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阿卡波糖片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接诊老年糖尿病共计62例,按接诊日期单双号分组。31例进入对照组,治疗应用阿卡波糖片。余31例进入观察组,采用阿卡波糖片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为(7.81±3.26)d。治疗前FBG(14.36±3.20)mmol/L,2 h PG(21.17±4.22)mmol/L;治疗后FBG(5.47±0.56)mmol/L,2 h PG(6.58±1.72)mmol/L。治疗有效率为93.55%(29/31);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为对照组血糖达标(12.56±4.42)d。治疗前FBG(14.25±3.11)mmol/L,2 h PG(21.20±4.17)mmol/L;治疗后FBG(7.36±0.98)mmol/L,2 h PG(11.30±2.89)mmol/L。治疗有效率为83.87%(26/31)两组中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更短,FBG和2 h PG下降幅度大,治疗总有效率高,发生低血糖例数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采用阿卡波糖片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降糖,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中医分期辨证论治对血糖达标和胰岛素功能的影响情况。方法根据2013年4月—2015年3月该院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来分析研究,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50例。对照组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观察组使用胰岛素和中医分期辨证论治。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PG平均(6.30±1.33)mmol/L,2 h PG平均(8.03±1.34)mmol/L,Hb A1c平均(6.22±0.42)mmol/L;对照组分别为(7.79±1.27)mmol/L,(10.01±1.83)mmol/L,治疗后(7.21±0.74)mmol/L;两组的FPG、2 h PG及Hb A1c均有所降低,观察组较为明显,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36例,达标率72.0%;对照组达标21例,达标率为42.0%,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低血糖次数(5.15±0.72)次、高血糖次数(21.32±2.78)次,对照组为(9.23±0.23)次、(30.37±3.02)次,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分期辨证论治对血糖控制效果突出,能够提升患者的血糖达标率,降低低血糖和高血糖发生率,改善胰岛素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应用胰岛素泵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3年11月~2015年6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住院的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60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18例,年龄61~85岁,平均年龄(69.4±6.8)岁。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分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组应用胰岛素泵持续输注胰岛素。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记录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第3 d和第15 d各时段血糖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第3 d时,治疗组的各时段血糖水平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分别为空腹血糖[(6.3±1.2)mmol/L vs.(8.6±2.0)mmol/L],早餐后2 h血糖[(8.0±2.0)mmol/L vs.(9.5±2.2)mmol/L],晚餐前0.5 h血糖[(6.2±1.6)mmol/L vs.(8.3±2.1)mmol/L],睡前血糖[(6.9±1.4)mmol/L vs.(9.0±2.0)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治疗第15 d时两组各时段的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胰岛素泵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血糖能起到较好的控制作用,且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沙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频发低血糖病人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对比经沙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治疗的14例2型糖尿病病人治疗前后低血糖发生频率,就其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用量、胰高血糖素等变化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沙格列汀联合基础胰岛素治疗6月,未观察到明显不良反应,病人低血糖发生频率从(5.14±2.57)次/月减少为(1.79±1.25)次/月(P0.001);胰岛素用量从(29.1±10.4)U/d减少为(24.4±12.5)U/d(P0.001);空腹血糖由(9.48±3.38)mmol/L降至(7.19±1.60)mmol/L(P0.001),餐后2 h血糖由(14.20±6.29)mmol/L降至(11.00±3.52)mmol/L(P0.001);糖化血红蛋白由(8.69±1.88)%降至(7.45±0.72)%(P0.001);C肽、胰高血糖素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沙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治疗频发低血糖的老年2型糖尿病是安全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应用不同剂量胰岛素治疗的效果及血糖变化。方法临床资料采集该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治疗的80例DKA患儿,分2组,每组40例,对照组常规剂量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微量持续泵注胰岛素,比较两组血糖及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1、24 h血糖(21.21±2.14)mmol/L、(12.06±2.71)mmol/L均比对照组水平低,尿酮体转阴(47.11±3.21)h、pH值恢复(1.12±0.25)h、血糖达标(5.82±1.14)h均比对照组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酸中毒纠正(5.81±3.20)h、24 h胰岛素用量(12.05±2.74)U、住院时间(7.62±2.05)d均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比对照组15.0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通过微量持续泵注胰岛素治疗后,能迅速控制血糖稳定,加快纠正酸中毒,胰岛素用量少,且无低血糖发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将24例脆性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应用阿卡波糖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对照组)12例、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甘舒霖R治疗(治疗组)12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两周内低血糖相关指标和其他血糖波动参数,包括低血糖发生率(PT3.9,即血糖低于3.9 mmol/L的时间比)、低血糖发生次数、高血糖发生率(PT7.8、PT11.1,即血糖高于7.8 mmol/L或11.1mmol/L的时间比)、血糖波动系数(即连续测定的血糖值标准差,SD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和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3月后比较两组患者上述参数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结果对照组PT7.8[(21.85±11.43)%]、PT11.1[(35.54±12.1)%]、SDBG(4.34±0.94)、LAGE[(13.21±1.82)mmol/L]、MAGE[(10.5±1.37)mmol/L]和HbA_(1C)(%)[(8.5.