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颅脑疾病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本院综合ICU收治的颅脑疾病伴机械通气的患者41例,分为撤机容易组(33例)和撤机困难组(8例),分析影响撤机的因素。 结果:容易组撤机前的乳酸水平、MV time(机械通气时间)明显低于困难组,而撤机前的GCS 评分、合并咳嗽反射的病人数明显高于困难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乳酸:0.94±0.44 mmol/l比1.35±0.40mmol/l,P=0.022;MV time:5.64±5.55天比13.50±9.21天,P=0.003;GCS 评分:9.27±1.908分比7.5±1.927分,P=0.024;咳嗽反射:90.9%比50%,P=0.025]。良好的咳嗽反射是颅脑疾病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负危险因素[多因素的Logistic分析的OR值=0.032,P=0.041]。 结论:乳酸水平、机械通气时间、撤机时的GCS评分、咳嗽反射是颅脑疾病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影响因素;而良好的咳嗽反射是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时加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颅脑神经损伤并误吸致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7月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72例颅脑神经外伤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者36例,进行常规呼吸机支持治疗而不给予PEEP;B患者36例,在A组的基础上加用PEEP。对两组患者的撤机时间以及不同时间段(治疗前,治疗后0.5个月、6个月)的GCS评分进行比较,并记录6个月后患者的生存状况。结果 B组患者的撤机时间为8.5±1.5d显著短于A组的11.2±2.5 d,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t=12.36,P0.05);GCS评分:治疗前GCS评分无显著差异,但0.5个月、6个月时B组GCS评分均显著优于A组(P均0.05);应用PEEP的B组患者的6个月的生存状况好于A组(χ2=8.05,P0.05)。结论 PEEP可有效改善颅脑神经损伤并误吸致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状况,减少残疾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颅脑疾病伴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AHRF)患者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我院神经外科监护病房颅脑疾病伴AHRF患者接受HFNC治疗81例的病历资料。经HFNC治疗后,转为行机械通气(包括有创通气及无创通气)归为治疗失败组,无需行机械通气归为治疗成功组,比较两组HFNC治疗前基线资料和治疗前、治疗6h、24h后相关呼吸指标,分析影响HFNC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结果 81例患者中,治疗失败组21例(25.93%),治疗成功组60例(74.07%)。两组性别、年龄、BMI、治疗前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白蛋白、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清降钙素原(PCT)及痰液湿化满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乳酸水平、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有无腹胀、舌根后坠、咳嗽反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指标表明,成功组较失败组通气24h后呼吸频率明显降低,PaO_2/FiO_2得到有效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影响HFNC治疗失败的因素;其中APACHEⅡ评分、GCS评分、咳嗽反射是影响HFNC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患者治疗前APACHEⅡ评分、GCS评分、咳嗽反射是影响HFNC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24h后呼吸频率、PaO_2/FiO_2能否得到改善是转为机械通气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症脑梗死机械通气死亡相关因素,寻找对重症脑梗死机械通气患者死亡有预测价值的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脑梗死机械通气患者102例,根据是否院内死亡分为生存组63例和死亡组39例,比较2组基本资料、检查结果及撤机相关因素。结果死亡组年龄≥75岁(66.7%vs 39.7%)、冠心病(61.5%vs 31.7%)、低蛋白血症(66.7%vs 23.8%)、肾功能不全(59.0%vs 36.5%)、电解质紊乱(61.5%vs 30.2%)、机械通气时间[(181.85±146.41)h vs(118.20±109.41)h]、呼吸机相关性肺炎(59.0%vs 33.3%)明显高于生存组,撤机成功(17.9%vs 81.0%)明显低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5岁(OR=9.671,P=0.003)、撤机成功(OR=0.038,P=0.000)与重症脑梗死机械通气患者死亡明显相关。结论年龄≥75岁及撤机失败的重症脑梗死患者死亡风险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智能化撤机和经验性撤机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智能化撤机和经验性撤机两种撤机方法对机械通气撤机困难患者的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按平衡指数最小的原则进行简易的临床试验随机化分组,将62例综合ICU内的撤机困难患者随机分入智能化Smart Care组(SC组,30例)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联合压力支持通气组(SP组,32例)进行撤机试验,两组患者的疾病构成、年龄、性别、入ICU时急性生理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以及撤机前机械通气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除撤机方法不同外,其他处理均相同,观察两组的撤机时间、再插管率和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ICU滞留率.