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癌性脑膜炎的CT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24例经临床和病理确诊的癌性脑膜炎的病例,均行CT增强扫描。结果 24例CT增强扫描中,脑膜异常强化24例;小结节状强化8例,占33.3%;混合性强化5例,占20.8%;天幕不规则增厚强化4例,占16.7%;合并脑内转移13例,占54.1%。结论 CT增强扫描对该病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定性诊断仍存在一定限度。  相似文献   

2.
螺旋CT诊断卵巢癌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卵巢癌的CT表现,提高卵巢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分析近年来在我院做CT扫描的15例卵巢癌患者的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卵巢癌主要表现为囊实性或实性肿块,以实性成分为主,增强扫描明显强化,CT值平均增高20HU,单侧性7例,占46.7%,双侧性8例,占53.3%;来自于上皮的肿瘤11例,占73.3%,来自于间质细胞肿瘤及生殖细胞肿瘤各1例,各占6.7%。转移瘤3例,占20.0%,均为双侧发病。结论螺旋CT扫描能显示卵巢癌的CT特征,对提高卵巢癌的诊断水平有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0例乳腺癌患者的螺旋CT图像,全部病例均行平扫加增强扫描。CT增强采用动态扫描,观察病灶形态,病灶动脉期、静脉期及平衡期强化方式,统计本组资料中螺旋CT对乳腺癌诊断的正确率。结果:本组100例乳腺癌中导管原位癌2例,浸润性导管癌79例,浸润性小叶癌9例,髓样癌3例,炎性乳腺癌、混合癌、黏液癌各2例,乳头状癌1例,共有111个病灶。增强扫描病灶均有不同程度强化,增强方式中环形强化77个,不均匀强化22个,均匀强化12个。病灶血流动力学特征:111个病灶中强化呈快进快出型占68%,呈平台型占17%,呈线性强化占15%。腋淋巴结转移73例,CT显示67例,占91.78%。结论:乳腺癌在CT增强扫描中均有不同程度强化,病灶的强化方式结合血流动力学特征在乳腺癌定性诊断中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T增强扫描在肾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1例经手术和临床证实为肾外伤患者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1例患者中,CT平扫能肯定肾外伤诊断的34例.可疑肾损伤诊断的9例、未见异常的8例(敏感性84.3%、特异性66.7%);行CT增强扫描后,全部患者均能确诊为肾外伤(敏感性100%.特异性100%)。依据其CT表现将肾外伤分为四型:(1)肾挫伤(肾内血肿)24例;(2)肾包膜下血肿18例;(3)严重肾损伤(肾横断或肾破裂)6例;(4)单纯肾周血肿3倒。结论 增强扫描在肾外伤的CT诊断中非常重要,它能够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肺错构瘤的动态CT表现及其相关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错构瘤的CT表现及其相关的病理基础,以提高其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肺错构瘤的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特点及其病理表现。结果CT上所有结节边缘光滑,有毛刺征3例。发现为均匀的软组织密度者12例,占34.29%;结节内含有脂肪密度(无钙化)者11例,占31.43%;既有脂肪又有钙化者9例,占25.71%;只有钙化者3例,占8.57%。增强扫描强化值〈20HU26例,占74.29%;强化形态呈间隔状强化17例,占48.57%。病理上,所有错构瘤都有完整的纤维包膜,21例有不同程度的脂肪,占60.00%;12例可见到钙化,占34.29%。在光镜下结节内主要成分为软骨、平滑肌组织、支气管腺体、脂肪及纤维结缔组织等,血管含量少,位于软骨核之间的纤维组织内。间隔状强化与错构瘤的血管分布有关。结论肺错构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边缘光滑、结节内含有脂肪和钙化有助于诊断,动态CT增强扫描有助于其与周围型肺癌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外伤性脑梗塞的CT诊断(附28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脑梗塞的CT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自1998-09至2003-03月经临床、CT证实的外伤后脑梗塞28例。使用GE Hispeed FX/i螺旋CT扫描机,扫描条件:120KV,200MA,时间为1.0s,窗宽90,窗位40,骨窗1000/400。其中l例行增强检查。结果 28例外伤性脑梗塞,23例可见原发颅脑损伤;4例首次CT检查阴性.24-72hCT复查证实;l例首次CT检查即表现为脑梗塞。