±2.1)%]等指标均高于治疗组(54.56±12.56)%、(19.45±10.5)%、(2.81±1.12)、(10.13±2.31)mmol/L、(7.4±1.45)mmol/L]、[(6.4±1.1)%]的糖尿病患者。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照组的PT3.9[(10.13±2.4)%]和治疗组的[(12.57±3.5)%]结果相似,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难以平稳控制脆性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甘舒霖R可以有效控制全天血糖。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胰岛素泵与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在2016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选择符合此次研究选择标准及排除标准的82例进行分组治疗,病例分组方法为信封法。观察组41例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对照组41例则使用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餐后血糖水平、空腹血糖水平进行对比,观察组分别为(7.12±1.62)、(6.52±0.35)mmol/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以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胰岛素用量平均为(30.3±4.2)U/d、血糖达标时间平均为(8.4±1.7)d、低血糖发生率为2.4%,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胰岛素泵与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对血糖的改善效果相仿,但胰岛素泵有利于减少胰岛素的使用量、缩短血糖达标时间、降低低血糖发生几率,应用价值更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甘精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文  孙娟 《山东医药》2009,49(51):56-57
目的 观察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血糖控制不良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口服降糖药,观察组加用甘精胰岛素,对照组加用诺和灵N,观察两组血糖达标时间、空腹血糖、日间血糖漂移、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空腹血糖、日间血糖漂移、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8.2±2.5)d、(5.0±1.3)mmol/L、(7.1±1.5)mmol/L、5.6%,对照组分别为(11.1±1.8)d、(5.9±1.4)mmol/L、(7.3±1.3)mmol/L、13.9%,两组比较P均<0.01.结论 应用口服降糖药基础上加用甘精胰岛素可有效控制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短期应用胰岛素泵治疗老年人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比短期应用胰岛素泵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对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 5 8例 ,分为胰岛素泵治疗组和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治疗组 ,泵治疗组给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加餐前大剂量 ;注射治疗组 3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和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泵治疗组治疗 1个月后换用多次皮下注射方法继续治疗。对比两组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血糖波动值、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以及治疗 3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用量。 结果 在第 1个月内 ,泵治疗组和注射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 7 3±3 6 )d和 ( 12 1± 5 8)d〕、血糖波动值〔( 4 4± 1 6 )mmol/L和 ( 6 9± 2 7)mmol/L、胰岛素用量〔( 33 7± 6 3)U/d和 ( 4 2 8± 7 9)U/d〕、低血糖发生率 ( 2次和 14次 )均有明显差别 (P <0 0 1及P <0 0 5 ) ;3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用量差异仍有显著性。 结论 短期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能更快、更有效、更安全的控制血糖 ,并且具有较好的中长期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择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该院进行糖尿病治疗的1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就基于对象自主自愿原则予以分组,均分为对照组(51例)与观察组(5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胰岛素注射方式或联合口服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实施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方式。分析对比两组对象血糖水平、胰岛素使用剂量、血糖达标时间及低血糖发生频率等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水平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水平(6.19±0.52)mmol/L及餐后2 h血糖水平(7.21±0.55)mmol/L优于对照组的(7.55±0.52)、(9.15±0.55)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681、25.195,P=0.002、0.001);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3.48±0.65)d、胰岛素使用量(34.31±1.54)U/d及低血糖发生频率(1.22±0.45)次/例优于对照组的(6.32±0.65)d、(46.29±1.54)U/d、(3.48±0.45)次/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09、55.463、35.873,P0.05)。结论经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空腹血糖浓度,控制血糖水平,降低胰岛素使用剂量,其经济效益和治疗效果均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讨论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医治运用胰岛素血糖操控不好的糖尿病病人的临床作用。方法将40例运用胰岛素血糖操控不好的病人随机分为西格列汀组和对照组,各20例。