结果 SC组神经肌肉病变患者、术后呼吸支持患者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撤机时间分别为(49±13)、(67±37)和(25±96)h,明显少于SP组[分别为(223±38)、(106±34)和(502±91)h,X~2值分别为8.33、4.77和4.43,均P<0.05].SC组神经肌肉病变患者、术后呼吸支持患者的ICU滞留时间分别为(9.0 ±1.7)和(7.3±1.9)d,明显低于SP组的(20.8±5.1)和(14.6±1.7)d(X~2值分别为6.74和7.68,均P<0.05).SC组平均调节呼吸机次数为(5±1)次/人明显低于SP组的(13±3)次/人(t=2.73,P<0.05).两组的再插管率、气管切开率、气胸发牛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和皮下气肿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DW智能化撤机法应用于撤机困难患者能够有效地缩短撤机时间,减少ICU滞留时间,并可以减少医生调节呼吸机的负担而节约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APACHEⅡ评分对重症肺炎致急性肺损伤患者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行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48 h内的撤机结局,将研究病例分为撤机失败组与撤机成功组,比较2组入院时及撤机前APACHEⅡ评分、自主呼吸实验(SBT)前机械通气时间,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以评估APACHEⅡ评分对重症肺炎致急性肺损伤患者撤机结局的预测效果。结果:60例中,35例撤机成功,25例撤机失败,2组在患者年龄、性别、SBT前通气时间、入院时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成功组撤机前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撤机失败组(P0.05);APACHEⅡ评分最佳截点值为(10.64±1.85)分,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85±0.126),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撤机前APACHEⅡ评分在撤机成功评估的特异性为25.4%,敏感度为86.5%。结论:APACHEⅡ评分对重症肺炎致急性肺损伤患者撤机结局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可作为重症肺炎致急性肺损伤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的重要参考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呼吸系统功能评分对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的指导价值。方法 112例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A组(n=36例)选择呼吸系统功能评分为3~4分时撤机,B组(n=38例)选择呼吸系统功能评分为5~6分时撤机,C组(n=38例)按传统方法撤机。比较各组患者总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率、无创辅助撤机率、重新插管率、总撤机成功率、直接撤机成功率,并比较不同呼吸系统功能评分的撤机成功情况。结果 A、B两组患者总机械通气时间和VAP发生率均明显低于C组(P0.05),A组患者直接撤机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P0.05),而与C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三组患者在无创辅助撤机率、重新插管率、总撤机成功率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呼吸系统功能评分3~4分的直接撤机成功率明显高于5~6分(P0.05)。结论采用呼吸系统功能评分(3-4分)撤机不会影响撤机成功率,且可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降低VAP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撤机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行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168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并建立数据库,包括性别、年龄、浅快呼吸指数、改良的早期预警量表(MEWS)评分、临床肺部感染量表(CPIS)评分、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便隐血试验阳性率、焦虑发生率、胃肠功能受损情况、血清清蛋白水平、机械通气时间等。结果 168例患者中撤机成功138例,撤机失败30例,撤机失败发生率为17.9%。撤机失败者浅快呼吸指数、MEWS评分、CPIS评分、血浆NT-proBNP水平及胃肠功能损伤发生率高于撤机成功者,血清清蛋白水平低于撤机成功者,机械通气时间长于撤机成功者(P0.05);而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便隐血试验阳性率、焦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浅快呼吸指数〔OR=2.776,95%CI(1.060,7.272)〕、胃肠功能损伤〔OR=2.784,95%CI(2.325,10.964)〕是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撤机失败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浅快呼吸指数和胃肠功能损伤是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撤机失败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通气,晚撤机-重型颅脑损伤存在的机械通气问题。方法本次选取80例早通气、晚撤机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常规治疗(对照组,n=40)与针对撤机问题针对性治疗(观察组,n=40)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平均撤机时间为(7.9±2.3)d,明显少于对照组(17.5±2.