其中儿童6例(约占21.4%),发生于手术后8例(约占28.6%)。结论 CT扫描对外伤性脑梗塞可作出准确诊断和估计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腺癌多层螺旋CT表现特点,旨在提高对胰腺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多层螺旋CT的影像资料,寻找其特点。结果:40例中,胰头癌28例(28/40),占70%,胰体癌8例(8/40),占20%,胰尾部癌2例(2/40),占5%,癌肿位于胰头颈部、体尾部4例(4/40),占10%。CT平扫时呈低密度改变26例,等密度改变7例,水样密度改变6例。增强扫描病变均有不均匀强化;部分病例病变累及胰包膜及胰腺周围,致使胰周脂肪间隙消失。胰头病侧病变导致胆道低位梗阻(肝内外胆道扩张),同时伴有主胰管扩张。腔静脉、门静脉、肠系膜上动脉、腹主动脉及其分支受累及包埋的24例(24/40);腹腔淋巴结肿大,肝内转移21例(21/40)。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对胰腺癌的检查和诊断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是临床诊断治疗和评估预后最有意义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对肺部周围型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自动弹簧活检枪在CT引导下对34例肺部周围型肿块的穿刺活检。结果:34例全部穿刺成功。其中1次穿刺成功29例(占85.3%),2次穿刺成功4例(占11.8%),3次穿刺成功1例(占2.9%);34例细胞学诊断恶性肿瘤25例(磷状上皮细胞癌10例,腺癌8例,小细胞未分化癌2例,肺泡癌1例,转移癌4例)。结核6例,炎症3例;并发症出现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8%,其中发生小量气胸2例,有短暂血痰1例。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是一项安全简便、准确性高、并发症少的微创性检查方法,对肺部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大的帮助,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9.
CT诊断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与临床治疗4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的CT特征,探讨CT诊断的价值与意义。方法:选择经颅脑CT扫描,临床确诊的化脓性脑膜炎患)L40例,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总结CT表现特征。结果:单纯硬膜下积液或积脓占15%(6/40),单纯脑积水占5%(2/40),蛛网膜下腔积液占17.5%(7/40),硬膜下积液伴脑积水占57.%(23/40),脑实质改变占5%(2/40)。结论:化脓性脑膜炎为婴幼儿常见传染病。但其临床体征并不明显,CT检查的价值在于能直观地反映出患儿化脓性脑膜炎引起的并发症。因此,CT检查不失为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螺旋CT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0例经临床手术病理或临床观察证实的SPN患者的资料,其中周围型肺癌34例,结核球7例,炎性结节及错构瘤9例。结节直径≤3.0era。扫描层厚2—3mm,扫描时间0.75S/层。经肘静脉注药流率3.0ml/s,于注药后35S、2min、4min、6min、8min分别对病灶中心层面连续扫描,测量增强扫描前后各层面的CT值,计算出SPN的最大强化值,分析结节的强化类型,描绘SPN的时问一密度曲线。结果肺癌和炎性结节的最大强化CT值在注药35S、2min、4min内无显著性差异,在6min、8min有显著差异,肺癌和炎性结节的最大强化值与结核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平扫各组病例CT值无显著性差异。呈均匀性强化的有7例肺癌、1例炎性结节、1例错构瘤;呈不均匀强化的有15例肺癌、2例结核球、4例炎性结节、1例错构瘤;呈包膜样强化的有3例结核球;呈周围强化的有10例肺癌、2例结核球、2例炎性结节;无强化的有1例肺癌、1例炎性结节、2例结核球。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能正确判断SPN的强化类型及强化程度,对提高SPN的正确诊断率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胃癌术前CT扫描价值。方法 经胃镜病理证实的30例胃癌患者行CT检查,观察其CT表现,并和手术、病理做对照分析。结果 CT显示进展期胃癌30例,T分期诊断正确率80.0%(24/30),N分期诊断正确率70.8%(17/24),M分期诊断正确率66.7%(6/9).