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伤性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外伤性白内障的首选方法 ,对外伤性白内障的儿童来说 ,手术不单是提高视力 ,同时也是预防弱视、斜视的方法〔1〕。本院自 1996年以来 ,共收治儿童外伤性白内障 16例 ,并作了人工晶体植入术 ,现将结果介绍如下。本文 16例外伤性白内障患儿均为单眼患病 ,其中男 10例 ,女 6例 ,年龄 3~ 12岁 ,平均 6 .5岁 ,右眼 7例 ,左眼 9例 ,视力光感~ 0 .0 8。外伤史为 1天~ 3个月 ,平均 18天。所有病例角膜伤口或角膜白斑均在角膜瞳孔区旁或周边部 ,伤口在角膜中央者排除在外。虹膜嵌顿、裂伤或虹膜后粘连 12例…  相似文献   

2.
单眼先天性白内障早期手术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昭 《临床眼科杂志》2004,12(5):404-405
目的 观察儿童单眼先天性白内障早期手术的疗效。方法 用针吸灌注法对18例患儿手术摘除白内障,术后配镜,健眼包盖。结果 术后5例获得最好视力0.5或0.5以上(28%),6例0.25~0.4(33%),4例0.1~0.2(22%),3例低于0.1(17%),随防时间4.5~10年。结论 单眼先天性白内障的患儿,在19周前早期手术可获得较好视力0.5或0.5以上,1周岁左右儿童术后所得视力仅为0.1~0.2,早期手术是防止形觉剥夺性弱视的关键,适时屈光矫正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弱视训练,寻求解决术后低视力的最佳方法。方法3~6岁学龄前儿童白内障患者100例180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及时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矫正屈光不正、综合治疗并坚持弱视训练,观察视力及视功能的变化。结果随访1-4a,全部病例视力均在0.1以上,0.5以上者144眼,78例患儿建立了立体视功能。结论学龄前儿童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及时治疗并发症、重视屈光矫正、综合治疗并坚持弱视训练可获得良好的视功能。[眼科新进展2005;25(5):449—450]  相似文献   

4.
141例斜视手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斜视已形成单眼弱视者,应先行弱视治疗,待双眼视力平衡后尽早手术矫正偏斜眼位.对那些单眼弱视,经3个月以上弱视治疗弱视眼仍不提高视力者,可先矫正偏斜眼位,再行弱视治疗.术后旁中心视力被大脑皮层抑制,有利于弱视眼提高中心视力.我们自1991年9月至1993年1月收治141例斜视患者,均经手术矫正眼位.现将术后眼位、视功能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角膜穿孔外伤性白内障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角膜穿孔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患者行,一期人工晶状体植入的疗效。方法对30例角膜穿孔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患者施行角膜清创缝合,一期人工晶状体植入,并对手术方法,时机、并发症,术后视力,双眼视觉进行研究。结果随访3~30月,平均8月。视力≥0.5者20眼,≤0.2者2眼。20例具有不同程度的双眼视觉。结论一期人工晶状体植入可使单眼角膜穿孔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患者获得良好的视力及双眼视觉。  相似文献   

6.
儿童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现状(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视力结果儿童白内障术后的视力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白内障的发生时间、白内障的类型、混浊程度、单眼还是双眼、手术时机、术后矫正情况、弱视治疗的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等有关。一个成功的手术只是给患儿建立了良好的光学通道,其最终的治疗还在于术后的屈光矫正和弱视治疗。Awner[27]报道了21例4岁以下单眼白内障患者,术后有52%获得了05以上的视力。其中42%为婴幼儿性白内障,68%为外伤性白内障。其结果与Zwaan[28]的结果一致。Markham[29]报道86%的单眼婴幼儿术后视力在01以上,7例中无一人视力在05以上。Plager等[30…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表面角膜镜片术对知觉性外斜视的影响,以评价其治疗作用。方法对10例因单眼无晶体所致知觉性外斜视患者行表面角膜镜片术,并随访9个月~5年,分别观察手术前后视力、屈光状态、立体视觉及眼位。结果手术后10例视力均提高,其中6例眼位恢复正常(≤±3),4例部分矫正。结论表面角膜镜片术可改善无晶体眼所致的知觉缺陷,恢复一定程度的双眼视觉,从而有利于知觉性外斜视的矫正。  相似文献   

8.
海口市8326名3~6岁儿童弱视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调查海口市 3~ 6岁儿童弱视患病率 ,为弱视的防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对海口市 3~ 6岁的 83 2 6名儿童进行视力调查 ,将裸眼视力低于 1 0列为视力低常。对视力低常和有斜视者进行散瞳验光 ,将眼部无器质性病变 ,无斜视 ,双眼矫正视力平衡 ,而 4~ 5岁矫正远视力在 0 6~0 8之间 ,3岁在 0 5~ 0 8之间 ,且屈光度 <+ 2 2 5D者定为可疑弱视。将眼部无器质性病变而矫正远视力低于上述标准者定为弱视。结果 视力低常率为 12 83 % ,可疑弱视发生率为 0 81% ,弱视患病率为 2 0 2 %。视力低常和可疑弱视的病因以屈光不正为主 ,弱视病因以屈光不正和斜视为主。初次诊断弱视者为 90 48%。结论 海口市 3~ 6岁儿童弱视的患病率与全国平均水平相符 ,但漏诊、漏治情况相当严重 ,应对其产生的严重后果有足够认识 ,早期治疗弱视患儿  相似文献   

