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arto-systemic stent shunt,TIPS)是通过右侧颈内静脉,借助金属支架在肝实质内建立肝静脉与门静脉主要分支间的通道,从而通过门腔分流降低门静脉压力,控制和预防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的技术.  相似文献   

2.
<正>门静脉高压症是肝硬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病理生理环节,也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通过在肝静脉与门静脉之间的肝实质内建立分流道,以微创的方式,从结构上显著降低门静脉阻力,是降低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压力的关键措施之一。选择恰当病例,可有效减少食管胃静脉曲张再出血和腹水复发等肝硬化并发症,改善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或延缓对肝移植的需求[1-3]。TIPS应用于临床已有20余年,在经历了一系列观念、技术、器材和联合药物治疗的探索后,目前该技术的有效性和安  相似文献   

3.
经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Transjugular m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通过在肝内建立肝静脉和肝内门静脉间的分流道,达到降低门静脉压力的目的,已被广泛接受并应用于临床[1,2].我国开展TIPS的医院不多,完成的病例数有限,对TIPS在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症中的价值认识不足.TIPS对于大部分患者是安全有效的[2,3].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经颈内静脉穿刺门体分流术(TIPS)分流道是建立在肝静脉与门静脉分支之间的肝实质内,经过十年临床实践发现,在术中经肝静脉向门静脉穿刺不但常受肝尾叶肿瘤、肝静脉闭塞及肝静脉与门静脉之间的解剖关系的制约,而且术后的再狭窄常发生于支架肝静脉端,均与选择肝静脉有关。本研究探讨了经肝段下腔静脉直接穿刺门静脉建立TIPS分流道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正>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是指经颈静脉入路从肝静脉穿刺肝内门静脉,在肝静脉与门静脉之间建立门-体分流道,以达到降低门静脉压力、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顽固性腹腔积液等一系列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的微创介入治疗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末R9ssle等~([1])首次采用TIPS成功治疗1例门静脉高压静脉曲张出血伴大量腹腔积液患者以来,该技术广泛用于治疗门静脉高压并发症,适应证也逐步扩展~([2-3])。TIPS技术20世纪90年代初被引入中  相似文献   

6.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 TIPS)是通过介入途径在肝静脉与门静脉之间建立肝内分流道(图1), 旨在降低门静脉压力[1]。从TIPS成功治疗第1例门静脉高压静脉曲张出血患者开始[2], 经过30余年的探索和改进(图1), 该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药物治疗无效的门静脉高压及其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是一项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新技术,其是通过介入放射学的方法,在肝内建立一条连接门静脉与肝静脉的限制性分流通道,从而达到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的目的.2002年7月~2006年12月,我们对45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行TIPS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加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已被成功地用于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和腹水。TIPS与断流术的联合应用能显著减少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率,提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生存率。本研究进一步总结TIPS加断流术联合治疗的随访结果,深入探讨这一治疗模式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是近年发展的一种放射学新技术。利用DSA(Digital Substraction Argiography)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设备,经颈静脉在肝静脉和门静脉之间的肝实质内放置一种特制的空心网状金属支架,建立人工管道,可以将门静脉的部分血液经管道直接引流入下腔静脉,降低门静脉压力,减少流向胃静脉及食道静脉的血液,从而控制食道及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的改良方法,提高其穿刺准确性和安全性,拓宽TIPS治疗适应证。方法在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右支,成功后引入带金标导管进行门静脉造影、测压、栓塞胃冠状静脉,然后将金标置于门静脉靶穿刺点,引导Rups-100穿刺门静脉,进行门静脉正、侧位造影,确保门静脉穿刺点在距离分叉2 cm以上。有门静脉血栓者用10F鞘管吸出,陈旧血栓用支架旷置。球囊扩张肝实质分流道,置入支架,造影测压。结果2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用改良TIPS方法治疗均获得成功,上消化道出血即刻得到控制;20例患者共穿刺37针,平均(1.85±0.67) 针;门静脉压力由(30.5±1.1)mm Hg降至(16.9±0.9)mm Hg,治疗前后门静脉压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例间接门静脉造影未见显影放弃TIPS治疗的患者,经改良TIPS治疗后也获得成功。20例患者共放置25枚支架,未出现一例与TIPS操作有关的并发症。结论直接门静脉穿刺造影金标定位引导TIPS 操作,可提高TIPS穿刺准确性和安全性,进一步拓宽了TIPS治疗适应证,有利于TIPS技术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广泛应用于门静脉高压及其并发症的治疗。近年来,TIPS的适应证、手术方式、术后管理等相关研究都有了新的进展。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消化微创介入协作组邀请TIPS领域(包括消化科、肝病科、介入放射科、肝胆外科)的相关专家,以循证医学为依据,更新TIPS治疗门静脉高压共识意见,旨在规范和推进TIPS技术在门静脉高压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和术后管理。  相似文献   

12.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介入治疗技术。是采用特定的穿刺、扩张器械及血管内支架,在肝内的肝静脉和门静脉大分支之间建立一分流通道,使门静脉血经此通道流入下腔静脉,从而降低门静脉压。  相似文献   

