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80例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患者接受脑梗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12个月的瑞舒伐他汀(20mg,1次/晚)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评分、血脂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患者血清中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同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有所提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呈增加趋势,观察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呈降低趋势,两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12个月积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对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动脉硬化斑块患者可起到强化降脂,促进斑块体积缩小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12月—2011年12月入住我院的22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强化组,治疗组(n=110)服用瑞舒伐他10mg/次,强化组(n=110)服用瑞舒伐他20mg/次,两组均为每天睡前1次,疗程为半年。对两组治疗前后的血脂指标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脂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脂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出现3例(占1.4%)转氨酶轻微升高,6例(占2.7%)出现消化道不良反应。结论瑞舒伐他汀能够有效地降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具有积极的影响,且具有较高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高血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50例,根据患者临床资料分为高脂血症(HLP)组86例和非HLP组64例。HLP组给予口服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非HLP组给予氨氯地平片。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3、6个月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记录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体积(PV),并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脂水平、血压的情况以及综合评价药物的安全性。结果 1治疗3个月后两组颈动脉IMT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HLP组较治疗前、非HLP组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的颈动脉PV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6个月后较治疗3个月后下降更为明显(P0.05),而两组P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3、6个月后,hs-CRP、TNF-α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5),HLP组较非HLP组降低更明显(P0.05);3HLP组治疗3、6个月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明显升高(P0.05),而非HLP组无明显改变;4治疗3、6个月后两组血压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降压效果比较(95.35%vs 96.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无患者因无法耐受不良反应退出,HLP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非HLP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对高血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探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结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4月-2017年5月期间收录的高血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总结,从中抽取108例设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54例)和探讨组(54例)。对照组者给予患者使用氨氯地平片,探讨组给予患者使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结局。结果 (1)两组患者的降压有效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的hs-CRP和TNF-α水平明显改善(P0.05),其中探讨组治疗后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探讨组患者治疗后的TG、TC、HDL-C和LDL-C均明显改善(P0.05),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颈动脉IMT和动脉粥样硬化PV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探讨组治疗后动脉粥样硬化PV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为突出(P0.05)。结论在高血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通过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可有效维持患者的正常血脂水平,具有较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降压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降压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6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常规降压组(A组,32例)及常规降压组(B例,30例)两组。阿托伐他汀用量每天10-20mg,晚餐时顿服,时间1年。分别观测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TC、TG、HDL—C、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A组颈动脉TMI值缩小,血中TC、TG、LDL—C浓度下降,HDL—C浓度上升,hsCRP水平降低(P均〈0.01),B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常规降压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具有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在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发生脑梗死中的作用以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1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阿托伐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每晚20mg,瑞舒伐他汀组给予瑞舒伐他汀片,每晚10mg。观察使用不同他汀片治疗后肝功能异常发生率。结果使用不同他汀片治疗一年中脑梗死发生率相比有统计学意义(χ2=4.74,P<0.05);一年内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χ2=4.10,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比阿托伐他汀具有较强稳定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作用,减少了脑梗死的发生,而且在长期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肝功能出现异常的发生率要低于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H型高血压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随机将80例伴有颈动脉粥样斑块的H型高血压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降压治疗,观察组在常规降压治疗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10mg,每晚1次,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动脉硬化斑块的变化。结果: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LDL-C、hs-CRP、Hcy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1),颈动脉IMT及斑块明显减小(P均0.01),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H型高血压,可降低患者hs-CRP、Hcy水平,使颈动脉IMT及斑块减小,延缓和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我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对所有的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为颈动脉内膜正常组(A组),颈动脉硬化组(B组),B组分为颈动脉内膜增厚组(B1),颈动脉斑块形成组(B2).