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成人淋巴瘤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异质性很大,临床疗效也有很大差异。基因芯片技术的应用,将DLBCL分为生发中心型(GC)和非生发中心型(non-GC),通常认为GC型预后好于non-GC型,但GC型DLBCL存在MYC基因重排时,5年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均下降一半以上〔1〕,若还伴有BCL-2或BCL-6基因重排,预后则更差。通常将MYC重排伴BCL-  相似文献   

2.
正2008年第4版WHO淋巴瘤分类将特性介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和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 lymphoma,BL)之间的B细胞淋巴瘤暂定为B细胞淋巴瘤,无法分类型(B-cell lymphoma,unclassifiable,BCLU)也称为灰区淋巴瘤,其中包括伴或不伴Myc和Bcl-2(或)Bcl-6重排的淋巴瘤~([1])。2016年新版WHO淋巴瘤分类将BCLU名称更新为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high grade B-cell lymphoma,HGBL),进  相似文献   

3.
t(14;18)在滤泡型淋巴瘤的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它通过插入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增强子而下调抗凋亡基因bc1-2的表达,约有1/3的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可发现t(14;18)(q32;q21)及bc1-2基因重排。但是,是否t(l4;18)代表了一种新的DLBCL亚型,以及它在DLBCL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最近发现2种DLBCL的亚型,一种具有正常B细胞生发中心即生发中心B细胞样(GCBL)表型,另一种具有活化的外周血B细胞表型即活化B细胞样(BCL)表型。作者检查了内布拉斯加州大学等医疗中心DLBCL患者的基因表达,以确定t(14;18)在其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IRF4/MUM1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与转录因子BCL6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95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RF4/MUM1和BCL6的表达,Kaplan-Meier方法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61.1%(58/95)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表达IRF4/MUM1,46.3%(44/95)表达BCL6,58例IRF4/MUM1阳性患者中51.7%(30/58)同时表达BCL6;IRF4/MUM1表达以及与BCL6同时表达与患者的年龄、Ann Arbor分期、结外病变累及数目、LDH水平以及国际预后指数危险度均相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IRF4/MUM1阳性患者的无病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患者,总体生存率两者无显著差别;IRF4 /BCL6 组的无病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均显著低于IRF4-/BCL6 组。结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IRF4/MUM1蛋白表达比例较高,且可同时表达BCL6;IRF4/MUM1蛋白表达提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不良预后,这在同时表达BCL6的患者中更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发热待查伴有骨髓中发现分类不明细胞免疫组化联合基因重排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长期发热并骨髓或外周血中有分类不明细胞浸润的患者分离骨髓或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和基因重排检测。结果:23例患者中,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12例,其中滤泡性淋巴瘤(FL)3例、套细胞淋巴瘤(MCL)1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2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T(ALCL)3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CL)1例,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NKCL)1例,恶性组织细胞病1例;2例结合脾脏病理学诊断SLE;诊断为骨髓转移癌5例;4例未能确诊。结论:联合运用免疫组化和基因重排技术对长期发热并骨髓分类不明细胞浸润患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滤泡性淋巴瘤(FL)的免疫表型和遗传学改变。方法:连续性收集54例FL患者及27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合并FL(DLBCL+FL),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B细胞淋巴瘤(Bcl)2基因、CD10、Bcl-6、多发性骨髓瘤原癌基因1(MUM1)和Ki67的表达情况,并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t(14;18)、Bcl-6和Myc基因重排情况。结果:FL1~2级23例,FL3级31例。FL的t(14;18)阳性率为53.7%,其中FL1~2级组阳性率为100%,而FL3级组阳性率为19.4%,明显低于FL1~2级(P=0.000 1)。FL的Bcl-6基因重排阳性率为14.8%,全部分布于FL3级,FL1~2级未见有Bcl-6基因重排。DLBCL+FL组的Bcl-6基因重排阳性率为37.5%,未见有t(14;18)。FL1~2级组的Bcl-2、CD10和Bcl-6均为阳性,MUM1多为阴性,44.5%的病例Ki67低表达。而FL3级组及DLBCL+FL组中CD10阳性率明显降低,Ki67均为高表达,大部分MUM1表达阳性。结论:FL1~2级组的t(14;18)阳性率高,免疫表型经典。FL3级组的t(14;18)阳性率则显著降低,而Bcl-6基因重排阳性率明显增高,CD10表达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7.
丙型肝炎病毒蛋白对Bcl-10蛋白信号转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0 引言最初原癌基因 Bcl-10是作为低度 B 细胞淋巴瘤(BCL,B-cell lymphoma)相关基因得到鉴定的,Bcl-10是一种含有胱冬肽酶募集结构域(caspase recruitment domain,CARD)的蛋白,同时属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B 淋巴瘤中鉴定的断裂位点的基因,在淋巴细胞中抗原受体介导的 NF-KB 激活过程中是必需的.Bcl-10属于 CARD 蛋白家族成员,调节细胞凋亡和 NF-KB 信号转导.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组编码蛋白对于 Bcl-10的基因表达水平具有显著的上调作用,Bcl-10基因的表达在HCV 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 (MALT)淋巴瘤的染色体易位t(11;18) (q2 1;q2 1)和BCL10蛋白表达的情况。方法 采用RT PCR检测胃MALT淋巴瘤和滤泡性胃炎 (FG)中API2 MLT融合及免疫组化检测BCL10蛋白、Ki 6 7表达情况 ,并结合临床病理进行分析。结果  14例胃MALT淋巴瘤中有 3例 (2例低恶性 ,1例低~高恶性 )检测到API2 MLT融合 ,8例FG无此融合。BCL10在FG淋巴滤泡生发中心细胞胞质中弱表达 ,在胃MALT淋巴瘤中表达明显增强 ,且 4 2 .5 %的病例细胞核阳性。胃低~高恶性及弥漫大细胞淋巴瘤 (DLBCL)的Ki 6 7标记率显著强于低恶性MALT淋巴瘤 (P<0 .0 5 )。BCL10核表达与Ki 6 7阳性表达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随Ki 6 7表达增强 ,BCL10核表达的概率增加。结论 API2 MLT融合和BCL10核表达可能与胃MALT淋巴瘤从低恶性向高恶性转化有关。RT PCR检测API2 MLT融合是检测t(11;18) (q2 1;q2 1)的一项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9.
韩西群  齐宗利  贺莉  赵彤 《山东医药》2009,49(42):23-25
目的比较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法对淋巴瘤克隆性T细胞受体(TCR)γ基因重排的检测结果,探讨TCRγ基因重排的有效检测方法。方法从T、B细胞淋巴瘤及反应增生性淋巴组织中提取DNA,分别用两组TCRγ基因重排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分别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和SSCP。结果T、B细胞淋巴瘤均出现克隆性TCRγ基因重排。SSCP法两组PCR产物在T细胞淋巴瘤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7.6%和75.9%,B细胞淋巴瘤均为10%;与SSCP相比,琼脂糖凝胶电泳中两组PCR扩增产物的假阳性率分别为15.3%和14.4%,所有反应增生性淋巴组织均出现假阳性。结论T、B细胞淋巴瘤中都存在克隆性TCRγ基因重排,仅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可能出现假阳性,SSCP灵敏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正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是一种B细胞淋巴瘤亚类,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6%~8%~([1])。MCL起源于淋巴滤泡外套区,特征是细胞遗传学染色体易位t(11;14)(q13;q32),导致bcl-1基因连接到免疫球蛋白重链增强子区引起Cyclin D1核内过度表达~([2])。MCL患者以老年男性为主,结外侵犯常见,兼具侵袭性淋巴瘤的侵袭性和惰性淋巴瘤的不可治愈性特点。虽然MCL有许多可用的治疗方案,但没有最佳的治疗方案,暂  相似文献   

