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管内超声成像(IVUS)在冠脉左主干复杂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我院的102例需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脉左主干复杂病变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常规造影组(PCI术中行常规冠脉造影)与IVUS组(PCI术中行IVUS)。观察比较两组PCI治疗指标、冠脉左主干最小管腔面积(MLA)、最小管腔直径(MLD)、面积狭窄率(AS)、置入支架参数及随访12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与常规造影组比较,IVUS组冠脉左主干MLD[(1.63±0.75)mm比(2.18±0.61)mm], MLA[(2.50±0.96)mm~2比(4.95±1.21)mm~2],置入支架直径[(3.35±0.29)mm比(3.55±0.28)mm]、长度[(12.10±4.21)mm比(14.43±5.03)mm],治疗后扩张球囊直径[(3.78±0.39)mm比(3.98±0.51)mm]、压力[(14.45±2.48)atm比(17.05±2.81)atm]均显著升高,AS[(77.34±7.41)%比(63.25±8.16)%]显著降低,P0.05或0.01。随访12个月,IVUS组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造影组(13.73%比37.25%,P=0.006)。结论:IVUS能显著提高冠脉左主干复杂病变介入治疗的精准性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管内超声(IVUS)对复杂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患者PCI的指导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科收治的复杂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并且行PCI的患者110例,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PCI术中采用IVUS技术进行指导)。比较2组患者基本资料、最小管腔直径(MLD)、最小管腔面积(MLA)、面积狭窄率(AS)、支架直径及长度、支架释放压力、后扩张球囊压力及直径等指标;随访1年,观察2组靶病变血运重建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情况。结果观察组MLD[(2.17±0.36)mmvs (1.62±0.59)mm,P=0.000]、MLA[(4.94±1.61)mm~2 vs (2.51±1.77)mm~2,P=0.000]、支架直径[(3.54±0.24)mmvs (3.34±0.31)mm,P=0.002]、支架长度[(14.41±5.25)mmvs (12.11±4.21)mm,P=0.038]、后扩张球囊直径[(3.98±0.51)mmvs (3.77±0.38)mm,P=0.040]、后扩张球囊压力明显大于对照组(P=0.000),AS明显低于对照组[(63.23±8.17)%vs (77.31±7.42)%,P=0.000)];随访期观察组总MACE发生率虽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9.09%vs 12.73%,P=0.540)。结论 IVUS能有效指导左主干病变PCI支架定位,辅助判断支架扩张和贴壁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单支架术式处理左主干分叉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入选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为左主干末端真性分叉病变患者,经IVUS评估后左回旋支开口管腔面积≥3.7 mm~2或斑块负荷≤56.0%时,采用单支架术式处理,观察术后即刻边支血流及1年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若患者不满足上述条件,则采用双支架技术或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进行血运重建。结果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QCA)显示,54例患者平均左主干直径狭窄(58.2±15.1)%,左前降支开口直径狭窄(79.0±11.1)%,回旋支开口直径狭窄(47.2±11.2)%。IVUS检查提示,术前回旋支开口负性重构指数为(0.9±0.2),有45例(83.3%)发生负性重构。术后左主干最小管腔直径[(3.7±1.1)mm比(2.8±1.1)mm,P=0.032]、管腔面积[(10.1±1.6)mm~2比(5.0±1.1)mm~2,P=0.011],术后前降支开口最小管腔直径[(3.1±1.2)mm比(2.5±1.9)mm,P=0.041]、管腔面积[(7.9±1.4)mm~2比(3.2±1.3)mm~2,P=0.026],左回旋支开口斑块负荷[(50.7±10.6)%比(45.6±10.0)%,P=0.043]、外弹力膜偏心指数[(1.47±0.06)%比(1.24±0.08)%,P=0.018]均显著大于术前数值,而左回旋支开口管腔面积[(3.5±1.1)mm2比(4.0±1.1)mm~2,P=0.026]小于术前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4例患者均完成左前降支到左主干单支架术式治疗,术后即刻边支血流减慢4例(7.4%),其中1例(1.9%)出现分支闭塞。随访1年时因再发心绞痛再住院5例,其中2例由于左前降支支架内再狭窄而行血运重建,1例因左回旋支中段原有病变加重行血运重建。