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盆腔器官脱垂(POP)发病人群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77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发病年龄、与绝经时间的关系、合并症等情况。分析较年轻患者(<40岁)生产次数及产钳助产史,并与≥40岁患者产钳助产史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除1例无孕产史,其余均有阴道分娩史,平均产次3.65次。绝经后发病率明显增高,占62.60%,绝经后20年内发病率最高,50~69岁为高发年龄。合并慢性咳嗽及过敏性鼻炎史13例,合并糖尿病22例,有甲状腺功能亢进史15例,全子宫切除后阴道壁膨出12例。<40岁发病年轻患者产次1~3次的18例,4~8次的48例,其中家中分娩者15例,有6例合并会阴Ⅲ度裂伤。<40岁发病年轻患者66例中有产钳助产史者11例,≥40岁发病311例中产钳助产史者11例(P<0.01),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盆腔器官脱垂绝大多数应是复合病因造成。绝经后妇女、阴道分娩经产妇为盆腔器官脱垂高发病人群,较年轻发病妇女(<40岁)多产及有不良生产史者为易发病人群。合并有代谢性疾病及反复增加腹压疾病者盆腔器官脱垂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2.
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可影响50%以上的经产妇,且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年上升[1-3],发病因素与妊娠、阴道分娩、年龄及盆底支持组织结构退行性变等相关。由于此类疾病早期临床症状并不明显,老年女性对此类疾病的认识程度有限,患者通常无法得到及时的治疗。因出现相关症状而就诊治疗的仅有大约11.1%[4]。各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因素对自然分娩初产妇产后早期盆腔器官脱垂(POP)的影响,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早期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2~10月在北京医院自然分娩并参加产后盆底功能检查的初产妇281例,分别在产后42~60d进行盆底功能评估和POP-Q评分,分析不同因素对产妇产后POP的影响。结果:自然分娩的初产妇产后发生POP 134例(47.7%),其中阴道前壁膨出79例(59.0%),阴道后壁膨出26例(19.4%),轻度子宫脱垂29例(21.6%)。多因素分析显示,1与孕期体重增加10kg的产妇相比,体重增加15~19.9kg的产妇产后早期POP的发生率显著升高(OR=2.16,95%CI:1.05~3.07);2与分娩时体重指数(BMI)18.5~24.0的产妇相比,BMI≥28的产妇产后发生POP的风险显著增加(OR=1.10,95%CI:1.02~2.14);3与第一产程3h相比,第一产程3~6h的产妇产后早期发生POP的风险降低(OR=0.09,95%CI:0.03~0.86),但第一产程时间12h时,产后POP的风险显著增加(OR=1.24,95%CI:1.05~2.45);4与第二产程时间≤1h相比,第二产程1h产后早期POP的风险显著增加(OR=1.72,95%CI:1.15~3.33)。结论:自然分娩的初产妇产后早期POP发生率高,与妊娠和生产相关的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围产期盆底知识宣教和训练,做到早期防治,以减少远期PFD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张小宏 《药物与人》2014,(5):240-240
目的:探讨盆底重建术治疗女性盆腔器官脱垂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给予盆底重建术进行治疗,对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进行观察,并比较术前、术后POP-Q各点评分及生活质量。结果:该60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均治愈出院,平均手术时间(65±18)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45±59)mL;平均住院时间(8.3±2.96)d;术后仅2例患者发生尿潴留给予尿管重置,症状得到解除;术后Aa、Bb、C评分明显优于术前,(P〈0.01);术后Ap、Bp评分明显优于术前,(P〈0.05);术后1年脱垂程度(8.29±14.97)分、健康状况(10.72±16.55)分、生活影响(13.46±11.53)分、情绪影响(10.86±13.36)分、社交关系(13.46±22.76)分,明显优于术前(P〈0.01)。结论:POP采用盆底重建术治疗对于改善肠道、泌尿生殖及性功能,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效果,同时其治愈率高,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樊莉琳  雷刚  徐素琴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6):2542-2544
目的:探讨女性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患者的尿动力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6月因盆腔器官脱垂行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的尿动力学检查参数。结果:60例患者中,15例尿动力学参数全部正常,45例患者有不同的尿动力学参数。其中压力性尿失禁15例,逼尿肌不稳定4例,不稳定膀胱3例,低顺应性膀胱5例;膀胱感觉增强15例,膀胱感觉延迟1例,膀胱容量减低9例;逼尿肌收缩乏力2例;残余尿7例;膀胱出口梗阻8例,可疑梗阻17例。结论:尿动力学检查对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诊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厦门社区人群盆腔器官脱垂的患病率,分析患病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厦门社区成年有性生活史的女性3453例进行问卷调查、测量体重、身高和妇科检查。对盆腔器官脱垂相关因素分别经单因素分析(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本次共调查3453例,年龄在20~84岁之间,平均(45±16)岁。盆腔器官脱垂的患病率为22.07%。盆腔器官脱垂的患病率趋势随年龄增加而上升。影响盆腔器官脱垂患病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7项危险因素:阴道分娩≥2次,年龄≥40岁,体重指数≥24kg/m2,糖尿病,绝经,重体力劳动,文化程度初中以上。结论针对盆腔器官脱垂各个影响因素,应积极采取措施,以预防患盆腔器官脱垂发生。  相似文献   

7.
