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研究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PA)在肺癌患者应用过程中的并发症。方法选择肺癌患者89例分为VPA和PICC共两组,于置管过程及置管后分别统计其并发症。结果 VPA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1.36%,PICC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7.78%,VPA组置管总的并发症发生率比PICC组少,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通过对肺癌患者行VPA、PICC两者并发症的分析研究指导并制定个体化置管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VPA)在老年化疗患者对比治疗中的安全性与依从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7月该院老年化疗患者的资料,其中IVPA组43例、PICC组52例,对比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管道维护、生活质量等依从性方面的差异。结果 IVPA组与PICC组相比,血栓形成、导管阻塞、护理贴膜引起的皮炎、静脉炎、局部肿胀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导管维护费用更少、维护时间更短,不按时维护、重新调管、意外拔管、再次置管等的发生率较低(均P0.05)。结论 IVPA的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在导管维护依从性良好,可作为老年化疗患者首选。  相似文献   

3.
不同静脉置管在颅脑损伤危重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静脉置管方法在颅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96例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外周静脉穿刺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组48例和锁骨下静脉组48例,分别观察两种方法置管的1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及置管时间的长短。结果PICC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100.0%,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6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锁骨下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锁骨下静脉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邻近动脉损伤、导管脱落的例数较多,与PIC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ICC导管的穿刺简便易行,并发症少,可长期留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脐静脉置管联合PICC置管在危重早产儿输液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危重早产患儿1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儿在出生当天给予PICC穿刺置管治疗;观察组患儿出生后即刻给予脐静脉置管治疗,10 d后拔除改用PICC穿刺置管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治疗期间静脉穿刺次数、每次穿刺所需时间及住院治疗时间;比较两组患儿静脉输液时药液外渗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儿导管堵塞、导管感染、血栓形成、穿刺局部皮肤过敏等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住院治疗期间静脉穿刺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每次穿刺所需时间与住院治疗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儿静脉输液时药液外渗发生率(40. 0%)低于对照组(95.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儿导管堵塞、导管感染、血栓形成、穿刺局部皮肤过敏等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危重早产儿中联合使用脐静脉置管与PICC穿刺置管进行治疗,可显著减少住院治疗期间静脉穿刺次数,减轻患儿痛苦,降低药液外渗发生率以及导管堵塞、导管感染、血栓形成、穿刺局部皮肤过敏等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CVC)在肝细胞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0例确诊为肝细胞癌的患者,随机选择留置PICC和CVC导管,PICC组、CVC组各45例,观察并比较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PICC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1.1%,明显高于CVC组的75.6%(χ2=3.92,P=0.041);两组留置时间中位数比较,PICC组为182天,明显长于CVC组的65天(u=3.11,P=0.023);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PICC组为8.8%,明显低于CVC组的24.4%(χ2=3.92,P=0.041)。结论 PICC较CVC方法 ,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导管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应成为需要长期置管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的首选。  相似文献   

6.
超声引导下经浅静脉PICC置管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超声显像定位引导经浅静脉PICC置管的临床实用性和安全性。方法 240例拟实施经浅静脉PICC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直视穿刺置管)和超声组(采用超声定位引导穿刺置管),比较两组穿刺置管成功率、穿刺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例(1.7%)经高频超声检查后估计拟置管浅静脉内径<2.0mm,小于PICC管配套14G穿刺针的外径2.1mm无法置管而放弃。在超声组,一次穿刺成功116例(98.31%),二次穿刺成功2例,总体成功率达100%。对照组中,一次穿刺成功76例(63.33)%,二次穿刺成功34例,总体成功率达91.67%;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总体成功率和穿刺失败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超声组的穿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浅静脉PICC置管安全、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穿刺时间短,可作为普通直视下经浅静脉PICC置管穿刺困难患者的补救措施,临床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住院需行PICC置管的患者30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设为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行PICC置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法进行PICC置管。观察记录2组贵要静脉使用情况、导管末端位置、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2组穿刺、置管的一次性成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9.3%(149/150),一次性置管成功率98.7%(148/150),总置管成功率100%,贵要静脉使用率95.3%(143/150),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的比例94.7%(142/15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151±17)d亦明显较对照组延长(P0.05);观察组静脉血栓、机械性静脉炎及周围组织损伤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穿刺点渗血及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比较,两组无显著差异性。结论:PICC置管在超声引导下应用改良Seldinger技术,可显著提高置管成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与盲穿法实施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在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搜集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50例行PICC的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PICC置管方式进行分组,将接受行盲穿法进行PICC置管的7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行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进行PICC置管的8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置管效果。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7.5%(78/80),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100.0%(80/8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7%(60/70)和92.9%(65/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05、5.91,P值分别为0.008、0.015)。观察组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4/8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4%(15/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1,P=0.003)。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对肺结核患者进行PICC置管的效果优于盲穿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胃肠道肿瘤合并高血压化疗患者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肢体肿胀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6月间收治的150例胃肠道肿瘤合并高血压经PICC化疗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置管情况[术中渗血量、置管时间、一次置管成功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PICC患者肢体肿胀发生情况、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患者PICC管理满意度。结果 (1)观察组较对照组术中渗血量小(P0.05)、置管时间短(P0.05)、一次置管成功率高(P0.05)、VAS得分低(P0.05);(2)观察组无肿胀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肢体肿胀程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静脉炎、穿刺部位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栓、导管移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4)观察组患者PICC管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对预防胃肠道肿瘤合并高血压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肢体肿胀、PICC并发症均有效,且能改善患者PICC置管情况及PICC管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股静脉置管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应对策略。