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拇指指腹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应用掌短肌皮瓣修复2例,应用拇指尺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3例,应用示指背侧皮瓣修复3例,应用腹股沟皮瓣修复8例。结果:所有皮瓣全部成活。9例经过10个月~11年随访,从皮瓣色泽、质地、感觉等分析。掌短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后,修复的拇指指腹色泽与原拇指无差别,质地正常,外形良好。结论:掌短肌皮瓣修复后色泽、质地最为理想、外形最好,感觉恢复最佳,但手术复杂;拇指尺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及示指背侧皮瓣修复后色泽、质地与拇指指腹接近,感觉有一定恢复,手术仍有一定风险;腹股沟皮瓣修复术后常见色素沉着,质地与拇指相差较大,感觉恢复差,但手术简单,易于开展。  相似文献   

2.
拇指指腹缺损修复方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拇指指腹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109例拇指指腹缺损的病例,应用掌短肌皮瓣修复18例,应用拇指尺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26例,应用示指背侧皮瓣修复30例,应用腹股沟皮瓣修复35例。结果所有皮瓣全部成活。95例经过10个月~11年随访,从皮瓣色泽、质地、外形、感觉等方面分析,以掌短肌皮瓣色泽及质地最接近拇指指腹,皮瓣两点分辨率达5mm—11mm,平均7.3mm;拇指尺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及示指背侧岛状皮瓣色泽、质地与拇指指腹接近,感觉恢复为10mm~12mm,平均11.2mm;腹股沟皮瓣组织修复后色泽较深,质地较拇指指腹薄、软,两点分辨率为12mm~16mm,平均13.6mm。结论掌短肌皮瓣修复后色泽、质地最为理想、外形最好,感觉恢复最佳,但手术最复杂;拇指尺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及示指背侧皮瓣修复后色泽、质地与拇指指腹接近,感觉有一定恢复,手术仍有一定风险;腹股沟皮瓣修复术后常见色素沉着,质地与拇指相差较大,感觉恢复差,但手术简单,易于开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第一掌背动脉皮瓣携带指神经背侧支Ⅰ期修复拇指皮肤缺损合并神经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 方法 对14例拇指皮肤缺损伴一侧或双侧神经断裂缺损患者,应用携带示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第一掌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重建手指感觉.皮肤缺损最大面积为52 mm×32 mm,最小为10 mm×8 mm.神经缺损长度9~22 mm....  相似文献   

4.
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多伴有指骨和肌腱外露,临床上可选用多种皮瓣修复.拇指尺背侧皮瓣是1999年首先由法国Brunelli等[1]报道.该皮瓣是拇指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近年来,对于皮神经营养血管的血供的研究深入,使其在创面修复中成为治疗的热点.2006年11月-2008年2月,我院拇指尺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治疗此类创伤2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与示指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远端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2月—2017年4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治疗的拇指远端软组织缺损患者68例,根据患者入院次序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采用示指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观察组36例(采用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分析两组患者拇指远端软组织损伤修复的效果。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皮瓣优良率为91. 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 88%(P <0. 05);观察组患者的足端指尖关节(DIP)平均活动度(70°~72°)比例为91. 67%、皮瓣外观满意率94. 44%、无痛率94. 44%、手功能情况满意率97. 22%、皮瓣血运质地优率88. 88%、感觉分级S4 58. 33%、TAM分级优比例为61. 11%,分别高于对照组的71. 87%、78. 12%、84. 37%、84. 37%、68. 75%、37. 50%、40. 62%(均P <0. 05)。结论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远端软组织缺损,皮瓣设计较灵活,对患肢、主要血管神经损伤较少,美容效果好,瘢痕较轻,感觉功能修复良好。  相似文献   

6.
随着工业、交通、建筑业的发展,拇指指端缺损发生率呈增高的趋势,既往简单清创缝合不能修复创面保持拇指功能,为探讨临床应用食指背侧带血管神经蒂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的实践经验。应用此法修复拇指指端缺损11例。全部皮瓣均成活良好,外形美观,感觉及功能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解剖学基础食指近节背侧皮瓣的血供为第一  相似文献   

