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脐动脉血血气分析联合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对新生儿窒息脑损伤的早期(生后12 h内)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80例足月产窒息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窒息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窒息组(n=47)和重度窒息组(n=33)。选择同期在该院出生的健康足月产新生儿纳入对照组(n=80)。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对3组新生儿脐动脉血血气分析4项指标,包括乳酸、pH值、碳酸氢根(HCO3-)及剩余碱浓度,分别进行总体及两两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aEEG结果轻度异常与重度异常新生儿的智力发育指数(MDI)及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评估结果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对3组新生儿的aEEG检查结果异常率,aEEG结果轻度异常与重度异常新生儿出院后随访1年的生长发育异常率及癫痫发生率等进行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对新生儿脐动脉血血气分析4项指标和aEEG检查结果与新生儿窒息程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aEEG与脐动脉血气分析、MRI相关性。方法将115例窒息新生儿根据窒息程度分为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在生后6h内对所有观察对象进行aEEG监测,按aEEG结果把全部患儿分为正常aEEG组、轻度异常aEEG组、重度异常aEEG组,在生后立即进行检测脐动脉血气分析,6h内对其进行aEEG监测、生后3~7d在镇静睡眠情况下行头颅MRI检查。结果 1)aEEG异常程度与新生儿窒息临床分度有显著相关(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为0.729,P0.001);2)在生后1min脐动脉血气分析中,pH值和BE值,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轻度异常组、重度异常组pH值和BE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重度异常组明显低于轻度异常组(P0.05或0.01);3)aEEG异常程度与MRI分度有显著相关性(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为0.688,P0.001)。结论aEEG可用于窒息新生儿早期脑损伤的脑功能评价,且窒息程度与aEEG异常发生率呈正相关。aEEG可结合血气分析、头颅MRI对脑损伤程度进行早期评价。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学工程》2017,(3):295-296
目的探讨围产期新生儿出生早期应用振幅整合脑电图检测对脑损伤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足月分娩的窒息新生儿70例,设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我院健康足月分娩的35例新生儿,设为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出生后6小时开始检测,分析睡眠-觉醒周期、痫性活动的特点,探讨临床各指标与脑损伤、窒息程度之间的联系。结果观察组中,轻度缺血性缺氧脑病患儿的振幅整合脑电图背景活动正常为3例,轻度异常为10例;中度缺血性缺氧脑病患儿的振幅整合脑电图背景活动轻度异常为1例,重度异常为2例。振幅整合脑电图背景活动与缺血性缺氧脑病临床分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新生儿出生早期振幅整合脑电图背景活动变化与围产期的窒息情况及脑损伤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出生时进行监测可为脑损伤高危因素的窒息足月新生儿的早期诊断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为早期干预提供指导,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分析脐动脉血气及新生儿Apgar评分之间的关系,探索更准确诊断新生儿窒息的标准.方法 随机采集(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陕西省妇幼保健院分娩活婴1 980例脐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同时对新生儿进行1、5、10分钟Apgar评分.登记新生儿一般信息、出生情况、母围产因素,并跟踪新生儿的临床过程及窒息后的治疗结果.对1分钟Apgar≤7分的低Apgar评分与相应的脐动脉血气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分钟Apgar评分≤3分的重度窒息新生儿与≥8分正常新生儿的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比较,H+浓度负对数、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剩余碱值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F值分别为8.375、43.479、6.978、80.557,均P<0.01).1分钟Apgar评分4~7分的轻度窒息新生儿与≥8分正常新生儿的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比较,H+浓度负对数、二氧化碳分压、剩余碱值均有显著性差异(F值分别为6.622、22.467、6.890,均P<0.05).1分钟Apgar评分≤3分的新生儿重度窒息与Apgar评分4~7分的新生儿轻度窒息血气分析结果中,H+浓度负对数、剩余碱和氧分压值均有显著性差异(F值分别为9.012、15.926、8.244,均P<0.05).结论 脐动脉血气分析比Apgar评分更具客观性,脐动脉血气分析结合低Apgar评分作为诊断新生儿窒息的重要指标,可减少误诊率、漏诊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持续脑功能监测在新生儿脑损伤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中、重度窒息新生儿50例,记录出生后6 h、24 h、48 h新生儿振幅整合脑电图(a EEG)以及出生后3 d内头颅MRI检查结果。比较不同时间段内a EEG预测窒息患儿早期脑损伤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并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窒息患儿脑损伤诊断的一致性。2月龄时及6月龄时分别进行神经行为学评估以及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结果 50例窒息新生儿中,中度窒息23例,重度窒息27例。出生后6 h内a EEG显示,异常37例(74.0%),其中轻、重度异常率分别为42.0%、32.0%。MRI检查显示,异常30例(60.0%),正常20例(40.0%)。2月龄时进行神经行为学评估,神经行为异常18例(36.0%)。6月龄时进行儿童神经心理发育测试,正常44例(88.0%),偏低4例(8.0%),低下2例(4.0%)。结论新生儿出生后6 h内a EGG对窒息新生儿早期脑损伤有着较好的临床诊断价值,与新生儿近期神经系统发育的相关性较大。  相似文献   

6.