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撤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早期重视营养支持,加强呼吸道管理,重视呼吸肌锻炼,可使撤机的成功率提高,使患者痛苦减轻,保障康复效果,对改善预后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气道闭合压(P_(0.1))、用力呼吸指数(CORE)、综合脱机指数(IWI)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脱机能力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96例,采取撤机筛查实验,对符合条件者采取30 min自主呼吸实验(SBT),观察患者撤机成功率,对比撤机成功与失败患者的年龄、性别、机械通气时间等一般情况及SBT前的P_(0.1)、CORE、IWI水平,以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成功率的影响因素,以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P_(0.1)、CORE、IWI与ICU患者撤机成功率的相关性,并以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P_(0.1)、CORE、IWI对ICU患者撤机成功率的预测价值。结果:96例ICU患者撤机成功率为76.04%(73/96),撤机失败率为23.96%(23/96)。2组年龄、性别、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成功组SBT前的CORE、IWI高于撤机失败组,P_(0.1)低于撤机失败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_(0.1)、CORE、IWI均为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成功率的重要影响因素(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ORE、IWI与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成功率正相关(r_1=0.789、P_1=0.003,r_2=0.837、P2=0.001),P_(0.1)与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成功率负相关(r=-0.757、P=0.004);ROC曲线分析显示,联合应用P_(0.1)、CORE、IWI对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成功率预测的敏感性及准确性高于单一参数(P0.05)。结论:P_(0.1)、CORE、IWI与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成功率密切关系,且联合应用3种参数可提高对患者撤机成功率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王桂红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0):1886-1887
目的探讨引起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困难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根据撤机困难诊断标准判断180例机械通气治疗中撤机困难发生例数,比较撤机成及撤机困难两组患者年龄、性别、APACHE评分、机械通气时间、病程、血清白蛋白水平、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心理因素、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180例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中撤机困难40例(22.2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撤机困难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白蛋白水平低、心理因素,其OR值分别为3.34、3.05、2.98、2.65。结论撤机困难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临床医生应合理调节机械通气方式及各种参数,同时进行有效抗感染、营养支持、呼吸肌功能锻炼、实施心理支持以提高撤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响脑梗死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危险因素。方法需要机械通气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8例,前瞻性观察机械通气前及撤机前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生命体征、血液生化指标、浅快呼吸指数(RSBI)和血气分析等指标及其动态变化(用两者差值表示)。根据撤机后48h是否需要重新应用呼吸机分为失败组(9例)和成功组(29例)。结果①38例患者中29例成功撤机,9例失败,撤机失败组平均年龄高于成功组,肺部感染和消化道出血的比例亦高于成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呼吸相关指标比较中,呼吸频率、RSBI和氧合指数等指标在成功组和失败组之间以及每组通气前和撤机前的比较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撤机前与通气前的差值比较中,PaCO2、氧合指数和RSBI的差值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③血常规和生化相关指标比较中,GCS评分、ALT等指标在成功组和失败组之间以及每组通气前和撤机前的比较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撤机前与通气前的差值比较中GCS、体温、血小板等的差值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④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与撤机相关的独立因素为机械通气前后RSBI和GCS的差值,两者联合预测撤机成功的敏感性为93.1%,特异性为66.7%,准确性为86.8%。结论动态监测脑梗死机械通气患者的意识状态和浅快呼吸指数有助于对撤机时机的把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呼吸机撤离过程中撤机参数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满足撤机标准的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34例,根据撤机成功与否分为成功组23例和失败组11例。观察3周,记录临床资料,监测常规撤机参数及浅快呼吸指数(RSBI),并进行分析。结果成功组与失败组60min RSB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96±5.43)次/(min·L)vs(86.21±15.25)次/(min·L),P=0.000]。60min RSBI是回归模型中惟一影响撤机的参数(β=0.241,OR=1.273,95%CI:1.069~1.515,P=0.007)。结论在机械通气脑梗死患者实施程序化撤机时,RSBI对判断撤机是否成功有价值,而常规撤机参数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14.
