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心病是目前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其临床预后与心肌缺血程度密切相关。基于缺血评价的功能学已被证实在冠心病PCI诊疗中具有重要指导价值。近年来,伴随计算流体力学的发展,基于血流储备分数(FFR)的相关衍生技术如非充血性压力比值,以及基于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CT造影的FFR等陆续应用于临床。本文将针对功能生理学在PCI中的指导价值、临床应用及未来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许俊萍 《中原医刊》2009,36(1):28-29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及支架术(PCI)疗效的影响。方法56例接受PCI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A组,28例)和对照组(B组,28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3个月的心脏功能(LVEF)、运动代谢当(METs)及QT离散度(QTd)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后3个月LVEF、METs及QTd均有改善,A组患者LVEF、METs和QTd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康复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冠心病介入治疗后的LVEF和METs和QTd,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3T磁共振(MR)容积成像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术后心脏结构及心肌功能评估PCI的疗效。方法建立猪心肌缺血模型,将32例心肌缺血模型猪随机分为未治疗组和PCI术治疗组,实验前、后1周、2周和4周进行MR扫描,观察心肌梗死范围、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与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心肌缺血未治疗组PCI实验前心肌梗死范围、LVEF、LVEDV和LVESV与PCI术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治疗组实验后1周、2周和4周心肌梗死范围均明显小于未治疗组(P0.05),PCI术治疗组实验后1周、2周和4周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高于同时间点未治疗组(P0.05),PCI术治疗组实验后1周、2周和4周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均小于同时间点未治疗组(P0.05)。结论通过采用3T MR容积成像对PCI术前、术后心肌梗死范围、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容积与左室收缩末容积进行检测对比,PCI术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也是全球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冠心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等,介入治疗是目前冠心病的常用治疗方法,其便于操作,危害性相对较小,术后恢复所需时间短,在突然发病的情况下可以迅速血管重建。该文简要介绍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现状和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脏康复治疗对患者心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提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首次进行PCI的冠心病患者78例分为康复训练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组患者于PCI术后开始进行不同阶段、不同运动强度的康复训练,对照组进行普通的冠心病知识教育。2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进行6 min步行试验(6-MWT)、脑钠肽(BNP)、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6-MWT、BNP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组治疗后6-MWT、BNP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组治疗后LVEDD及LVEF改善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康复训练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功能改善和生活质量提高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动脉炎累及冠状动脉的临床特点及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市第一医院2012—2019年住院的8例大动脉炎合并冠心病患者资料,包括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介入治疗经过及随访结果。结果:大动脉炎累及冠状动脉共8例,其中男2例,女6例,年龄22~67(47±15)岁。临床表现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4例,劳力性心绞痛3例。冠脉造影结果显示单支病变4例,双支病变3例,三支病变1例;5例为冠脉开口病变,均累及左主干。8例中,1例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另外7例进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7例患者PCI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明显改善;但1例患者PCI后1年出现支架内再狭窄,1例PCI后3年非靶病变进展再次行PCI术。结论:大动脉炎多累及冠脉开口部位,PCI治疗是安全可行的,短期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远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循环系统常见疾病之一。介入治疗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其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预后的同时,亦可能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球囊支架、生物可吸收支架及冠脉腔内影像学等新方法、新技术的不断引入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发生。本文结合相关研究、指南和病例报告,系统总结和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相关不良事件及应对措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PCI术后胸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劲松  刘婧  白法文 《医学综述》2011,17(16):2461-2463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 I)是目前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常见方法。但临床仍有不少患者术后有胸痛的症状,PC I术后胸痛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少部分胸痛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脏骤停等严重后果,需要及时、正确诊断和处理。现将综合新近研究进展对PC I术后胸痛的常见原因、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是用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从而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的方法.属血管再通术的范畴,是心肌血流重建术中创伤性最小的一种.临床最早应用的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其后还发展了经冠状动脉内旋切术、旋磨术和激光成形术等,1987年又开发了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这些技术统称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目前PTCA和支架置入术已成为治疗本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经桡动脉途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具有痛苦小、局部出血和血管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诸多优点[1],在掌握经桡动脉PCI技术的基础上,我们探讨了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对冠心病患者进行PCI的临床可行性,并与经股动脉入径PCI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吸烟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689例吸烟冠心病患者,根据PCI术后吸烟状态分成2组:术后戒烟组(n=417)及吸烟组(n=272)。随访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平均随访18个月,术后吸烟组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高于术后戒烟组(4.78%vs1.44%,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吸烟是术后发生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是致死率与致残率极高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药物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和介入治疗是冠心病治疗的三架“马车”,其中又以介入治疗发展最为迅速,成为缓解心绞痛和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的重要治疗手段。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技术源于外周动脉疾病介入治疗,经过无数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先行者的不懈努力,使介入器械得到巨大进步和发展,先后经历单纯球囊扩张、金属裸支架和药物洗脱支架时代,同时介入治疗适应症亦不断扩大,几乎囊括所有的冠心病患者。展望未来,伴随着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内超声和血流储备分数测定等新技术广泛应用,生物可降解支架成为下一代支架治疗的新希望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脉血康胶囊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冠心病PCI术后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波立维、瑞舒伐他汀和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组除给予上除药物外加用脉血康胶囊,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静息心电图和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静息心电图和血脂水平变化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脉血康胶囊联合常规用药可提高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王明瑜 《医学综述》2012,18(12):1911-1914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HD)的常见方法。而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他汀类药物在CAHD患者支架植入术前、术后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地位。现就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PCI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并对其应用的安全性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替罗非班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情况.方法 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痛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50例接受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50例在其基础上接受替罗非班进行治疗.观察统计两纽患...  相似文献   

16.