结论 IVUS指导下对特定的左主干末端真性分叉病变行单支架处理可能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血管内超声(IVUS)对无保护左主干(ULMCA)病变药物支架介入治疗的指导作用及对于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3年4月—2008年6月150例无保护LMCA病变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年龄(62.5±10.82)岁(38~83岁),其中44例(29.33%)患者术中应用血管内超声指导。结果 IVUS对斑块性质的分析显示非分叉病变组软斑块多见,而分叉病变组混合斑块(纤维钙化)多见;单纯冠脉造影组与IVUS组测得数据比较,前者的最小管腔直径(1.72±0.62)mm比(2.27±0.38)mm,最小管腔面积(2.62±1.87)mm2比(4.93±1.63)mm2,均明显低于IVUS组,面积狭窄率(78.08±7.31%)比(64.53±9.18)%,明显高于IVUS组,且单纯冠脉造影组置入的支架比IVUS指导组偏小(3.46±0.36)mm比(3.75±0.26)mm;IVUS指导组的再发心绞痛(15.91%比35.8%)、TLR(0%比16.05%),和总MACE事件(2.27%比19.75%)均明显低于无IVUS指导组。结论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术中应用IVUS指导可显著改善预后,减少MACE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改良的裙裤(Culotte)技术处理真性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初步临床经验。方法纳入2014年6月至2015年3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采用单环Culotte支架术处理的15例真性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记录患者手术时间、X线透视时间、对比剂用量,定量分析患者病变长度、术前和术后即刻最小管腔直径、参考血管直径及直径狭窄百分比,观察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未见手术并发症和院内MACE发生。手术时间为(34.3±9.6)min,X线透视时间为(18.1±3.8)min,对比剂用量为(112.0±24.5)ml。术前主支病变长度[(26.5±11.2)mm比(12.2±4.8)mm,P=0.001]、参考血管直径[(3.44±0.60)mm比(2.77±0.43)mm,P0.001]和直径狭窄百分比[(80.8±11.8)%比(70.3±12.6)%,P=0.002]显著大于边支血管,而最小管腔直径显著小于边支血管[(0.64±0.36)mm比(0.82±0.35)mm,P=0.044];术后主支参考血管直径[(3.54±0.67)mm比(2.90±0.49)mm,P0.001]和最小管腔直径[(3.18±0.61)mm比(2.61±0.46)mm,P0.001]均显著大于边支血管,而直径狭窄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2.5)%比(10.2±5.3)%,P=0.932]。结论单环Culotte支架术安全易行,或许优于传统的Culotte支架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血管内超声(IVUS)和单纯冠状动脉造影指导的无保护左主干冠状动脉疾病(ULMCAD)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本院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ULMCAD介入治疗的患者3 960例,其中1 568例(39.6%)在IVUS指导下完成左主干支架置入术(IVUS组),其余2 392例(60.4%)仅在冠状动脉造影指导下行介入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3年随访时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和再次血运重建)及其各组分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VUS组除男性比例较高(77.7%vs. 80.5%,P=0.03)外,其他基线临床资料相似。IVUS组的最终球囊对吻扩张率、后扩张率、双支架术应用率和操作成功率较对照组更高,置入支架的平均直径更大[(3.6±0.5) mm vs.(3.4±0.5)mm,P0.01]。IVUS组的MACE(12.2%vs. 15.9%,P0.01)、全因死亡(2.8%vs. 4.3%,P=0.02)、心肌梗死(3.2%vs. 5.3%,P0.01)、再次血运重建(7.8%vs. 9.7%,P=0.04)和确定或可能的支架内血栓形成(1.0%vs. 1.9%,P=0.02)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而两组的靶血管血运重建率(3.5%vs. 4.3%,P=0.21)和靶病变血运重建率(2.7%vs. 3.5%,P=0.2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纯冠状动脉造影指导相比,IVUS指导下的ULMCAD介入治疗疗效更佳、更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应用药物洗脱支架介入治疗后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结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150例,其中48例在平均(10.0±7.5)个月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有无狭窄分为:再狭窄组12例和无再狭窄组36例。结果与无再狭窄组比较,再狭窄组患者随访时最小管腔直径明显减小[(2.7±1.0)mm vs (3.5±0.4)mm,P=0.0001]、直径狭窄率明显升高[(31.4±26.4)% vs (8.3±5.3)%,P=0.0000]、晚期管腔丢失明显升高[(0.8±0.7)mm vs (0.2±0.3)mm,P=0.0000];双支架置入术的再狭窄率明显高于单支架置入术[(75.0% vs 13.9%),P=0.0011]。