吴起武 《中国妇幼保健》2011,(19):2939-2941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阴离子间隙(AG)变化及其与血清电解质的关系。方法:对335例出生时窒息并经复苏处理后的新生儿作血电解质、肾功能、动脉血气检测,计算AG值。结果:高AG 161例(48.06%),正常AG 162例(48.36%),低AG 12例(3.58%)。轻、重度窒息组高AG发生率分别为47.40%、52.17%;AG均值分别为(16.01±5.73)mmol/L、(17.31±6.86)mmol/L,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G值与血清Na+成正比,与血清HCO3-成反比,与血清C l-无明显相关。结论:窒息新生儿高AG发生率高,AG值升高同血清Na+和HCO3-关系密切,应常规测定AG值以指导治疗,避免盲目补碱。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脐动脉血气指标、血清中脐血高迁移率族蛋白-1 (HMGB-1)和白介素-6 (IL-6)在新生儿窒息中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0月在普宁市人民医院确诊的70例窒息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Apgar评分分为轻度组(55例)和重度组(15例),另选取同期在该院出生的66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新生儿脐血HMGB-1、IL-6水平及脐动脉血气指标(pH、PaO_2、PaCO_2和BE)。结果重度组和轻度组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重度组和轻度组脐血HMGB-1、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窒息新生儿脐血HMGB-1、IL-6和脐血PaCO_2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 05),而与脐血pH、PaO_2及BE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 05)。结论脐血HMGB-1、IL-6水平与新生儿窒息密切相关,结合脐动脉血气分析检测有助于新生儿窒息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8.
192例新生儿窒息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4月出生的3 654例活产儿中发生窒息的192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5.3%,其中轻度窒息153例,占79.7%;重度窒息39例,占20.3%。新生儿窒息与胎儿宫内窘迫、孕周、产时体重、分娩方式密切相关。早产儿、极低体重儿、产钳助产儿、臀位助产儿重度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新生儿(P<0.01)。结论:重视孕期保健,减少低出生体重儿和巨大儿出生,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加强产程监护,提高助产和复苏技术是降低新生儿窒息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脐血血气分析早期预测围产儿缺氧缺血状态,探讨脐血血气分析与Apgar评分的相关性,指导临床治疗。方法:344例新生儿出生后在其第一声啼哭前立即抽取脐动脉血0.1ml进行血气分析,同时对新生儿进行1min、5min、10minApgar评分,记录围产因素,并跟踪新生儿的临床过程。结果:新生儿脐血血气分析中,pH最低为6.585,pH<7.20者46例,新生儿窒息31例;重度窒息组、轻度窒息组和正常组比较,pH、PaCO2、HCO3-及BE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PaO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Apgar评分≤7分的窒息组31例中有10例pH<7.20,在Apgar评分≥8分的正常组313例中有36例pH<7.2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脐血血气分析有助于判断胎儿血气异常的性质及其严重程度,对于分析胎儿娩出前的状态、评价产科处理经过、指导新生儿治疗、估计新生儿预后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对窒息新生儿早期监测微量血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微量血糖仪对56例足月窒息新生儿和50例足月正常新生儿在出生24小时内的7个时段(1、2、4、6、8、12、24小时)进行微量血糖监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重度窒息足月新生儿微量血糖平均值随小时龄增加呈不断递减现象,而轻度窒息者和正常足月新生儿则随小时龄增加呈不断递增现象,3组均以生后6小时内血糖平均值递减递增现象表现突出.在生后6小时内重度窒息组在每个小时龄段发生高血糖的比率较轻度窒息组的高(χ2值分别为19.22、17.25、7.97、5.38,均P<0.05);相反轻度窒息组在每个小时龄段发生低血糖的比率则较重度窒息组的高(χ2值分别为18.21、12.58、6.29、5.18,均P<0.05),而且窒息程度越重,血糖异常数及异常率越高.随着小时龄的增加和治疗的作用,3组新生儿血糖异常数及异常率均出现递减现象.结论 新生儿窒息可出现糖代谢紊乱,因此加强窒息新生儿早期血糖监测对判断病情、指导治疗及改善预后均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张蔚 《中国医师杂志》2007,9(2):159-160
