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梗塞的中西医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曲广亮  史俊英 《医学信息》2009,22(3):407-407
脑梗塞,祖国医学称为"中风"、"卒中".多属中经络症.发病机理系属气虚血瘀或痰湿阻滞,内风妄动,脉络痹阻.临床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半身不遂,口角歪斜,语言不利为主要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药配伍合剂"偏瘫宁"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及脑电地形图改变.方法对666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了"偏瘫宁"疗效及脑电地形图观察,并与采用脉通治疗的30例结果对比.结果临床症状和肌力恢复程度及脑电地形图治疗后有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96.7%,而对照组脉通治疗的有效率为80.0%,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偏瘫宁"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无毒副作用,可推广应用.脑电地形图有很好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介绍中频脉冲治疗脑血管病偏瘫的护理体会.方法将38例脑血管病偏瘫患者,利用中频脉冲电刺激理论,选择治疗处方8号,通过电极板之间贴于人体偏瘫肢体8个部位治疗6次,再根据病情选择疗程.结果 治疗38例中,37例患者疗效较好,仅1例效果不明显.结论 中频脉冲治疗在促进脑血管偏瘫肢体肌力恢复及减轻感觉障碍方面显著,对脑血管病偏瘫治疗是有效和可行的,同时对脑血管偏瘫患者应认真做好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并加强偏瘫肢体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4.
肩-手综合征(SHS)是中风偏瘫后常见的并发症, 临床主要表现为偏瘫侧肩痛、手肿及被动活动时疼痛加剧[1], 严重影响偏瘫肢体功能康复. 而针刺治疗对其有较好疗效[2]. 本文从甲襞微循环来观察SHS患侧针刺前后的变化并探讨针刺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5.
全部病例均按照1987年第二届全国神经精神科学会议拟定的诊断标准确诊,其中半身不遂51例,口唇歪斜36例,半身不遂伴口唇歪斜23例。  相似文献   

6.
中风偏瘫后患者肢体运动能力下降,原因之一是对肌肉的控制能力发生了改变.本文对健康受试者和患者肩关节完成相同动作时的表面肌电信号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健康受试者的表面肌电信号与阻力矩的变化趋势更为一致,而偏瘫患者的肌电信号则显示出较大的差异.说明健康受试者能够根据动作所需而控制各肌肉协调发力,偏瘫患者对神经-肌肉系统的控制能力较差,是其运动功能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中风西医又称脑卒中,是以人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或猝然昏仆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病症.笔者运用针刺加弥可保注射液穴位注射及应用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68例,疗效比传统针灸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脑卒中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大敌之一,尤以偏瘫、失语及认知障碍更为常见.本文为探讨早期被动锻炼对脑卒中偏瘫痪者的护理的作用.方法 使用随即化配对检验的方法 分组,对试验组患者施行早期功能锻炼,利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试验组日常生活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肢体功能锻炼时脑卒中康复护理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极中药离子穴位透入对偏瘫肢体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随机抽取80例脑梗死所致的偏瘫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及主、被动功能锻炼,同时辅以电极中药离子穴位透入治疗,对照组只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主、被动功能锻炼.两组的治疗时间均为20天,治疗前后均进行肌力测评.结果:研究组的肌力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物治疗辅以电极中药离子透入治疗对偏瘫肢体功能康复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付军 《医学信息》2010,23(4):1046-1046
脑中风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脑中风包括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脑栓塞)、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和血管性痴呆四大类.  相似文献   

11.
