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鼻徒手三步消除阻力留置胃管法在神经外科深昏迷并气管切开患者留置胃管(简称置管)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效果。方法:以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在兰大二院神经外科住院的深昏迷并气管切开,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指数(Glasgow)评分3~5分的33名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并记录置管成功例数、置管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例数;置管前后监测患者心率(HR)、血压(BP)、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33例患者中一次置管成功27例,成功率81.82%,置管时间(2.16±0.46)min;二次置管成功6例,成功率100%,置管时间(3.04±0.36)min;总置管成功100%,置管时间(2.32±0.56)min。本组未见粘膜损伤、误插、盘曲打折等不良反应发生;置管前后患者HR、收缩压、SpO2自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自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徒手三步消除阻力留置胃管法置管成功率高,置管时间短,不易发生不良反应,对患者HR、舒张压、SpO2无明显影响,对收缩压有一定的影响;是一种简单安全、方便实用、经济有效的置管法,适合于神经外科深昏迷并气管切开患者。  相似文献   

2.
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鼻胃管置管改良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通过抬高床头15°~30°,改变胃管置管的方向,提高一次置管的成功率。方法:160例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80例,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置管,实验组置管采用抬高床头15°~30°,当胃管插至12~16cm时旋转胃管180°后直接插入所需长度,比较两组一次置管的成功率。结果: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率53.75%,实验组一次置管成功率9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改良法操作简单方便,可提高置管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可减少粘膜损伤率和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提高脑血管意外昏迷患者一次性胃管置入的成功率,探讨留置胃管的新方法.方法将60例脑血管意外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1例采用改进鼻饲法,对照组29例用常规鼻饲法.结果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血管意外昏迷患者从置管到置管后鼻饲护理过程中,改良胃管置入法与常规方法相比,其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4.
傅桂金 《吉林医学》2011,32(28):6017-6018
目的:探讨改良左侧卧位置入胃管法在昏迷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需要置入胃管的昏迷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卧位置入胃管法,即去枕仰卧位,试验组采用改良卧位的置入胃管法,即左侧卧位,观察两种卧位胃管置入的成功率、置管所需时间及置管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较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置管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置管所需时间短,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后的左侧卧位置入胃管方法明显优于传统的去枕仰卧位置入胃管方法,在临床上具有推广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鼻饲置胃管的最佳方法。方法将50例气管切开留置胃管鼻饲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试验组采用改良法置胃管,对照组采用传统法置管。比较两种置管法的一次性成功率以及置管所致患者的刺激性反应。结果试验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不适反应明显减轻,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法置胃管成功率高,患者不适症状减轻,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吴志娟 《河北医学》2011,17(12):1681-1682
目的:探讨改良普通硅胶胃管在ICU昏迷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4例昏迷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2例采用改良的普通硅胶胃管对昏迷病人进行置管。对照组32例采用普通硅胶胃管进行置管。结果:观察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置管所需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昏迷病人应用改良的普通硅胶胃管可明显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减少患者的痛苦,减轻护理工作量,降低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常规胃管留置方法与改良法对气管切开患者胃管一次性置入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112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胃管留置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法。比较两组患者胃管留置一次性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置管过程中出现不适症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对照组明显减少,置管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置管时间缩短,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改良的胃管留置法可以明显地提高气管切开手术中一次性植入胃管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气管导管引导法置胃管术在全麻病人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全麻病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分别采用常规置胃管法(对照组)和气管导管引导法置胃管(实验组)。结果 对照组一次成功8例,二次成功12例,三次以上成功8例,二例反复操作均不成功,改用气管导管引导法一次成功。实验组均一次成功,插管成功率100%。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讨论常规法胃管插入的原因,应用气管导管引导插胃管的优点以及注意事项。结论 气管导管法置胃管术,解决了插胃管的困难,提高了插胃管的成功率。该方法适用于采用常规方法不成功患者,特别适用于全麻病人及昏迷患者,以及行机械通气时需放置胃管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式留置胃管法在轻度昏迷患者的应用效果,以解决轻度昏迷患者不配合置管的现象,来提高置管成功率。方法将2010年2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所有要胃管置管的患者156例按入选标准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改良式方法置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置管方法,观察并评价效果。结果采用改良式置胃管法在提高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减少置管反应、缩短了置管时间等均优于传统的置管法,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满意度在96%以上。结论使用改良式置胃管法在浅昏迷患者中的应用切实可行、有效,并且减少了医患矛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患者置胃管成功率。