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经颅超声多普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椎基底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用经颅超声多普勒(TCD)诊断,对6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检查。检查包括椎基底动物 频谱、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及脉冲指数(PI),并与正常组52例进行比较。结果:患者组TCD异常率为95.2%(61/64),单侧椎动脉(VA)血流异常53.12%(34/64),双侧VA血流异常23.43%(15/64),椎动脉合并基底动脉(BA)血流异常18.75%(12/64)。主要表现为血流速度降低。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TCD改变主要为椎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的流速降低。  相似文献   

2.
对117例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患者进行TCD检查,阳性率为82%,其中动脉硬化36例(30.7%),VA或BA血流速度异常者60例(51%);TCD可反映VBI的血流速度及血管弹性,且有简便、快速、无创伤等特点,可作为VBI诊断的一种比较可靠的实验室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3.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靳美  戴艳萍  冯涛 《黑龙江医学》2008,32(2):101-103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VBI的患者80例行TCD检查,测量平均血流速度(Vm)和脉动指数(PI),结果与正常人群组80例的TCD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VBI患者基底动脉(BA)高流速者占45%,低流速者占42.5%,正常流速者占12.5%,异常率为87.5%。基底动脉高流速和低流速者椎动脉(VA)的平均血流速度普遍低于正常对照组,而PI普遍升高,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TCD可为VBI早期诊断提供客观依据,可作出较明确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椎动脉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3种方法联用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和意义。方法:2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分别行TCD、MRA及BAEP检测。结果:PCD检测异常为95.5%(21/22) ,椎基底动脉异常者占异常者的比例为80.9%(17/21);椎动脉MRA(包括颅内、外段)检测异常率为81.8%,主要表现为单或双侧椎动脉变细、变直、迂曲、粗细不均及血流信号减低;BAEP检测异常率为72.7%(16/22);TCD、MRA均异常者占81.8%(18/22);TCD、BAEP均异常者占68.2%(15/22);3项检查均异常者占54.5%(12/22),其中结果较一致的占75.0%(9/12)。结论:3种方法合用从不同角度为VBI时椎基底动脉系统异常提供了较好的非侵入性检查手段和较全面的客观依据,且提示VBI时椎动脉血管变细、迂曲,血流速度降低,相应供血区神经细胞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5.
经临床确诊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60例,均做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拍X线颈椎正、侧位片17例,其中3例正常,14例均有不同程度骨质增生。结果TCD诊断与临床符合93.3%(56/60),56例TCD异常患者中,涉及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流速下降78.3%(47/60),单纯小脑后下的动脉(PINC)13.3%(8/60)、单纯大脑后动脉(PCA)1.7%(1/60)。即使BA、VA流速正常而有一侧或两侧PINC流速下降亦可出现VBI症状。观察表明TCD诊断VBI有明显价值。  相似文献   

6.
TCD及转颈试验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TCD及转颈试验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4例经临床确诊的VBI患者进行TCD及转颈试验检查,并与68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94例患者TCD异常74例,异常率 78.7%,加做转颈试验后异常率为84.1%,主要异常表现为椎基底动脉系血流速度异常、血流频谱改变及PI值增高。流速异常中流速增高占34%、流速降低占43.6%、流速正常占22.4%。流速降低组患者平均年龄低于流速增高组(P<0.01)及流速正常组(P<0.05)。转颈试验后各流速组的平均血流速度均较转颈前显著降低(P<0.01-0.05),而对照组转颈前后血流速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TCD可无创地检测VBI患 者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加做转颈试验可增加病变尤其是早期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隋莲翠 《吉林医学》2013,(36):7602-7604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在椎—基底动脉狭窄临床诊断方面的应用及意义。方法:以TCD频谱形态和血流速度为主要研究对象,对31例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TCD频谱及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将31例患者大致分为两种情况:Ⅰ型患者检查结果出现频谱杂乱和声频信号嘈杂等情况,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高于临界值;Ⅱ型患者检查结果出现TCD涡流频谱,椎动脉(VA)血流速度增快,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低于临界值。结论:TCD检查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应用于椎—基底动脉狭窄的诊断分析,可明显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变化,探讨TCD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均行TCD检查。结果:TCD异常率76%,其中患者血流速度减慢占60.7%,血流速度增快占15.5%,正常者占23.8%。结论:TCD检查可直接获取脑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无创伤,可重复性好,适合动态观察和指导治疗,为理想的非创伤性诊断VBI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 (TCD)对眩晕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2 85例前庭系统性眩晕患者进行了TCD检测分析。采用美国MULTIGON5 0 0M型TCD检测仪 ,探头频率为 2MHz,经颞窗及枕窗探测大脑中动脉(MCA)、颈内动脉 (ICA)、大脑前动脉 (ACA)、大脑后动脉 (PCA)、基底动脉 (BA)及椎动脉 (VA) ;测定各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 (Vp)、平均流速 (Vm)、舒张末期流速 (Vd)及血管搏动指数 (PI) ;观察频谱图象、监听频声。结果  2 85例中 ,TCD总异常率 6 9.9% (199/ 2 85 )。V -BA异常 135例 ,其中V -BA血流速度降低 91例 ;血流速度增高 44例。V -BA异常伴有颈内动脉系统异常 2 6例 ,BA、MCA、ICA血流速度均增高 12例 ;VA流速降低 ,MCA、ICA流速增高 4例 ;BA、MCA、ICA流速均降低 10例。V -BA正常 ,颈内动脉系统异常 38例 ,其中MCA、ICA血流速度增高 18例 ;MCA、ICA血流速度降低 9例 ;双侧ACA不对称 11例。TCD异常改变以V -BA异常为主 ,尤以V -BA血流速度降低为主。结论 TCD对判断脑缺血程度 ,确定病变血管等方面有参考价值 ,有助于眩晕的早期定位和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0.
经颅多谱勒及其转颈试验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vertebral arteriopathy,CSA)患者的TCD检测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71例CSA患者行常规TCD脑血管检测,正常者加转颈试验。观察血流速度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CSA常规TCD检查异常率为65%,即176例发生平均血液速度减慢,余下95例CSA患者加做转颈试验,阳性率为100%。转颈后BA和VA的平均血液速度较转颈前显著减慢。结论TCD、转颈试验对CSA有确实可靠的诊断价值,并能评价脑血管的代偿能力。  相似文献   