13.
张安忠  杨崇美 《山东医药》2003,43(34):60-60
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S)是在门腔静脉分流术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介入疗法。此方法是经颈内静脉插入穿刺导管,通过肝右静脉,在肝实质内穿刺静脉的右支或左支,以建立起肝静脉-门静脉通道,继而用球囊扩张通道,放入可扩张性血管支撑夹,以防止肝回缩,保持分流道通畅。  相似文献   

14.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广泛应用于门静脉高压及其并发症的治疗。近年来TIPS适应证、手术方式、术后管理等相关研究都有了新的进展。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消化微创介入协作组邀请TIPS领域(包括消化科、肝病科、放射介入科、肝胆外科)的相关专家, 以循证医学为依据, 更新了TIPS治疗门静脉高压共识意见, 旨在规范及推进TIPS技术在门静脉高压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和术后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及经皮肝或经颈静脉途径肝静脉成形术等介入手段治疗肝静脉型Budd-Chiari综合征(BCS)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5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32例肝静脉型BCS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17例;平均年龄(38±6)岁;肝功能Child-Pugh评分(9.6±2.2)分;肝静脉近段闭塞8例,肝静脉闭塞合并下腔静脉狭窄4例,全肝静脉闭塞11例,肝小静脉闭塞9例;急性3例,亚急性或慢性29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顽固性腹水和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T血管造影或MRI血管造影、上消化道钡餐及内镜检查明确诊断。治疗方法包括:TIPS 9例,改良TIPS 11例,单独经皮肝或经颈静脉途径肝静脉成形术8例,经皮肝肝静脉成形术联合下腔静脉成形术4例。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介入或手术治疗,其中TIPS或改良TIPS术后,患者出血控制,腹水逐渐消退,肝功能明显好转;门静脉压力由(42±8)cm H2O(1 cm H2O=0.098 kPa)下降至(27±5)cm H2O(t=20.20,P=0.001),门静脉血流速度由(18±6)cm/s增加至(52±10)cm/s(t=15.02,P=0.001)。住院期间因肝功能不全死亡1例,肝门分流道急性阻塞1例。术后随访3~241个月,平均随访(102±26)个月,分流道狭窄性扩张内支撑2例,肝静脉狭窄再扩张2例。结论经皮肝或经颈静脉途径肝静脉成形术与TIPS均是治疗肝静脉型BCS的有效方法,可根据患者病情酌情选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门静脉高压是肝硬化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是通过在肝静脉与门静脉之间的肝实质内建立分流道治疗门静脉高压相关并发症(如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顽固性腹水等)的技术,也可作为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等待肝移植期间的桥接治疗手段。本临床实践指南提出了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CCI)关于门静脉高压TIPS治疗的推荐意见,由我国30多位TIPS领域的专家(包括放射介入科、肝胆外科、肝病科及消化科)使用PubMed和Cochrane数据库搜索提供的研究证据和国内相关专家共识及高质量临床研究编写而成,为门静脉高压TIPS治疗提供了最新的指导,其唯一目的是提高我国TIPS临床实践水平。  相似文献   

17.
正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是在影像引导下的一种微创操作,通过将部分门静脉血流分流至体静脉,从而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自1971年R?sch J首次提出这一构想,TIPS经过不断的发展、改良,已成为治疗门静脉高压并发症,尤其是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及顽固性腹水常用的方法。TIPS技术难度高,由具备丰富经验的医生实施,技术成功率超过  相似文献   

18.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支架分流术(TIPS)可降低门静脉压力,有效地用于控制曲张静脉出血,减少再出血。本文回顾性地比较研究TIPS与食管横断术(ET)三治疗未得控制的曲张静脉出血中的作用。 对象及方法:7年间经活检证实为肝硬化的260例患者中,41例有未得控制的曲张静脉出血,其中38例适合于本研究。38例患者中,  相似文献   

19.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致死性的并发症,50%肝硬化患者诊断时存在食管静脉曲张,多数发生在肝功能为Child B或C级患者[1].30%患者在首次出血事件中死亡,而70%的生存者有再次出血的危险,其1年生存率为32% ~ 80%[2].TIPS是指由颈静脉处穿刺插管经下腔静脉至肝静脉,穿刺肝实质至肝内门静脉分支,建立有效的分流道并栓塞曲张静脉,达到降低门静脉压力的目的.美国肝病学会于2010年更新的《TIPS在门脉高压应用的临床实践指南》和2007年公布的《门静脉高压症防治的临床实践指南》推荐TIPS用于药物及内镜无法控制的肝硬化急性静脉曲张出血和预防药物及内镜治疗失败后的再出血[3-4].  相似文献   

20.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是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治疗门静脉高压的有效方法,通过置入支架,将门静脉内血流直接分流到肝静脉中,从而达到降低门静脉系统压力的目的。为门静脉高压晚期合并顽固性腹水、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移植等待及手术不耐受患者提供了治疗机会。TIPS成功的关键在于术后置入支架通畅性的保持,所以TIPS术后监测尤为重要。超声由于具有无创、廉价、实用性强及可重复操作等优点,在TIPS术后监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总结了彩色多普勒和超声造影在TIPS术后支架功能评价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