背景机械通气撤机失败会严重影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康复进程,因此探讨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目的探讨老年AECOPD患者机械通气撤机失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8年4月武警陕西省总队医院收治的老年AECOPD患者165例,根据机械通气撤机情况分为A组(撤机成功,n=123)和B组(撤机失败,n=42)。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自主呼吸试验(SBT)结果、吸烟时间、居住地、镇静剂及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分泌物引流量、累计机械通气时间〕及机械通气后心率(HR)、呼吸频率(R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包括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肺动态顺应性、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老年AECOPD患者机械通气撤机失败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两组患者性别、年龄、SBT结果及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吸烟时间10年、城镇居住、使用镇静剂、分泌物引流量200 ml、累计机械通气时间7 d者所占比例高于A组(P0.05)。(2)机械通气后,两组患者HR、RR、SBP、DBP、pH值、PaCO_2、Pa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SaO_2、肺动态顺应性低于A组,WBC、CRP、IL-6高于A组(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时间〔OR=4.080,95%CI(1.675,9.935)〕、累计机械通气时间〔OR=3.662,95%CI(1.519,8.825)〕、肺动态顺应性〔OR=4.280,95%CI(1.425,12.857)〕、WBC〔OR=3.028,95%CI(1.234,7.429)〕是老年AECOPD患者机械通气撤机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AECOPD患者机械通气撤机失败发生率为25.5%,吸烟时间长、累计机械通气时间长、肺动态顺应性降低、WBC升高是老年AECOPD患者机械通气撤机失败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呼吸机撤离困难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分析220例实施呼吸机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呼吸机撤机成及撤离困难患者年龄、性别、APACHE评分、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营养状态、疾病及机械通气知识、机械通气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220例呼吸机治疗的患者撤离困难30例(13.64%);撤离困难组营养不良43.33%、合并VAP36.67%、APACHE评分(28.87±6.34)、相关知识缺少40.00%高于撤机成功组的14.74%、10.53%、(23.76±5.41)、18.42%(P〈0.05),是引起撤离困难的相关因素。结论呼吸机撤离困难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复杂,应实施针对性预防措施以提高撤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联合膈肌超声对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86例有创机械通气患者, 撤机拔管前行自主呼吸实验(SBT), SBT通过后使用床旁超声进行肺和膈肌功能评估, 记录患者的肺部超声评分(LUS), 膈肌功能如呼气末膈肌厚度(DTee)、膈肌增厚分数(DTF)。撤机拔管后分撤机成功组(71例)和撤机失败组(15例), 通过比较2组的LUS、DTee、DTF的差异, 寻找预测撤机相关危险因素。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比较各危险因素在SBT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以及敏感度和特异度, 并建立多指标组合模型以提高预测准确性。结果撤机成功组SBT后LUS低于撤机失败组, 而DTee、DTF高于撤机失败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BT后LUS增加(OR=0.636, P=0.005)、DTee变薄(OR=1.881, P=0.037)、DTF下降(OR=1.558, P=0.017)为撤机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LUS、DTee和DTF预测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成功的AUC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重症心力衰竭机械通气病人撤机前后心肺相关参数的变化,分析撤机失败原因及撤机成功预测因素。方法选择31例行有创机械通气的重症心力衰竭病人,其中撤机成功24例,失败7例,观察比较两组病人机械通气治疗前、治疗24 h及撤机6 h呼吸、心率、血压、血气分析、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两组性别、年龄、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及并发急性肾损伤(AKI)病人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撤机失败组APACHE-Ⅱ评分在25分左右,且机械通气时间更长,AKI占比更高。