贺甫威 《医学综述》2013,19(15):2716-2718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技术于近10年突飞猛进,技术逐渐走向成熟。但PCI治疗在给人们带来获益的同时也会对局部血管内皮造成损伤并可能影响患者近远期预后。新近研究表明围术期他汀强化治疗可以减少PCI带来的损伤并改善患者预后。围术期他汀强化治疗带来的获益来自于他汀药物的生物学多效性,可能的机制包括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炎、抗氧化、稳定斑块、抑制血小板聚集及对骨髓内皮祖细胞的动员;其中他汀对骨髓内皮祖细胞的动员作用可能为其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6):473-475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冠状动脉左主干(LMCA)病变的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4年6月在上海长海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并支架植入术的128例LMCA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LMCA病变类型、支架植入情况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结果 128例患者LMCA病变狭窄程度为50.00%~100.00%,平均(72.20±10.63)%;LMCA病变位于开口部24例(18.75%),体部14例(10.94%),累及远端分叉部90例(70.31%)。128例患者均成功植入支架,支架植入成功率为100.00%,单支架术50例(39.07%),双支架术78例(60.93%),共植入药物洗脱支架206枚,支架平均直径为(3.69±0.40)mm,平均长度为(21.99±6.83)mm。12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50.97±17.15)个月,术后发生MACE 21例(16.40%),包括非致死性心肌梗死5例(3.90%)、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11例(8.59%)和全因死亡5例(3.90%),生存率为96.09%(123/128)。结论 LMCA病变患者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安全、有效。应根据LMCA病变的部位、分型及复杂程度,评估PCI获益和风险,科学地制定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冠心病心肌梗塞和不稳定心绞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1年1月至2005年5月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142例冠心病心肌梗塞和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临床资料,随访评价其近、中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共处理病变血管162支,其中前降支病变79例,回旋支病变24例,右冠脉病变54例,第一钝缘支病变3例,第一对角支病变1例,中间支病变1例,血管平均狭窄程度(92.51±9.05)%,经股动脉途径110例,经桡动脉途径32例,植入支架179个,植入支架的总成功率97.2%,支架平均长度为21.38±5.08 mm,支架的平均直径3.04±0.35 mm,支架释放压力平均为12.55±1.74atm,平均住院天数21.88±11.92 d。主要并发症:死亡3例,发生心肌梗死1例,急性冠脉搭桥1例,术中出现室速、室颤6例,均除颤成功。随访3月~2年,支架植入术后因心脏事件再次住院患者30例(占21.1%),支架内再狭窄8例,均为Medtronic AVE系列裸支架,支架内再狭窄率4.5%,其余患者临床疗效均佳,无心脏事件及心绞痛发生,生活质量较好。结论本组资料显示,冠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包括复杂病变在内的冠心病心肌梗塞和不稳定心绞痛成功率高,并发症低,疗效确切,是治疗冠脉病变尤其是处理PTCA术中明显内膜撕裂和急性血管闭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宗振方 《医学综述》2012,18(17):2854-2856
冠状动脉造影(CAG)作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已在临床应用40多年。它只能反映血管腔被造影剂充填后的轮廓,不能真实地反映血管腔的狭窄程度。因此,CAG检查对于冠心病的评估已不能满足临床需要。血管内超声(IVUS)能对血管定量分析,对斑块定性分析、指导或评价支架置入过程。随着冠心病支架置入技术日趋广泛的临床应用,人们发现支架贴壁不良及支架内血栓形成使患者再次面临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IVUS能充分评估冠状动脉管壁、管腔及病变性质,有利于病情的充分评估及支架选择、支架释放应用。现就IVUS在冠心病介入诊疗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李黎  申晓芬  杨庆娟  邓建平  倪伟 《西部医学》2018,30(10):1550-1553
【摘要】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心脏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cardiac surgery ,ERACS)理念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护理的应用。方法纳入我院心血管内科2016年6月~2017年6月所收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患者382例,210例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172例为ERACS组(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加速康复心脏外科的理念与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和体温等指标,以及两组患者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观察两组的最终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收缩压、心率和体温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应用“加速康复心脏外科(ERACS)”的理念可加快术后康复,减少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