结论左主干远端分叉病变双支架置入术的疗效较差,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应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进行指导,分析冠状动脉造影(CAG)在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介入诊治时的局限和不足,为左主干病变的诊断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法入组冠心病左主干病变患者60例,分为左主干口部及体部组和左主干远段分又组,每组各30例。联合应用IVUS和CAG评估病变、指导介入治疗及评估支架置入效果等,分析两组间的差异。结果两组中GAG测量的左主干平均参考直径、最小管腔直径及最小管腔面积均小于IVUS测量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左主干口部及体部病变组中8例(26.7%)CAG判断结果与IVUS差异明显;CAG与IVUS指导下左主干远段分叉的支架策略差异较大,不相符者达30%。两组中IVUS指导的支架置入后扩张的比例均明显高于CAG指导下的比例(P0.05)。结论与IVUS相比,CAG不能精确诊断冠心病左主干病变,指导左主干病变PCI治疗的准确性也有限,建议冠心病左主干病变患者的介入诊治应常规联合应用IVUS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13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为临界病变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CAG组(95例,接受CAG检查)和IVUS组(35例,先后接受CAG和IVUS检查)。应用量化冠状动脉造影(QCA)分析法和血管内超声定量分析法测量两组最小管腔直径、参考血管直径、直径狭窄率及面积狭窄率的差异,并比较住院期间及随访期间的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AG组相比,IVUS组的冠脉内膜钙化率[8.4%(8/95)比28.6%(10/35)],直径狭窄率[(43.97±6.53)%比(55.25±7.41)%]及面积狭窄率[(56.48±10.38)%比(69.87±9.97)%]显著升高(P〈0.05),而最小管腔直径及参考血管直径无显著差异(P〉0.05)。住院期间两组的MACE发生率无差异(P〉0.05),但自随访1月起IVUS组的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CAG组(2.86%比6.32%,P〈0.05)。结论:血管内超声检查能显著提高冠脉临界病变的检出率,更好地指导冠脉介入治疗,防止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流储备分数(FFR)指导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功能性血运重建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住院治疗STEMI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干预非梗死相关血管(Non-IRA)时是否行FFR检查将患者分为:FFR组68例(FFR指导下功能性血运重建组)和CAG组92例(冠状动脉造影指导下血运重建组)。比较两组支架置入数量、平均支架总长度和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和术后12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FFR组支架置入数量[(1.5±1.0)枚vs.(2.6±0.5)枚,P=0.02]和平均支架总长度[(51.4±30.0)mm vs.(67.2±20.5)mm,P=0.03]显著低于CAG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MACE发生率(1.5%vs. 3.3%,P=0.64)无统计学差异(P0.05),继续随访至术后12个月,FFR组MACE发生率(5.9%vs. 16.3%,P=0.04)较CAG组显著降低。结论 STEMI多支血管病变患者,FFR指导下分期PCI功能性血运重建减少支架置入数量和患者术后12个月发生MACE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左冠状动脉(冠脉)主干分叉病变处主支置入支架后分支血管(回旋支)口部受累后血流储备分数(FFR)指导介入治疗的安全合理性。方法:连续选择35例左主干分叉病变的患者,给予LM-LAD跨越式支架置入术(Cross-over),经定量冠脉造影(QCA)测量术后LCX口部狭窄程度,狭窄≥75%给予FFR测量,FFR0.8给予支架干预,并随访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结果:术后FFR0.8组的LCX口部最小管腔直径最小,狭窄75%组最大[(0.2±0.6)mm∶(0.6±0.4)mm∶(1.5±0.2)mm,P0.001];FFR0.8组的LCX口部狭窄最重,狭窄75%组最轻[(94.2±2.5)%∶(81.6±4.7)%∶(53.8±13.1)%,P0.001];FFR0.8组的FFR值比FFR≥0.8组显著减小[(0.71±0.11)∶(0.85±0.12),P0.001],两组QCA数值与FFR数值显著相关(r=-0.94,P0.001)。