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心房颤动(房颤)为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其与血栓栓塞事件的危险性增加相关。其中,心源性血栓栓塞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已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房颤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约是无房颤人群的5倍~([1])。随着房颤射频消融技术的发展,近年来通过对房颤患者的射频消融、预防和治疗脑卒中方面进行了很多探索。本文拟对射频消融术后房颤患者的远期脑卒中发生率、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是脑卒中大国,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可以显著增加缺血性脑卒中风险。根据Framingham研究,非瓣膜性房颤(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发生脑栓塞的危险是对照组的5.6倍~([1])。合理应用抗栓药物有助于显著降低血栓栓塞并发症(特别是卒中)的发生率。现就NVAF患者抗栓药物的特点综述如下。1房颤抗栓治疗的现状  相似文献   

3.
非心瓣膜疾病性心房颤动与血栓栓塞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高。房颤的并发症血栓栓塞,尤其是栓塞所致脑卒中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非心瓣膜疾病性房颤的存在可使脑卒中发病率增加5~6倍。房颤的并发症血栓栓塞,尤其是脑栓塞是房颤致死、致残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国际上多个临床试验已经证实抗栓治疗可明显减少非心瓣膜疾病性房颤脑卒中的发生率和致残率,因此,对非瓣膜病患脑卒中的预防越来越受到心血管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正>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脑卒中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多项研究显示,非瓣膜性AF病人脑卒中的发生率是正常对照组的5倍。因此,对于房颤病人卒中风险评估系统(CHADS2)评分≥2分的高栓塞风险的AF病人应给予抗凝治疗~([1-2])。多年来,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作为最常用的抗凝药物被广泛应用于AF的抗凝治疗,但其易受食物、药物和疾病等影响,且需密切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而大大影响了治疗依从性~([3])。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利伐沙班为抗凝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本研究选取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非瓣膜性房颤的老年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  相似文献   

5.
正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的心律失常,60岁以下居民中房颤患病率约1%,75~84岁为12%,而≥85岁则高达33.3%,预计到2050年,全球房颤患者总数将增加2.5倍~([1])。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房颤脑卒中发病率越来越高,已成为老年人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原因。房颤导致心房扩大、房内血流缓滞,左心耳排空速度减慢并引起局部血液高凝状态,形成附壁血栓;房颤患者脑卒中风险是非房颤人群5倍且随年龄增加而增加~([2]);房颤相关脑卒中明显多于于非房  相似文献   

6.
心房颤动的血栓前状态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心房颤动 (房颤 )是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 ,由此而引起的血栓栓塞并发症 (尤其是脑卒中 )是房颤致死及致残的最主要原因之一。Framingham研究显示 :瓣膜性心脏病患者中 ,房颤组比非房颤组的脑卒中危险增加 17.6倍 ;而非瓣膜性心脏病患者中 ,房颤组比非房颤组的脑卒中危险增加 5 .6倍[1] 。房颤发生血栓栓塞的危险因子包括 :既往有动脉血栓栓塞史、充血性心力衰竭史、高血压病、糖尿病、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左房扩大、左室功能不全、左室肥厚、颈动脉疾病、女性大于 75岁 ,等等。此外 ,Igarashi等[2 ] 于 1998年报告脂蛋白(a…  相似文献   

7.
心房颤动抗栓治疗的药物选择及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导致血栓栓塞的发生率为3%~8%,其中以脑卒中的临床危害最为严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最为显著[1].Framingham研究显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风险较无房颤患者升高5~6倍;  相似文献   

8.
<正>研究表明,20%~48%的缺血性脑卒中可归因于脑血管病变而不是由于颈动脉狭窄或心房颤动所致~([1~4])。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领域内约20%的脑卒中由心源性栓塞或小血管病变引起~([1])。研究提示,52%的脑卒中可能是心源性栓塞,24%为非心源性栓塞,24%原因不明~([2~4])。不同的脑卒中亚类与不同的复发风险相关[5,6],对于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有指导意义。颅内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狭窄可以减少复发风险,亦可针对疾病  相似文献   

9.
<正>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在我国患病率约为0.77%~([1])。心房颤动患者由于心房内栓子脱落发生体循环栓塞和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远大于正常人群,口服华法林等抗凝药物可以有效降低血栓栓塞和脑卒中的风险~([2-3])。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可以降低心肌梗死和支架内血栓形成风险~([4-5])。那么对于心房颤动患者发生ACS,理论上应该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三联抗栓治疗  相似文献   

10.
<正>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1])。心房颤动是卒中和死亡风险的危险因素,使患者卒中风险增加5倍,死亡率增加2倍~([2-3])。对于卒中风险高的心房颤动患者,维生素K拮抗剂或新型口服抗凝药治疗与安慰剂相比,可降低卒中风险65%~80%,但增加出血风险~([4-6])。目前,心房颤动患者卒中的风险通常用CHA_2DS_2VASc评分(该评分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左心室功能障碍、高血压、糖尿病、血管疾病、年龄65~74岁和女性各给1分,对年龄≥75岁和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血栓栓塞病史各给2分)进行评  相似文献   

11.
心房纤颤患者脑卒中的预防-抗凝与抗血小板治疗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正>心房纤颤(房颤)导致血栓栓塞的发生率为3%~8%,其中以脑卒中的临床危害最为严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最为显著。Wolf等[1]研究显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风险较无房颤患者升高5~6倍;而且随着年龄增长,脑卒中与房颤的关系愈加密切,80~89岁的高龄人群中,房  相似文献   

