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2 毫秒
1.
为探索湖滩型血吸虫病疫区的优化控制策略,并对与其密切相关的流行病学问题作出应答,上海医科大学与江西省寄生虫病研究所等8个中外单位合作,对国家科委资助的国家“八·五”重点攻关科研项目《湖滩地区血吸虫病流行因素与优化防治对策的研究》进行为期5年的研究(1991~1995年),业已完成全部计划任务。 1.通过鄱阳湖区7个疫区村,13个单元人群血吸虫病再感染分析和疾病传播规  相似文献   

2.
血吸虫病数学模型和传播动力学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详细介绍了血吸虫病传播数学模型,特别是适用于日本血吸虫病的Barbour双宿主模型。阐述了血吸虫病传播动力学理论;从基本繁殖率概念中提出了血吸虫病传播能量,即基本传播速率的概念和算式;通过现场实例的计算。揭示了血吸虫病传播流行的特征;介绍了应用数学模型评价和预测各项控制措施效应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湖滩型血吸虫病疫区的优化控制策略,并对与其密切相关的流行病学问题作出应答,上海医科大学与江西省寄生虫病研究所等8个中外单位合作,历时5年完成了国家科委资助的“八五”重点攻关课题“湖滩地区血吸虫病流行因素与优化防治对策的研究”。该成果于1995年10月30日通过了由卫生部科技司组织的专家评审,被认为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4.
何文英 《安庆医学》1994,15(1):22-23
<正> 目前我市江洲湖滩钉螺面积占总有螺面积95%以上。这些滩地地形复杂,钉螺密度高,灭螺难度大,血吸虫病流行严重。为掌握江洲湖滩易感地带情况,探讨有效的防治对策,近几年来,我们对江洲湖滩易感地带进行了调查。一、调查方法 (一)点上调查: 1.选择15个重点地区采取棋盘式划线设框调查,捕完框内钉螺,带回鉴定死活及  相似文献   

5.
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研究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血吸虫病防治研究现状 世界上共有5种重要人体寄生血吸虫,在我国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病.由于日本血吸虫病在生态学和生物学方面明显有别于其它血吸虫病,传播环节多,流行因素复杂是人体血吸虫病中对健康危害最严重的血吸虫病,也是防治难度最大的血吸虫病.日本血吸虫病在我国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2个省(市、区)的427个县,经过50余年的有效防治,至2002年,已有广东、上海、福建、广西、浙江5省(市、区)阻断了血吸虫病的传播;在427个流行县中,已有253个县阻断了血吸虫病的传播,64个县控制了传播;在疫区范围大幅度压缩的同时,疫情和病情显著减轻.  相似文献   

6.
陈坚 《苏州医学杂志》1999,22(4):218-218
曾看到参加1998年长江流域抗洪抢险勇士有患急性血吸虫病的报道,苏州市地处长江下游冲积平原.曾是血吸虫病严重流行地区.基本消灭血吸虫病已20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也近5年.目前血吸虫病情况如何呢?作试从718例阑尾标本来分析。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泾县血防站应用塑料管环卵沉殿反应诊断日本血吸虫病获得成功,并取得满意效果。环卵沉殿反应于1954年由Oliver-Gonzalen创用于诊断曼氏血吸虫病后,1958年国内刘献氏首先将该方法应用于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七十年代起,该法曾成功地应用于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并显示出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此法操作复杂、耗费器材、群众不  相似文献   

8.
目的进一步了解湖滩地区日本血吸虫病的流行程度及特征.方法选取鄱阳湖边某村庄570位村民为研究对象,用7次重复改良Kato法及孵化法检测人群感染,并进行有关流行病学调查.用孵化法检测耕牛和散放牲猪的感染情况.采用系统抽样法对村庄附近的草洲设框查螺.结果该村庄村民感染率和感染度分别为55.6%和43.3 epg.男性感染率和感染度均高于女性.青壮年劳动力为感染的高峰年龄组.从事渔业生产是感染血吸虫的主要途径.散放牲猪和黄牛的感染率分别为85.0%和30.6%.两个草洲阳性螺密度分别为0.105只/0.11平方米和0.049只/0.11平方米.结论该村庄日本血吸虫病严重流行,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9.
朱荫昌 《嘉兴医学》2003,19(5):273-276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寄生虫病,也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1998年报告,全世界有75国家和地区有血吸虫病流行,大约有6.52亿人受到血吸虫病的威胁,约有1.93亿人感染有血吸虫病。我国原有南方12个省市有日本血吸虫病(以下简称血吸虫病)流行,累计感染约1160万。  相似文献   

