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对慢性荨麻疹(CU)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口服氯雷他定分散片(原研);治疗组33例,治疗组采用腧穴热敏化艾灸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组81.82%,对照组75.00%,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6个月随访,治疗组复发率20.00%,对照组72.72%,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腧穴热敏化艾灸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显著,高效、速效,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
腧穴热敏化艾灸等综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腧穴热敏化艾灸等综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腧穴热敏化艾灸结合激素,神经营养剂,免疫调节剂等综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0例。结果临床治愈18例,有效2例,治愈率90%,总有效率100%。结论行腧穴热敏化艾灸等综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满意,具有较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种种原因,针法在临床应用广泛,而灸法却处于一种逐渐萎缩的状态。近年来,在陈日新教授带领的团队的努力下,使处于萎缩状态的中医艾灸疗法看到了新的光明,也因而出现了“针看天津,灸看江西”的格局。近日敝人拜读陈教授的著作《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感触颇多,现归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腧穴热敏化艾灸护理Ⅱ、Ⅲ期压疮病人的效果。方法:将80例Ⅱ期、Ⅲ期压疮病人随机分为2组,2组均采用外科换药,去除坏死组织后生肌油纱布覆盖或填塞换药。观察组再加用腧穴热敏化艾灸护理。比较2组病人压疮护理效果和治愈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Ⅱ、Ⅲ期压疮治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第7、14、21天压疮愈合评价量表(PUSH)评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腧穴热敏化艾灸可促进压疮伤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5.
闻永  王季 《西部中医药》2013,26(1):104-105
目的:观察腧穴热敏化艾灸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肛肠术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采用腧穴热敏化艾灸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对2组的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19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32%;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7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4.52%。治疗组和对照组间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腧穴热敏化艾灸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疗效确切,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6.
腧穴热敏化艾灸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腧穴热敏化艾灸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慢性盆腔炎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腧穴热敏化艾灸;对照组:口服妇科千金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30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63.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腧穴热敏化艾灸为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脑疲劳状态下腧穴热敏化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脑疲劳状态对人体腧穴热敏化现象的影响。方法 将61例受试者分为31例脑疲劳组(试验组)和30例非脑疲劳组(对照组),通过“脑保健”热敏灸法刺激两组受试者百会、风池(双侧)、命门(双侧)等腧穴,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两组受试者各腧穴热敏化现象的出现频率及各种热敏灸感的强度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受试者均出现腧穴热敏化现象。试验组腧穴热敏化现象出现频率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试验组百会穴出现腧穴热敏化现象的频率最高(96.8%)。试验组的百会穴透热、扩热、传热、压感,命门穴扩热、传热等热敏灸感均较对照组强(P<0.05或P<0.01)。结论 脑疲劳状态下人体腧穴热敏化现象出现频率较非脑疲劳状态下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112例肩周炎患者进行热敏化腧穴探感定位,分析肩周炎患者热敏穴出现规律,为临床运用热敏灸治疗肩周炎提供技术支持。方法用点燃的纯艾条对112例肩周炎患者及39例正常组按照回旋法、雀啄法、温和灸法进行腧穴热敏化探查。结果急性期热敏化主要在经外病变部位,即阿是穴及经外奇穴;粘连期热敏化主要在病变部位及足太阳经风门穴部位;缓解期热敏化主要在手阳明经手三里与肩髃部位。正常组出现热敏化现象不明显(P0.05)。结论各期肩周炎热敏化部位不同,急性期以疼痛部位为主,粘连期以病变部位及太阳经为主,缓解期以阳明经为主,具有一定规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腧穴热敏化艾灸对压疮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方法:对Ⅰ、Ⅱ期压疮患者治疗组采用腧穴热敏化艾灸治疗,每次灸至感传现象消失,每日1次。对照组不避热敏化穴,在患者压疮部位附近穴区采用红外线照射40min后,将百多邦软膏敷于压疮疮面,以无菌纱布覆盖,每日1次。两组同时加强专科护理措施,并在疗程(包括不足7d痊愈者)结束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100%、72.4%。二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对压疮患者疗效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指带状疱疹皮损已消失,但患者仍感觉到阵发性皮下针刺样、撕裂样疼痛或烧灼感、紧束感等感觉异常现象。多发于50岁以上,其疼痛可迁延数月以至数年不等,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本病目前尚无消除疼痛的最佳方法,笔者运用血府逐瘀汤加味合腧穴热敏化艾灸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腧穴热敏化现象是我院陈日新教授在长期灸疗临床实践中观察到的疾病在体表产生的病理反应的一种新现象。在疾病发生过程中,相关腧穴对艾热异常敏感,产生一个“小刺激大反应”,表现为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热(或微热)远部热、表面不热(或微热)深部热、  相似文献   