盆腔器官脱垂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它虽不是威胁生命的疾病,但其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由此可引发一系列社会和卫生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对盆腔器官脱垂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主要就其患病率、危险因素、发病机制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动态核磁共振成像(MRI)诊断女性盆腔器官脱垂(PO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2年5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科就诊的POP患者28例,进行妇科检查、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期、动态MRI检查,分别进行HMO分度、PCL分级,将两者的测量数据及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POP体格检查诊断结果:阴道前壁膨出27例,子宫脱垂27例,阴道后壁膨出19例。HMO分度诊断结果:膀胱膨出23例,子宫脱垂26例,直肠膨出15例。PCL分级诊断结果:膀胱膨出24例,子宫脱垂26例,直肠膨出13例。妇科检查位点与动态MRI测量点的相关性:Aa、Ba、C、Ap、Bp临床测量5点与动态MRI测量相关点均呈正相关。在诊断POP方面,HMO分度与POP-Q分期诊断前、中、后盆腔脱垂的一致性Kappa检验结果分别为:K=0.291、0.650、0.414;PCL分级与POP-Q分期诊断前、中、后盆腔脱垂的一致性Kappa检验结果分别为:K=0.364、0.650、0.443;两种方法均显示出诊断前盆腔一致性弱,中盆腔、后盆腔一致性中等。在诊断脱垂程度一致性方面,HMO分度与POP-Q分期诊断前、中、后盆腔脱垂程度的Kappa检验结果分别为:K=0.030、0.150、0.279,一致性均差;PCL分级与POP-Q分期诊断前、中、后盆腔脱垂程度的Kappa检验结果分别为:K=0.486、0.552、0.443,一致性均中等。结论动态MRI能够准确评估POP,对评估中盆腔脱垂更敏感,在进行POP分期时,使用PCL分级法较HMO分度法更客观、准确。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阴道前壁中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盆腔器官脱垂(PO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59例POP患者及46例非脱垂患者(对照组)的阴道前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S一P法)检测59例脱垂患者的阴道前壁组织标本中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结果: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在未绝经组POP患者和对照组阴道前壁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在绝经组POP患者和对照组阴道前壁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可能促进了PO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疗效和手术技巧。方法:对该院妇科自2005年11月~2008年8月收治的41例盆腔器官脱垂(子宫脱垂,阴道顶端脱垂)的患者进行了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分析其临床疗效,并进行2年的随访观察。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进行该术式治疗,术中无1例发生术中、术后出血或脏器损伤。有3例术后腰骶部疼痛多天,但术后1~3周左右均症状缓解出院。41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术后病率4例,术后无1例复发,术后随访平均10个月(1~24月),主观治愈(术后患者无任何自觉症状)率和客观治愈(术后子宫脱垂和阴道穹窿脱垂POP-Q分期为0期)率均为100%。结论:对子宫脱垂和/或阴道顶端脱垂的患者施行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矫治阴道穹隆膨出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BMI)与盆腔器官脱垂(POP)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8年间该院收治的102例POP患者(POP组)和204例同期非POP妇科手术患者(非POP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疾病因素,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POP发生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图分析BMI对POP的预测效率。结果POP组年龄>60岁者比例、体质指数(BMI)>24 kg/m^2者比例、自然分娩者比例、绝经者比例、有POP家族史者比例、盆腔手术史者比例、高血压史者比例、慢性便秘病史者比例高于非POP组(P<0.05),且POP组患者孕次、产次多于非POP组(P<0.05);Logistics回归结果显示,低孕次、低产次是POP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年龄、BMI、家族史、盆腔手术史、自然分娩均是PO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BMI预测POP发生曲线下面积(AUC)为0.571,cut-off为23.905 kg/m^2,灵敏度为0.461,特异度为0.725。结论POP发生影响危险较多,BMI是影响POP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BMI=23.905 kg/m2是预测POP发生的最佳临界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女性激素及其相关受体与盆腔器官脱垂(POP)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2018年12月义乌市妇幼保健院19例POP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无POP患者43例作为对照组,62例患者在入院时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雌二醇(雌激素)、睾酮(雄激素)水平,采用HE染色观察两组盆底...  相似文献   

13.
