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康复治疗出院的老年脑卒中患者家居1年跌倒的发生率、地点及预测因子。方法选取南宁市第八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因脑卒中住院、并经康复治疗出院后家居患者80例及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者98例,应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平衡功能,计时起走测试(TUG)量表以及6 min步行试验(6MWT)量表评估运动功能,平衡信心(ABC)量表评估平衡信心。随访1年,记录两组患者跌倒的特点,应用Chi-square检验比较两组跌倒的地点,应用负二项回归分析法分析两组患者跌倒的发生率及预测因子。结果卒中组跌倒共109例次,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例次(U=15.332,P0.001),卒中组跌倒发生率为50%,平均跌倒发生率为每年1.36次/人;卒中组基线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23(11,30)分,BBS评分(46.1±8.3)分,6MWT(275.9±141.8)m,ABC评分(62.7±24.2)分,TUG(20.5±14.3)s,对照组MMSE评分28(22,30)分,BBS评分(55.8±3.6)分,6MWT(527.8±85.9)m,ABC评分(93.2±10.9)分,TUG(8.5±1.9)s。卒中组基线MMSE评分、BBS评分、6MWT评分、AB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UG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U=13.567,t=15.876、19.512、20.221、20.154,均P0.001);脑卒中组跌倒的发生率是对照组的1.767倍,脑卒中是跌倒的预测因素;卒中组家中跌倒率(75%)明显高于对照组(36%)(χ~2=19.71,P0.001);BBS与卒中组及对照组跌倒均相关(IRR分别为0.908及0.777),TUG与卒中组跌倒相关(IRR为0.955),6MWT与对照组跌倒相关(IRR为1.004),ABC与脑卒中组及对照组均无相关性。结论经康复治疗出院的家居老年脑卒中患者1年家中跌倒的风险较对照组高,应注意家中的环境,平衡功能是卒中组及对照组患者跌倒的预测因素,运动增多可增加跌倒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联合平衡功能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平衡能力、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8月—2018年8月天星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童家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渝碚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锻炼及运动想象疗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平衡功能训练;两组患者连续干预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1、3个月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及Holden步行功能分级。结果 (1)时间与方法在mBI评分、BBS评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方法在mBI评分、BBS评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1、3个月mBI评分、B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两组患者干预前Holden步行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1、3个月Holden步行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联合平衡功能训练可有效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平衡能力,改善患者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太极拳训练对改善帕金森病(PD)患者步行能力及害怕跌倒的作用。方法选择80例早期PD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24 w的简化24式太极拳训练。采用足印分析法记录步态、时间、距离;"起立-行走"计时法(TUGT)评估步行能力; Berg平衡量表(BBS)和平衡信心量表(ABC)评估患者的平衡能力和害怕跌倒的程度。结果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步速和步长、TUGT、BBS评分、ABC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简化24式太极拳训练可以显著提高早期PD患者步行能力,改善害怕跌倒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前庭康复训练结合步态训练对老年帕金森病患者帕金森病症状评分量表(Webster)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及跌倒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62例老年帕金森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1例仅行常规干预,研究组3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前庭康复训练结合步态训练.统计Webster评分、BBS评分、计...  相似文献   

5.