11.
正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中最常见的类型,占成人NHL的30%~40%,属于侵袭性NHL。近20余年来,NHL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美国癌症协会报告,常见恶性肿瘤中NHL发病率占3%,分别排第6位(男性)和第9位(女性)~([1])。DLBCL是一组在病理组织学形态、基因表型和临床表现上存在很大异质性的大B细胞增殖性病变。世界范围内NHL病理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骨髓及外周血中免疫球蛋白(Ig)、T细胞受体(TCR)基因单克隆重排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以BIOMED-2引物系统及多重PCR方法对60例NHL患者骨髓或外周血标本进行Ig及TCR基因重排检测。结果 B细胞NHL中,39.02%检出Ig基因单克隆重排,T细胞NHL中36.84%检出TCR基因单克隆重排;14例早期与46例晚期患者的Ig和(或)TCR基因单克隆重排阳性率分别为28.57%和41.3%;11例低变恶性患者和49例中、高度恶性患者的Ig和(或)TCR基因单克隆重排阳性率分别为36.36%和38.78%;以上两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53例NHL患者骨髓涂片检测骨髓侵犯阳性率为13.21%,明显低于骨髓基因重排检测阳性率(43.4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及外周血Ig及TCR基因重排PCR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骨髓侵犯及MRD。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R-EPOCH在初治MYC/Bcl-2双表达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接受R-EPOCH方案初治MYC/Bcl-2双表达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排除其中双重或三重打击淋巴瘤,分析患者疗效、安全性及预后情况。结果:22例患者中17例(77.3%)获得完全缓解,总体有效率达86.4%(19/22)。采用R-EPOCH方案治疗1年总生存率(OS)和无进展生存率(PFS)分别为90.4%和74.7%。单因素分析表明,IPI评分低危的MYC/Bcl-2双表达患者的PFS优于IPI评分高危患者(P=0.080,HR 5.013,95%CI 0.82~30.55)。女性患者的OS显著差于男性(P=0.036)。不良反应分析结果显示,患者3~4级白细胞降低发生率为90.9%(20/22),3~4级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为72.7%(16/22),余不良反应均较轻微,所有患者经对症治疗后,均顺利完成治疗。结论:R-EPOCH治疗MYC/Bcl-2双重表达淋巴瘤患者安全、有效,虽然存在血液毒性等不良反应,但多数患者可以耐受。综合考虑R-EPOCH是目前治疗双表达淋巴瘤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但仍需要进行前瞻性的随机比较。  相似文献   

