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目的探讨益生菌保护体外循环后肝损伤中的功能及机制。方法将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 假手术组(Sham)、体外循环组(CPB)、体外循环+益生菌干预组(CPB+PRO)、体外循环+去铁胺组(CPB+DFO),每组5只。术后取肝组织,组织病理学检查肝损伤情况,免疫组化检测GPX4蛋白表达,化学发光法检测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 GSH)、丙二醛(malonaldehyde, MDA)和铁浓度,Real-time PCR检测铁死亡相关分子PTGS2(prostaglandin-endoperoxide synthase 2)、P53、GPX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FTH1(ferritin heavy chain1)和炎性因子IL-1β、TGF-β1、IL-4、IL-10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CPB术后肝损伤明显,GPX4的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减低,GSH耗竭,MDA和铁浓度增加,PTGS2和P53 mRNA水平升高,FTH1 mRNA水平降低,炎性因子IL-1β、TGF-β1、IL-4的mRNA水平升高,IL-10 mRNA水平降低;益生菌干预组大鼠的肝损伤程度明显减轻,并明显逆转CPB诱导的上述铁死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及炎性因子的水平。结论益生菌可通过抑制铁死亡和抑制炎症反应,改善体外循环后的肝损伤。  相似文献   

2.
体外循环对乙肝阳性患者肝损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HBsAg阳性( )患者在体外循环(CPB)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肝功能的变化。方法 依术前HBsAg检查,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检测术前、术中、术后24,术后7天的谷丙转氨酶(GPT)、总胆红素(TBIL)。结果 CPB术后HBsAg( )患者GPT、TBIL比HBsAg(-)患者明显升高。结论 GABG术CPB对HBsAg( )患者能造成一定程度的肝功能损害。对此类患者围术期应注意保肝治疗,术中防止CPB低灌注压,加强心肌保护,防止右心衰所致的肝淤血,并尽可能减少库血预充。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L-精氨酸诱导大鼠暴发性胰腺炎(FAP)肝损伤模型,并探讨FAP肝损伤机制。方法:L-精氨酸分次间隔2h分别于腹腔和皮下注射。末次注射后观察120h内大鼠死亡率以及6、12、24、48、72和120h血清淀粉酶、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以及门静脉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含量变化;同时观察各时点胰腺、肝脏病理改变及肝细胞凋亡变化。结果:注射后大鼠120h内死亡率为53.33%;AST、ALT、TBIL、IL-6、TNF-α于6h升高,其中AST、TBIL、IL-6于24h达高峰,ALT、TNF-α于48h达高峰;胰腺、肝脏病理改变以及肝细胞凋亡均于6h开始变化,48h达高峰。结论:大剂量L-精氨酸可诱导大鼠FAP肝损伤模型,TNF-α、IL-6、细胞凋亡可能参与其损伤机制。  相似文献   

4.
5.
阐明体外循环(CPB)围手术期病理生理改变机制,探讨各脏器功能保护策略是目前心脏外科面临的重要课题。以往用大动物作为前临床实验模型,前临床的实验研究一般都建立在大动物平台之上,费用昂贵,围手术期管理困难,检测指标有限,限制了相关科研的深入开展。建立大鼠CPB模型具有费用低廉、装置简便、检测潜力大等优点,逐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但由于动物较小,在设计装置和手术技术上有一定难度,所以在实际中尚未得到广泛应用。作者对大鼠不同的CPB模型进行综述,比较各自优、缺点,提出更加理想的、接近于临床的模型要求。  相似文献   

6.
心脏病患者接受心肺转流术(CPB)支持下的心脏手术后3~5d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胆红素、碱性磷酸酶等肝功能指标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有些患者还出现明显的黄疸,并延时不退.这些症状减缓了术后患者恢复的进程,更有甚者影响患者的预后,已成为CPB后不可忽视的重要并发症之一.遇到的这些情况向人们提出:CPB是否造成肝组织损伤?损伤的机制是什么?作者就这些问题,对目前关于CPB后肝损伤机制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自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技术上世纪50年代运用于临床后,相关技术迅猛发展,但是围CPB期有关病理生理、物理损害和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尚有诸多不明确因素。为了阐明这一病理生理学过程,许多学者作了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微创大鼠体外循环模型,为研究体外循环术后病理生理变化和评价治疗策略提供可靠、经济的实验平台.方法:20只成年SD大鼠,采用颈静脉、尾动脉、股动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通路,在100ml/(kg·min)流量下维持转流60min,监测心率、血压、血气及电解质结果分析.结果:20只大鼠全部穿刺成功,在设定条件下完成体外循环,术后存活均>1周.结论:该模型具有经济、简单、微创、体外循环参数设置接近临床、模型成功率高、术后生存期长等优点,可作为研究体外循环后病理生理变化和评价治疗策略的可靠工具.  相似文献   

9.
