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目的 探讨改良经脐及白线隐瘢痕腹腔镜胆囊手术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江西省宜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193例,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行改良经脐及白线隐瘢痕腹腔镜胆囊手术,对照组行常规单孔法腹腔镜手术.对比分析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切口疼痛程度、术后切口满意程度及中转率.结果 观察组比对照组手术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72,P<0.000 1).观察组术后1 d切口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t=11.42,P<0.000 1);术后2 d切口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P=0.10).术后患者切口满意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1,P=0.067);对照组有3例中转手术.二组均无胆管损伤、术后出血、胆漏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改良经脐及白线隐瘢痕腹腔镜胆囊手术安全、可行,不需要特殊器械,术后瘢痕不明显且隐蔽,手术难度不高,术后患者切口满意度高,是一种美观、安全的腹腔镜手术新途径,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2.
传统术式,腹腔镜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疗效对比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Luo K  Lin S  Yang Y 《中华外科杂志》1997,35(11):660-662
为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临床价值,作者就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300例(A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00例(B组)、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300例(C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输液天数和住院天数等项指标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液天数、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天数比B、C两组长(P<0.05)。B、C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输液天数及住院时间相近似。并发症发生率A组(0.33%)比B组(1.66%)低,而C组未出现1例并发症(P<0.05)。综合三组疗效对比,C组明显优于A、B两组。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按顺序抽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病历110份,开腹胆囊切除术(OC)病历136份,笔者就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及住院天数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显示:LC组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及住院天数均短于或少于OC组。提示:LC优于OC,值得在基层推广与普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Zeus手术机器人用于胆囊切除术的价值。方法将40例择期胆囊切除术患者分为Zeus手术机器人胆囊切除组(A组)和腹腔镜胆囊切除组(B组),每组20例。结果A组擦镜次数(1.1±1.0)次和调整术野时间(2.2±0.7)min显著少于B组(4.5±1.5)次,(7.5±1.2)min。A组解剖动作次数(337±86)次和操作失误率(10%)少于B组(389±94)次,(25%)。A组手术时间(104.9±20.5)min和系统建立时间(29.5±9.8)min显著长于B组(78.6±17.1)min,(12.6±2.5)min。两组术中出血量(35.6±25.2)ml∶(31.8±16.4)ml和术后住院天数(2.8±0.8)d:(2.8±0.7)d相近,均无术后并发症,各有1例中转开腹手术。结论手术机器人胆囊切除术与腹腔镜手术相比,手术时间长,但术野控制能力好,动作精确性和稳定性更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在胆囊复杂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胆囊复杂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A组行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B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出血量[(86.4±11.6)ml]显著高于A组[(44.9±16.1)ml](P<0.05)。B组7例中转开腹,8例术后发生并发症;A组1例中转开腹,术后1例发生并发症,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慢性萎缩性胆囊炎患者间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中转开腹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治疗复杂胆囊病变可减少术中出血,有效避免中转开腹,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单孔与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为66例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临床资料,33例行经脐单孔LC(单孔组),33例行三孔法LC(三孔组)。主要评价指标包括: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程度、中转开腹率;次要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估计出血量、手术难易度、开始进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两组的主要指标及次要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脐单孔LC可取得与三孔法相同的临床结果,此术式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疾病的临床疗效,评价两种术式的特点及优势。方法:选择46例胆囊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例数相等的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MC,对照组采用LC。对两组手术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与对照组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MC的住院费用较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C用于胆囊疾病的治疗,具有与LC相近的疗效,但MC的费用较低,易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用普通腹腔镜器械完成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优势.方法 2011年6月至2012年11月间100例胆囊良性疾病按手术日分为两组,由同一手术组医师分别施行经脐单孔LC与三孔LC,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腹壁美容满意度评分.结果 两组手术均获成功.单孔组与三孔组相比,虽然手术时间比较长[(69.1±17.2)min 与(49.8±13.6) min,P<0.05],但术后切口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1.2±1.0与2.5±1.2,P<0.05),腹壁美容满意度评分高[(4.3±0.7)分与(3.6±0.6)分,P<0.05];而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20.8±10.5) h 与(21.3±10.6) h,P>0.05 ]、术中出血量[(20.5±13.2) ml与(18.9±14.2) ml,P>0.05]、术后住院天数[(2.7±1.2) d 与(2.8±1.0)d,P>0.05]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脐单孔LC可取得与三孔LC相同的临床结果,此术式安全可行,并且术后切口疼痛明显减轻,腹壁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改良顺、逆联合胆囊切除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顺、逆联合胆囊切除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特点。