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康复训练、针灸与中药联合治疗对中风者偏瘫、痉挛症状改善情况。方法:以2014年9月~2015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4例中风偏瘫出现痉挛症状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47)。其中对照组仅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针灸、补阳还五汤治疗,每日1剂分早晚服用,连续治疗1个月,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能力恢复情况进行评分,同时对疾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肌力功能、生活能力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偏瘫痉挛症改善率为95.7%,明显高于对照组85.1%,观察组治疗效果好,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中风偏瘫痉挛患者,以康复训练、针灸与中药联合治疗,患者症状改善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药药熨配合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对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康复的效果。方法将238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119例,对照组患者按脑病科常规治疗和偏瘫肢体早期康复治疗护理,观察组患者按脑病科常规治疗和偏瘫肢体早期康复治疗护理基础上采用每次康复训练前先进行中药药烫治疗再进行康复训练。6w后观察两组患者偏瘫肢体康复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偏瘫肢体康复总有效率为69.7%,观察组为94.1%,两组比较<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药熨配合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可有效促进中风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郑璇  孙熙罡   《医学信息》2019,(10):156-159
目的 探讨“调神益咽”针刺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所致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缺血性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9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予神经内科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试验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采用“调神益咽”针刺法治疗。分别在入组当天、治疗4周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评分及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价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情况,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疗效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和安全性评价。结果 在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方面,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88.37% vs 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SA、VFSS、NIHSS、MBI均有显著改善,试验组各项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9.30% vs 26.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调神益咽”针刺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所致吞咽障碍的疗效显著,并能有效降低患者肺炎发生率,同时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情况、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疗效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本院抽取2014年1月~3月本院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200例,按照入院就诊顺序进行分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给予实验组针刺联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给予对照组单纯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评定其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结果通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临床有效率及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存在明显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于中风偏瘫患者,采取针刺联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满意,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NMES)联合肌氧监测指导下肢抗阻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 年5月至2021 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中风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康复训练和NMES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肌氧监测指导下肢抗阻训练治疗.两组连续干预4 w.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步态参数、步行功能、10 m步行时间速度(Maximum walking speed,MWS)、患侧腿竖脊肌、腹直肌均方根(Rootmean square,RMS)值.结果:干预后观察组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ugl-Meyer scale of motor function assessment,FMA)评分、改良 Barthel 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ies,FAC)评分、10 m MWS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步速、步频、患侧步长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侧腿前屈45°(竖脊肌、腹直肌)、后伸 30°(竖脊肌、腹直肌)RMS 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NMES 结合肌氧监测指导下肢抗阻训练可改善中风后偏瘫患者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并提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康复时足底压力训练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3月期间我科收治的10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3)和观察组(n=54).对照组采取Bobath法、运动再学习为主的运动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足底压力训练.对比两组患者步行能力、步态参数、平衡能力.结果:治疗后步行功能分级(Functional ambulation classification,FAC)、步频、步幅、步速、步长、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imed up go test,TUG)、睁眼、闭眼静态平衡率高于对照组,步行周期、双支撑相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足底压力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康复中,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能力、步行能力及步态参数.  相似文献   

7.
李锡春 《医学信息》2019,(15):161-162
目的 观察药熨配合中医推拿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康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9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10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药熨配合中医推拿,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肢体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9%,高于对照组的79.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肢体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熨配合中医推拿可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一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认知干预辅助综合性康复训练对高血压脑出血后偏瘫患者心理状态和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后偏瘫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编号,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术后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心理认知干预和综合性康复训练。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干预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评分,干预前后Fugl-Meyer运动评定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17%(χ~2=4.36,P0.05);干预后,观察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5.83,P0.05),观察组HAM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4.02,P0.05);干预后,观察组Fugl-Meyer评分为显著高于对照组(t=9.70,P0.05),观察组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6.31,P0.05);干预后,观察组SF-36量表中躯体功能、躯体角色、社会功能、情绪角色、活力以及总体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8.31,8.79,9.31,5.81,6.66,8.43;P0.05)。结论:心理认知干预辅助综合性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高血压脑出血后偏瘫患者心理状态,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体位智能化下肢康复机器人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铜陵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48~74岁。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2组。对照组30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48~72岁,平均年龄53.83岁;平均病程17.89 d;其中脑梗死13例,脑出血17例;左侧偏瘫16例,右侧偏瘫14例。观察组30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48~74岁,平均年龄54.18岁;平均病程18.10 d;其中脑梗死12例,脑出血18例;左侧偏瘫18例,右侧偏瘫1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指导,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多体位智能化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干预。采用多普勒超声经颅对患者脑血管进行检查,测定并记录治疗前后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的平均血流速度,分别采用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量表(改良版)、简式Fugl-Meyer(FMA)量表、改良Ashworth量表痉挛量表(ASS)、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下肢运动功能、下肢痉挛、平衡功能等改善情况,另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AC)及6 min步行测试、ADL评分法中的巴氏指数(Barthel指数)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步行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两组治疗后的ACA及MCA平均血流速度、FMA评分、BBS评分、FAC评分、6 min步行距离、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后观察组上述各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体位智能化下肢康复机器人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ACA、MCA平均血流速度,有效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下肢痉挛程度,显著提高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及日常生活能力,其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陈高伟  刘雪锋  刘悦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2,44(3):473-474
目的:探索自拟温经逐瘀汤对中风偏瘫后肩关节疼痛患者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至2020年12月107例中风偏瘫后肩关节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积极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53例给予中医针刺治疗,观察组54例增加自拟温经逐瘀汤治疗,治疗2月末对比两组肩关节功能,疼痛痉挛程度,微炎症状态.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肩关节功能,疼痛痉挛程度,微炎症状态均有所好转,且观察组改善更佳(P<0.05).结论:自拟温经逐瘀汤辅助治疗中风偏瘫后肩关节疼痛患者,可调节微炎症状态,改善疼痛痉挛程度,调控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1.