盆腔器官脱垂是一种中老年妇女常见的手术率、复发率较高的疾病.该文主要从造成盆底肌源性损伤、神经源性损伤和结缔组织成份变化原因的角度对病因进行分析.其中造成盆底肌源性损伤的原因又分为分娩损伤、腹压持续增加和伴随增龄的肌肉机能退化;结缔组织的成份变化则从结缔组织比例的变化、调节胶原的酶的变化和酶含量变化与性激素的关系角度进行阐述.同时对该病的主要预防方法包括生育方式的改变、性激素补充治疗、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盆底肌肉锻炼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产后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病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孕产期保健、预防产后POP提供监测指标。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7月产后42~60 d到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做产后检查的产妇2 386例,采集其基本信息和孕产信息,分析产后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病情况,并运用χ2检验、t检验、秩和检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产后盆腔器官脱垂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生阴道前壁脱垂1 728例(72. 4%),阴道后壁脱垂938例(39. 3%),子宫脱垂480例(20. 1%),3种中存在任何一种即视为盆腔脏器脱垂,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75. 2%。产后盆腔器官脱垂的单因素分析:年龄≥35岁、孕次、产次、阴道分娩、初产妇第二产程、产后BMI≥24、新生儿体质量≥4. 0 kg、盆底肌力3级、合并尿失禁是产后盆腔器官脱垂的影响因素(P0. 05)。多因素分析:经产妇、阴道分娩、初产妇第二产程、产后BMI≥24、新生儿体质量≥4 kg、盆底肌力3级、合并尿失禁是产后盆腔器官脱垂的危险因素(P0. 05)。结论高龄、阴道分娩、初产妇第二产程延长、分娩巨大儿、产后超重或肥胖等因素是产后盆腔器官脱垂的危险因素,可作为孕产期保健、预防产后盆腔器官脱垂的重点监测指标。孕期应重视体质量管理,监测胎儿体质量情况,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阴道分娩时应监测产程进展,尽量缩短第二产程,避免产钳、胎吸等阴道助产方式;加强相关知识教育,普及妇女对盆底功能障碍知识健康教育,从而从源头预防并减少PO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盆底重建术proliftTM系统进行全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评价2009年1月~2010年12月延边大学附属医院32例盆腔器官脱垂全盆底重建术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单纯全盆底重建术的平均手术时间为71 min,平均出血量为180 ml,随访时间1~10个月,治愈31例,占96.87%,好转1例,张力性尿失禁及网片暴露各1例。结论:proliftTM系统全盆底重建术在纠正盆腔器官脱垂中达到解剖和功能的完全恢复,是安全有效的新型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在妇科住院病人中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率和风险因素。方法:选择非急诊、无加用腹压的禁忌症的妇科住院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盆腔器官脱垂量化分期系统(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fication,POP-Q),病人取膀胱截石位,向下屏气时测量POP-Q各数值,并调查相关风险因素。结果:收集到4 362例病例,年龄18~84岁,未产妇991例(占22.72%),经产妇3 371例(占77.28%);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率:0期46.49%,期43.88%,期6.17%,期2.41%,期1.05%。重度POP的风险因素包括年龄大于40岁、低雌二醇水平、经产和多次分娩史。结论:妇科住院病人中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国外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女性盆腔器官脱垂(POP)发病的相关因素,为制定预防方法提供依据。方法:于2009年1月~8月间随机调查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就诊患者的盆腔器官脱垂情况、盆腔手术史、慢性病(咳嗽、便秘、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发病情况。对583例调查者的有效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83例调查者中,高血压患者POP患病率为27.1%,显著高于未患高血压者的15.5%(P<0.05)。糖尿病、慢性便秘和慢性咳嗽不影响POP患病率。38.6%有腹部手术史者患盆腔器官脱垂的几率显著高于无腹部手术史者(P<0.01)。结论:高血压使盆腔器官脱垂发病率提高,腹部手术史与盆腔器官脱垂发病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8.
19.
阴道半封闭术治疗老年严重盆腔器官脱垂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阴道半封闭术加会阴体重建治疗老年严重盆腔器官脱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008年8月至2012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妇科收治的老年严重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行阴道半封闭术35例,观察术中术后情况、术后随访及生活质量。结果盆腔器官脱垂分度(POP-Q)评估显示Ⅲ期5例,Ⅳ30例。手术麻醉方式:硬膜外25例(71.4%),全麻10例。平均手术时间(52.0±6.4)分钟;平均出血量为(63.0±10.8)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4.0±1.8)天。随访6~48个月,期间无复发,未出现新发尿失禁病例,主观满意率为100%。结论对于无性生活要求、并有严重盆腔器官脱垂的高龄妇女,阴道半封闭术加会阴体重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盆腔器官脱垂已经是目前社会上十分困扰当代女性的一类疾病,已有原来越多的学者对这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出了一些新的方向,但对其发生的生物学机制的研究还是相对较少,故将目前为止国内外针对盆腔器官脱垂性疾病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机制,HOXA11表达减少;Wnt经典信号通路表达受抑制;赖氨酰氧化酶样蛋白-1(LOXL1)缺乏;细胞内活性氧积累;雌激素受体(ERα)表达下调;乙酰肝素酶的存在及表达等热门研究方向做一综述,希望能为后续更多优质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也为盆腔器官脱垂性疾病的诊治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