大鼠体外循环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大鼠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 ircu lation,ECC)动物模型,为心血管外科ECC术后重要器官损伤,尤其是脑损伤的研究提供简单可靠、经济的实验平台。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经右颈静脉、股静脉插管引流,股动脉插管灌注建立ECC。ECC 1 h,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气、电解质的变化。结果ECC中动物血流动力学稳定,血气结果满意,完全符合满意ECC标准。停机后心血管和呼吸功能恢复顺利。结论利用特制动物实验膜肺,建立经右颈静脉、股静脉插管引流,股动脉插管灌注的大鼠体外循环模型,具有安全、稳定、简单、实用的特点,是进行与体外循环有关脏器损伤,尤其是脑损伤研究可靠的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10.
大鼠体外循环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建立大鼠体外循环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尾动脉插管灌注,右颈静脉插管引流,建立常温大鼠体外循环模型.转流1h,比较体外循环大鼠与对照大鼠的生理学指标.结果现有条件下能够建立常温大鼠体外循环模型,较高流量(200ml@min-1@kg-1)转流1h,转流期间保持存活,但容易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和动脉血压降低;转流结束后因血液过度稀释不能够长期存活.结论无血预充常温大鼠体外循环模型可以成功建立,但是不能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11.
体外循环对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仇万山  景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1,14(3):260-261,,264,
体外循环术后经常伴有肺功能不全,体外循环被认为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本文就近年来体外循环对肺损伤机制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体外循环与炎性肺损伤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体外循环(CPB)可诱发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本文重点阐述了SIRS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急性肾损伤是心脏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术后常规并发症之一,文中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于大鼠体外循环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n=10):Sham组、CPB组、EPO组,Sham组建立CPB模型管道,不进行CPB,其余2组建立CPB,最大流量[≥100ml/(kg.min)]转流维持1 h,EPO组于转流前在预充液中加入3000 U的EPO。分别于肝素化后转流前(T0)和转流结束后(T1)、术后0.5h(T2)、术后1h(T3)、术后2h(T4)以及术后24h(T5)检测血清肌酐(creatinine,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水平,术后24 h取肾组织,检测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inteleukin)-1β、IL-6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B,NF-κB)P65、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表达水平。并行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改变。结果与CPB组相比,在T1至T5各时间点EPO组血清Cr、BUN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在T0时3组无显著差异;肾组织中TNF-α、IL-1β、IL-6含量EPO组均明显低于CPB组(P<0.05);肾组织中NF-κBp65、ICAM-1 EPO组表达水平亦较CPB组显著下降(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EPO组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细胞质内空泡形成、间质出血等病理变化明显减轻。结论 EPO可能通过抑制NF-κB p65的激活,进而下调ICAM-1、TNF-α、IL-1β、IL-6等炎性因子的表达,显著减轻CPB术后肾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大鼠体外循环相关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48 只健康雄性SD 大鼠随 机分为假手术组(S 组)、体外循环组(CPB 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ex 组),每组16 只。S 组不进行体外循 环转流;CPB 组行体外循环转流120 min ;Dex 组泵注右美托咪定,并行体外循环转流120 min。采用ELISA 法检测不同时点血浆IL-6 因子的表达,TUNEL 检测海马CA1 区神经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 检测大鼠海 马组织cleaved Caspase-3 蛋白的表达,称重法检测大脑组织含水量。结果 与体外循环前(T0)比较,体外 循环1 h(T1)、体外循环2 h(T2)时CPB 组、Dex 组大鼠血浆IL-6 浓度升高(P <0.05);与S 组比较,CPB 组体外循环后大鼠海马CA1 区凋亡阳性细胞和脑组织含水量增多(P <0.05),大鼠血浆IL-6 因子和海马组 织cleaved Caspase-3 蛋白表达升高(P <0.05);与CPB 组比较,Dex 组体外循环后大鼠海马CA1 区凋亡阳性 细胞和脑组织含水量减少(P <0.05),大鼠血浆IL-6 因子和海马组织cleaved Caspase-3 蛋白表达降低(P <0.05)。 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以减轻体外循环大鼠脑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体外循环相关的炎症反应、下调cleaved Caspase-3 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心肺转流术后肾损伤机制及其保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尽管心肺转流(CPB)技术不断地改进,但心脏手术术后肾功能不全仍时有发生。文献报道CPB术后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为7%~40%,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发生率为1%~10%。而且一旦发生了ARF,其预后差,病死率高达40%~80%。本研究就CPB术后肾损伤的机制、危险因素及现有保护措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并发压力性损伤的预测模型。