马玲  刘悦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2,44(10):1789-1791
目的:探讨四肢联动疗法(Nustep-T4)辅助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在脑梗死(CI)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90例CI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tDCS治疗,观察组给予Nustep-T4辅助tDCS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运动功能[(FMA)量表]、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生活质量[(SF-36)量表].结果:治疗前,两组的FMA量表评分、SF-36、MBI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FMA上肢及下肢评分、SF-36、MBI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Nustep-T4辅助tDCS能够有效改善CI偏瘫患者的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精神分裂症伴发脑卒中偏瘫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接受早期康复训练,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例分裂症伴发脑卒中偏瘫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52人为康复组,在发病72小时,生命体征平稳以后开始实施早期康复训练.另48人为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能力恢复情况.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旨在讨论穴位敷贴+电针联合盆底肌肉康复训练对产后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患者盆底肌力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产后POP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盆底肌肉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穴位敷贴和电针进行康复训练.比较治疗3个月时,采用中医症状学积分、女性性功能指数量表、盆底肌纤维肌电压水平,分析治疗效果差异.结果:治疗3个月时,观察组中医症状学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盆底肌纤维肌电压水平和FSF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穴位敷贴+电针联合盆底肌肉康复训练治疗产后POP,可改善盆底肌力,提升其性生活质量,同时改善其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家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家庭康复护理对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64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常规进行出院指导,观察组增加家庭康复护理.采用FIM量表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改良式Fugl-Meyer量表对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分;观察组并发症的情况.分别于出院时、1个月、3个月进行评定.结果 观察组1个月、3个月、FIM和Fugl-Meyer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针对性的家庭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增强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并发症;有效地促进偏瘫患者的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梗死偏瘫肢体在发病驰缓期、痉挛期、相对恢复期进行康复训练和心理康复,观察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效果。方法将140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康复训练组80例和对照组60例,康复训练组在发病早期进行心理康复和肢体强化康复训练,对照组60例按常规治疗,执行常规治疗护理。结果康复训练后Barthel指数评测两组日常能力,康复训练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梗死偏瘫病人早期进行心理治疗和康复训练是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风偏瘫康复治疗对提高生活质量的意义.方法对中风74例随机分成康复治疗和对照组,用修改的Barthel指数(MBI)评定两组疗效.结果经康复治疗后生活完全自理为31.6%,稍依赖为57.9%,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并适合家庭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减重训练对改善偏瘫患者步行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11月,在我科住院治疗并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学术会议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并经头部CT或MIR证实脑卒中并有步行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4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采取常规的药物治疗、运动疗法加传统的步态训练方法,后者除上述方法外还配合减重支持系统训练。60d后评定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60d,观察组步行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减重支持系统训练对偏瘫患者步行能力有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智能运动训练系统配合综合康复训练对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疗效。方法将偏瘫型脑瘫患儿66例分成治疗组(n=34)和对照组(n=32)。两组患儿均接受综合康复训练,治疗组还接受患侧上肢的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训练,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儿患侧上肢肌张力及上肢功能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患侧上肢的肌张力及上肢功能评分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可促进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的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早期康复训练效果.方法 88例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成2组,即:常规护理组及康复训练组;康复训练组除常规护理外加早期康复训练,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评价法测评两组治疗前后吞咽困难的程度.将2组治疗前后评定程度进行X2检验.结果 康复护理组吞咽困难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常规护理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康复护理的早期介入能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和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引起上肢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0例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药物、针灸、理疗等临床常规治疗,对照组25例,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包括肌力增强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Bobath方法或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组2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结果治疗组Barther指数评分与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