3组MAC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FFR可显著减少左主干分叉病变Cross-over支架术后受累LCX口部的介入治疗,且安全合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和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于80岁以上无保护左主干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自2012年1月至2015年9月我院经冠脉造影证实为无保护左主干的80岁以上的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倾向匹配得分法共入选54例患者,其中28例患者行PCI,26例患者行CABG。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住院期间和1年随访期间的死亡、心绞痛复发及因缺血所致的再次血运重建等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脑卒中、陈旧性心肌梗死和既往行PCI者无明显差异。CABG组与PCI组患者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9.96%±10.75%比62.57%±8.20%,P=0.318)、SYNTAX评分[(30.31±4.35)分比(29.93±4.84)分,P=0.764]和欧洲心血管手术危险因素评分系统(Euro Score)Ⅱ评分[(3.06±0.78)分比(2.97±0.67)分,P=0.657]也无显著差异。与CABG组相比,PCI组在死亡(7.69%比0%,P=0.439)、心绞痛复发(3.85%比7.14%,P=1.000)、再次靶血管血运重建(3.85%比7.1%,P=1.000)及MACE的发生率(11.5%比7.14%,P=0.410)也无显著差异。结论:对于80岁以上的无保护左主干患者行PCI是安全、有效的,可以作为CABG外的另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应用药物球囊(DCB)血管成形术与再次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左主干再狭窄分叉病变对患者的长期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0月—2018年10月在天津市胸科医院因左主干再狭窄分叉病变行介入治疗的患者48例,其中DCB组24例,DES组24例,术前、术后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39例(81.3%)患者18个月随访再次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并对临床终点事件进行长期随访。结果基线资料分析表明,与DES组相比,DCB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或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比例相似(8.3%比25.0%,P=0.25);具有较高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92.9±35.1) mg/dL比(78.0±30.7) mg/dL,P=0.07],以及更多的双层支架病例(25.0%比4.2%,P=0.05),但均未达统计学意义。PCI后18个月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随访,与DES组相比,DCB组晚期管腔丢失差异无显著性[(1.06±1.10) mm比(0.84±1.15) mm,P=0.62],靶病变最小管腔直径差异无显著性[(1.68±0.96) mm比(2.06±1.21) mm,P=0.37]。中位随访时间868天,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累计发生率DCB组为25.0%,DES组为2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结论 DCB和DES在左主干再狭窄分叉病变患者中表现出相似的长期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4.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21,37(6):520-525
目的:探讨在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下行冠状动脉(冠脉)旋磨对比切割球囊在左主干钙化病变单支架术式中应用的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纳入左主干钙化病变行单支架术式的79例患者,按预处理方式分为旋磨组(26例)和切割球囊组(53例)。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病变特点、PCI终点并发症及1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MACE的危险因素。结果:旋磨组术后即刻左主干最小支架内面积[(10.26±1.63) mm~2∶(11.27±2.09) mm~2,P=0.020]和前降支管腔面积[(7.50±0.72) mm~2∶(8.21±1.75)mm~2,P=0.012]显著大于切割球囊组。两组患者PCI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K-M曲线显示两组患者1年MACE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824)。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边支受压(OR:7.561,95%CI:1.494~38.255,P=0.014)、支架膨胀不良(OR:12.124,95%CI:1.529~96.152,P=0.018)和最终血流小于TIMI 3级(OR:19.803,95%CI:1.973~198.791,P=0.011)是1年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IVUS指导下对行单支架术式的左主干尾部钙化病变进行冠脉旋磨与切割球囊相比可以使PCI术后即刻获得更大管腔面积,且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血管内超声(IVUS)对小血管病变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3年2月于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单支小血管(≤2.5mm)病变患者共237例,其中,IVUS指导下介入治疗的患者105例(Ⅰ组),冠状动脉造影(CAG)指导下介入治疗的患者132例(Ⅱ组)。