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后左心室功能。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冠心痛患者28例(冠心病组)和同期住院的其他疾病患者18例(对照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2组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LVEF、左心室最大射血速率(LVPER)、左心室最大充盈速率(LVPFR)等参数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患者术前LVESV、LVEDV明显升高,LVEF、LVPER、LVPFR明显降低;与术前比较,冠心病组患者术后LVESV、LVEDV明显降低,LVEF、LVPER、LVPFR明显升高(P0.05)。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较准确测量左心室容积、LVEF,并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后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肺切除术对肺癌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37例行肺切除术的肺癌患者,包括肺叶切除组23例、全肺切除组14例,术前及术后10 d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仪(SPECT)进行心肌灌注显像,测定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结果术后10 d,两组LVEF较术前下降(P均<0.05),LVESV、LVEDV较术前升高(P均<0.05),全肺切除组术后上述指标变化较肺叶切除组明显(P均<0.05)。结论行肺叶或全肺切除术后10 d肺癌患者左心功能较术前明显下降,且全肺切除者左心功能下降较肺叶切除者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缺血预适应(IPC)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左室功能和近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40例成功实施PTCA的初次AMI患者按是否并发梗死前心绞痛(PA)分为二组:PA( )组23例,患者在梗死前24h内至少有1次心绞痛发作;PA(-)组17例,梗死前无心绞痛史.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PTCA术前及术后2周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分数(LVES)、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以及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的变化.统计PTCA后2周内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①二组患者在PTCA前的LVEDV、LVESV、LVEF及LV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PTCA术后2周,PA( )组LVEDV及LVESV明显缩小(P<0.01,0.05),LVEF及LVFS显著提高(P<0.05,0.01).PA(-)组术后LVEDV、LVESV及LVFS均达到明显改善,但手术前后LVEF无明显变化(P>0.05);③PTCA术后2周,二组患者各指标进行组间比较,PA( )组LVEDV[(101.0±27.1)比(122.7±26.3)ml,P<0.05]及LEVSV[(50.1±27.0)比(70.2±26.7)ml,P<0.05]缩小程度PA(-)组明显,LVEF[(57.4±13.6)比(46.1±12.6)%,P<0.05]及LVFS[(34.7±4.8)比(27.8±4.1)%,P<0.01]提高的程度显著高于PA(-)组;④二组住院病死率、再发心绞痛及再梗死的发生率无差别(P>0.05),但PA( )组心功能不全(13.0%比41.2%,P<0.05)与严重心律失常(17.4%比47.1%,P<0.05)的发生率显著低于PA(-)组.结论缺血预适应可以使AMI患者在PTCA术后左室重构过程中保存较好的泵功能,并改善术后短期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介入治疗和早期保守治疗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诊断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早期治疗策略不同分为早期介入治疗组80例(实验组)和早期保守治疗组80例(对照组)。实验组立即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依据造影结果进一步予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照组予以保守治疗一周后行PCI治疗。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的变化以及住院和随访期间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术后一周实验组和对照组LVEDV、LVESV和LVEF三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一周相比,术后6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LVEDV、LVESV明显降低,LVEF明显升高(P<0.05);术后6个月实验组LVEDV、LVESV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住院期间心绞痛发生率、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梗死复发再次住院率和随访期间心源性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介入治疗和早期保守治疗均可改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早期介入治疗疗效更显著,且降低了患者住院和随访期间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疗效及对血脂和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ACS患者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单药组、联合组,各62例。单药组采用美托洛尔治疗,联合组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采用酶比色法测定血脂水平,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指标:左心室收缩期末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结果 联合组和单药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8.39%、87.1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71,P=0.015)。治疗后,2组LDLC、TG、T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HDLC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联合组LDLC、TG、TC水平均较单药组更低,HDLC较单药组更高(P<0.05)。治疗后,2组LVESV、LVEDV较治疗前明显缩小,LVEF较治疗前明显增高,cTnI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联合组LVESV、LVEDV较单药组更小,LVEF较单药组更高,cTnI较单药组更低(P<0.05)。