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治疗前血清睾酮水平与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月~2017年11月在苏北人民医院接受过前列腺穿刺活检的2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诊断为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患者218例,穿刺结果为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26例和无症状患者32例。分析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治疗前血清睾酮水平与穿刺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治疗前睾酮与Gleason评分呈负相关(r=-0.353,P=0.000),睾酮水平较低组的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相对睾酮水平较高组,Gleason评分更高的可能性更大。低水平睾酮(≤5.0 ng/ml)对穿刺病理为恶性(AUC=0.597,P=0.023,95%CI:0.520~0.675)以及Gleason评分≥8分(AUC=0.636,P=0.001,95%CI:0.560~0.712)的预测,具有一定的准确性。结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能提高对穿刺病理为恶性(AUC=0.885,P=0.000,95%CI:0.844~0.926)和Gleason评分≥8分(AUC=0.811,P=0.000,95%CI:0.756~0.867)预测的准确性。结论:治疗前睾酮与病理分级呈负相关,结合PSA能提高对前列腺癌的诊断能力。这对于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上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临床参数对前列腺癌分期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通过病理诊断、MRI检查及全身骨扫描对 112例经前列腺活检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进行分期 ,结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穿刺后Gleason评分、穿刺阳性针数百分率评价其临床意义。 结果 :112例前列腺癌中 ,血清PSA、Gleason评分、穿刺阳性针数百分率对前列腺癌分期有显著相关性 (r=0 .6 98,r=0 .6 74 ,r=0 .6 71,P均 <0 .0 0 1) ,但对B期和C期前列腺癌的诊断差异无显著性 (χ2=2 .6 75 ,P =0 .0 96 ;χ2 =0 .70 4 ,P =0 .4 0 1) ,血清PSA较Gleason评分和穿刺阳性针数百分率对D期的诊断差异有显著性 (χ2 =5 .135 ,P =0 .0 2 3;χ2 =4 .5 93,P =0 .0 32 )。血清PSA、Gleason评分和穿刺阳性针数百分率的敏感性分别为 76 .7%、83.3%和 77.8% ,特异性为 5 0 %、77.3%和 5 4 .5 % ,准确性为 71.4 %、82 .1%和 73.2 %。 结论 :血清PSA、Gleason评分、穿刺阳性针数百分率可预测前列腺癌的分期 ,穿刺后Gleason评分对前列腺癌分期的预测较血清PSA和穿刺阳性针数百分率更准确。血清PSA对远处转移性前列腺癌的预测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9例伴有骨转移,67例不伴有骨转移)及患者血清PSA、ALP水平和骨扫描情况。结果:骨扫描阳性患者的血清PSA和ALP平均浓度均明显高于骨扫描阴性者(P<0.01)。PSA>20μg/L时骨扫描的阳性率明显高于PSA<20μg/L时骨扫描的阳性率(P<0.01)。ALP>90 U/L时骨扫描的阳性率明显高于ALP<90 U/L时骨扫描的阳性率(P<0.01)。结论:伴有骨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和ALP水平均明显高于无骨转移者。当血清PSA>20μg/L和(或)ALP>90 U/L时应行骨扫描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穿刺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与血清PS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5月~2014年6月经前列腺穿刺确诊为前列腺癌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标本81例,对其穿刺组织的Gleason评分与血清PSA水平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结果:前列腺癌组织Gleason评分与患者血清PSA水平呈正相关(r=0.347,P0.01),PSA值越高,Gleason评分越高。结论: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水平与Gleason评分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标本较前列腺穿刺活检标本Gleason评分升级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接受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为前列腺癌并行根治性切除的235例患者年龄、术前PSA、前列腺体积、PSA密度(PSAD)、穿刺至手术间隔时间、穿刺阳性针数、切缘情况、精囊侵犯、淋巴转移等指标,统计其穿刺和术后Gleason评分的差异。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引起术后Gleason评分升级的危险因素。结果:164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术前穿刺与根治术后标本Gleason评分相符有95例(57.93%),术后上升55例(33.54%),下降14例(8.52%)。前列腺体积(P0.01)和穿刺评分(P0.05)是影响根治术后标本Gleason评分升级的独立预测因子,其中前列腺体积≤25 ml组其术后Gleason评分升高的风险是体积60 ml组的27倍(P0.05),前列腺体积25~40 ml组术后Gleason评分升高的风险是体积60 ml组的9倍(P0.05)。结论:穿刺Gleason评分≤6、小体积前列腺(≤40 ml),术后Gleason评分升级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总睾酮水平与前列腺穿刺活检阳性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5年9月至2019年3月期间在汉中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接受前列腺穿刺活检的患者,收集患者的年龄、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及性激素等相关资料,观察这些指标对前列腺穿刺活检阳性率的影响。结果在113例患者中,前列腺癌(PCa)患者检出率共89例,穿刺阳性率为78.76%。与穿刺阴性组比较,患者血清tPSA[(12.42±4.64)vs.(5.35±1.66)ng/mL,P<0.001]和催乳素水平[(8.55±2.48)vs.(6.91±1.92)ng/L,P=0.003]升高与前列腺穿刺活检阳性有关,而总睾酮激素水平下降与前列腺穿刺活检阳性有关[(12.64±3.28)vs.(16.85±3.37)nmol/L,P<0.001]。多变量分析证实tPSA[P<0.001,OR=3.383(1.924~5.342)]和血清睾酮[P=0.038,OR=1.361(1.124~1.927)]是预测前列腺穿刺活检阳性的独立预测因子。