将60例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功能性电刺激及神经促进技术等常规方法 行康复训练,共8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减重步行训练(BWSTT),15~30 min/次,每天1次,每周5次,共8周.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10 m最大步行速度(MWS)、Berg平衡量表评分(BBS)及Barthel指数(BI).结果 治疗后两组MWS、BBS评分及BI均显著增加,且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认为体力及耐受性好的老年脑卒中患者可在严密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变化等情况下行BWSTT.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桥式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病人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病人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桥式运动训练。两组病人均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表面肌电图(sEMG)检查,并记录平均肌电值(AEMG)、Gaitwatch步态分析步速指标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病人股四头肌内侧头AEMG值、Gaitwatch步态分析步速指标及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两组病人股四头肌内侧头AEMG值、Gaitwatch步态分析步速指标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5),且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桥式运动对脑卒中偏瘫病人下肢步行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陈昱  阳初玉  李争鸣  徐薇 《内科》2014,(6):720-721
目的探讨重心控制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予以传统的平衡功能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PRO-KIN平衡仪进行重心控制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评定两组患者静态姿势图的重心摆动外周面积(ENV area),评定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4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重心摆动外周面积(ENV area)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结论重心控制训练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核心肌群训练对老年偏瘫患者跌倒的影响。方法脑卒中老年偏瘫患者7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同时进行核心肌群训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Holden步行功能评定、患者治疗期间及治疗后1个月跌倒的发生次数进行比较。结果治疗4 w后,两组BBS、Holden步行功能评定、患者治疗期间及治疗后1个月跌倒的发生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心肌群训练对老年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功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并可降低跌倒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镜像疗法结合运动想象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98例,按照住院床位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在规范化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运动想象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镜像疗法;两组患者均持续干预8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E)评分、Brunnstrom分期、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及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FMA-LE评分、Brunnstrom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FMA-LE评分高于对照组,Brunnstrom分期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mBI评分、BBS评分、SF-36评分及干预后BB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mBI评分、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镜像疗法结合运动想象训练能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患侧下肢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背景现代康复理论及实践已经证明,提高核心稳定性是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的关键之一,是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平衡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重要前提。全方位密集运动训练(ITP)系统所具有的全方位、综合性、多功能性、安全等特点将为脑卒中患者传统核心稳定性训练提供新的支持。目的观察ITP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在神经内科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优化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11月常州市德安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ITP组与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在常规康复干预的基础上给予核心稳定性训练,ITP组在常规康复干预的基础上给予ITP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上、下肢运动功能(上、下肢Fugl-Meyer评定量表评分)和躯体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评分)及步行步态[三维步态参数,包括步态时空参数(步幅、步速以及步频)、下肢关节运动参数(踝关节最大跖屈度、踝关节最大背屈度、膝关节最大屈伸度、髋关节最大屈伸度)、步态时间参数(患侧支撑相、患侧摆动相、双支撑相)]。结果 ITP组治疗后上、下肢Fugl-Meyer评定量表评分及Berg平衡量表评分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ITP组治疗后上、下肢Fugl-Meyer评定量表评分及Berg平衡量表评分分别大于本组治疗前(P0.05)。ITP组治疗后步幅大于对照组,步速、步频快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ITP组治疗后步幅分别大于本组治疗前,步速、步频分别快于本组治疗前(P0.05)。ITP组治疗后踝关节最大跖屈度、踝关节最大背屈度、膝关节最大屈伸度、髋关节最大屈伸度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ITP组治疗后踝关节最大跖屈度、踝关节最大背屈度、膝关节最大屈伸度、髋关节最大屈伸度分别大于本组治疗前(P0.05)。ITP组治疗后双支撑相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ITP组治疗后患侧支撑相、双支撑相分别短于本组治疗前,患侧摆动相分别长于本组治疗前(P0.05)。