方法以行股静脉穿刺置管术患者43例为观察组,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患者32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8.37%,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62.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11.63%;对照组为3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股静脉穿刺置管手术简便、风险低、成功率高,做好股静脉穿刺置管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导管的应用效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临床探讨对急诊危重症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急诊科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68例行颈内静脉穿刺管术的急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对照组采用体表解剖标志定位行颈静脉穿刺置管术,比较2组患者穿刺效果。结果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后的置管成功率(97.06%)、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1.12%)均明显优于采用体表解剖标志定位行颈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对照组(79.41%)、(70.59%),且观察组置管失败率(2.94%)、置管所需时间(13.5±2.7)min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0.59%)、(21.4±1.2)min;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88%)明显低于对照组(26.47%),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行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效果显著,置管成功高,置管所需时间及并发症少,可作为抢救及治疗急诊危重症患者的主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李洁霞  潘琦津 《内科》2014,(3):370-371
目的观察股静脉体表投影点定位穿刺置管法在股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入选的49例需采用股静脉置管化疗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25例)采用股静脉体表投影点定位穿刺置管法,对照组患者(24例)采用常规定位股静脉穿刺置管法,观察两种置管定位方法在股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95.7%)明显高于对照组(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穿刺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误穿动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体表投影点定位法进行股静脉置管,能显著减少穿刺的盲目性,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降低误穿动脉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PICC和锁骨下静脉置管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外周静脉穿刺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两种方法在颅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76例置管患者随机分为PICC组38例和锁骨下静脉组38例,分别观察两种方法置管的1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及置管时间的长短。结果PICC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100%,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6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锁骨下静脉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锁骨下静脉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邻近动脉损伤、导管脱落的例数较多,而PICC组发生静脉炎的例数则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结论PICC导管的穿刺简便易行,并发症少,可长期留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化疗对老年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输液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化疗的67例首发恶性肿瘤老年患者分为实验组31例,经PICC导管进行化疗;对照组36例,经外周静脉留置针进行化疗。两组患者分别于化疗前和化疗4个周期后,测量并比较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和局部皮肤、血管等状况。结果两组化疗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臂围增粗、皮色改变、自觉不适症状、疼痛和浅静脉炎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穿刺点感染和皮温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化疗对老年肿瘤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没有影响,能够降低老年患者的输液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在接受PICC置管期间,取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行PICC置管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80例,接收患者时间段介于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间,随机开展规范的分组操作。对照组针对所纳入的40例应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所纳入的40例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案。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率、置管留置时间、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生活质量指标检测值等指标情况与对照组指标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病发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行PICC置管操作期间,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其一次性穿刺置管的成功率明显提升,置管时间明显延长,并发症风险较低,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静脉留置针与PICC在胃癌患者化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吉林大学第二医院2013年2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胃癌化疗患者63例,按照不同的输液途径分成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其中,研究组患者行PICC置管,对照组患者行静脉留置针。比较两组的置管操作时间、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的置管操作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研究组的留置时间为(153.05±9.05)d,高于对照组的(4.00±0.64)d(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38%,低于对照组的29.03%(P0.05)。研究组精神状态、自理能力、手臂活动范围、日常活动能力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胃癌患者化疗中采取PICC置管较静脉留置针出现的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并探讨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应用于老年病人中的效果与护理对策。方法我院自2010年2月至2013年4月期间共收治372例深静脉置管的患者,观察组148例经锁骨下静脉置管;对照组224例经股静脉置管,对比分析两种置管方式的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全部患者深静脉置管的成功率为98.39%(366/372)。其中观察组经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成功率为97.97%;对照组经股静脉置管成功率为98.66%,两组相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73%,对照组为4.0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其中5例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静脉血栓、气胸以及败血症),其余均为轻微并发症,及时处理后好转。结论选择深静脉穿刺置管具有安全、可靠、痛苦小等优点,特别是在老年危重病人中开展更具优势;股静脉置管方式与锁骨下静脉置管方式各具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ICC置管与外周静脉输液给药对结核性脑膜炎疗效的影响。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外周静脉输液给药途径,观察组采用PICC置管静脉给药途径。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热、头痛和恶心呕吐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均P〈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出现静脉炎3例,静脉栓塞2例,观察组无1例,仅出现导管脱落1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置管能够促进药物吸收,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应在结脑治疗中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王荣  张玲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2):1695-1696
目的为肺淋巴瘤化疗患者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比较PICC静脉化疗与传统外周静脉化疗的优劣。方法将38例肺淋巴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规范化PICC置管输入化疗药物、外周静脉滴注化疗药物,观察化疗相关局部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化疗全程顺利进行,静脉炎发生2例,未有渗漏损伤的发生,毒副反应发生率5.0%。对照组发生静脉炎9例,发生渗漏损伤5例,同时发生1种以上毒副反应4例,毒副反应发生率52.6%。结论对于肺淋巴瘤患者施行PICC置管静脉化疗,能很好地保护血管,有效防止静脉炎及渗漏损伤的发生,减少患者痛苦,保证化疗顺利完成,明显优于传统的外周静脉化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复苏患者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急诊和重症医学科收治的70例老年心肺复苏患者,根据置管方式分为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置管组(实验组)和改良Seldinger穿刺法置管组(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穿刺探查时间、穿刺成功率和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穿刺探查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各类并发症比较中,实验组误穿动脉的发生率和形成局部血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置管比传统置管有更好的穿刺效果和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