分析2组患者基线资料、病变特点、介入治疗及随访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和再狭窄情况。结果 2组患者介入治疗均成功,Ⅰ组和Ⅱ组置入支架直径[(2.50±0.40)mmvs(2.34±0.37)mm]、支架长度[(28.75±7.77)mmvs(35.78±10.45)mm]、支架高压后扩张(91.4%vs55.3%)和支架内再狭窄(1.9%vs 7.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00,P=0.000,P=0.042);2组串联支架、CAG随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住院及随访1、3和6个月期间,均无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结论对于小血管病变的介入治疗,IVUS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临界病变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016年6月至2017年1月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冠状动脉造影(CAG)提示可行PCI术的NSTE-ACS临界病变患者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VUS组和血流储备分数(FFR)组各50例,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2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发生情况。结果 IVUS组和FFR组患者病变血管直径[(3.5±0.7)vs(3.0±0.5)mm]、狭窄程度[(62.6±5.0)%vs(57.2±7.5)%]、病变长度[(20.2±8.8)vs(23.5±10.7)mm]、PCI相关并发症发生率[8.0%(4/50)vs 4.0%(2/50)]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FFR组患者,IVUS组患者支架植入率较高[56.0%(28/50)vs 38.0%(19/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个月MACEs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8%(9/48)vs 14.3%(7/49),P=0.55]。结论对于NSTE-ACS临界病变患者,IVUS指导血运重建治疗的短期临床预后不劣于FFR指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血管内超声评价非严蕈钙化性左主干病变的形态特点,探讨开口和非开口部位形成狭窄的不同机制.方法 2004年10月至2007年10月,共入选造影确诊或可疑的狭窄病变并行血管内超声检查的153例(开口47例,非开口106例)非严重钙化性左主干病变,定性和定量分析血管内超声图像;负性重构定义为重构指数<0.95.结果 左主干参考节段平均管腔直径和血管(外弹力膜)直径为(4.1±0.8)mm和(5.3士0.8)mm.开口病变的纤维性、钙化性和软斑块分别为70.2%、19.2%和8.5%,而非开口病变为35.8%、43.4%和3.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体来说,31.1%病例的最小管腔面积<6 mm2,其中开口组29.5%,非开口组31.9%(P=0.87).最小管腔面积在两组相似,但非开口组的斑块面积[(13.3±5.4)mm2比(10.8±4.5)mm2,P=0.007]和斑块负荷(61.9%±14.5%比54.8%±15.9%,P=0.020)均显著大于开口组,斑块负荷>50%的比例更高(84.8%比61.3%,P=0.002).开口病变的重构系数显著低于非开口病变(0.9±0.2比1.0.±0.2,P=0.000),而且负性重构更多见(74.5%和34.9%,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变部位(OR=4.9,P=0.004)、斑块面积(OR=1.2,P=0.01)和斑块负荷(OR=0.003,P=0.000)是左主干发生重构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负性重构现象在左主干开口病变中更常见,可能是其狭窄形成的机制之一.狭窄程度不确定的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需要血管内超声精确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冠脉旋磨术(CRA)在冠状动脉钙化(CAC)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6月~2016年12月于我院治疗,且需行PCI治疗的CAC病变患者104例被随机分为旋磨治疗组(52例,接受CRA)和球囊扩张组(52例,接受球囊扩张术),比较两组介入治疗指标、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1年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前最小管腔直径无显著差异(P=0.304)。