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对儿童周围性面神经炎的意义.方法:对59例儿童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进行双侧面神经传导和瞬目反射(BR)检测.结果:儿童周围性面神经炎患儿在病程早期健、患侧面神经运动潜伏期、波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病程〉7 d比较差异则有统计学意义.面神经炎患儿BR检测患侧刺激时的R1、R2及健侧刺激时的R2′波潜伏期延长或波形消失.结论:面神经传导和BR检查对周围性面神经炎患儿的诊断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面神经耳支治疗面神经瘫痪的可能性.方法:对7具(14侧)尸头标本,进行局部解剖.临床运用含面神经耳支的枕肌复合筋膜瓣矫治面瘫患者1例.结果:面神经耳支以单支形式,在茎乳窝起自面神经干,向上行于耳后乳突沟,穿耳后肌后,向后上行于枕肌下缘,其分支分布于枕肌、耳后肌.临床效果满意.结论:面神经耳支的出现与行程均恒定,可以考虑用于面瘫治疗.  相似文献   

3.
周围面神经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病,起病较急,多在晨起洗漱时发现口角漏水,口眼歪斜,体征则为患侧面肌瘫痪,额纹变浅或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变浅或平坦,口角下垂,不能皱眉,患侧耳前或乳突部有压痛,患侧面部麻木、肿胀.我科于2008年12月~2009年12月采用五官超短波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周围面神经炎64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旷道玉 《医学信息》2010,23(14):2469-2469
周围面神经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病,起病较急,多在晨起洗漱时发现口角漏水,口眼歪斜,体征则为患侧面肌瘫痪,额纹变浅或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变浅或平坦,口角下垂,不能皱眉,患侧耳前或乳突部有压痛,患侧面部麻木、肿胀。我科于2008年12月~2009年12月采用五官超短波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周围面神经炎64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王宏  刘红秀 《医学信息》2009,22(1):71-72
目的 通过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方法对16例面神经麻痹的病人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取仰卧位,面向正前方,颈部稍前抬或微张口松驰紧张的颈部肌肉,用指类将胸锁乳突肌前缘处于开颈总动脉,将静脉压向外侧,可向中第6横突前结节针尖到横突前结节后回吸无血及脑脊液、注入药物,阻滞成功测出无霍氏综合征,平卧15min无异常即可。结果16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者,获优11例,症状消失面部活动恢复,良5例,症状基本消失,面部有轻微不易察觉症状,1例尚可症状减轻,有轻度口角或其它。结论星状神经节由下颌交感神经及第一胸交感神经触合而成,位于第7颈椎与第1肋骨之间,在第7颈椎体的箭外侧面。一般发病以受风寒,面神经管或茎孔内增厚的炎性骨膜下压迫面神经引起,有的认为与免疫、病毒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6.
周围性面瘫为临床常见病,其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部板滞麻木,不能作皱眉露齿等动作,口角偏向健侧,患侧额纹及鼻唇沟消失或变浅,眼睑闭合不全.本病早期采用针灸配合药物治疗多可治愈,如因失治误治,使病程延长,病情顽固,单用针灸或药物很难取得满意疗效,自2006年以来,笔者采用针刺、推拿,结合心理疗法治疗本病112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解剖100侧成人面神经,重点观察面种经由腮腺前缘到面部各表情肌的分支类型。据本组资料,提出四点建议。为开展面—面神经吻合术,合理地切取健侧面神经束,并与患例相应部位的神经吻接提供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斜颈中的肌性斜颈多数以小孩最为多见,主要由于一侧的胸锁乳突肌挛缩引起.通常会选择非手术疗法,早期患者要及早对此病进行治疗,避免病情会更加严重.若未及时治疗,头颈部的不对称畸形逐渐加重,其典型表现:头部倾向患侧,下颌转向健侧.面部两侧不对称,侧键颜面饱满,患侧面部则窄而平,眼与耳不在一个水平上.上述畸形,年龄越大,畸形越重.在局部热敷、磁疗加以电刺激基础上,配以颈部推拿手法综合治疗小儿肌性斜颈,愈后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面神经减压术治疗早期颞骨外伤性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0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21例早期颞骨段外伤性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经乳突径路行面神经减压手术治疗前后面神经电图和瞬目反射值,按H-B分级法评判面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结果 21例早期颞骨外伤性周围性面瘫患者术后面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面神经功能恢复至Ⅰ~Ⅱ级达85.7%。手术前后对比,患侧面神经电图的潜伏期、波幅及瞬目反射潜伏期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经乳突面神经减压术治疗早期颞骨外伤性周围性面瘫可促进面神经血液循环畅通,恢复面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0.