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显示tPSA水平与前列腺穿刺阳性风险呈正相关,曲线下面积(AUC)为0.989,最佳截断值为8.022,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5%和98.88%;总睾酮激素水平与前列腺穿刺阳性风险呈负相关,AUC为0.786,最佳截断值为17.8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67%和78.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低血清睾酮激素与前列腺穿刺检测PCa的风险有关,这些结果可能揭示了PCa与睾酮两者关系的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腹腔途径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切缘阳性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09年9月至2014年5月,采用经腹腔途径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61例。患者年龄56~74岁,平均71岁。术前均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病理证实前列腺癌诊断。通过回顾性研究了解术前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穿刺后Gleason评分、穿刺针数阳性百分率,术前TNM分期对手术切缘阳性的影响。结果61例前列腺癌患者术后切缘阳性率19.7%(12/61),病理分期与手术切缘阳性成正相关(γ=0.311,P=0.001),且对手术切缘阳性有统计学意义(χ~2=16.32,P=0.001);对于手术切缘阳性率,术前血清PSA20ng/ml组与血清PSA≥20ng/m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2,P=0.007);穿刺后Gleason评分7分组与Gleason评分≥7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了(χ~2=1.43,P=0.23);穿刺针数阳性百分率,50%组与≥5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P=0.017)。结论穿刺后TNM分期,血清PSA水平,穿刺阳性百分率的差异对手术切缘阳性有统计学意义。前列腺癌穿刺标本Gleason评分与术后病理切缘之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外周凝血指标及临床因素对初诊前列腺癌患者骨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初次就诊、穿刺活检病理确诊为前列腺癌的3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骨扫描的结果分为骨转移组和未转移组,采用组间对照研究、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外周凝血指标及各临床因素对初诊前列腺癌骨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共332例前列腺癌患者纳入研究,其中骨转移118例,无骨转移214例。骨转移组中位D-二聚体为0.33(0.140~0.779)mg/L,显著高于未转移组0.11(0.069~0.186)mg/L;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D-二聚体、临床T分期、Gleason评分、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碱性磷酸酶(ALP)与前列腺癌骨转移独立相关(P0.05);D-二聚体诊断初诊前列腺癌骨转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00,最佳截断值为0.19mg/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76%。结论 D-二聚体与初诊前列腺癌骨转移相关,可与临床T分期、Gleason评分、tPSA、ALP等协同评估初诊前列腺癌患者骨转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Chen HX  Li HZ  Li HJ  Shi BB  Jin W  Cheng XQ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6):412-414
目的探讨骨保护素(OPG)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意义。方法健康男性和前列腺增生患者各30例;对前列腺癌66例患者,分为无骨转移组(M0)36例(局限性前列腺癌30例、淋巴结转移6例)和骨转移组(M1)30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OPG浓度,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组血清OPG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清OPG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和碱性磷酸酶浓度呈正相关(r=0.427,0.277;P〈0.001);与Gleason评分和病理分级呈正相关(r=0.331,0.344;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可见,OPG的曲线下面积(AUC)较碱性磷酸酶大,对骨转移的诊断价值高。结论血清OPG对前列腺癌骨转移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探讨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碱性磷酸酶(ALP)和Gleason评分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关系,评价联合检测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1月1日在本院临床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或前列腺癌的患者(tPSA>10 ng/mL)以及健康体检人群的临床资料,其中前列腺癌患者又经核素骨显像分为骨转移组和非骨转移组;共收集304例完整病例进行分析,其中前列腺癌骨转移组48例(15.8%),前列腺癌未发生骨转移组116例(38.2%),良性前列腺增生组56例(18.4%),健康对照组84例(27.6%)。检测分析所有患者的tPSA 、fPSA、ALP值及Gleason评分。结果 任意两组之间的tPSA、fPS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骨转移组的ALP均高于其他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骨转移组的Gleason评分高于非骨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不同分化程度的前列腺癌患者骨转移率进行比较,发现低风险组的骨转移率明显低于中高风险组(P<0.05)。单指标tPSA、fPSA和ALP预测前列腺癌骨转移时,绘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4、0.700和0.783,其cut off值分别为57.47 ng/mL、8.44 ng/mL、85.47 U/L;三项指标联合检测时发现tPSA+fPSA+ALP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分别达86.20%和64.40%,高于单指标和两项指标联合检测。结论 对于怀疑有骨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不宜单独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浓度来判断骨转移,应联合tPSA、fPSA、ALP三者及Gleason评分对前列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风险的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