11.
谭小红  王平  侯玉娟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24):1027-1027,1030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技术在颈椎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49例颈椎病患者基底动脉(BA)、双椎动脉(VA)先行常规TCD检测后加做转颈试验,观察其血流速度等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颈椎病组常规TCD检测异常率为69.4%。转颈试验后阳性率增至91.8%。转颈后BA特别是VA的血流速度均较转颈前减慢。结论:TCD及转颈试验对颈椎病的诊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能科学地评价V-BA血流状况。  相似文献   

12.
董利 《实用全科医学》2010,8(5):576-577
目的探讨MRI、TCD、BAEP联合检查脑干腔隙性梗死的价值。方法对28例脑干腔隙性梗死患者的头颅MRI、TCD、BAEP及临床特征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老年男性较多,71%有高血压史,临床表现多样,MRI扫描显示腔隙灶直径在0.2~1.5cm,桥脑腹侧居多;24例TCD异常:20例提示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下降或增高,4例频谱显示典型的脑动脉硬化改变;22例BAEP异常,主要表现为Ⅲ、Ⅴ波PL及Ⅰ~Ⅲ、Ⅲ~Ⅴ、Ⅰ~Ⅴ的IPL延长,脑干下段(桥脑、延脑)多表现为Ⅲ波、Ⅰ~Ⅲ异常,脑干上段(桥脑、中脑)多表现为V波、Ⅲ~V、I~V异常。结论MRI是诊断脑干腔隙性梗死的最佳手段,TCD反映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弹性及血流速度,对诊断有一定帮助,BAEP对病变的定位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VBI患者经颅多普勒(TCD)转颈试验的临床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转颈试验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8例经临床确诊的VBI患者行经颅多普勒(TCD)常规及转颈试验,并对检测前后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8例VBI患者TCD异常36例,异常率为75%,加转颈试验后异常率为92%,且转颈后的VS值较转颈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 转颈试验能判断椎基底动脉血液循环障碍的程度,增加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前列地尔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组(68例)和倍他司汀对照组(68例),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各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较对照组改善(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医用臭氧水穴位注射结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采用医用臭氧水穴位注射结合颈椎牵引治疗,对照组采用颈椎牵引治疗;医用臭氧水穴位注射隔日1次;颈椎牵引每日1次,每次15~20 min;2周为一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症状体征评分、疗效指数及经颅多普勒(TCD)探测双侧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双侧大脑后动脉(P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进行评定。 结果 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愈显率91.43%和总有效率100%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症状和体征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症状和体征积分均比治疗前改善(均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双侧VA、BA、双侧PCA的V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双侧VA、BA、双侧PCA的Vm均比治疗前显著提升(均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采用医用臭氧水穴位注射结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较好,更能有效改善患者双侧VA、BA、双侧PCA的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TCD检测头晕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262例头晕患者,应用TCD探测双侧MCA、ACA、VA及BA。结果:262例中,142例(54.20%)血流速度增快,70例(26.72%)血流速度减低,50例(19.08%)血流速度正常,血流速度异常主要表现在椎基底动脉系统,男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2.7500,P0.05)。结论:头晕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主要为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增快(女性)或减低(男性),部分患者伴有前循环动脉血流速度增高或减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颈椎X线和经颅多普勒(TCD)对颅脑外伤并发颈性眩晕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256例轻、中型颅脑外伤患者,早期分别行颈椎X线和TCD检查,用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二者与发生颈性眩晕的关系。结果256例中,并发颈性眩晕69例。颈椎X线异常114例(44.5%),TCD示椎一基动脉供血不足201例(78.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二者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颅脑外伤并发颈性眩晕与颈椎X线和TCD异常有密切关系。早期行颅脑外伤颈椎X线和TCD检查,对颈源性眩晕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223例脑血管疾患和非脑血管疾患进行了血流速度和方向的检查,发现大脑中动脉(MCA)及椎动脉(VA)在脑梗塞、脑动脉硬化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高值或低值与正常人对照,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为脑疾患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Obiective;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puncture plus Ligustrazine on 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by transcranial Doppler(TCD)sonography Methods;86 VBI patients including 56 cases of low flow rate velocity type(LFVT)and 30 cases of high flow velocity type(HFVT)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Ligustrazine group(26 LFRT and 14 HFVT)and acupuncture plus Ligustrazine group(30 LFVT and 16 HFVT).The blood flow velocity(BFV)of venebral artery(VA)and basilar artery(BA)in systol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as measured with TCD and therapeutic effects were evaluated after 10 days'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Results;In the acupuncture plus Ligustrazine group,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3.3%and 88.5%in cases of LFVT and HFVT respectively,and BFV of VA and BA increased in LFVT patients while that in HFVT patient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P<0.05 or P<0.01).Conclusion;Owing to its dual regulation on blood flow of VA and BA,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puncture plus Ligustrazine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simple Ligustrazi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