结论 低张胃CT扫描对中晚期胃癌诊断价值较大,可指导临床手术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肝细胞癌合并肝动脉一门静脉瘘的诊断价值。方法52例肝细胞癌患者均进行肝脏3期动态增强扫描,延迟时间分别为27s.60s.90s。结果52例肝细胞癌中,发现18例合并肝动脉一门静脉瘘,占34.6%(18/52),其中中央型6例,周围型12例。中央型6例均发现门静脉主干和(或)1级分支内癌栓形成,周围型12例中,8例CT血管成像表现为门静脉2级以下分支连续性中断,呈截断征,4例CT血管成像表现为门静脉分支与肝动脉分支伴行,呈双轨征。本组病例中,肝动脉一门静脉瘘的检出率为34.6%,与文献报道相比偏低。结论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及血管重建对肝细胞癌合并肝动脉一门静脉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CT血管成像能清楚的显示分流的门静脉及其分支,供血动脉与肝动脉之间的关系,对临床确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X-线膀胱造影和CT扫描对照诊断膀胱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膀胱癌76例,并与X-线膀胱造影和CT扫描进行对照诊断,分别对其检测结果和临床分期进行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典型的声像特征和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76例膀胱癌全部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前超声检出73例,超声检出率96.1%(73/76),漏诊2例,占2.6%(2/76),误诊1例,占1.3%(1/76)。其中35例进行X-线膀胱造影检查,检出率54.3%(19/35),漏诊16例,占45.7%(16/3j);42例进行CT扫描,检出率90.5%(38/42).漏诊2例,占4.8%(2/42),误诊2例,占4.8%(2/42)。术前超声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相符66例,符合率90.4%(66/73),其中T1期符合率93.8%(15/16)。T2期符合率72.7%(16/22),T3和T4期符合率均为100%;X-线膀胱造影不能进行分期;CT扫描不能分出T1和T2期,T3和T4期符合率均为10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膀胱癌的诊断和分期符合率高,可作为膀胱肿瘤检测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动态增强CT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动态增强CT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发现孤立性肺结节(SPN)并行动态增强CT扫描的临床病例42例,将病灶的强化形态分成无强化、环状强化、均匀强化和不均匀强化4种类型,测量增强前后各扫描时点病灶的CT值,并根据增强后CT增加值绘制动态曲线。结果:增强后肺癌组18例表现为均匀一致的强化,其中2例病灶内部见点状血管性强化,7例表现为不均匀强化;10例炎性结节8例表现为均匀强化,2例环状强化;7例结核瘤增强后5例无强化,2例表现为边缘壳样环状强化。增强后强化峰值在肺癌与结核瘤、炎性结节与结核瘤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P<0.01)。肺癌组曲线呈先缓慢后迅速上升-缓慢下降型,到达强化峰值的时间为39s;炎性结节呈迅速上升-缓慢下降-再上升型,到达强化峰值的时间为36s;结核瘤表现为平稳型曲线。结论:动态增强CT图像上SPN的强化方式、强化程度及动态曲线可以补充更多的鉴别诊断信息,对提高定性诊断的准确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鼻骨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和临床证实的62例鼻骨骨折患者多层螺旋CT资料。结果62例外伤,鼻部CT检查诊断鼻骨骨折62例,诊断率100%.单侧骨折33例,占53.2%,其中左侧16例,右侧17例;双侧鼻骨骨折28例,占45.2%。伴上颌骨额突骨折46例,占74.2%,其中双侧者8例;伴泪骨骨折12例,占19.4%;伴额骨骨折10例,占16.1%;伴眼眶骨折16例,占25.8%;伴鼻中隔骨折9例,占14.5%。骨折伴鼻额缝分离移位18例,占29.0%;鼻骨间缝分离移位28例,占45.2%;鼻颌缝分离移位8例,占12.9%;泪颌缝分离移位5例,占8.1%、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以其全面性、准确性和敏感性可作为诊断鼻骨骨折首选方法,能够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螺旋CT扫描在小肾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小肾癌(直径〈3.0cm)病例8例的螺旋CT资料。