西格列汀组在原医治计划上加用西格列汀100mg,1次/d,口服,并依据血糖状况调整胰岛素用量,对照组持续原医治计划,依据血糖状况调整胰岛素用量,调查3周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胰岛素用量的改动。结果 3周后空腹血糖方面,西格列汀组降低(3.27±0.28)mmol/L,比较于对照组降低(2.46±0.41)mmol/L,降低愈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餐后血糖方面,西格列汀组降低(4.58±0.34)mmol/L,比较于对照组降低(3.63±0.39)mmol/L,降低愈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格列汀组胰岛素用量降低了(3.40±0.77)U/d,对照组胰岛素用量增加了(4.05±0.39)U/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方面,联用西格列汀组低血糖的份额(2例,10%)与对照组发作低血糖的份额(3例,1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格列汀联用胰岛素的医治计划医治运用胰岛素血糖操控不好的糖尿病病人,能够很好地操控血糖,医治有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3C胰岛素泵与双C方案(胰岛素泵联合回顾性动态血糖监测)治疗脆性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32例脆性糖尿病患者并分为3C组(16例)和双C组(16例),均治疗6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血糖波动情况和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第6天3C组空腹血糖(FPG,(6.3±0.6)mmol/L vs(7.1±0.5)mmol/L]、平均血糖(MBG,(7.87±0.72)mmol/L vs(10.86±1.08)mmol/L]明显低于双C组(P0.05),3C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3.79±0.50)mmol/L vs(4.98±0.41)mmol/L)、低血糖风险系数(LGBI,(0.39±0.13)vs(1.08±0.32)]明显低于双C组(P0.05),3C组血糖3.9 mmol/L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3.9,0.11±0.04)mmol·L~(-1)·h~(-1)vs(0.49±0.15)mmol·L~(-1)·h~(-1)]明显低于双C组(P0.05)。结论 3C胰岛素泵治疗脆性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明显优于双C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天麦消渴片与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新诊断老年T2DM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新诊断老年T2DM患者83例分为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予口服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天麦消渴片,疗程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SBP、FPG、2hPG、HbA1c、TG、TC、胰岛素用量和血糖达标时间较对照组低[(138.0±11.0)vs(143.0±9.0)mmHg;(6.4±0.9)vs(8.0±1.2)mmol/L;(6.6±1.0)vs(8.3±1.2)mmol/L;(6.4±0.5)%vs(7.5±0.6)%;(3.04±1.03)vs(3.10±1.10)mmol/L;(6.04±1.13)vs(6.15±1.32)mmol/L;(22.0±2.0)vs(26.0±4.0)U;(8.5±2.0)vs(10.0±1.8)d,P<0.05]。两组均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结论天麦消渴片与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可有效降低新诊断老年T2DM患者SBP、FPG、2hPG、HbA1c、TG和TC水平,且胰岛素用量少,血糖达标时间短,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2月—2016年6月该院接诊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04例纳入研究,根据抽签法分为两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予以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予以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总用量及体质量增长量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54,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Hb Al C、FBG及2 h PG水平分别为(6.37±0.36)%、(6.32±0.67)mmol/L及(9.27±1.65)mmol/L,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30、6.369、5.852,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总用量及体质量增长量分别为(6.27±1.26)d、(22.69±3.87)IU/d、(1.59±1.48)Kg,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55、7.613、2.844,P0.05)。结论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予以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疗效确切,对控制患者血糖水平、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减少用药剂量等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瑞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的效果与预后情况。方法选择该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诊治的70例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使用甘精胰岛素治疗,研究组接受瑞格列奈与甘精胰岛素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后FPG(6.12±1.97)mmol/L、HbAlc(6.16±0.59)%、2 hPG(7.32±1.53)mmol/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胰岛素日用量(19.21±6.03)U、血糖达标时间(6.84±1.02)d,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确切,可明显降低其血糖水平,减少胰岛素每日使用剂量,且药效起效迅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该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内分泌科收治的7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降糖药物(格列美脲+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联合预混胰岛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药物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血糖各项生化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观察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值为(6.31±0.90)%,空腹血糖检测值为(7.16±1.05)mmol/L,餐后2 