分别切断分布于大鼠头面部的周围神经,观察在胶状质内酸性磷酸酶活性消失的部位,以追踪它们的一级传入纤维与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及脊髓后角胶状质的节段联系。各神经切断后酶活性的消失区如下:眶上神经在颈髓第一节胶状质最外侧处;眶下神经主要在延髓胶状质中央及外侧;颏神经在延髓及第一颈节胶状质最内侧处;耳颞神经主要在第一、二颈髓胶状质的近内侧处;面神经主要在第二颈髓胶状质中央近内侧处;迷走神经在第一、二颈髓胶状质近内侧或近中央处;耳大神经及颈皮神经见于上四颈节胶状质,主要在第二颈髓的中央处。以上实验结果证明,分布于头面部穴位的周围神经一级躯体感觉纤维皆终止于三叉神经尾侧亚核及脊髓后角的胶状质,几乎各神经都与第一、二颈节胶状质有联系。  相似文献   

11.
面部皮肤温度与面部血流关系的对照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红外热像方法和超声多普勒技术,对3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面部表浅的颞浅动脉和面动脉的血流量与其分布区的皮肤温度进行了对照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病变部位与电生理检测结果的关系。方法:对发病20d内的109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根据临床表现进行面神经病变定位,分为4个组:膝状神经节病变组、面神经管镫骨神经以上病变组、面神经管镫骨神经以下病变组、茎乳孔以外病变组,并行面神经电生理检查,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09例患者中膝状神经节病变组15例,面神经管镫骨神经以上病变组21例,面神经管镫骨神经以下病变组38例,茎乳孔以外病变组35例;患侧瞬目反射、面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潜伏期、波幅及患侧波幅下降比、F波消失率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面神经麻痹电生理指标波幅下降比、瞬目反射、F波与其病变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13.
传统观点认为,面神经核属于躯体运动神经核,其功能是控制面部表情肌的活动.然而,我们曾偶然观察到,大鼠面神经核内有的神经元投射到双侧延髓头端腹侧呼吸组(DZheng et al. , Brain Research 782:113-125,1998),提示面神经核可能还参与呼吸活动的调控.我们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主要实验和结果如下:1)切断面神经引起其运动神经元发生逆行溃变后,面神经核内尚存留着一些较小的形态正常的神经元.2)面运动神经元溃变后,面神经核内电泳神经束路示踪剂PHA-L,可在下列结构中观察到顺行标记的神经纤维末稍:对侧面神经核,同侧孤束核和舌下神经前置核,双侧疑核、旁巨细胞外侧核和前庭神经核.3)电刺激面神经核可引起膈神经放电活动出现吸气切断等效应.上述结果表明,面神经核除通过运动性传出投射支配表情肌的活动外,还通过向脑干内的广泛投射发挥对其它生理功能(如节律性呼吸活动)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2008年4月~2013年4月在本社区门诊的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针刺穴位取用,以病侧的主穴为基础,配合配穴,每次轮流选用7~8穴施以治疗,其中颊车、地仓、合谷三穴为必取之穴,地仓针时沿皮斜向颊车,合谷应取受病的对侧。针刺以徐疾迎随补泻法为主。留针20min,3次/w,4w为一疗程。结果治疗30例治愈,20例有效,10例未愈,总有效率为83.3%。结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采用针刺治疗,均取得满意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外伤性面瘫后,面神经核内运动神经元的定位分布与轴索再生变化,探讨其在面瘫后遗症联带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大鼠32只,面神经断伤吻合建立面瘫模型,采用尼氏染色与神经逆行荧光示踪技术,观察面瘫60d后健患两侧面神经核内运动神经元的定位分布与轴索再生变化,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面瘫后90d时面神经核内运动神经元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1.面瘫后健患两侧尼氏染色神经元的数量及分布特征基本一致,仅有神经元分布区域的缩小趋势,尼氏染色与超微观察均未发现面神经核内运动神经元有坏死与凋亡样改变。但患侧代表轴索成功再生的荧光金(FG)标记神经元数目较健侧明显减少(P<0.05),提示核内存在未被FG逆行标记但被尼氏染色的未达靶神经元。2.面神经颞支与颊支的荧光红(FR)与FG逆行示踪发现,面神经核颊支支配区内错位分布支配颞支的神经元,患侧的错位神经元比例较健侧增加(P<0.05)。同时,患侧面神经核内还出现代表轴索芽生,同时支配颞颊支的荧光双标神经元。结论外伤性面瘫后面神经核内的塑形中,除轴索芽生与迷向再生影响瘫后功能恢复外,核内还存在未成功再生的面运动神经元,其在面瘫后遗症联带发生中的作用也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正1.引言足下垂是由于足背伸肌群绝对或相对的力弱或瘫痪所引发的临床症候群,前者是由于单纯足背伸肌群的力弱或瘫痪所致的临床表象,后者是由于足背伸肌群和足跖屈肌群均出现力弱或瘫痪而因重力作用所致的临床表象,其基本的病理基础即是足背伸肌群或其支配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2.足下垂的临床分类临床上能够引发足下垂这种运动功能障碍的疾病有很多,上运动神经元及其纤维病变、脊髓前角细胞病变、神经根病变、神经丛病变、周围  相似文献   

17.