结果CT诊断为肾癌5例、错构瘤1例、炎性假瘤1例、脓肿1例,诊断准确率为5/8(62.5%)。螺旋CT表现为:(1)CT平扫为软组织密度结节、无钙化及脂肪组织8例,中心有坏死、微量脂变1例,呈囊性改变1例;(2)增强扫描显著强化6例(ACT值〉40HU);(3)肿瘤界面模糊不清5例、清晰而不锐利2例、边缘相对光整1例。结论利用螺旋CT观察病灶的密度、边缘及强化程度等特征性表现,对术前确立小肾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肝转移瘤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附10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转移瘤的CT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肝转移瘤病灶形态、大小、密度、数目、特殊征象及其肝内分布,病灶增强前后大小比较和肝外转移等CT表现。结果:65例转移灶3个以上,10例病灶2个,25例病灶仅有1个;71例病灶位于右肝或主要位于右肝,11例左、右叶病灶相等,18例病灶位于左叶或主要位于左叶;97例肝转移瘤病灶均呈低密度,3个合并脂肪者2例病灶呈高密度,1例呈等密度;206个转移灶中125个平扫病灶较增强后为小,占60.7%,81个病灶大小增强前后基本相同,占39.3%;牛眼征、囊性坏死征、液-液平征和肿瘤内钙化发生率分别为8%、3%、2%和4%;18例CT检查的同时发现肝外转移。结论:病灶大小不等、多发弥漫和中心性坏死,边缘强化是肝转移瘤的基本CT表现,增强扫描是准确判断病灶大小必不可少的检查。  相似文献   

18.
胃间质瘤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胃间质瘤(GST)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GST 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8例均行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其中3例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5例行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检查(GI)。结果 肿瘤均单发,5例位于胃体,3例位于胃底,圆形或类圆形7例,分叶状1例,直径3.8—14.8cm,平均7.9cm;CT平扫肿块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中度不均匀强化,以静脉期明显;MRI平扫肿块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GI提示胃黏膜撑开,可见龛影。病理检查7例恶性,1例良性。结论 多种影像检查相结合,有利于GST的定位诊断和良恶性判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分析技术在输尿管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经手术或膀胱镜证实的输尿管狭窄16层螺旋CT尿路成像检查并经16层螺旋CT血管分析技术显示的检查结果,且与手术或膀胱镜结果及静脉尿路造影结果对照分析。结果16层螺旋CT血管分析技术能清晰直观显示狭窄段输尿管的管壁和管腔内的直接CT征象,并可拉直准确测量狭窄段输尿管的长度,诊断符合率为95.24%。诊断静脉尿路造影阳性结石伴输尿管炎性狭窄24例,诊断符合率为91.67%;诊断静脉尿路造影阴性结百伴输尿管炎性狭窄11例,诊断符合率为90.91%;诊断输尿管炎性狭窄10例,诊断符合率为90.00%;诊断输尿管癌性狭窄8例,诊断符合率为75.00%;在诊断输尿管狭窄的病因及测量狭窄段输尿管的长度方面明显优于静脉尿路造影。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分析技术是在其尿路成像基础上的一种分析技术,可极大地提高对输尿管狭窄的诊断准确率,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各亚型的CT、MRI表现及评价肾皮髓期增强扫描对肾细胞癌亚型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73例肾细胞癌患者的肾脏行CT和/或MRI肾皮髓期增强扫描。结果肿瘤直径为2-13cm,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肉瘤样肾细胞癌l例、透明细胞癌64例、嫌色细胞癌1例、混合细胞癌2例和乳头状癌5例。肾皮髓期增强扫描,肉瘤样肾细胞癌、嫌色细胞癌、90.6%(58164)的透明细胞癌、50.0%(1/2)的混合细胞癌和60.0%(3/5)的乳头状癌呈不均匀强化,另50.O%(1/2)的混合细胞癌强化较均匀。92.2%(59/64)的透明细胞癌、50.0%0/2)的混合细胞癌、嫌色细胞癌强化程度强于(或相仿于)邻近肾皮质;60.0%(3/5)的乳头状癌、50.0%(1/2)的混合细胞癌、肉瘤样癌强化程度较邻近肾皮质低。结论各型肾细胞癌在CT/MRI肾皮髓期增强扫描上有不同的表现,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