结论相较于单纯核心稳定性训练,ITP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更能促进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肢体运动功能、躯体平衡功能以及步行步态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减重活动平板步态训练8周和传统步态训练8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训练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分组比较试验方法。将20例具有10 m步行能力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减重活动平板步态训练组和传统步态训练组。使用影像分析法和仪器检测法,研究两组偏瘫患者在接受训练前和接受训练8周后立位睁眼平衡数据、立位闭眼平衡数据以及步长、步态周期等数据的变化。结果减重活动平板步态训练8周和传统步态训练8周在步行参数和平衡功能测定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训练方法比较健侧单支撑期时间前后差值,减重步态训练组大于传统步态训练组(P<0.05);平衡功能测定在直立位闭眼时减重步态训练组增大值大于传统步态训练组(P<0.05)。同时发现在8周训练后,膝关节过伸展患者的患侧单支撑期时间明显大于膝关节屈曲的患者(P<0.05);训练前后健侧步长和患侧步长的变化,膝关节过伸展患者与膝关节屈曲患者各有其规律性。结论对于具有10 m步行能力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应针对性地制定步态训练处方。影响康复效果的因素与患者具体异常运动模式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电针腰夹脊穴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恢复期病人步态与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4例脑卒中后恢复期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1例,对照组43例。治疗组予以电针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予以单纯康复训练,两组共观察6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周及治疗6周时观察评价威斯康辛步态量表(WGS)、Berg平衡量表(BBS)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中下肢运动功能。结果两组在治疗3周、6周时分别较治疗前WGS评分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治疗3周时,WGS评分改善程度相似,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在治疗6周时,治疗组WGS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组内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3周、6周时分别较治疗前及治疗3周BBS评分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治疗组在治疗3周和6周时,BBS及FMA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腰夹脊穴结合康复训练相比单纯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提高脑卒中恢复期病人步行及平衡能力,促进下肢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背景脑卒中后非特异性腰背痛(NLBP)发病率较高,极大影响患者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当前脑卒中后NLBP的治疗手段单一,以口服镇痛类药物为主,长期服用不良反应明显。脑卒中后NLBP与肢体平衡和运动障碍密切相关,而心肺运动试验(CPET)指导下四肢联动训练正是改善肢体平衡和运动障碍的有效方法。目的探讨CPET指导下四肢联动训练治疗脑卒中后NLBP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在常州市德安医院康复中心就诊的脑卒中后NLBP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有2例患者、观察组有1例患者中途自行退出本研究,最终纳入患者57例,其中对照组28例、观察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CPET指导下四肢联动训练,持续训练6周。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两侧腹直肌与腰段腰段竖脊肌平均功率频率(MPF)、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S)评分以及步态参数。结果训练后两组患者静息、步行状态下VAS评分分别低于本组训练前,且观察组患者静息、步行状态下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训练后两组患者患侧及健侧腹直肌、腰段竖脊肌MPF分别高于本组训练前,且观察组患者患侧及健侧腹直肌、腰段竖脊肌MPF高于对照组(P<0.05)。训练后两组患者BBS及FMAS上肢部分、下肢部分评分分别高于本组训练前,且观察组患者FMAS上肢部分、下肢部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训练后两组患者步幅、步频、步速、健侧摆动相/患侧摆动相分别高于本组训练前,步长偏差、健侧支撑相/患侧支撑相分别低于本组训练前,且观察组患者步幅、步频、步速、健侧摆动相/患侧摆动相高于对照组,步长偏差、健侧支撑相/患侧支撑相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CPET指导下四肢联动训练,能有效缓解脑卒中后NLBP患者的腰背痛,这可能与CPET指导下四肢联动训练更有助于改善患者上肢、下肢运动功能以及步态对称性,从而减少躯干代偿、减轻腰背部肌群疲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前馈控制训练对老年人跌倒风险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符合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的老年人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予以8周的常规防跌倒运动训练,观察组予以8周的前馈控制训练。分别在运动前、运动8周后使用Berg平衡量表(BBS)、Tinetti步态评估量表(Tinetti)、国际版跌倒效能量表(FES-I)对2组病人进行评估,并检测其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结果 运动前2组间BBS、Tinetti、FES-I评分和CMC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8周后,2组BBS、Tinetti均较训练前显著改善(P<0.05),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8周后观察组FES-I评分较训练前改善(P<0.05)、CMCT较训练前降低(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8周前馈控制训练和常规防跌倒训练均能够降低老年人跌倒风险,前馈控制训练可能对提升老年人日常活动中防止跌倒信心和中枢神经传导速度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姿势控制结合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2月到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94例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常规康复组和联合训练组(在常规康复组基础上接受姿势控制和核心肌群训练),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以及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4周后下肢FMA评分、BBS评分及FAC分级均显著升高,P均=0.001。与常规康复组比较,治疗4周后,联合训练组下肢FMA评分[(22.61±1.84)分比(25.84±1.67)分]、BBS评分[(23.28±1.92)分比(28.82±1.36)分]以及FAC分级[(2.96±0.71)级比(4.02±0.46)级]升高更显著,P均=0.001。