9.
儿童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弱视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显微手术技术及器械的改进,人工晶体植入术为儿童无晶体眼的屈光矫正开辟了新途径。但儿童白内障成功的治疗焦点必须集中在理解弱视形成和弱视治疗上[1]。我们自1994年以来对儿童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弱视治疗进行了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与方法手术33例36眼。男24例26眼,女9例10眼,年龄3~14岁,平均9-5岁。包括外伤性白内障21例21眼,先天性白内障11例14眼,并发性白内障1例1眼。10例合并外斜视,1例内斜视。术前常规检查视力、眼位、眼前段、眼底。特殊检查:人工晶体用Cuso…  相似文献   

10.
儿童白内障术后影响视力恢复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白内障可有先天性及外伤性等类型,它是儿童视力障碍最主要的疾病之一。虽然现代化的眼科技术为儿童白内障的治疗、视力恢复提供了令人满意的机会,但既往对儿童白内障由于手术不及时,手术后的并发症多,术后未及时行光学矫正,弱视治疗等因素,儿童白内障术后的视力恢复仍受到严重影响。我们报告34例(40只眼)儿童白内障术后的观察结果,对影响视力恢复之因素加以分析。资料与方法本组34例(40只眼),先天性白内障15例,其中双眼白内障6例,单眼白内障9例。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为6个月~12岁,平均6岁。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最小年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治疗白内障伴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两种手术方式的适应症和初步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临床对照研究方法,拟订手术适应症,对白内障伴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31例(36眼),进行手术处理,复式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囊袋内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Phaco Trab+IOL)和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晶体囊袋内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Phaco+IOL)比较不同适应症下两种手术方式初步的临床疗效,包括对比术前、术后的视力,前房深度,前房角宽度和眼压变化及并发症情况。随访10个月~12个月,结果均经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术后在随访期内均能将眼压控制在理想范围,术后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Phaco Trab+IOL和Phaco+IOL组P值均〈0.05,前房深度两组术后明显较术前加深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房角两组明显较术前加宽或重新开放,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二组均未见严重术中并发症。结论不同手术方式适合不同的病人情况,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因其具有相对加深前房和视力提高等优势可考虑作为白内障伴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的选择性手段之一,但要注意适应症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后双眼单视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单眼白内障摘除后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能否恢复双眼单视及立体视。方法将36例外伤性白内障摘除后分一期和二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后分别观察其裸眼及矫正视力、双眼屈光状态,并用同视机、线状镜、障碍阅读及Titmus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查双眼视及立体视的状态。结果36例术后视力均显著提高,3个月后矫正视力4.95以上者24例(66.7%),4.8以上者30例(83.3%)。其中26例检查双眼视及立体视,21例恢复良好。结论单眼白内障尤其是儿童,应提倡早期植入人工晶体,以促进双眼单视及立体视觉的恢复和发育。  相似文献   

13.
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先天性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7例(136眼)先天性白内障实行白内障摘除、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前部玻璃体切除术,部分联合Ⅰ期或Ⅱ期IOL植入。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5者46眼,>0.3者25眼,>0.1者22眼,<0.1者17眼,26眼因年龄小无法进行视力表检查,但能够跟随光亮或有注视目标,较术前有提高。主要并发症有:后囊膜混浊、葡萄膜炎、角膜水肿、IOL偏中心及青光眼等,未见IOL夹持、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脱离及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白内障摘除、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前部玻璃体切除联合IOL植入是治疗先天性白内障安全有效的手段,配合术后戴镜矫正和弱视治疗,可以使大多数先天性白内障致盲儿童达到脱盲及脱残。  相似文献   