与球囊扩张组比较,旋磨治疗组手术时间[(96.29±7.15)min比(72.96±5.76)min]、对比剂用量[(113.25±14.54)ml比(83.27±13.18)ml]、放射线暴露时间[(12.74±1.58)min比(9.07±1.26)min]、术中并发症发生率(26.92%比5.77%)显著降低,支架置入数量[(1.75±0.28)枚比(2.27±0.35)枚]、术后最小管腔直径[(3.15±0.53)mm比(4.31±0.86)mm]、病变残余狭窄<10%率(65.38%比94.23%)、手术即刻成功率(76.92%比98.08%)均显著升高(P均<0.01)。随访期间,旋磨治疗组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球囊扩张组(13.46%比38.46%),P=0.004。结论:CRA能显著提高CAC病变患者PCI治疗手术成功率,降低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参数与定量血流分数(QFR)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连续入选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于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接受QFR和IVUS检查的116例患者(117处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根据QFR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QFR≤0.80组(25处病变)和QFR>0.80组(92处病变),比较两组IVUS检查参数的差异。应用Poisson线性相关性分析以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IVUS与QFR的相关性,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QFR≤0.80的预测因素。结果IVUS检查发现,QFR≤0.80组最小管腔面积(MLA)[(3.1±0.8)mm2比(3.6±1.1)mm2,P=0.040]、最小管腔直径(MLD)[(1.8±0.3)mm比(2.0±0.3)mm,P=0.012]显著小于QFR>0.80组,而斑块负荷[(73.5±5.6)%比(68.0±8.4)%,P=0.002]、面积狭窄率[(69.8±8.8)%比(63.8±9.8)%,P=0.007]、斑块偏心指数[(0.83±0.12)比(0.73±0.19),P=0.008]及回声消减斑块比例(52.0%比23.9%,P=0.003)显著高于QFR>0.80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is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MLA(r=0.259,P=0.005)、MLD(r=0.300,P=0.001)与QFR正相关,而斑块负荷(r=–0.357,P<0.001)以及斑块偏心指数(r=–0.247,P=0.008)与QFR负相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斑块负荷>70%(OR 4.531,95%CI 1.443~14.222,P=0.010)和斑块偏心指数(OR 1.066,95%CI 1.014~1.121,P=0.012)为QFR≤0.80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IVUS检查结果中斑块负荷>70%以及斑块偏心指数是QFR≤0.80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利用血管内超声对比观察国产与进口西罗莫司洗脱支架对冠心病患者支架术后新生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方法 2003年5月至2007年3月,对215例冠心病患者(317处病变)置入西罗莫司洗脱支架,并在术后1年行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其中Firebird组108例患者(147处病变)置入国产西罗莫司洗脱支架(Firebird支架),Cypher组107例患者(138处病变)置入进121西罗莫司洗脱支架(Cypher支架).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靶病变部位、病变长度、狭窄程度及病变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Firebird组术后最小管腔直径大于Cypher组[(2.88±0.43)mm比(2.78±0.33)mm,P<0.05].随访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分析显示,Firebird组与Cypher组支架内晚期管腔丢失[(0.17±0.29)mm比(0.16±0.27)mm,P>0.05]和节段内晚期管腔丢失[(0.18±0.36)mm比(0.20±0.32)mm,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VUS分析显示,与Cypher组比较,尽管Firebird组支架面积[(6.99±2.25)mm~2比(6.46±1.71)mm~2,P<0.05]、管腔面积[(6.89±2.30)nm~2比(6.36±1.73)mm~2,P<0.05]、支架体积[(162.5±68.9)mm~3比(140.8±57.9)mm~3,P<0.01]、管腔体积[(160.4±69.5)mm~3比(138.6±57.6)mm~3,P<0.01]及最小支架面积[(5.40±1.85)mm~2比(4.92±1.43)mm~2,P<0.05]均较大,但两组的内膜增生容积[(2.09±5.46)mm~3比(2.23±6.50)mm~3,P>0.05]和内膜增生容积百分数[(1.68±5.84)%比(1.59±4.10)%,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Firebird支架置人后再狭窄的发生率较低,抑制内膜增生作用与Cypher支架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