闫红 《医学信息》2009,22(7):1323-1324
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的脑部疾病.临床上以急性发病居多,多为中、老年患者,表现为半身不遂、言语障碍等,俗称中风或卒中.我院自2005年起着重加强对脑血管病人的护理工作,从危险因素到脑血管事件多方面干预疾病进展,现将防治工作中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偏瘫步态特征与下肢异常肌力之间的内在关系,阐明导致偏瘫步态的肌力原因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建议。方法以偏瘫步态和正常步态为研究对象进行建模仿真,通过正常步态下仿真模型与实测数据对比验证模型有效性,对两种模型的运动学数据、地面反作用力(ground reaction force,GRF)及肌力等特征曲线进行差异分析。结果 LifeMOD仿真结果与测力台实测GRF曲线复相关系数为0.922,动力学模型合理有效。偏瘫步态患者初始着地期胫前肌肌力小导致踝关节背屈不足,摆动前期腓肠肌肌力小,起不到蹬离推动作用。结论胫前肌、腓肠肌软弱无力是偏瘫患者出现足下垂等偏瘫步态特征的主要原因,LifeMOD建模仿真可协助诊断偏瘫患者的异常肌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康复时足底压力训练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3月期间我科收治的10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3)和观察组(n=54).对照组采取Bobath法、运动再学习为主的运动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足底压力训练.对比两组患者步行能力、步态参数、平衡能力.结果:治疗后步行功能分级(Functional ambulation classification,FAC)、步频、步幅、步速、步长、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imed up go test,TUG)、睁眼、闭眼静态平衡率高于对照组,步行周期、双支撑相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足底压力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康复中,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能力、步行能力及步态参数.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的护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主要是指脑动脉系统疾病引起的血管痉挛,闭塞或破裂造成急性发展的脑局部循环障碍和以偏瘫为主的肢体功能障碍[1].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高低,取绝于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程度.早期良肢位的摆放,可使患者的致残率降低,极大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背景:大脑组织的可塑性和功能重组是偏瘫康复治疗的理论基础。偏瘫的多种康复治疗方法中,康复器械的应用具有不可或缺且日益重要的作用。 目的:从不同康复器械在偏瘫康复治疗方法中的应用原理、现状、效果和今后的发展趋势角度,探索如何将康复器械更有效地应用于偏瘫的康复治疗中。 方法:以“偏瘫,偏瘫康复方法,偏瘫康复器械,矫形器,电刺激,电针”为中文关键词,以“hemiplegia rehabilitation,hemiplegia rehabilitation equipment,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hemiplegia rehabilitation robot”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Medline数据库1996-01/2011-08有关不同康复器械在偏瘫康复治疗中应用的相关文章,排除重复研究及Meta分析类文章,筛选纳入28篇文献进行评价。 结果与结论:传统的康复器械在偏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得到了加强和拓展。与此同时,将多种康复手段结合而形成的多功能复合型康复器械、将康复器械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反馈技术及趣味电脑游戏程序相结合产生的康复治疗机器人,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发展。检索结果显示,将康复器械应用于偏瘫康复治疗中,可明显提高患者患侧肢体功能恢复的速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16.
王妍  熊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42):7475-7480
背景:根据脑卒中偏瘫患者病情选用合适的矫形器,可以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效果。 目的:通过对不同类型矫形器对矫治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效果进行评价,以指导临床应用。 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矫形器在偏瘫患者中的应用,特别是不同类型矫形器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以及各种矫形器对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和作用。 结果与结论:通过矫形器的辅助治疗能够减轻脑卒中偏瘫肢体的肌张力和肌痉挛,提高运动功能和整体的日常生活能力,起到稳定支持、固定保护、矫正畸形及代偿丧失功能的作用,但由于病例数相对较少,治疗观察时间较短,缺乏长期随访,远期疗效未能进行考证,有必要通过随访进一步验证其长期疗效,同时对选择什么时机脱离矫形器合适,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激励原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锻炼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的康复锻炼护理,实验组在常规康复锻炼的过程中运用激励原理进行护理.采用Barthei指数分别对患者康复锻炼前和锻炼四周后的ADL进行评定.结果康复锻炼四周后实验组比对照组Barthei指数明显提高(p<0.01).结论应用激励原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护理,可促使患者坚持锻炼,减轻残疾程度,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家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家庭康复护理对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64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常规进行出院指导,观察组增加家庭康复护理.采用FIM量表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改良式Fugl-Meyer量表对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分;观察组并发症的情况.分别于出院时、1个月、3个月进行评定.结果 观察组1个月、3个月、FIM和Fugl-Meyer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针对性的家庭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增强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并发症;有效地促进偏瘫患者的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三通四联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所致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中风所致偏瘫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只采用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三通四联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运动能力(Fugl-Meye量表)和生活能力(Bathel指数)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0.05).结论 三通四联法配合康复训练可极大的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能力,减轻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风偏瘫康复治疗对提高生活质量的意义.方法对中风74例随机分成康复治疗和对照组,用修改的Barthel指数(MBI)评定两组疗效.结果经康复治疗后生活完全自理为31.6%,稍依赖为57.9%,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并适合家庭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