面神经炎也称面瘫 ,是临床常见病 ,中医称为“口眼歪斜”。发病原因绝大多数系因局部受冷风或潮湿的刺激 (如迎风乘车、临窗睡觉 )而引起。其表现症状是 :口角歪斜下垂、流涎、鼻唇沟变浅或消失 ,鼓腮时患侧漏气等。我运用祖国医学经络学说原理 ,采用针刺疗法治疗本病 2 6 1例 ,获得满意效果。先将治疗情况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治疗 2 6 1例面神经炎的资料全部来自门诊治疗病例。2 治疗方法2 .1 取穴 以经络学说为基础。人体颜面部主要由手足阳明经、足厥阴经、足少阳经所循行分布 ,因此取穴以上述经穴为主 ,随病加减。主穴为阳白、鱼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CGRP)在面神经损伤后再生过程中面神经核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健康SD大鼠36只分别于茎乳孔处行左侧面神经切断术,而右侧于相应部位仅行面神经游离术;随机均分为术后3、7、14、21、28、35 d 6组.分别于相应时间点取出含面神经核团脑干部分,用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大鼠两侧面神经核中CGRP表达的变化.结果:CGRP分布于正常SD大鼠面神经各亚核,损伤侧的面神经核中CGRP表达比对照侧增强(P﹤0.05);图像分析CGRP灰度值两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围性面神经损伤导致CGRP在面神经核中的表达增加,提示CGRP在面神经再生修复过程中发挥调理作用.  相似文献   

19.
手术治疗周围性面瘫4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周围性面瘫患者发病原因、发病机制、有效的治疗方法及预后分析。方法对颞骨骨折及贝尔面瘫患者采用面神经减压术;面神经离断伤患者采用面神经吻合术;不能行面神经吻合患者则采用面神经移植转接手术治疗;术后配合神经营养药物及针灸治疗。结果对40例患者进行随访,发病1个月内与1—3个月以内手术治疗患者面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与3个月以上患者的疗效差异则有统计学意义(P〈0.05)。28例颞骨骨折和4例贝尔面瘫患者行面神经减压术,面神经功能恢复Ⅰ级21例,Ⅱ~Ⅲ级7例,Ⅳ-Ⅴ级4例;2例患者行面神经端.端吻合,面神经功能恢复Ⅲ级;另外4例是听神经瘤、面神经鞘瘤切除术后行面神经一副神经、舌下神经转接吻合,面神经功能Ⅲ~Ⅳ级;2例腮腺肿瘤切除术后采用耳大神经、腓肠神经进行移植吻合,面神经功能Ⅳ级。结论周围性面瘫患者3个月以内手术治疗较3个月以上者效果好;颞骨骨折导致周围性面瘫患者行面神经减压术效果最好,面神经移植转接术效果最差。对周围性面瘫患者适时进行手术治疗是有必要而且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电生理检测对周围性面神经炎的意义。方法:对59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进行面神经传导速度、波幅、针电极肌电图检测,并随诊2~6个月。结果: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健、患侧面神经传导速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传导速度减慢为主者,2个月内临床有75%完全恢复,6个月内有95%完全恢复;波幅下降为主者,2个月内有13%完全恢复,6个月内有33%完全恢复。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对周围性面神经炎的诊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