记录三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I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内膜管腔内径(CCAD)、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量和类型、P选择素水平.B组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口服6个月,记录B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上述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前:B组TC、TG、LDL、P选择素均明显高于A组,且B2组明显高于B1组;B组患者分组治疗后:结果与对照组和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TC、TG、LDL、P选择素、IMT明显降低,CCAD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改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糖尿病颈动脉硬化患者较颈动脉正常的患者有更严重的血小板活化状态,瑞舒伐他汀对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阿托伐他汀在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在高血压病患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的作用。方法:182例高血压病2级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91例)和对照组(91例),两组均给予高血压病标准治疗,他汀组在标准治疗上加用阿托伐他汀片,分别观察不同治疗时期脑梗塞的发生率。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组3个月内脑梗塞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1.1%∶2.2%,P0.05),2年内脑梗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2%∶9.9%,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稳定动脉粥样斑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状态的作用,其在改善脑梗塞患者长期预后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松龄血脉康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方法 入选2011-2013年我院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门诊及病房确诊的168例H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6例和对照组82例.两组均口服瑞舒伐他汀片(10 mg,每晚1次)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联合叶酸片(5 mg/0.4 mg,1次/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1.5 g/次,3次/d),观察12个月.两组采用相同方法测量血压,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值、血压和血脂等.结果 对照组治疗后IMT值[(1.16±0.16)mm比(1.27±0.23)mm]和颈动脉异常率[60%比69%]均有所下降;治疗组治疗后IMT值[(1.08 ±0.13)mm比(1.30±0.21)mm]和颈动脉异常率[52%比70%]较治疗前下降更为明显(P均<0.05),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松龄血脉康联合瑞舒伐他汀较单用瑞舒伐他汀治疗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老年期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及血浆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12月在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干部病房神经内科病区收治的80岁以上脑梗死患者12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普罗布考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健康教育、饮食指导、适量运动、平稳控制基础疾病。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降血压、降血糖、扩张冠状动脉等治疗,并应用瑞舒伐他汀降脂治疗。普罗布考组在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普罗布考治疗。均治疗6个月。结果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相比:治疗后6个月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减低、颈动脉内膜斑块缩小,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机制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降低,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自身抗体(ox LDL-Ab)无明显变化。普罗布考组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相比:治疗后6个月IMT减低、颈动脉内膜斑块缩小,TC、TG、LDL-C、HDL-C、ox LDL-Ab、hs-CRP、MMP-9、IL-6、TNF-α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降低,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普罗布考组治疗后6个月的比较:普罗布考组IMT减低、颈动脉内膜斑块缩小,TC、TG、LDL-C、HDL-C、ox LDL-Ab、hs-CRP、MMP-9、IL-6、TNF-α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降低更为明显,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舒伐他汀及普罗布考均具有稳定及缩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降血脂、抗氧化、抗炎、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作用,且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独应用瑞舒伐他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常规用药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糖尿病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90例老年糖尿病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常规用药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老年糖尿病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治疗效果;血糖达标时间;干预前后患者斑块数量、斑块面积、斑块积分和内膜-中层厚度。结果观察组老年糖尿病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斑块数量、斑块面积、斑块积分和内膜-中层厚度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斑块数量、斑块面积、斑块积分和内膜-中层厚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糖尿病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稳定斑块,降低内膜-中层厚度,缩短达标时间,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江苏省句容市中医院内科2008年1月~2012年12月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26例,其中男性68例,女性58例,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64±8.2)岁。随机将所有患者分成A、B两组,每组6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血脂、血糖、心电图检查结果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以及阿司匹林100 mg/d,顿服。B组仅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d,顿服。连续治疗12个月。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测定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粥样斑块的数量、类型。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12个月后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数量。结果颈部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12个月后较治疗前IMT和斑块数量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B组比较,A组治疗12个月后斑块数量明显减少[(30.3±0.06)个vs.(26.4±0.07)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12个月后,与B组比较,A组扁平斑和硬斑数量均下降,[(5.04±1.25)个vs.(4.03±1.20)个],[(10.14±1.06)个vs.(8.82±1.18)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12个月后较治疗前血脂及hs-CRP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B组治疗12个月后比较,A组hs-CRP下降[(3.23±1.15)mg/L vs.(2.92±0.7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血脂及hs-CRP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并了解瑞舒伐他汀出现临床治疗效果的时间点.