结论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美托洛尔治疗ACS患者的疗效满意,有利于明显改善血脂水平和心功能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工腱索在风湿性二尖瓣狭窄老年患者二尖瓣置换术(MVR)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9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瓣膜钙化及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为主伴闭锁不全MVR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传统切除全部瓣膜及瓣下结构(A组)55例,切除全部瓣膜后植入人工腱索组(B组)74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率、左心室大小与功能、术后低心排综合征、术后并发症。结果 B组无围术期死亡;A组术后早期死亡3例(5.4%),1例死于左室破裂,1例死于反复室颤,1例死于严重低心排,术后6、12个月心脏超声随访结果显示B组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比A组有明显改善,LVEF和LVESD的改善差异显著(P<0.05),心功能、术后低心排综合征、术后并发症B组均优于A组。结论植入人工腱索可保留乳头肌及瓣下结构的功能,有利于维持左室形态及左心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心室(左室)重构与室性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84例A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接受ACEI治疗,B组不接受ACEI或ARB类药物治疗.随访观察梗死后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重量(LVM)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AMI 1年后A组LVESV小于B组,LVEF大于B组.A、B两组的LVESV随病程延长而增大,LVEF随病程延长而减低.AMI 2周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组的LVM高于未发生组.AMI 6个月和一年后发生心律失常组的LVEDV、LVESV和LVM高于未发生组,未发生组的LVEF高于发生组.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组的LVEDV、LVESV和LVEF在三个时间点间差异及未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组的射血分数在三个时间点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室性心律失常在AMI2周内与LVM;6个月后与LVESV和LVM;1年后与LVEDV和LVESV密切相关.结论 AMI后左室重构是引起室性心律失常重要基质.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Q波型前壁心肌梗死恢复期开通梗死相关冠脉对左室重构(LVRM)及心功能的影响,选择40例近期发生过首次Q波型前壁心肌梗死且造影示供血区供血冠脉闭塞者作为研究对象.试验按前瞻性随机方式进行分组,A组于心梗后4周内行冠脉内支架置入术,B组心梗后不作支架术.所有患者均于梗死后4周和24周进行超声心动图观察,分别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容量(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量(LVESV)、左室射血分数(EF).结果显示,所有患者于心肌梗死后均发生明显LVRM;A组24周时与4周比较LVEDV与LVESV均减少(P<0.05),而EF升高(P<0.05).B组LVEDV、LVESV较术前减少,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EF无变化.提示恢复期开通梗死相关冠脉可减轻或逆转Q波型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LVRM,明显改善左室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实时三维超声,RT-3DE)测量冠心病合并左心室室壁瘤患者左心室容积和功能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根据室壁瘤大小分组,分别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二维超声,2DE)、实时三维超声及磁共振成像(MRI)测量左心室室壁瘤患者手术前、后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MRI结果为标准,进行对比研究.结果:①术前、术后二维超声和实时三维超声所测各值与MRI所测各值之间小室壁瘤组、中室壁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大室壁瘤组术前二维超声所测LVEDV、LVESV与MRI所测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二维超声所测LVEF值与术后各值与MRI所测各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三维超声各值与MRI所测各值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巨大室壁瘤组术前二维及三维超声所测LVEDV、LVESV较MRI所测值低,而LVEF较MRI所测值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二维超声所测LVEDV、LVESV仍较MRI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实时三维超声所测各值与MRI所测各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二维超声相比,实时三维超声测定大室壁瘤及巨大室壁瘤患者左心室容积与功能更接近MRI测量值,更准确可靠,但对于巨大室壁瘤患者所测术前左心室容积与MRI相比仍有低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血运重建(CRV)术对冠心病左心视收缩功能严重减低患者的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左心室重构及收缩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陈旧性心肌梗死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减低,拟接受CRV术的患者26例,NYHA分级Ⅱ级~Ⅲ级,超声心动图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8.6±4.9)%.每位患者均完成了CRV术,其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12例,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VA)+支架14例;均完成了术后随访,平均随访(6.8±2.9)个月;CRV术前、后均进行了二维超声心动图(2DE)检查,评价了室壁节段性收缩运动、左心室容量及收缩功能.结果与CRV术前相比,术后26例患者57.4%的收缩运动异常节段(156/272)有收缩运动改善,且术后收缩功能改善的节段数与术后LVEF呈线性显著正相关(r=0.51,P<0.01),与术后LVESV呈临界性负相关(r=-0.38,P=0.55).术后平均LVEDV[(191.6±35.6)ml比(206.7±41.0)ml,P=0.01]和LVESV[(108.0±27.7)ml比(126.8±33.1)ml,P<0.01]均显著缩小,LVEF(44.1%±5.2%)比(38.6%±4.9%)和WMSI(2.16±0.30)比(2.49±0.26)均有显著改善(P<0.001).以CRV术后LVEF增加≥5%分为改善组(14例)和无改善组(12例).其中,改善组的LVEDV和LVESV均较术前显著缩小(P均<0.05),无改善组中术后LVEDV和LVESV与术前无明显差异.所有随访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NYH分级均为Ⅰ~Ⅱ级随访期间没有新的心脏事件发生.