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膜后入路手术治疗胰腺坏死并感染的方法、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3月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erious acute pancreatitis,SAP)发生胰腺坏死并感染在局麻或者全麻下实施了腹膜后入路胰腺坏死组织清除引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经过1次手术,4例经过2次手术;8例首次手术为双侧清除引流,1例为单侧.结果 术后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迅速缓解,无任何并发症发生,首次手术时间60~80 min,平均(73±5.7) min,随访期间8例患者症状均完全消失,无复发,1例患者于术后6周死于心肌梗塞.结论 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生胰腺坏死并感染的患者,腹膜后入路行胰腺坏死组织清除引流术是直接、安全、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后腹腔镜技术在一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后腹腔镜下坏死组织清除及置管引流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经验。方法 SAP患者1例,男,26岁,术前病程4周余。参考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方法选取体位、建立腹膜后操作空间、布置Trocar,经腹膜后行胰腺坏死组织清除、置管引流术。结果患者共行2次手术(双侧),手术时间分别为60min、45min,术中出血量均为20ml,术后留置3根腹腔引流管。患者术后疼痛轻,恢复顺利,2次手术后住院48d。右侧术中损伤后腹膜,左侧术后并发腹膜后感染,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对于SAP患者来说,后腹腔镜下坏死组织清除、置管引流术是安全、可行的。该术式具有入路直接、操作简便、坏死组织清除彻底、不入腹腔、手术创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π入路"坏死组织清除术治疗坏死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π入路"坏死组织清除术治疗32例坏死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通常选择上腹部正中或经腹直肌切口进腹。坏死病灶的暴露采用胃结肠韧带横切口联合升结肠与降结肠内侧后腹膜纵切口方式,即"π入路"法。该入路充分暴露胰腺炎的"马蹄形"坏死区后,尽量于直视下手指清除坏死物,组织间隙内残余坏死物可用器械清除。结果术中坏死物培养确定感染者22例(68.8%),无菌性坏死10例(31.2%)。术后无并发腹腔出血者。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5%(8/32),其中伤口感染3例(9.4%),胰瘘4例(12.5%),肠瘘1例(3.1%)。2例(6.3%)再手术,1例术后残余感染再次行坏死组织清除术,1例4个月后并发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行介入下脾动脉栓塞术。术后死亡2例(6.3%),1例肠瘘,并发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残余感染,并发呼吸功能衰竭,术后4个月死于脑血管意外。结论坏死性胰腺炎患者行"π入路"坏死组织清除术能有效降低腹腔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再手术率。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感染性坏死的手术时机、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株洲医院肝胆外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实施腹腔镜下坏死组织清除及引流术的1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的临床资料。术前通过CT明确拟引流的感染病灶及拟采用路径,敞开感染病灶,通过直视下低压间断的生理盐水冲洗感染灶,清除部分坏死组织,病灶区放置多根腹腔引流管,术后6~10 d冲洗引流,如坏死组织较多,术后1个月开始用胆道镜和(或)经皮肾镜冲洗取出其内坏死物。结果 重症急性胰腺炎感染性坏死自发病距手术干预时间平均24.5 d(14~40 d),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术中平均出血量60 mL(40~150 mL),平均手术时间120 min(90~180 min);术中放置引流管的数量平均为4.3根(3~6根)。术后3例患者出现B级胰瘘,无腹腔内出血及假性囊肿形成,无死亡病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7.5 d(15~230 d)。结论对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效果不佳或者不宜穿刺的重症胰腺炎感染性坏死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的胰周感染清创引流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后腹腔镜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性胰腺坏死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后腹腔镜治疗的2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性胰腺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者中,18例患者一期行经皮穿刺引流(perc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PCD),1例妊娠合并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一期行开腹手术引流,1例患者一期在外院行开腹手术引流。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后腹腔镜清创引流,手术时间68~106 min、(89.8±11.7)min;术中出血量100~300 mL、(171.3±61.0)m L;住院时间28~62 d,中位数为48 d。术后患者全身中毒症状均迅速缓解。1例患者行2次后腹腔镜清创手术,其余患者仅行1次后腹腔镜清创引流。术后17例患者无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术后并发结肠瘘,2例患者发生腹腔出血。术后20例患者均获访,随访时间6~62个月,中位数为31个月。随访期间患者症状完全消失,均无复发。结论 经后腹腔镜途径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感染性胰腺坏死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 将诊治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73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6例)采取手术治疗,治疗方法 清除坏死组织、胰周脓肿切开引流、感染灶清除等,术后配合药物治疗;观察组(37例)采用个体化综合治疗,主要方法 改善全身及胰周循环、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抑酸抑酶治疗、保护重要脏器,视患者情况手术...  相似文献   