方法:同期随机入选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1例为治疗组(口服瑞舒伐他汀10 mg/d),颈动脉内膜正常者52例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低脂肪饮食.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每月末检测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浓度,并经超声检测颈动脉IMT.结果:治疗前治疗组血清TC、TG、LDL-C、hsCRP和MMP-9浓度及颈动脉IMT均高于对照组(P<0.05~0.01),HDL-C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各观察指标从开始出现显著差异的时间点:从治疗后1个月开始血清TC、LDL-C、hsCRP及MMP-9明显下降,从2个月开始TG明显下降,从6个月开始颈动脉IMT明显降低,至6个月末均明显下降(P<0.05~0.01);从3个月开始HDL-C明显升高,至6个月末均明显升高(P<0.05~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舒伐他汀具有良好的调脂、抗炎和抗颈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治疗6个月后颈动脉IMT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对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脂、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1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73例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为对照组,73例患者采用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血脂指标变化情况、炎症因子变化情况、S100β与NIHSS评分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易损斑块检出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S100β、尿微量白蛋白、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显著增加。观察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易损斑块检出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S100β、尿微量白蛋白、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肝肾功能异常、头晕头痛、皮疹、肌痛、恶心呕吐、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是治疗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有效方案,能减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血脂状况,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阿托伐他汀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改善作用。方法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的血脂水平、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硬化斑块指数及日常生活能力(Brathel指数);评估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脂水平、颈动脉IMT、硬化斑块指数和Brathel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另外,两组颈动脉IMT和硬化斑块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Bra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而且观察组颈动脉IMT和硬化斑块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Bra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有效调节老年脑梗死患者的血脂水平,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银杏叶提取物片对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92例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瑞舒伐他汀钙片口服治疗,治疗组采用瑞舒伐他汀钙片和银杏叶提取物片口服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变化、白细胞介素6(IL)-6、IL-23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炎症因子变化、血脂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6个月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5.844,P=0.016)。治疗组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易损斑块检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IL-6、IL-23及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银杏叶提取物片治疗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明确,可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脂指标,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动态血压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动态血压特征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111例,行动态血压监测。所有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斑块组66例和无斑块组45例,斑块组又根据斑块数量分为单一斑块组24例和多发斑块组42例。比较各组动态血压情况。结果斑块组较无斑块组患者24 h、昼间和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和动脉压均显著增高(P<0.05),且斑块组非杓型血压发生率较无斑块组也显著增高(63.6%vs 44.4%,P<0.05);多发斑块组较单一斑块组患者24 h、昼间和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和动脉压均显著增高(P<0.05),且多发斑块组非杓型血压发生率较单一斑块组显著增高(76.2%vs 41.7%,P<0.05)。结论持续血压升高是产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且颈动脉斑块更易引发血压昼夜节律调节紊乱。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方法合并T2DM的高血压患者122例,入院后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62例,A组)和常规治疗组(60例,B组)。在常规降压、降糖、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阿托伐他汀组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1次。分别于入院后及6月时测定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a[LP(a)]、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记录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积分、斑块检出率。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后hs-CRP[(8.8±1.6)比治疗后(6.2±1.3)]mg/L、IMT[(1.24±0.13)比治疗后(0.98±0.19)]mm、颈动脉斑块积分[(6.23±0.57)比治疗后(5.07±0.42)]mm,斑块检出率(82.3%比治疗后:69.5%)显著下降,P均<0.01。相关分析表明hs-CRP下降程度与颈动脉粥样指标改善程度成正比。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改善合并T2DM的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炎症反应程度,具有稳定斑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方法合并T2DM的高血压患者122例,入院后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62例,A组)和常规治疗组(60例,B组).在常规降压、降糖、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阿托伐他汀组加用阿托伐他汀10 mg,每晚1次.分别于入院后及6月时测定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a[LP(a)]、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记录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积分、斑块检出率.结果 阿托伐他汀治疗后hs-CRP[(8.8±1.6)比治疗后(6.2±1.3)]mg/L、IMT[(1.24±0.13)比治疗后(0.98±0.19)]mm、颈动脉斑块积分[(6.23±0.57)比治疗后(5.07±0.42)]mm,斑块检出率(82.3%比治疗后:69.5%)显著下降,P均<0.01.相关分析表明hs-CRP下降程度与颈动脉粥样指标改善程度成正比.结论 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改善合并T2DM的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炎症反应程度,具有稳定斑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