12.
腧穴热敏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9,自引:0,他引:59  
陈日新  康明非 《中医杂志》2006,47(12):905-906
探讨临床腧穴热敏化现象,阐述腧穴热敏化的特征及其与l临床疗效的关系,提出了腧穴敏化的概念。认为人体腧穴存在静息态与敏化态两种状态,人体在疾病状态下,体表腧穴可能发生敏化,敏化态的腧穴对外界相关刺激呈现“小刺激大反应”;腧穴热敏化是腧穴敏化的一种类型,“热”敏化腧穴的最佳刺激为艾灸热刺激,疗效优于常规静息态腧穴的针灸疗法;艾灸热敏化腧穴极易激发感传,表明灸法仍然是气至而有效。  相似文献   

13.
腧穴热敏化艾灸治疗慢性结肠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12月至2008年1月,笔者采用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治疗慢性结肠炎36例,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腧穴热敏化艾灸对结直肠癌术后快速康复的意义。方法选取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肛肠科行保肛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术后治疗,试验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腧穴热敏化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及手术并发症。结果试验组术后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直肠癌术后患者采取腧穴热敏化艾灸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术后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笔者针对1例病例,采用手法配合腧穴热敏化艾灸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腧穴热敏化艾灸治疗慢性腹泻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胃泌素(gastrin,GAS)、血浆胃动素(motilin,MTL)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中医辨证为脾肾亏虚型慢性腹泻患者60例,随机分为腧穴热敏化艾灸治疗组(治疗组,腧穴热敏化艾灸,每天1次)及肠泰合剂治疗组(对照组,口服肠泰口服液,每次10mL,每天3次),两组均治疗4周。另选取20名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健康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治疗前后血清GAS及血浆MTL水平。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个患者组血清GAS水平均低于健康组,血浆MTL水平均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症状积分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个患者组血清GAS水平升高,血浆MTL水平及症状积分降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治疗后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GAS及MT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腧穴热敏化艾灸治疗脾肾亏虚型慢性腹泻患者疗效较好,能调节患者血清GAS和血浆MTL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并寻找其腧穴热敏化规律。方法:AR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及针刺组,每组35例。热敏灸组采用艾灸热敏化腧穴,针刺组采用针刺治疗,两组均隔天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AR患者症状、体征评分的变化,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观察腧穴热敏化的出现率,探讨腧穴、经络、热敏灸感现象分布规律。结果:热敏灸组总有效率为82.86%(29/35),针刺组总有效率为74.29%(26/3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症状和体征分级总评分均比本组治疗前降低(P0.01),其中热敏灸组治疗后较针刺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的症状(喷嚏、流涕、鼻痒、鼻塞)及体征各分值比治疗前降低(P0.01)。热敏灸组35例均探查到热敏化腧穴,在总共探查的57个腧穴中,每个患者出现的热敏化腧穴个数不等,出现热敏化频率最高的10个腧穴依次为迎香、印堂、鼻通、上印堂、肺俞、神阙、上星、风池、蝶腭、大椎;热敏化腧穴所归经脉主要分布在于督脉、手阳明大肠经、足太阳膀胱经;在6种热敏灸感形式中,以传热为主,其次为扩热、透热、其他非热感觉(以痒感为主)、表面不(微)热深部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结论:热敏灸治疗AR疗效显著,临床上可优先选取迎香、印堂、鼻通、上印堂、肺俞、神阙、上星、风池、蝶腭、大椎等腧穴进行探查以缩短热敏灸治疗时间、加强艾灸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艾灸热敏腧穴产生舒适情感体验的出现率,为进一步阐述热敏灸提高疗效的机制提供临床依据.方法:以3种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单盲、自身对照的试验设计,通过艾条悬灸患者体表热敏腧穴,同时选取其邻近压痛点、经穴进行艾条悬灸为对照,观察比较其舒适情感体验的出现率.结果:(1)3种疾病均显示艾灸热敏腧穴的舒适情感体验出现...  相似文献   

19.
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种种原因,针法在临床应用广泛,而灸法却处于一种逐渐萎缩的状态。近年来,腧穴热敏灸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灸法的临床运用及学科发展,现就热敏化穴位探寻、热敏化现象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腧穴敏化态艾灸结合坐位调膝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效果.方法:1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3例,两组均用坐位调膝法,观察组加用腧穴热敏化艾灸.结果:治疗后观察组WOMAC评分、IL-1 β以及TNF-α均低于对照组(P<0.05),KSS评分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腧穴热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