结论CRV术能够改善冠心病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减低患者的室壁节段性收缩功能异常,能够一定程度地阻抑进行性左心室重构、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技术评估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 32例择期接受冠状动脉介入(PCI)手术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3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术前1 w内、术后2个月分别进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组织运动二尖瓣瓣环位移测量(TMAD)及二尖瓣环的收缩期位移峰值(Ds)测量,并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研究组手术前、后LVEF较对照组显著降低,LVESV、LVEDV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手术后LVESV、LVEDV较术前降低,LVEF较手术前有所改善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MAD参数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前、后与对照组TMAD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TMAD参数与LVEF均存在显著正相关;研究组二尖瓣环收缩期位移峰值(Ds)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手术前、后与对照组二尖瓣环Ds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二尖瓣环6个位点平均Ds与LVEF亦呈正相关。结论TMAD各参数能早期反映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手术前、后左室收缩功变化,是一种快速可靠、简便的评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整体收缩功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分析33例慢性二尖瓣返流病例分别行传统的二尖瓣替换术(MVR)(组1,n=11例)、保留后叶腱索的MVR(组2,n=11例)和保留前、后叶腱索的MVR(组3,n=11例)术后早期左心室几何形态的变化.方法应用超声心动技术测量术前、术后10天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短轴舒张末、收缩末内径(LVEDD,LVESD)和左心室长轴舒张末、收缩末纵径(LVEDL,LVESL)的变化.结果 术前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术后三组LAD均较术前明显缩小(分别为P<0.01,P<0.01和P<0.05),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三组LVEDD均明显回缩(分别为P<0.01,P<0.01和P<0.05);LVESD也缩小,但仅组3与术前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0.05)组1 LVEDL和LVESL均明显增加(P<0.05);组2无明显改变;组3明显缩短(分别为P<0.05和<0.01),且与组1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保留瓣下结构的MVR(P-MVR)矫治慢性二尖瓣返流对术后早期左心室几何形态具有维护作用,尤其体现在防止左心室长轴的纵向扩张.MVR时保留前、后叶腱索对左心室几何形态的维护更为完善,在防止左心室长轴纵向扩张的同时,促进左心室长、短轴的缩短.  相似文献   

13.
将同期于我院施行二尖瓣置换手术的4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1例,观察组行保留部分二尖瓣结构的瓣膜置换术,对照组则行常规二尖瓣置换术(不保留二尖瓣结构).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带机时间;分别于术前3 d和术后2个月用心脏彩超检测两组左心室功能指标.结果两组均无术后死亡,对照组1例术后6 h出现急性心包填塞,二次开胸清除积血,术后18 d痊愈出院;两组均随访1~3 a,无晚期死亡;观察组和对照组带机时间分别为(16.5±6.8)、(26.4±9.5)h,P<0.05;观察组术后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S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优于对照组.认为保留部分二尖瓣结构的二尖瓣瓣膜置换术更有利于改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术后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联合瑞舒伐他汀对射血分数保留的慢性心力衰竭(HF-PEF)患者心功能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HF-PEF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二丁酰环磷腺苷钙联合瑞舒伐他汀;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的心功能指标[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分钟步行距离、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NT-proBNP、hs-CRP,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LVESV、LVEDV、LVEF、6分钟步行距离、NYHA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SV、NYHA分级低于对照组,LVEDV、LVEF高于对照组,6分钟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SV、NYHA分级低于治疗前,LVEDV、LVEF高于治疗前,6分钟步行距离长于治疗前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T-proBNP、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T-proBNP、hs-CRP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T-proBNP、hs-CRP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丁酰环磷腺苷钙联合瑞舒伐他汀可有效改善HF-PEF患者心功能,降低NT-pro BNP、hs-CRP,有利于延缓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不同时间静脉应用rh-BNP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方法将9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编号,依据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三组,各30例,A组为发病6h内采用静脉注射rh-BNP治疗患者,B组为发病6-12h内采用静脉注射rh-BNP治疗患者,C组为发病6h内采用硝酸甘油治疗患者,观察三组患者的各项心功能指标。结果经治疗后,A组发病12h、发病24h和发病72h的CKMB均较B组和C组降低(P0.05),发病72h的Cr较B组和C组升高(P0.05),发病72h和发病7d的NT-proBNP较B组和C组降低(P0.05),经治疗后,三组患者的LVEF较治疗前得到升高,LVEDV和LVES较治疗前得到降低,且A组LVEF较B组和C组升高明显,LVEDV和LVES较B组和C组降低明显,(P0.05),B组和C组治疗后的LVEF、LVEDV和LVESV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早期静脉应用rh-BNP可有效改善心功能指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6.