h血糖检测值为(8.27±1.52)mmol/L,较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体重指数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为(8.12±1.63)d,对照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为(14.65±2.07)d,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为5.71%,对照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为22.8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显著优于单独口服降糖药,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糖,缩短患者血糖达标时间,且不改变患者体重指数,低血糖发生率较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短期胰岛素泵(CSII)与多次皮下胰岛素(MSII)注射强化控制2型糖尿病(T2D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解放军总院内分泌科2006年6月至2007年5月收治住院的96例糖化血红蛋白(HbA1c)>7.5%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CSII和MSII进行短期强化达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多时点血糖、糖化血清蛋白(GSP)、血糖达标天数、达标时胰岛素总剂量及低血糖事件发生的差异。结果治疗后CSII组与MSII组静脉血空腹血糖(FBG)分别由(13.53±5.01)mmol/L和(12.25±3.49)mmol/L下降到(5.56±0.76)mmol/L和(6.07±0.97)mmol/L,CSII组FBG下降程度更大(P=0.005)。静脉血餐后2h血糖(2hPG)分别由(19.56±5.82)mmol/L和(18.69±3.98)mmol/L下降到(6.93±1.07)mmol/L和(7.28±1.54)mmol/L,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7个时点指血血糖均显著降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达标时最高与最低血糖差值CSII组明显小于MSII组(P=0.029),血糖曲线下面积CSII组明显小于MSII组(P=0.017)。CSII组与MSII组GSP分别由(407±79)μmol/L和(410±100)μmol/L下降到(266±74)μmol/L和(297±83)μmol/L,均有显著改善(P均<0.01),两组治疗后绝对下降值CSII组更显著(P<0.05)。CSII组血糖达标时间平均为(3.66±1.41)d,显著短于MSII组的(5.83±1.77)d(P<0.05)。CSII组在达标时和治疗第7天的胰岛素剂量分别是(40.23±7.47)U/d和(36.06±9.71)U/d,均显著少于MSII组的(47.71±17.74)U/d和(45.63±11.91)U/d(P均<0.05)。两组有症状性低血糖事件共35例次,CSII组与MSII组分别有15例次和20例次,其中CSII组血糖≤3.9mmol/L和≤2.8mmol/L的分别为7和0例次,MSII组分别为19和8例次,前者均少于后者。结论两种胰岛素强化治疗均能有效控制尚未胰岛素治疗的T2DM患者的血糖,促进短期血糖达标。但与MSII相比,CSII治疗在降低FBG、缩小血糖波动和整体血糖控制方面更显著,并能够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减少胰岛素用量和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研究使用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对妊娠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11月该院收治妊娠糖尿病患者共9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胰岛素治疗,实验组使用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结果实验组空腹血糖为(5.45±0.32)mmol/L,餐后2 h血糖为(7.65±0.46)mmol/L,血糖达标时间为(3.15±0.69)d,发生低血糖共3例,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对妊娠糖尿病患者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胰岛素泵与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住院的155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按照电脑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78例)和对照组(77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使用量以及低血糖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糖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5.2±0.5)mmol/L,餐后2 h血糖(7.0±1.0)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6.8±0.7),(9.2±2.1)mmol/L(P0.05),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胰岛素使用量(30.2±5.2)U/d,低于对照组的(47.9±5.1)U/d(P0.05);实验组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为3.84%,低于对照组的14.28%,(P0.05)。结论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要优于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能够减少胰岛素的使用量,降低患者经济负担,保持血糖水平稳定,避免发生低血糖,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门冬胰岛素和人胰岛素强化治疗内科危重症高血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老年病科符合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诊断标准的内科危重患者186例,入组时空腹血糖水平为(10.8±2.3)mmoL/L,根据患者入组时恢复进食情况分为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组(MDI,n=90)和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组(CSⅡ,n=96),2组均随机分为门冬胰岛素和人胰岛素亚组.MDI组中门冬胰岛素和人胰岛素亚组分别为44、46例,CSⅡ组分别为46、50例.MDI组餐前大剂量采用门冬胰岛素或人胰岛素,基础量均采用甘精胰岛素,CSⅡ组餐前大剂量及基础量均采用门冬胰岛素或人胰岛素.根据多点指尖血糖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用量,强化胰岛素治疗疗程7 d,使血糖控制在4.4~8.3 mmol/L,7 d后改为常规胰岛素治疗,使血糖控制在4.4~11.1 mmol/L,观察各哑组患者基线及第7天日内平均血糖水平、日内血糖标准差、日内血糖极差(最高和最低血糖之差)、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急性生理与慢性疾病评分(APACHE Ⅱ),统计7 d内低血糖发生率、严重低血糖发生率、日平均胰岛素用量及28 d内各组死亡率.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1)MDI及CSⅡ组的门冬胰岛素亚组和人胰岛素亚组强化治疗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强化治疗后第7天门冬胰岛素哑组较人胰岛素组日内平均血糖水平更低,MDI组:(6.2±1.3)mmol/L比(7.6±1.6)mmol/L;CSⅡ组:(6.0±1.2)mmol/L比(7.4±2.5)mmol/L,均P<0.05.(3)门冬胰岛素亚组血糖标准差更小,MDI组:(1.54±0.27)mmol/L比(1.92±0.38)mmol/L;CSⅡ组:(1.24±0.27)mmol/L比(1.83±0.45)mmol/L,均P<0.05.(4)门冬胰岛素亚组极差更小,MDI组:(3.0±0.5)mmoL/L vs(3.9±1.1)mmoL/L;CSⅡ组:(3.1±0.6)mmol/L vs(3.9±1.0)mmol/L,均P<0.05.(5)门冬胰岛素业组7 d内日平均胰岛素用量更少,低血糖发生率及严重低血糖发生率更低.同时,门冬胰岛素亚组7 d内血清CR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