方法:分析1983例胆囊切除术病例,其中治疗组980例,采用腹腔镜顺、逆联合切除胆囊术;对照组1003例,采用腹腔镜顺形切除胆囊术。记录从胆囊切除开始至胆囊完全切除两种手术所需时间,分别记录两种手术切除过程中出现的胆囊破裂、肝床损伤及胆道损伤的例数及术中出血情况。结果:治疗组4例中转开腹,1例并发心脑血管意外死亡。对照组16例中转开腹,38例改为顺、逆联合切除,3例有少量胆汁漏,胆管损伤4例。治疗组的手术切除时间、胆囊破裂及肝床损伤例数、术中出血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腹腔镜顺、逆联合胆囊切除术较传统的顺行切除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经脐单孔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现阶段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 ic cholecystectomy,LC)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优势。方法:回顾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开展的经脐单孔LC(A组,n=12)及同期完成的传统LC(B组,n=23)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总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35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无并发症发生。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脐单孔LC组术后住院时间及总住院费用明显优于传统LC组(P〈0.01),而传统组手术时间则优于经脐单孔组(P〈0.01)。在经脐单孔组组内对比发现,手术时间随手术量的增加有逐渐减少的趋势,其中后4例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前4例(P〈0.01)。结论:目前经脐单孔LC是安全可行的,术后住院时间及总住院费用明显优于传统LC,具有成为一定时期内主流LC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改良三孔法与常规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临床疗效。方法:58例行改良三孔法LC,146例行常规三孔法LC;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率、术后疼痛、患者满意度、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均无中转开腹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改良组1例中转为4孔法LC,常规组3例中转为4孔法LC,两组中转4孔率分别为1.7%与2.1%(P0.05);改良组与常规组手术时间分别为(45.9±10.6)min与(39.8±9.4)min(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4.7±5.4)ml与(23.4±6.6)ml(P0.05);术后疼痛评分分别为(2.1±0.6)与(2.8±0.5)(P0.05);术后平均住院(2.4±0.6)d与(2.5±0.5)d(P0.05);术后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4.3±4.9)与(89.8±4.6)(P0.05)。结论:改良三孔法与常规三孔法LC一样安全、有效,但改良法术后疼痛更轻,患者满意度更高,可为患者带来更大受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与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疗效、相关治疗指标及术后疼痛评分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236例胆囊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18例行经脐单孔LC(研究组),118例行常规LC(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体温、初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再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瘢痕(心理创伤)、术后3个时点的疼痛评分及4个时段的血清CRP、TNF-α、IL-6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个时点的疼痛程度评分、术后再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瘢痕(心理创伤)及T2(拔出气管导管即刻)、T4(术后24 h)CR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体温、初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常规LC相比,经脐单孔LC肛门排气时间与再次下床活动时间短、T2与T4时CRP水平低、疼痛更轻、腹部美容效果更好。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创伤更小、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TUSPLC)与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0年10月确诊为无严重胆囊炎症的胆囊息肉或胆囊结石患者共56例,随机分为单孔组和常规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单孔组26例患者23例顺利完成手术,3例中转改LC;常规组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单孔组与常规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2.45±10.84)min和(39.29±8.61)min(t=5.0601,P=0.0000),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9.32±5.69)ml和(22.17±6.27)ml(t=1.7703,P=0.0823);术后需镇痛分别为1例和6例(χ2=0.0702,P=0.7910);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52±1.37)d和(2.57±1.16)d(t=0.7396,P=0.4628)。除手术时间两组有明显差异外(P〈0.05),余两组观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出血、胆漏、胆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一样安全、可行,具有瘢痕不明显且隐避,术后患者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在胆囊切除中占有一席之地。但对患者技术和设备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传统器械经脐入路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Transumbilical single-port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TSPLC)的可行性、安全性并总结初步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5月~2011年8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TSPLC患者36例,行传统LC24例;所有病例都经过B超或CT确诊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手术指征包括:①非急性炎症期的胆囊炎或胆囊结石;②胆囊息肉;③非急性炎症期的胆囊良性病变。观察两组中体重指数、手术时间、出血量、疼痛指数、肩背部疼痛发生率、恢复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切口并发症。结果TSPLC组36例成功施行手术,LC组24例成功施行手术。平均手术时间TSPLC组(56.0±16.7)min长于LC组(36.7±6.0)min(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相似(P>0.05),两组术后疼痛指数、肩背部疼痛发生率、住院时间相似(P>0.05),患者满意度TSPLC组高于LC组(P<0.05),两组均未置腹腔引流管,无出血及胆漏、胆道损伤等重大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为3天。术后随访1~3月,TSPLC组腹部未见明显手术疤痕。结论①使用传统器械经脐入路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优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美容效果;但手术操作难度较大,初学者需要经过一定量的练习方能熟练掌握。  相似文献   

15.