方法选取543例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分为压力性损伤组(n=164)和非压力性损伤组(n=379),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并发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并据此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病人不同年龄、贫血、前白蛋白水平、术中最低体温、体外循环时间和手术时间资料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贫血、前白蛋白水平 < 280mg/L、体外循环时间≥100min和手术时间≥4 h是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并发压力性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P < 0.01)。列线图模型验证结果显示:C-index为0.714,校准曲线趋近于理想曲线,ROC曲线的AUC为0.702(95%CI:0.681~0.727),在10%~70%范围内,列线图模型净获益。结论年龄≥60岁、贫血、前白蛋白水平 < 280mg/L、体外循环时间≥100min和手术时间≥4h会增加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并发压力性损伤的风险,根据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有效预测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并发压力性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体外循环(CPB)大鼠肠损伤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均分为假手
术组(S组)、NAC对照组(N组)、CPB组(C组)、CPB+NAC治疗组(NC组),每组8只。S组和N组仅置管和肝素化,不进行CPB,
C组和NC组进行CPB 1 h,然后观察2 h。N组和NC组在术前3天每天腹腔注射0.5 g/kg NAC,且NC 组在预充液中加入NAC
100 mg/kg,然后以20 mg/(kg·h)速度输注直到停转流,C组仅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CPB后2 h取小肠标本和血标本,观察肠组
织病理学改变,检测肠组织丙二醛(MDA)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
性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及血清二胺氧化酶(DAO)水平。结果CPB后2 h,肠组织出现明显的损伤性改
变和氧化应激损伤;而NAC处理可以显著减轻小肠粘膜损伤,降低MDA和DAO,上调SOD、GSH和GSH-Px等抗氧化酶的活
性和降低TNF-α、IL-6水平。结论围术期使用NAC能够减轻CPB诱发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程度,对CPB诱发的肠损伤具
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心肺复苏后大鼠肺组织细胞的损伤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健康SD雄性大鼠16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复苏组,采用琥珀酰胆碱(0.15 mg/100 g)窒息合并冰氯化钾(0.5 mol/L,0.12 ml/100 g, 4℃)致大鼠心跳骤停,停跳5 min后开始心肺复苏,制备大鼠呼吸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模型.复苏后3 h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取静脉血离心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TNF-α含量,取肺组织测定湿干质量比值(W/D)、髓过氧化酶(MPO)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通过光镜和电镜观察肺组织细胞结构的变化.结果:心肺复苏后3 h较对照组大鼠肺W/D值明显升高(P<0.05),PaO2降低,血清中TNF-α含量、肺组织MDA含量和MPO活性明显升高(P<0.05),光镜、电镜观察结果显示肺组织细胞结构均有较明显受损的征象.结论:心肺复苏后早期大鼠存在肺组织细胞损伤,肺功能受损,血清TNF-α升高, 氧自由基生成增多,中性粒细胞(PMN)在肺组织聚集可能参与了复苏后肺组织细胞损伤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肺组织中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的变化对肺组织炎症反应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全麻开胸组(S组)、体外循环组(CPB组)、体外循环+SB203580组(SB组).不同时间段处死动物,留取标本,Western blotting检测肺组织中P38 MAPK、磷酸化P38 MAPK.EMSA检测核因子(NF)-κB的DNA结合活性变化,ELIASA分别检测TNF-α和IL-1β产量.结果 CPB组磷酸化P38MAPK较S组增加.NF-κB活性水平也较S组明显增加,肺组织中TNF-α和IL-1β产量增加.SB203580减轻了肺组织中磷酸化P38MAPK活性水平,减少了肺组织中炎症闪子的产生.结论 (1)P38MAPK通过影响NF-κB的激活而参与体外循环术后肺组织炎症因子的产生;(2)SB203580通过阻断P38MAPK的激活而减轻体外循环术后肺炎症因子的产生.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changes in P38MAPK during and after 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 and the effect of SB203580, a specific P38MAPK inhibitor, on CPB-induced pulmonary inflammatory response. Metholds Fifty-four SD rats were randomized into 3 groups (each=18), namely sham CPB group, CPB group, and SB203580 group in which rats underwent CPB with SB203580 pretreatment. The lungs were excised immediately after the rats were sacrificed at scheduled time points and p38, nuclear factor-κB (NF-ΚB),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 and interleukin-1β (IL-1β) were detected. Results The activities of P38 MAPK and NF-ΚB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CPB group as compared with those in sham CPB group. CPB resulted in increased TNF-α and IL-1β production in the lung tissues. Administration of SB203580 prevented up-regulation of lung phosphorylated P38 MAPK, and decreased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productions in the lung tissues. Conclusion P38 MAPK is activated in the lung tissue during and after CPB to affect the activation of NF-κB in the lung; SB203580 selectively inhibits P38 MAPK activation to reduce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production after CP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