7.
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目的 探讨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皮瓣临床应用的效果。 方法 对 2 6例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带腓肠神经、隐神经及腓浅神经营养血管蒂的逆行皮瓣修复 ,皮瓣面积最大 3 0 .0cm× 10 .0cm ,最小 6.0cm× 4.5cm ,皮神经营养血管蒂长 3~ 13cm。 结果  2 4例皮瓣全部成活。 2例因静脉回流障碍 ,皮瓣远端部分坏死。 2 1例经 6~ 3 6个月随访 ,皮瓣质地优良 ,外形与功能改善满意。 结论 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皮瓣设计灵活 ,切取方便 ,血供可靠 ,不损伤主干血管 ,可重建感觉功能 ,经逆行转位可以满意地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较大面积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携带桡神经浅支的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尺掌侧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7年4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骨科医院创伤一科采用携带桡神经浅支的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尺掌侧皮肤缺损患者15例(随访12例),男性12例,女性3例;年龄23~55岁,平均36.0岁。左手9例,右手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5~8.0h,平均3.5h。拇指尺掌侧皮肤缺损范围5.0cm×2.0cm^7.0cm×2.8cm,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尺侧指固有神经血管损伤,骨及肌腱外露。皮瓣切取面积6.0cm×2.5cm^8.0cm×3.0cm。结果15例皮瓣均顺利成活,12例获得随访,末次随访拇指功能及外观恢复非常满意9例,满意3例;拇指伤区皮肤感觉恢复S3,两点辨别觉恢复7.0~10.0mm,平均8.5mm,供区无瘢痕挛缩、肌腱粘连、皮肤溃破等并发症。手功能优9指,良2指,可1指,优良率91.6%。结论利用携带桡神经浅支的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尺掌侧皮肤缺损,操作简单,皮瓣成活率高,受区感觉恢复良好,是修复拇指尺掌侧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讨论三种含感觉神经的微型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示指背侧岛状皮瓣、拇指掌侧推进皮瓣、第二足趾趾腹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 13例。结果 本组 13例皮瓣全部成活 ,术后随访 7例。随访时间 6月~ 16月 ,平均 10月。所有皮瓣血运、弹性、质地均好。指腹两点分辨觉 :示指背侧岛状皮瓣平均为 :8 5mm ,拇指掌侧推进皮瓣平均为 :4 5mm ,第二足趾趾腹皮瓣平均为 :6 5mm。结论 修复拇指缺损采用第二足趾趾腹皮瓣或吻合神经的示指背侧皮瓣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10.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治疗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治疗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以小腿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为蒂设计并切取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踝部、足跟部、足背及足内侧皮肤软组织缺损26例。结果:26例皮瓣中除1例修复前足内侧皮瓣远端发生脂肪液化外,余25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12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弹性良好,无破溃发生。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是修复踝部、足跟部、足背及足内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端、踝周和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靠性.方法:对18例小腿下端、踝周和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人选择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皮瓣最大17cm×11cm、最小6cm×5cm.结果:皮瓣Ⅰ期愈合15例,Ⅱ期愈合3例.随访6个月~2年,皮瓣质地、颜色良好.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血管蒂恒定,层次清晰,操作简单,皮瓣不牺牲主干血管,对小腿功能和外形影响小,皮瓣转移幅度大,是修复小腿中下段、踝周、足跟等软组织缺损的良好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12.
大隐静脉-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大隐静脉-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 2002年5月-2006年1月,对26例踝关节周围及足背软组织缺损患者行大隐静脉-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术.皮瓣面积最大为14 cm×7 cm,最小为6.5 cm×5.5 cm,平均9.3 cm×6.1 cm;蒂长3~7 cm,蒂宽3~4 cm,表面均保留1.5~2 cm宽的皮桥行明道转移.结果 25例皮瓣成活,随访6~18个月,皮瓣质地满意;1例皮肤坏死,但皮下组织部分存活,经游离皮片移植后创面愈合良好.结论 大隐静脉-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下肢远端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胫前区及足部创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科2009年9月~2012年11月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胫前及足部软组织缺损19例,其中4例合并Ⅱ型糖尿病,3例合并慢性骨髓炎及窦道形成.皮肤缺损面积8 cm×5 cm~17 cm×11 cm.结果 本组17例术后皮瓣存活良好,伤口一期愈合.1例术后皮瓣因引流不充分出现积血致远端部分坏死,行二期皮片移植术后愈合;1例因皮瓣蒂部软组织挫伤致血供不良改行交腿皮瓣后愈合.结论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可切取范围较大,血供丰富,解剖容易,不易损伤大血管,蒂部旋转灵活,能修复的创面部位较多,皮瓣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4.
