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腹腔镜手术逐渐成为胃癌根治术的一种趋势[1],术中对可见相对较大的淋巴结清扫彻底,对微小的肉眼不能区分的淋巴结和淋巴管无法准确判断并清扫;同时,腹腔镜下定位早期肿瘤主要通过术中胃镜,操作繁琐[2]。吲哚菁绿标记近红外荧光腹腔镜系统在腹腔镜胃癌手术淋巴结清扫及肿瘤定位中的应用具有明显优势[3]。现将我院收治的3例胃癌病例报道如下,患者临床基本信息见表1。  相似文献   

2.
吲哚菁绿示踪剂已在其他肿瘤的治疗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其在腹腔镜胃肠道肿瘤手术中也有相关研究,主要作用是定位肿瘤,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切缘位置、淋巴结示踪、消化道重建过程中的血供判断,这为提高腹腔镜胃肠肿瘤手术个性化、精准化提供了有益辅助,其应用过程中也存在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现将吲哚菁绿标记荧光腹腔镜技术在胃肠肿瘤手术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吲哚菁绿近红外荧光显像技术在微创外科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在恶性肿瘤的前哨淋巴结定位、术中实体瘤及微小转移灶的识别、器官血液灌注评估、解剖标志的可视化等方面显现出较大优势.儿童胸腔镜、腹腔镜手术与吲哚菁绿近红外荧光显像技术相结合有助于术中辨认重要结构、合理而迅速的决策及精准外科理念的实施.本文现就吲哚菁绿近红外荧光显像技...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纳米碳与吲哚菁绿(ICG)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方面的优劣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167例患者资料,根据所使用的示踪剂种类,分为纳米碳组130例、ICG组37例,应用GraphPad Prism 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围术期指标及淋巴结清扫数目等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二次手术率等计数指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种示踪剂对不同病理分期胃癌的淋巴结清扫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各种胃癌根治术式中,淋巴结分拣均有助于提高淋巴结总检出数。纳米碳组较ICG组更有助于提高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第5站淋巴结的清扫数目(P=0.02)、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第1站淋巴结的清扫数目(P=0.03)以及根治性远端胃淋巴结的总清扫数目(P=0.03)。在提高淋巴结检出率方面,两种示踪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纳米碳与吲哚菁绿在不同病理分期中的总体淋巴结清扫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论使用何种示踪剂,均提倡淋巴结分拣。纳米碳较吲哚菁绿更有助于提高根治性全胃第5站淋巴结的清扫数、根治性近端胃第1站淋巴结的清扫数以及根治性远端胃淋巴结的总清扫数目。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将84例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双示踪组与纳米碳组, 分别接受吲哚菁绿(ICG)联合纳米碳或单用纳米碳注射。结果表明, 双示踪组手术出血量少于纳米碳组[(99±46)ml比(125±60)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95, P=0.049);双示踪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纳米碳组[(55.00±19.18)枚比(30.02±12.36)枚],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63, P<0.001)。双示踪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安全有效, 并能够有效提高淋巴结检出数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示踪(吲哚菁绿联合纳米碳)导航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方法开展单臂开放前瞻性临床研究,自2021年7月至2021年9月共纳入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共15例,入组患者同时接受吲哚菁绿与纳米碳示踪,其中吲哚菁绿注射采用腹腔镜下浆膜面“六点法”,纳米碳注射采用胃镜下黏膜面“三明治法”,实施规范化D2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及标本淋巴结检取。15例患者中男性11例(73.3%),女性4例(26.7%),平均年龄(57.1±12.8)岁,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π吻合)6例(40.0%)、腹腔镜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毕Ⅱ式+Braun吻合)9例(60.0%),分析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及二次手术率、存活率,术后病理分期、各站淋巴结检取数目及总数目。 结果入选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254.7±40.1)min,术中出血量(90.0±51.7)ml,术后住院天数(10.5±1.5)d,无严重并发症或非计划二次手术,至今均存活。各站淋巴结清扫数目不等,总清扫数为(44.6±13.1)枚。 结论双示踪(吲哚菁绿联合纳米碳)导航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吲哚菁绿在机器人小肝癌(≤5 cm)靶域切除术中实时定位肿瘤和判断残余肝脏功能的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2年3月期间,行机器人小肝癌(≤5 cm)靶域切除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术前48 h,经患者肘正中静脉注射吲哚菁绿,剂量0.25 mg/kg。机器人荧光模式下经吲哚菁绿荧光显影实时定位肿瘤边界,肿瘤切除完毕后,经外周静脉再次注射吲哚菁绿判断残余肝脏血供。 结果12例患者中,男10例、女2例,平均年龄56.3岁。肿瘤直径(3.3±1.09) cm,中位手术时间75 min,中位出血量50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9 d。术中肿瘤全部呈绿色显影,荧光显影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肿瘤内部出血和坏死部分不显影。手术切缘缺血部分肝脏组织于解除肝门阻断后5 min开始出现吲哚菁绿荧光显影,所有患者术后未发生残余肝脏的缺血和坏死。 结论吲哚菁绿荧光显影可实时引导机器人小肝癌靶域切除并能实时判断残余肝脏血供。  相似文献   

8.
吲哚菁绿荧光成像技术是利用近红外光线激发吲哚菁绿的荧光属性,所发出的荧光信号再由专门的腔镜系统进行收集,并将信号传输到显示器上,从而实现术中实时成像的一门技术。它可以观察术中特定组织的靶向标记或评估组织血流灌注情况。近年随着对吲哚菁绿的物理特性研究越来越深入,吲哚菁绿荧光成像技术已经在血管探查、实质脏器灌注显影、软组织灌注评估、淋巴显影等方面得到应用。笔者围绕吲哚菁绿荧光成像技术在胸外科的应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 ICG)荧光成像技术可提高结直肠癌手术中淋巴结切除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已被用于引导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本视频介绍1例ICG荧光成像技术引导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联合左盆侧方与左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扫码观看手术视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腹腔镜吲哚菁绿荧光导航在肝细胞癌术后腹腔多发转移瘤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 例肝细胞癌患者行肝切除术后7 年出现腹腔多发转移瘤,评估认为其具有根治性切除可能,在腹腔镜引哚菁绿荧光导航下切除腹腔多发转移瘤。结果 术中共计切除13 枚腹腔多发转移病灶,术后病理提示切缘为阴性,患者术后随访1 年余,血AFP水平降到正常水平,影像学检查肿瘤无复发及转移征象。结论 对于存在根治性切除可能的肝细胞癌术后腹腔转移瘤,术中通过应用吲哚菁绿荧光导航切除腹腔多发转移瘤,依然有可能使得部分患者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