕;但对于高DFI水平的不孕夫妇,选择ICSI助孕方式可能对改善妊娠结局有益。  相似文献   

5.
Jiang HH  He XJ  Song B  Cao YX 《中华男科学杂志》2011,17(12):1083-1086
目的:通过分析精子染色质完整性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结局之间的关系,探讨精子染色质完整性检测在辅助生殖技术(ART)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精子染色质结构分析试验(SCSA)方法检测187个ART周期中精子的染色质完整性,以精子DNA损伤指数(DFI)为参数,分为高DFI组(DFI≥30%)和低DFI组(DFI<30%),两组中根据采用不同的体外受精方式分为IVF亚组和ICSI亚组。分别比较高DFI组、低DFI组中IVF亚组和ICSI亚组间受精率、卵裂率、D2天胚胎质量、D3天胚胎质量、临床妊娠率差异性。结果:在高DFI组中,行ICSI治疗的夫妇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行IVF治疗的夫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行IVF治疗的夫妇中,比较高DFI组与低DFI组的各临床结局,未见统计学差异;在行ICSI夫妇中,比较高DFI组与低DFI组的各临床结局,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精子染色质完整性影响辅助生育技术的结局,在选择辅助生殖技术方案时,可作为常规精液检查的一个补充。  相似文献   

6.
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对体外受精能力缺陷的改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令波  冯婷  陈娟  钱云  刘嘉茵  张燕 《中华男科学杂志》2005,11(12):895-896,899
目的:评价前一周期行体外受精(IVF)失败和受精率低后,改行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受精效果。方法:行ICSI治疗的113例患者136周期分为两组:因严重少弱精子症而行ICSI的106个周期(组1);因前次常规IVF受精失败或受精率低于20%而改行ICSI的30个周期(组2)。比较两组间卵母细胞的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和妊娠率的差异,并对第2组受精率的分布进行分析,以了解改行ICSI后受精效果的改善情况。结果:改行ICSI后,两组的正常受精率和优质胚胎率差异均无显著性(70.49%vs72.02%;38.28%vs38.81%)(P>0.05)。两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0.57%和40.00%,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改行ICSI后,大部分周期(70.00%,21/30)的受精率都在50%以上,平均受精率为79.79%,受精效果得到明显改善。结论:IVF受精失败和受精率低可以通过行ICSI而获得较好结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对不明原因原发性不孕患者行宫腔内人工授精 (IUI)失败后治疗方法的合理选择。 方法 :将6 1例共 6 5个周期的此类患者分为A、B、C、D 4组 ,分别为IUI后体外受精 (IVF)组 37个周期、IUI后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 (ICSI)组 19个周期、IUI后一半行IVF一半行ICSI组 4个周期、IUI及IVF失败后第 2次改行ICSI组5个周期 ,同时随机选取常规行IVF治疗共 35个周期为E组、常规行ICSI治疗共 2 4个周期为F组作为对照 ,分别比较其正常受精率、完全不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妊娠率及种植率。 结果 :A组的正常受精率、完全不受精率 (分别为 5 5 .4 %、2 1.6 % )与E组 (分别为 72 .8%、0 % )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P <0 .0 0 5 ) ;与B组 (分别为6 8.4 %、0 % )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P <0 .0 1)。D组患者自身对照前 1次IVF及随后的ICSI治疗 ,其正常受精率分别为 12 .2 %、74 .2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5 )。 结论 :不明原因原发性不孕患者IUI失败后行IVF有约 2 0 %完全不受精的可能 ,作为充分知情后的选择 ,行ICSI治疗可以获得较高的受精率 ,使患者有供移植的胚胎 ,但ICSI不应为推荐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参数精子的顶体酶活性与精子在体外受精(IVF)治疗中受精能力的关系。方法通过对75例接受IVF或短时IVF治疗的少弱精子或正常精子病例进行术前精子顶体酶活性测定,不明原因和有受精不良史病例优先入组。比较顶体酶正常值组和低值组的精子参数差异和IVF受精结果;进一步比较精子高浓度组(35×10~6/m L)和低浓度组[(10~35)×10~6/m L]的顶体酶活性值差异和IVF受精结果。结果顶体酶活性正常值组和低值组的精子浓度分别为(61.88±35.95)×10~6/m L和(32.89±12.94)×10~6/m L,两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分别为(48.76±12.60)%和(36.35±10.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快速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分别为(22.41±7.02)%和(16.35±5.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IVF或短时IVF总受精率分别为67.65%和41.74%,两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不受精率分别为19.51%和38.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受精率0%VS 14.71%(P0.05)。精子高浓度组和低浓度组的精子顶体酶活性值分别为(76.55±32.65) VS (43.17±19.68)(P0.01), IVF或短时IVF总受精率70.65%VS 41.20%(P0.01),不受精比例17.95%(7/39) VS 38.89%(14/36)(P0.05),低受精比例0%(0/39)VS 13.89%(5/36)(P0.05)。精子高浓度组完全不受精病例卵子数均大于6枚,没有低受精病例,顶体酶异常占12.8%(5/39),其中只有1例不受精;而精子低浓度组完全不受精病例大部分卵子数少于6枚,顶体酶异常占80.56%(29/36),其中不受精和低受精率为58.62%(17/29)。结论在IVF治疗中,粗子浓度与受精能力的相关性比活动力和顶体酶活性更强;在低浓度组通常伴有顶体酶活性的低下,提示低受精或不受精可能性增大;而高浓度精子顶体酶大多正常,呈现"全"或"无"的受精模式,其不受精原因可能与顶体酶活性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精子形态对常规体外受精(IVF)及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ICSI)周期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行IVF/ICSI治疗的周期根据精子形态进行分组:IVF周期分为A组(正常精子形态2%),B组(2%≤正常精子形态4%),C组(正常精子形态≥4%);ICSI周期分为D组(正常精子形态2%),E组(2%≤正常精子形态4%),F组(正常精子形态≥4%),分别比较各组间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及妊娠率的差异。结果 IVF周期中C组受精率显著高于B组和A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卵裂率、优胚率及妊娠率在A、B、C组之间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ICSI周期中D组、E组、F组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及妊娠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畸形精子症会影响IVF周期的受精率,对ICSI周期的受精率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0.
顶体酶活性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精子顶体酶活性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909对在本院生殖中心就诊的不孕夫妇,其中女方检查为正常或仅为输卵管因素不孕。采用改良巴氏法染色和Na-苯甲酰-DL-精胺酸-P-硝酰基苯胺(BAPNA)法分别对丈夫的精液进行精子形态学分析和精子顶体酶活性测定。结果:顶体酶异常组中各项精液参数,包括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精子活动率、活动力、快速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及精子密度均显著低于顶体酶正常组(P<0.01);顶体酶活性与精液常规分析上述各参数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P<0.01);两组间取卵数、卵裂率、优质胚胎率、胚胎冷冻率、无可移植胚胎周期百分率、胚胎移植数和流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顶体酶正常组的受精率、仅一个胚胎移植的周期百分率、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均明显高于顶体酶异常组(P<0.01)。结论:顶体酶活性异常与精液常规分析各主要参数的异常密切相关,可导致体外受精率显著下降。顶体酶活性检测在IVF结局预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