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替换术后早期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常规二尖瓣替换术后常有左心室功能恶化,有作者推测术中二尖瓣结构的破坏是导致术后左心室功能不全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旨在探讨保留瓣下结构的影响。方法:总结了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替换术26例,其中部分保留22例为二尖瓣狭窄,完全保留4例为二尖瓣关闭不全。结果:与同期完全切除的26例(均为二尖瓣狭窄)比较,保留瓣下结构者术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发生率较低,左心房缩小较明显,未发生左心室破裂。其余5项指标两组间无差异。结论:二尖瓣关闭不全者应完全保留瓣下结构,其中将人工瓣置入二尖瓣口内更为简便安全。部分二尖瓣狭窄者可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而瓣叶和瓣下结构病变严重者则应完全切除。  相似文献   

17.
选择心脏瓣膜关闭不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42例,其中19例心脏瓣膜手术同期经冠状动脉进行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移植组),23例仅施行心脏瓣膜手术(对照组)。结果:术后4周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及心输出量(CO)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2周,移植组LVESV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LVEF和LVFS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死于心室颤动1例,移植组死于心包填塞1例。认为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可提高心瓣膜关闭不全患者术后近期心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前壁心肌梗死(STE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向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3级(TIMI 3级)患者左室功能的状况.方法:分析112例STEMI直接PCI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112例中心功能不全的患者52例(心功能不全组),心功能正常的患者60例(心功能正常组),资料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心功能正常组相比,心功能不全组PCI后第1天和第2周,室壁运动减弱,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排血指数(CI)降低,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 (LVESV)增加(P<0.01);与PCI术后第1天相比,术后第2周LVEF和CI增加,室壁运动改善(P<0.01).与心功能KillipⅡ级的患者相比,心功能Killip Ⅲ~Ⅳ级的患者LVEF和CI降低,室壁运动减弱,LVED,LVEDV和LVESV增加(P<0.05).相关分析显示,梗死前心绞痛、心肌灌注显影血流分级和室壁运动积分是前壁STEMI直接PCI前向血流TIMI 3级心功能不全的相关因素(P=0.04).结论:前壁STEMI直接PCI前向血流TIMI 3级,微循环功能障碍的患者收缩和舒张功能降低,左室扩张,其LVEF的提高可能是通过左室扩张来代偿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门控静息心肌断层显像研究前列地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延迟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首次发病时间超过12 h,未行溶栓治疗且无持续胸痛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于发病后7~14天行PCI治疗;前列地尔组30例,在以上治疗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两组于发病1周及治疗后12周行99mTc-MIBI门控静息心肌断层显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期末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肌缺血面积(IA)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发病1周时的LVEDV、LVESV、LVEF及IA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12周后前列地尔组LVEDV、LVESV较对照组明显下降,LVEF明显升高,IA明显缩小。结论 前列地尔可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延迟PCI患者心肌灌注以及恢复其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芪苈强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30例患者按随机法分为观察组116例和对照组11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芪苈强心胶囊与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进行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进行治疗。用药3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均下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升高,观察组LVEDV、LVESV、LVEF值变化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芪苈强心胶囊与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辅助常规西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优化患者血压状况、完善心肌功能,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