14.
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中仅次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最常见的病理亚型,约占所有NHL的20%~25%[1]。我国FL的发病率略低于欧美国家,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病理协作组迄今为止的统计数据显示,FL在B细胞NHL中占10%左右。  相似文献   

15.
<正>原发性肺淋巴瘤(primary pulmonary lymphoma,PPL)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肺部肿瘤(约占肺部恶性肿瘤的0. 5%~1%),占所有淋巴瘤的0.34%~4%,其中大部分为非霍奇金淋巴瘤~([1])。PPL常见类型是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Mucosal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type,MALT),其次是非霍奇金氏、低度结节外B细胞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 B-cell,NHL-B),以及高度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CBL)。由于PPL发病率低,临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肺黏膜相关B淋巴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中BCL10蛋白表达及目前报道的染色体易位的发生率.包括t(11;18)/AP12-MALTI、t(1;14)/BCLIO-lgH及t(14;18)/MALTI-IgH.探讨BCL10异常表达和染色体易位的关联程度.方法 收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2000~2007年诊断的23例肺MALT淋巴瘤患者的病理组织蜡块,其中男19例,女4例,年龄27~84岁,平均55.8岁.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BCL10蛋白的表达,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分别检测API2-MALTI、BCL10、MALTl和IgH基因的异常,并对可联络到的10例病例进行随访.结果 23例中19例BCL10蛋白表达阳性,其中细胞质阳性9例,细胞核阳性者10例;用FISH方法榆测了全部病例,其中9例可检测到API2-MALTI融合基因.1例町能为BCL10-IgH融合,未发现IgH-MALT1基因异常.细胞核BCL10蛋白表达阳性的10例中,仅5例同时伴有基因异常;BCL10异常核表达与染色体易位无明显相关性(x2=0.306,P=0.685).有随访资料的10例患者全部生存(随访时间7~35个月),但治疗方式各异(单纯化疗、手术或手术加化疗).结论 肺MALT淋巴瘤患者组织内BCL10在细胞核中表达率较高,t(11;18)/AP12-MALT1融合基因是肺MALT淋巴瘤中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而t(1;14)/BCL10-IgH和t(14;18)/MALT1-IgH在肺MALT淋巴瘤中不常见;核表达BCL10与发生染色体异常是瓦相独立的凶素,但这些特点对肺MALT淋巴瘤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价值,特别是对纤维支气管镜活检小标本组织的诊断更有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发热(FUO)患者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重链(Ig H)和T细胞受体-γ(TCR-γ)基因重排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半巢式PCR方法检测110例FUO患者骨髓淋巴细胞Ig H和TCR-γ基因重排的阳性率。结果:84例淋巴瘤发热患者中,Ig H基因重排阳性34例,TCR-r基因重排阳性29例,两者阳性率达75%;26例非淋巴瘤发热患者中,Ig H基因重排阳性0例,TCR-r基因重排阳性1例,基因重排阳性率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FUO患者行基因重排有助于淋巴瘤的早期诊断,特别是对无法取得病理组织的患者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18.
低度恶性淋巴瘤转化成高度恶性淋巴瘤即为转化型淋巴瘤(transformed lymphoma,TL)。转化主要发生在惰性B细胞淋巴瘤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少数向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 lymphoma,BL)或其它侵袭性淋巴瘤转化,如滤泡型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  相似文献   

19.
<正>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最常见的亚型,在欧美国家,DLBCL的发病率约占NHL的31%[1],我国DLBCL占B-NHL的45.8%[2]。根据基因表达谱可将DLBCL分为至少3种亚型,分别为生发中心B细胞样(germinal center B-like,GCB)亚型、活化B细胞样(activated B-cell like,ABC)亚型及原发性纵膈B细胞淋巴瘤(primary mediastinal B-cell lymphoma,PMBL),后两者统称  相似文献   

20.
<正>Bruton酪氨酸激酶(Bruton tyrosine kinase,BTK)是B细胞受体(B cell receptor,BCR)信号通路的重要中介分子,在B细胞淋巴瘤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伊布替尼(Ibrutinib)是口服不可逆BTK抑制剂,可有效抑制B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在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