带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筋膜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以伤指指背筋膜为蒂、带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岛状皮瓣顺行或逆行转移修复指背或指腹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2005年1月~2006年8月,收治17例22指中末节外伤软组织缺损,应用沿手指近、中节背侧指固有神经背侧支行走方向,设计并切取筋膜蒂皮瓣,修复缺损。切取皮瓣时蒂部带一矩形皮瓣,以减轻转位后皮瓣蒂部的张力。皮瓣顺行转移时不需缝合神经,逆行转移时与受区神经缝合。皮瓣切取范围不超过手指侧中线,切取面在腱周浅层,皮瓣转移轴线沿指固有神经背侧支走向。结果本组17例22指皮瓣全部成活。结论采用带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筋膜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指腹或指背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一种简单、安全,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应用第一掌骨背侧-大鱼际联合逆行皮瓣修复拇指较大面积缺损的效果.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12月哈尔滨市第五医院手外科收治5例拇指末节皮肤缺损患者,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22~50岁,平均36.8岁.其中末节脱套伤2例,末节离断伤2例,末节掌侧撕脱伤1例,缺损面积为7.0cmx5.0cm~4.0cmx5.0cm.采用第一掌骨桡背侧筋膜蒂皮瓣联合切取鱼际区逆行皮瓣修复,观察皮瓣外观、质地,供区瘢痕情况及感觉恢复、指腹胼胝体形成情况.结果 患者均随访6~12个月,平均9.6个月.患者均皮瓣外观良好,质地接近正常皮肤,无破溃发生.拇指末节皮肤可见皮纹,尺掌侧均可见少许胼胝体形成.其中供瓣区3例直接缝合,2例行中厚断层皮片移植,供瓣区均恢复良好.修复效果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4例,良1例.按英国医师协会感觉评分,感觉恢复至S3 2例,S4 3例.结论 将第一掌骨背侧逆行皮瓣与大鱼际区逆行皮瓣联合切取,手术操作简单,在同一麻醉下、同一术区内即可完成,桡背侧修复拇指背侧,鱼际区修复尺掌侧,修复后的拇指可获得背侧的保护性感觉及掌侧的耐磨性角质皮肤,是一种理想的适合拇指较大面积组织缺损修复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示指背侧皮瓣联合示指固有伸肌腱一次性修复拇长伸肌腱及皮肤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1月,我科收治的17例拇指指背侧皮肤缺损伴拇长伸肌腱部分缺失患者,均行改良的示指背侧皮瓣联合示指固有伸肌腱转移一次性修复术,通过观察皮瓣成活率、外形、皮瓣感觉和总主动活动(TAM)系统评定法评定疗效。结果本组17例患者手术顺利,可评价疗效。术后平均随访(15.3±5.1)个月,患者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外形及感觉良好,拇指功能按照TAM系统评定方法评为优12例(70.6%)、良5例(29.4%)、中0例、差0例。结论改良示指背侧皮瓣联合示指固有伸肌腱转移可一次修复拇长伸肌腱及皮肤缺损,手术操作简捷,供区损伤小,随访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解剖研究发现皮神经周围存在血管网,使皮神经皮瓣临床应用获得成功,隐动脉与胫后动脉分支吻合形成链状血管与隐神经伴行并营养皮肤,以此可切取游离、远端蒂、近端蒂皮瓣修复小腿、足、踝部创面。近年,静脉周围也发现血管网存在,为静脉皮瓣提供理论指导。本文就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及大隐静脉皮瓣的解剖研究及临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交腿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结合外固定架修复难治性小腿骨折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健侧小腿内侧隐神经走行的皮瓣,将隐神经保留在皮瓣中央,根据患肢创面设计、切取皮瓣后交腿缝合覆盖,双下肢用外固定架固定3~5周后断蒂,使用以上方法治疗小腿骨折伴皮肤软组织缺损12例。皮瓣面积6cm×5cm~19cm×11cm。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皮瓣全部存活,随访6~36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形满意,下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交腿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切取简单,厚薄适中,不损伤知名血管,是治疗受区血管条件受限的小腿骨折裸露创面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带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皮瓣修复手背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带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7例手背部软组织缺损采用带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进行修复,切取皮瓣面积最大为12 cm×8 cm,最小7 cm×5 cm。结果23例皮瓣完全成活,4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术后随访5~8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外观满意。结论带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切取简便,成功率高,是修复手背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供区。  相似文献   

20.
自1983年5月以来,我们应用改进的食指背测岛状皮瓣转移一期修复拇指及虎口皮肤缺损,效果良好。 手术方法 根据受区创面范围,在食指背侧进行皮瓣设计。先在远端及两侧切开,切至深筋膜下及伸肌腱浅面,将皮瓣向近端掀起。皮瓣蒂之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