撤机成功组:机械通气治疗24 h及撤机6 h心率(HR)、呼吸频率(RR)、收缩压(SBP)、酸碱度(PH)、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_2)]及中心静脉压(CVP)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改善(P0.05);撤机失败组:机械通气治疗24 h及撤机6 h R、SBP、PH改善(P0.05),但CVP及P(A-a)O_2改善不明显(P0.05),且与成功组治疗24 h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6 h呼吸频率增快,较治疗前无明显好转(P0.05)。结论重症心衰病人机械通气治疗24 h内CVP及P(A-a)O_2明显改善可能是成功撤机的预测因素,而APACHEⅡ评分25分以上、机械通气时间延长及并发急性肾损伤可能是导致撤机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需上呼吸机老年患者撤机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120例入住该院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感染性休克老年患者,均在达到撤机标准后循序渐进进行撤机,根据撤机后48 h情况分为撤机成功组与失败组。采用回顾性方法记录相关信息,筛选出影响撤机失败的相关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120例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中有10例撤机失败,发生率为8.3%。失败组患者年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史、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机械通气时间、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呼吸频率、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及胸腔内血容量(ITBI)明显高于成功组患者,而白蛋白(ALB)、氧合指数低于成功组患者(P0.05)。COPD病史、并发VAP、机械通气时间延长、ALB降低、APACHE-Ⅱ评分高、氧合指数低、EVLWI高是撤机失败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COPD病史、并发VAP、机械通气时间延长、ALB降低、APACHE-II评分高、氧合指数低、EVLWI高是感染性休克老年患者撤机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不同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切换时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心医院青浦分院行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84例,根据机械通气方式分为A组(n=34)、B组(n=25)、C组(n=25)。A组患者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并常规撤机拔管;B组患者行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以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PIC窗)为序贯通气切换时机;C组患者行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以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9分且维持2 h作为序贯通气切换时机,两组患者撤机标准相同。比较3组患者机械通气治疗前和撤机时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及治疗情况、撤机成功率、病死率、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机械通气治疗前和撤机时心率、MAP、动脉血氧分压(Pa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p 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短于A组,住院费用少于A组(P<0.05);B组和C组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患者总机械通气时间少于B组,住院费用少于B组(P<0.05)。3组患者撤机成功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B组和C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PIC窗作为序贯通气切换时机和以GCS评分≥9分且持续2 h作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切换时机治疗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的撤机成功率、病死率及安全性相似,但后者可更有效地缩短患者总机械通气时间并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症脑梗死患者机械通气后死亡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气管插管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18例)和存活组(18例)。记录患者气管插管前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呼吸功能(血气pH值、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氧合指数)及死亡原因,以60 d为观察终点。结果重症脑梗死患者应用机械通气后60 d的病死率为50%。死亡患者气管插管前GCS评分为3.6±1.0;存活患者为6.3±1.2。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前表现为氧分压和氧合指数降低。死亡组和存活组氧分压分别为(52±7)和(69±17)mmHg,氧合指数分别为109±34和170±31。单因素分析显示,气管插管前GCS评分降低,氧分压和氧合指数下降是预测死亡的重要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气管插管前的GCS评分(P=0.015)及氧分压(P=0.026)为预测机械通气后脑梗死患者60 d死亡的独立因素。结论对重症脑梗死患者,尤其以呼吸系统并发症导致病情恶化者行机械通气支持,有助于降低病死率。综合分析气管插管前患者的意识障碍程度和血液中氧合参数,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