12.
正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胡大一等~([1])对我国13个省市自然人群中29 079例30~85岁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提示,房颤年龄校正后患病率为0.65%,且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增加,在80岁人群中高达7.5%。房颤的主要危害是脑卒中及血栓栓塞。口服抗凝药仍是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预防卒中的金标准治疗,但有一部分患者因抗凝禁忌不适合抗凝。目前,经皮左心耳封堵已成为预防卒中的替代方式。大量经皮左心耳封堵的临床试验,证明了该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1左心封堵术的背景房颤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评估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风险的CHADS2和CHA2DS2-VASc评分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非瓣膜性房颤患者99例(其中阵发房颤68例,持续房颤31例),每例患者均进行CHADS2和CHA2DS2-VASc评分,同时记录年龄、性别、伴发疾病、实验室指标及超声心动图结果。根据CHADS2及CHA2DS2-VASc评分将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风险分为低中危组和高危组,比较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风险的低中危组与高危组各项指标的差异,同时探讨房颤患者RDW与CHADS2、CHA2DS2-VASc评分的关系。结果:无论何种分组方式,两组间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脑卒中史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低中危组相比,高危组患者年龄增加,RDW、血肌酐升高,左房直径增加,左室射血分数下降(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是房颤患者CHADS2、CHA2DS2-VASc评分的独立预测因素(OR值分别是2.184、3.815,均P0.05)。预测CHADS2高分的RDW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90(95%CI:0.583~0.797,P0.05),预测CHA2DS2-VASc高分的RDW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5(95%CI:0.634~0.836,P0.05)。结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RDW与CHADS2和CHA2DS2-VASc评分呈正相关,而且是CHADS2、CHA2DS2-VASc评分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4.
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并发症,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大大提高,是房颤的最大危害之一,有报告35%的房颤患者在一生中会发生1次或1次以上的血栓栓塞事件。Framingham研究发现,因房颤而发生脑卒中的年发生率由50~59岁的1·5%增加到80~89岁的23·5%。房颤脑卒中一级预防试验中未接受抗栓治疗的房颤患者脑卒中韩雅玲,女。沈阳军区的发生率平均每年4·5%。非瓣膜病房颤患者的脑卒中发生率为对照的4~5倍,而瓣膜病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为对照的17倍。马长生等在北京地区非瓣膜病房颤脑卒中研究中发现,房颤年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为5·3%,与国外发生…  相似文献   

15.
<正>自2014年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相关专家撰写的《左心耳干预预防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目前的认识和建议》~([1])以来的近五年间,国内外有关左心耳(LAA)干预预防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成果不断问世,其研究结果进一步奠定了干预LAA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理论基础;进一步提升了干预LAA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正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随年龄增长发病率日益增加的心律失常。40岁后发生房颤的终生风险,在欧洲男性为26%、女性为23%~([1])。中国成年人房颤终生风险约为20%,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升高~([2])。房颤发病和年龄的内在联系,其病理生理基础尚不完全清楚,老年过程伴随的纤维化可能起重要的作用~([3])。房颤患者植入起搏器的主要目的是治疗症状性心动过缓,没有证据显示起搏治疗能够改变房颤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基础。尽管如此,起搏治疗领域一直在寻求技术革  相似文献   

17.
<正>高血压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与此同时心房颤动的患病率也增加,因此高血压伴有心房颤动的患者并不少见~([1])。多项临床研究已经观察到高血压增加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和血栓事件的发生率~([2]),同时血压控制不良可恶化心房颤动~([3-4])、降低复律的成功率~([5])。研究还观察到在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中,心脏同步化治疗后收缩压增加≥5 mm Hg(1mm Hg=0.133kPa)者,具有更好的长期预后~([6])。  相似文献   

18.
心房颤动(房颤)与慢性肾脏病密切相关,二者并存时血栓栓塞和出血风险明显增加。左心耳封堵术是预防有长期抗凝治疗禁忌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风险的有效方法,并能明显降低出血风险,但在房颤合并慢性肾脏病(尤其是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的作用尚不清楚。现就房颤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左心耳封堵治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病率呈明显升高的趋势。新型口服抗凝药利伐沙班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预防脑卒中和血栓栓塞事件中的应用已有充分的临床证据,但在房颤射频消融术围术期的应用方法及其安全性还缺乏充分证据。近年来,房颤射频消融术围术期的患者如何更好地应用利伐沙班,使用多大剂量及如何使用才能在预防血栓栓塞、降低出血风险方面既安全又有效已是国内、外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20.

心房颤动 ( 简称房颤 ) 是临床疾病诊治过程中最常遇见的一种快速性心律失常。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卒中的 发病风险增加约 5 倍,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一风险呈指数性增长。心源性脑栓塞明显增加患者死亡风险。左心耳是非 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形成的主要部位。Watchman (Boston Scientific, MA) 是一种经皮左心耳封堵器 (LAAC),其疗效 已经被多个前瞻性随机研究所验证。对于那些栓塞风险高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为了寻找长期华法林替代治疗方 法以降低新发脑卒中风险的另一选择。基于大量有关 Watchman 的临床研究项目,包括超过 2000 个患者及近 6000 个病人·年随访的众多研究结果,Watchman LAAC 成为目前惟一获得美国 FDA 批准的左心耳封堵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