16.
对比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对我科2014年1月—2016年10月行双镜联合保胆取石的62例胆囊结石患者(观察组)和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62例胆囊结石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术后彩超复查未见结石残留,术后随访12个月、36个月,结石复发率分别为1.6%、3.2%;但术后腹胀、腹泻、反流性胃炎发生率明显较低,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术前掌握好适应证,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改良式经脐入路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transumbilical single-port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TSPLC)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改良式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优越性及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9月至2016年5月行LC的98例患者(经脐单孔LC组为50例,传统三孔LC组为48例)的临床资料,分别观察并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术后止痛药物的使用率、住院时间、切口并发症及切口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经脐单孔组手术时间(65.7±13.6)min,传统三孔组(40.2±9.8)min,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脐单孔组术后6 h疼痛评分(3.83±1.73)及术后止痛药物使用率(8%)均明显低于传统三孔组[术后6 h疼痛评分(4.02±7.5),P=0.025;止痛药物应用率(31.25%),P0.01]。术后患者对切口的满意度,经脐单孔组(95.3±10.78)明显高于传统三孔组(78.57±12.65)(P0.01)。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疼痛评分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随访2~3个月,无胆漏、出血、腹腔积液、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使用改良式经脐入路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可行,与传统LC相比具有更加美观、微创,术后恢复快,术后疼痛轻等诸多优势,且不增加手术风险;但该手术操作难度较大,学习曲线相对较长,有一定腹腔镜手术经验的外科医师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点法"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single-incision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SILC)治疗急性胆囊炎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因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LC组,n=46)与SILC(SILC组,n=38)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置管率及留置时间、术后6 h疼痛指数、术后体温变化、术后切口感染及脂肪液化率、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等指标。结果:SILC组中32例成功完成手术,LC组中44例成功完成手术,术后两组均发生1例胆漏。两组术后留置腹腔引流管率及置管时间、术后体温大于37.5℃的患者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C组手术时间优于SILC组(P0.05),SILC组术后疼痛评分、肠道蠕动恢复时间、术后切口感染及脂肪液化率、术后住院时间优于LC组(P0.05)。结论:急性胆囊炎发作时间小于72 h者可作为SILC的手术适应证。与LC相比,SILC具有创伤小、美容效果好、术后康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根据术前超声资料建立预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难度评分模型,构建手术医师技能分级标准。方法:连续选择960例接受LC的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试验方案,根据实际手术难度分为困难组与容易组,应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法从胆囊大小(X1)、胆囊壁厚度(X2)、单枚结石最大长径(X3)、胆囊颈结石嵌顿(X4)、胆囊底粘连(X5)、胆囊颈粘连(X6)、脐孔粘连(X7)、结石个数(X8)、胆囊颈管长度(X9)等9项术前超声指标中,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分别赋值于各个危险因素,建立术前超声预测LC难度评分模型,计算960例LC的综合得分,依据得分由低至高进行分组,根据分组情况,建立评估手术难度的分级标准,提出手术医师技能分级标准。结果:Y=-6.966+2.624X1+3.177X2+1.812X3+1.855X4+2.071X5+2.375X6。实施手术医师技能分级标准:Ⅰ级适合LC手术经验不足50例的初学者;Ⅱ级适于具有50~300例LC手术经验的医师;Ⅲ级适合具备300~1 000例LC手术经验的医师;Ⅳ级适于1 000例以上手术经验的医师。结论:修改后的手术医师技能分级标准可术前指导选择合适的患者,减少盲目性,避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中转开腹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