7.
胰周双氧水冲洗治疗重症胰腺炎四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症胰腺炎的手术治疗,近年来取得较大的进展。但术后组织的继续坏死、脱落、清除仍是比较棘手的问题。且后期并发症较多。近3年来我们对4例患者采用早期常规手术清创置管引流术外,1周后采用双氧水加生理盐水作胰周冲洗,可及时将坏死组织、细菌、毒素等清除,还可促进组织修复,缩短了疗程,无并发症,效果较佳,报道如下。临床资料4例患者中男3例,女1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26岁。发病时间均为3d以上。4例都为胆源性重症胰腺炎,1例为全胰坏死,3例为灶性坏死。均符合重症胰腺炎的诊断标准。4例患者术后引流液培养:1例为大肠杆菌,1例为变形杆菌,2…  相似文献   

8.
重症急性胰腺炎需要手术治疗的情况主要有:胰腺或胰周坏死感染,包裹性坏死感染,有症状的包裹性无菌坏死,暴发性急性胰腺炎或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胰腺脓肿,直径>6cm、有增大趋势或有症状的胰腺假性囊肿,长期不愈的腹膜后残腔感染.目前基本的术式是胰腺坏死清除引流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外科手术干预的时机及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8月我院外科手术治疗的26例重症胰腺炎的临床资料,胆源性SAP并发胆管炎急诊手术6例,非胆道梗阻性1例因胰腺坏死合并感染采用腹膜后入路引流。非胆源性SAPl9例的手术时机方面:急性炎症反应期手术2例,感染期内手术10例,残余感染期手术7例,手术入路方面:14例采用本组推荐的经左结肠旁沟腹膜后入路有限清除胰体尾或胰头坏死组织并留置粗三腔管引流。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8.7%(12/26),其中并发结肠瘘2例,十二指肠瘘2例,切口感染4例,肺部感染2例,术后右侧腹膜后积脓导致高热不退2例。22例治愈,1例十二指肠瘘带管出院随访中,1例十二指肠瘘自动出院,死亡3例(11.5%),术后住院时间20~120d不等。结论正确地把握SAP的外科手术时机,采取经腹膜后入路的有限清除加置粗管冲洗引流,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后腹腔镜下胰床引流术+MARPN方案治疗SAP疗效及总结经验。方法分析我科2015~2017年治疗4例SAP病人临床资料,其中2例行后腹腔镜下胰床扩创灌洗引流治疗,2例行后腹腔镜下胰床扩创行胰腺坏死组织清除+灌洗引流。结果 1例患者因术中后腹膜裂口导致气腹丧失而终止手术,其余3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1例术后发生胰瘘,保守治疗后形成胰腺周围假性囊肿,6个月后自行消退。结论早期后腹腔镜下胰床引流术可作为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分期微创手术的一种术式。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Anaesthesia》1984,39(1):80-80
The Faculty of Anaesthetists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35–43 Lincoln's Inn Fields, London WC2A 3PN. Telephone: 01-405 3474.  相似文献   

18.
19.
Operations were performed on 48 patients with aneurysms of the thoracic aorta, one of them had a rupture of aneurysm of the noncoronary sinus followed by the formation of a fistula between the aorta and the right atrium. The fistula was ligated by an access through the right atrium with good nearest and long-term results.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