14.
高龄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讨论高龄患者白内障进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对154例(159眼)80岁以上高龄患者的白内障实行反眉式巩膜隧道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硬性人工晶状体植入。结果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0.5者79眼,占49.69%。术后1周视力≥0.5者101眼,占63.52%。术后3月视力≥0.5者118眼,占74.21%。术后3月视力0.1~0.4者29眼,占18.24%。术后3月视力≤0.1者12眼,占7.55%。结论高龄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视力恢复快,但视力恢复程度与眼底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除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后白内障的超声乳化(phacoemulsification,Phaco)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IOL)的临床疗效,并讨论手术技巧。方法:所有41例42眼PPV后白内障患者行激光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phacoemulsification and intraocularlens,Phaco+IOL),其中11例11眼采用玻璃体腔液体灌注+Phaco+IOL,30例31眼行Phaco+IOL,观察比较术后视力、并发症等。结果:术后1mo时矫正视力(correctedvisualacuity,CVA)较术前CVA有统计学意义的提高(P=0.002),术中玻璃体腔灌注组的术后CVA与非玻璃体腔灌注组的术后CVA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术后39眼CVA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1moCVA<0.3者19眼主要与原有眼底病有关;42眼超声乳化同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所有患者手术中均有不同程度前房深度的大幅度变化伴随瞳孔直径变化,术中发现悬韧带断裂5眼,术中后囊破裂6眼,晶状体物质掉入玻璃体腔3眼,术中发现晶状体物质与后囊紧密粘连4眼;术后并发症包括角膜水肿23眼,后发性白内障4眼,视网膜再脱离2眼。结论:在PPV后白内障行Phaco+IOL术是目前理想的手术方法,对于有复杂超声乳化因素的病历,有复杂玻璃体和眼底病史的病历,超声乳化中放置后节眼内灌注是安全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外伤性白内障一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8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外伤性白内障摘出加一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 根据伤情术前测量或估算人工晶状体度数,非常规囊外摘出晶状体并一期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 38例外伤后一期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矫正视力:0.1以下者1例(2.63%),0.1~0.4者3例(7.89%),0.5~1.0者29例(76.32%),1.2~1.5者5例(13.16%).结论 外伤性白内障一期植入人工晶状体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梅林  王嵩  严宏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4):654-656

先天性白内障依然是造成儿童终生视力损害的重要疾病之一。相比于成人白内障,手术并发症多,治疗过程复杂,特别是弱视的发生,严重影响预后,所以术后视觉训练十分必要。目前先天性白内障术后视觉矫正的方法包括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和人工晶状体的联合应用,但对于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植入时机和类型的选择等仍存在争议。遮盖治疗与视觉训练是术后避免弱视的重要手段。严格掌握遮盖患眼或健眼的时间和疗程,同时辅以视觉训练,可以明显提高视觉敏锐度和色觉敏感度,以期双眼视功能得到恢复和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眼弱视儿童的治疗效果及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方法186例来我院就诊的单眼弱视患儿,年龄4-15岁,平均7.5岁,每半年至1年用1%阿托品凝胶散瞳验光1次,配镜后做弱视训练,综合治疗一年,分析影响其疗效的主要因素。结果基本治愈122例(65.60%)、进步53例(28.50%)、无效11例(5.91%)。结论单眼儿童弱视经过积极治疗是可以治愈的,其疗效与年龄、弱视程度、是否中心注视、弱视类型等主要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观察由各种原因导致的非正常晶状体眼因无足够后囊膜支撑而施行人工晶状体悬吊术的疗效。 方法:使用美国ALCON公司CZ70BD悬吊式人工晶状体对8例9眼非正常晶状体白内障患者(过熟期白内障3眼,外伤性白内障伴晶状体半脱位4眼,马凡氏综合征2眼)因术中无后囊膜支撑施行人工晶状体悬吊术;对8例8眼Ⅰ期白内障术后非正常晶状体眼患者(伴有瞳孔异常的无晶状体眼7眼,人工晶状体严重偏位1眼)施行Ⅱ期人工晶状体悬吊术,观察其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情况。随访1~6mo。 结果:术中或术后5眼(29%)出现前房或玻璃体少量出血,10d左右基本吸收;术后1眼(6%)发生脉络膜脱离,1mo恢复;切口微漏致低眼压2眼(12%),加压包扎5d恢复。术后1d,裸眼视力>0.1者13眼(76%);术后10d,裸眼视力>0.1者17眼(100%),术后10,30d,裸眼视力>0.3者分别为11眼(65%)和12眼(71%)。 结论:人工晶状体悬吊术是治疗易发生无后囊膜支撑的非正常晶状体眼的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AIM:To evaluate the effects and safety of phacoemu-lsification(Phaco) or small-incision extracapsular cataract surgery(SICS) and intraocular lens(IOL) implantation for aged patients.METHODS:Totally 137 aged patients(149 eyes) underwent cataract operation in the case of stable systemic condition,the blood pressure less than 160/95mmHg,blood glucose less than 8mmol/L,and under the help of electrocardiogram surveillance by anesthesiologists during the operation.106 aged patients(114 eyes) underwent Phaco while 31 aged patients(35 eyes) underwent SICS.The postoperative visual acuity,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loss,surgery time and major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 and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The 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 of ≥0.6 was achieved in 135 eyes(92.6%) at 1 month postoperatively(χ2=259.730,P<0.001).For aged patients,both Phaco and SICS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visual acuity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χ2=4.535,P>0.05).Postoperative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loss was 18.6%,in PHACO group,the rate was 18.5%;in SICS group,the rate was 19.0%,the difference of which was no significant(χ2=0.102,P >0.05).The surgery time was different in two groups.No severe complications occurred.CONCLUSION:Both Phaco and SICS combined with IOL implantation for aged patients are effective and safe.Before surgery,detailed physical examination should be performed.When the systemic condition is stable,cataract surgery for aged patients is saf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