10.
慈溪地处浙东沿海,经济发展迅速,外地务工人员大量涌入,对我市已达血吸虫病控制目标后的血防工作带来严峻的态势,自2004年发生首例输入性血吸虫病病例后,我们已连续三年(2004—2006年)对来自血吸虫病未达标地区来慈溪市务工人员开展病情监测工作,三年累计监测23585人,确诊病人45例,为做好已达标地区血吸虫病防控工作,切断重新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汉阳区达国家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进行考核验收。方法按《血吸虫病控制和消灭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5976—2006)要求,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随机抽取3个考核样本村,分人群病情、家畜病情、螺情、档案资料及现场访视等进行现场考核。结果1999年至2007年的9年间无1例当地感染的血吸虫病病人、病畜(牛);自2005年春季至考核时,未查到钉螺;并建立了较完整的防治档案资料,各项指标符合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结论达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地区,为防止疫情反弹,应继续贯彻落实《血吸虫病防治条例》,保持机构,稳定队伍,坚持开展血防健康教育,继续做好疫情监测巩固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探讨日本血吸虫病与胃癌死亡率的关系,对江苏省原昆山县1984~1986年间15岁以上有或无日本血吸虫病史人群中胃癌死亡病例资料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无论男女,有日本血吸虫病史人群的胃癌死亡率显著高于无日本血吸虫病史人群(P<0.01),有晚期日本血吸虫病史人群的胃癌死亡率更高,提示日本血吸虫病可能是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超声在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对慢性血吸虫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B型超声在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对慢性血吸虫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43例慢性血吸虫病患者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声像图特征。结果:643例中既往无治疗史而由B超声像图特征结合病史提示血吸虫病肝34例,占5.3%,声像图特征50岁以上以网带型为主,50岁以下以光点型为主。结论:超声在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对慢性血吸虫病诊断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日本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目前耕牛的血吸虫病防治尚存在许多困难。我们根据中国实际情况,首次采用紫外线减毒日本血吸虫尾蚴免疫水牛,观察对同种血吸虫产生的特异保护力,以求保护水牛不受感染,降低血吸虫病传播来源和对人的危害,并且为人体血吸虫病疫苗的研制创造一定条件。  相似文献   

15.
个旧市大屯地区是云南东南部高原上唯一的血吸虫病流行区,共有3个行政村 的18个自然村流行血吸虫病,流行区人口8?496人,流行区范围475km2 .从1954年首次发现血吸虫病病人和确定有此病流行至1982年达 到消灭血吸虫病,累计查出钉螺面积104884m2,查出病人538 例.1966年经防治消除了传染源,1973年未查见血吸虫病传播的中间 作一次对螺情和低年龄组儿童血吸虫抗原皮试检查.1999年2月经我们了 [JP3]解并调查大屯地区无新感染病人和钉螺存在.大屯地区33?a[JP]无新感染病人,26? a无钉螺存在,表明其防治血吸虫病的成果是显著的,有必要对该地区的血吸虫 病流行特点和防治工作进行回顾与总结.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日本血吸虫病的家庭聚集性。方法:采用血清免疫学方法检查6个血吸虫病流行村的常住居民,应用二项分布拟合血清抗体阳性病例的家庭聚集性。结果:共检查4046人,血清免疫学抗体阳性率为25.73%,利用二项分布拟合,检验结果P〈0.05,资料不服从二项分布。结论:日本血吸虫病血清抗体阳性病例存在家庭聚集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水网型地区达到阻断日本血吸虫病传播后寻找更有效的监测方法。方法:对螺情、病情、保虫宿主进行全而监测。结果:在4个县、11个乡、27个村和机场查到94个有钉螺条块,面积29万m^2,无阳性钉螺。查病62.1万人,查到外来流动人员日本血吸虫病人2例(其中急血1例),当地末查到病人和阳性耕牛。结论:本地区螺情监测的重点是未经环境改造的历史螺区,特别是20年内曾有螺地段及延伸环境;病情监测的重点是外来流动人员;由医疗卫生单位在医疗过程中对肝脾肿大、发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长时问腹泻,排除其它原因的日本血吸虫疑似病人进行检测和报告。  相似文献   

18.
重组Sj31-b的表达及其免疫诊断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重组31KD蛋白片(rSJ31-b)的免疫诊断价值。方法 表达并纯化rSj31-b,用免疫印迹方法(EITB)检测纯化的rSj-b的免疫活性,以rSj31-b-ELISA分别检测慢性日本血吸虫病人及正常人的血清。结果 纯化的重组Sj31-b具有较好的免疫活性;用其rSj31-b-ELISA检测52份慢性日本血吸虫病人血清及83份正常人血清,敏感性和特异性与常规应用的天然抗原SEA(可溶性虫卵抗原)差异无显性。检测治疗12个月后的慢性日本血吸虫病人血清,阴转率85.0%,明显优于SEA-ELISA。结论 rSj31-b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有一定的疗效考核价值,可替代SEA用于慢性日本血吸虫病人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336例不同类型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分析资料.其中流行地区的早期血吸虫病人154例,流行控制地区的早期血吸虫病人22例及晚期血吸虫病人160例,证实IgM与近期感染有关,IgG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而病人粪便中排虫卵数量与其血清中的IgG·IgA及IgM均无何关系。  相似文献   

20.
血吸虫病是一种历史悠久、传播广泛及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它的分布遍及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共76个国家,约有2亿人患血吸虫病,受威胁人口达6亿[1,2]。日本血吸虫病在我国的流行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1956年查出病人1100多万,已治愈病人1000多万,据1998年统计,全国现有血吸虫病总数达76万多人[3~5]。40多年来,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当前血吸虫病面临的形势仍不容乐观,血吸虫病防治任务仍很艰巨。国内外学者曾先后对日本、曼氏血吸虫病的致病因子进行了深入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