方法:对60例气管插管置胃管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置入胃管法,研究组30例使用压舌板开口器引导置入胃管:结果:对照组一次成功率66.7%,研究组一次成功率96.7%,统计学分析P〈0.05。结论:压舌板开口器辅助气管插管患者留置胃管成功率高,两样本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插置胃管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对清醒、一般的患者大部分护士做到一次置管成功。但随着经121或经鼻气管插管在重症颅脑疾病患者中的应用,由于气管插管状态下,患者失去吞咽功能不能主动配合,且加上气管与食管的毗邻解剖关系等原因,常规的胃管置入方法常造成置管困难、置管异常或置管失败。在临床实践中,我们为气管插管患者插置胃管时采用以小儿气管导管(内径5—5.5cm)为引导管来插置胃管,经临床实践32例患者成功率达100%。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胃管置入失败原因,并提出对策。方法:对98例气管切开胃管置入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98例胃管置入患者1次性置管失败30例,占置管总数的30.6%,分析原因主要与胃管的选择、病情与体位、置管技巧有关。结论:选择合适的胃管及体位、掌握置管技巧能有效提高1次性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严圣诞  蔡晓盛  严玲微 《浙江医学》2019,41(17):1893-1896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引导昏迷患者胃管留置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120例昏迷需胃管留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胃管留置方式,实验组采用床旁超声引导胃管留置。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置管时间、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置管前后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末梢氧饱和度的差值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均P<0.01)。实验组置管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实验组置管1次成功率及总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误入食管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床旁超声引导昏迷患者胃管留置,可以有效提升插管成功率,缩短胃管插管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轻对生命体征的影响和患者的痛苦,提升护士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吞咽石蜡油置胃管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置管之前吞咽10~15ml石蜡油后迅速将胃管插入胃内,对照组采用常规置管法。观察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过程中恶心呕吐发生率,留置胃管后喉部干痛症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分别为92.30%和74.00%.置管过程中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19.23%和68.00%,留置胃管后喉部干痛发生率分别为11.54%和56.00%。两种方法观察指标比较采用χ2检验,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吞咽石蜡油置胃管法能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是一种较理想的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及分析脑出血昏迷病人胃管留置的方法。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68例脑出血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68例患者分成对照组(n=34)与观察组(n=34),对照组应用常规置管方法,观察组应用侧卧位置管法,对比2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与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置管时间少于对照组,2组各项指标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出血昏迷患者胃管留置时实施侧俯卧位置管法一次置管成功率较高,而且可以缩短置管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胃镜下直接置管法放置空肠营养管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镜下不同方法放置空肠营养管的效果。方法将63例需要放置空肠营养管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胃镜下异物钳辅助直接置管法,对照组采取经胃镜导丝置管法放置空肠营养管。结果实验组空肠营养管1次性放置成功28例.成功率903%,总成功率96.8%,1次性成功率及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镜下异物钳辅助直接置管法放置空肠营养管成功率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硅胶输液管相对于传统橡胶胃管在新生儿置胃管术应用中的优越性。方法:对100例需行置胃管术进行治疗的新生儿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硅胶输液管;常规组采用橡胶胃管。结果:实验组置管一次成功率为98%,未发现一例并发症;常规组置管一次成功率为80%,并发症发生率为8%,结论:以硅胶输液管对新生儿行置胃管术成功率高,副作用小,较传统橡胶胃管具有显著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昏迷气管切开患者胃管插入法,提高一次性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颅脑损伤昏迷气管切开100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昏迷患者插胃管方法进行操作,观察组采用改进方法,水平卧位,双手轮流捻转胃管,快速插胃管法。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改进插胃管法明显优于传统法。结论:改进后置胃管法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操作简单,省时省力,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困难胃管置入方法.方法:248例重症困难胃管置入患者,分别采用喉镜直视引导下置管,纤维喉镜引导下置管及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置管,观察置管成功率.结果:248例患者当中,32例经喉镜直视引导失败后,改用纤维喉镜引导下置管一次成功.23例颈椎损伤及口咽术后患者,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置管,其中18例纤维支气管镜明视置管一次成功,5例明视置管失败后,改为纤维支气管镜弯曲部,直接进入食道上段,导丝引导置管成功,其余193例患者在喉镜直视引导下置管,均一次成功.结论:危重症患者多种原因可导致胃管置入困难.临床医护人员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及个体差异,应用喉镜直视引导下置管法,或纤维喉镜引导下置管法,或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置管法,均可使困难胃管置管成功.这3种置管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改进置胃管方法减轻患者痛苦、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择期手术前需要置胃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采用改进置胃管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置胃管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置管过程中发生恶心、呕吐、呛咳等情况以及一次置管成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恶心、呕吐和呛咳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进置胃管方法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