结论:姿势控制训练结合核心肌群训练可明显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平衡,提高步行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步态平衡仪治疗老年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首次发病的脑卒中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35例予以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试验组35例予以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步态平衡仪治疗,比较2组血液流变学、步行功能、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Berg平衡量表(BBS)、10 m步行速度测试(10 m WST)、国际合作共济失调评定量表(ICARS)、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E)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等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试验组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及全血低切黏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降低(P0.05),步行功能、PASS和BBS评分改善更显著(P0.05);且试验组较对照组10 m WST显著缩短[(18.86±10.11)s vs(32.26±16.62)s,P0.05],ICARS评分显著降低[(33.62±8.11)分vs(42.11±9.16)分,P0.05],FMA-UE和MBI显著升高[(31.20±5.95)分vs(25.55±5.81)分、(68.20±18.18)分vs(50.85±17.62)分,P0.05]。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步态平衡仪能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促进日常生活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体感模拟训练系统结合运动想象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运动想象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训练基础上给予体感模拟训练疗法。分析两组患者训练前、训练3个月后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分、Barthel指数、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评分、Brunnstrom评分情况。结果训练前,两组上下肢及运动FMA评分、上下肢及肩Brunnstrom评分、Barthel评分、BBS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康复训练3个月后,两组上下肢与运动FMA评分、上下肢与肩Brunnstrom评分、Barthel评分、BBS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研究组以上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体感模拟训练系统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躯干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速度和平衡功能影响。方法将4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康复治疗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照组采用患侧下肢PT训练为主的神经发育技术(NDT),两组均治疗6周。治疗前、后测量两组10m最大步行速度(MWS),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静态平衡功能,"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评定移动平衡能力。结果治疗组MWS、BB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UGT评分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CIMT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步行速度,改善动、静态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19.
背景目前对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认知障碍的防治手段仍处于传统康复训练阶段,因此临床需不断引入新技术的支持,以改善CHF并认知障碍患者预后。目的探讨虚拟现实(VR)技术支持下分级运动康复与认知功能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并认知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5月唐山市人民医院康复科收治的CHF并认知障碍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分级运动康复与认知功能训练,研究组患者在VR技术支持下进行分级运动康复与认知功能训练;两组患者均连续干预8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8周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评分、6分钟步行距离、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干预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LVEF、LVESD、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研究组患者LVEF高于对照组,LVESD、LVEDD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MMSE评分、MoCA评分、6分钟步行距离、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8周后MMSE评分、MoCA评分、mBI评分高于对照组,6分钟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期间均未发生不良事件。结论 VR技术支持下进行分级运动康复与认知功能训练有利于更好地改善CHF并认知障碍患者心功能及认知功能,提高患者运动耐力及日常活动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悬吊运动疗法(SET)在脑卒中偏瘫并膝关节反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并膝关节反张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SET;两组患者均持续干预4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膝过伸次数、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下肢功能评分、10 m步行时间,干预前及干预2、4周后患侧腓肠肌、股直肌、股二头肌积分肌电值(iEMG),干预后步行功能改善效果。结果 (1)两组患者干预前膝过伸次数、BBS评分、FMA下肢功能评分、10 m步行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膝过伸次数少于对照组,BBS评分、FMA下肢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10 m步行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2)时间与方法在患侧腓肠肌、股直肌、股二头肌iEMG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方法在患侧腓肠肌、股直肌、股二头肌iEMG上主效应均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2、4周后患侧腓肠肌、患侧股直肌、患侧股二头肌iEMG高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步行功能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SET可有效减轻脑卒中偏瘫并膝关节反张患者膝关节反张症状,改善患者肢体平衡能力、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功能,增强患者下肢关键肌肉肌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