目的观察新生儿窒息后血清心钠素及血糖水平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0例窒息新生儿的血清心钠素、血钠及血糖水平,并与20例正常新生儿作对比。结果40例窒息患儿中,重度者血糖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轻度组血糖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重度窒息患儿血清心钠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程度愈重,血清心钠素水平愈高,而与之相对应的是血清钠的下降,两者呈负相关。结论在治疗新生儿窒息的过程中要严密观察血清心钠素及血糖的变化,严格控制葡萄糖输注的量及速度,应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血中胃泌素、胃动素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以及促使其恢复的可能相关因素。方法将100例窒息新生儿分为轻度窒息组及重度窒息组,其中重度窒息组随机分为禁食组(A)与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组(B),用放射免疫法对出生后第1日喂奶前及第5日空腹血中胃泌素、胃动素浓度进行了测定,与正常新生儿作对照。结果①轻度窒息组生后第1日血中胃泌素、胃动素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重度窒息组生后第1日血中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意义(P<0.01);生后第5日空腹血中胃泌素、胃动素浓度均较生后第1日喂奶前升高(P<0.05);其中A组仍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B组其水平较A组明显升高(P<0.01),与同期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轻度窒息新生儿生后第1日新生儿血中胃泌素、胃动素的水平基本同正常新生儿,提示可酌情给予早期胃肠营养。②重度窒息新生儿生后第1日血中胃泌素、胃动素的水平明显降低,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可缩短两种激素水平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窒息后血糖及电解质改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魏莉 《现代医院》2008,8(1):42-43
目的研究窒息新生儿出生早期血糖、电解质的变化,为治疗及监护提供依据。方法窒息新生儿在生后24h内采取股静脉或颈静脉血2ml。观察组采血时平均日龄8.62h,对照组10.2h,留取血糖标本均在喂养和输液前取血。结果观察组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血糖<2.24mmol/L者,观察组11例(34.4%),对照组2例(6.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2=4.79,p<0.05)。观察组血清肌酐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其中血清肌酐≥132μmol/L者6例。血清钠浓度低于对照组,其中血清钾>6.4mmol者观察组18例,对照组6例,两组差异显著(2=3.89,p<0.05)。血清钠<124mmol/L者观察组23例,对照组9例,差异非常显著(2=10,p<0.01)。两组血清氯比较无明显差异。观察组血钙低于对照组,其中低于1.8mmol/L者观察组8例,对照组1例,差异显著(2=4.44,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注意血糖、血钠、钙、钾的检测,防止低血糖、高血糖及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的发生。对降低新生儿窒息的死亡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分娩时机及方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终止妊娠的时机与方式。方法:对28~41周的155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不同孕周孕妇以及新生儿的妊娠结局。结果:全部产妇均痊愈出院,101例以剖宫产终止妊娠(占65.16%),足月新生儿无1例死亡,早产儿死亡14例,其中孕龄<34周且新生儿体重<1500 g的早产儿死亡率明显增高。不同孕周的孕妇在年龄、血压、分娩方式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24 h尿蛋白定量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孕周的新生儿在体重、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死亡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分娩方式的新生儿在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死亡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孕龄达34周,估计胎儿体重>1500 g,可积极终止妊娠,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窒息后高胆红素血症阴离子间隙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窒息后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阴离子间隙(anion gap,AG)变化,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测定62例窒息后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血电解质、肾功能、肝功能,计算AG值,46例同时做动脉血气分析。结果:高AG 28例(45.16%)、正常AG 32例(51.61%)、低AG 2例(3.23%)。AG增高与血Na+浓度成正比,与HCO3-呈反比,与血Cl-和BUN、Scr无明显相关性。轻、重度窒息后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AG水平、高AG发生率、血电解质及肾功能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窒息后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高AG代酸发生率高,应常规测定血电解质及动脉血气分析,计算AG值指导治疗,以免盲目用碱纠酸。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了解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新生儿窒息合并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全院儿科新生儿病房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2例窒息新生儿为实验组(轻度窒息52例,重度窒息10例),于窒息后3 h、6 h检测血清H-FABP浓度,同时检测肌钙蛋白I(cTnI)浓度,并选择36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实验组最终确定心肌损害27例,无心肌损害35例,比较两组间H-FABP和cTnI水平,并比较H-FABP、cTnI检测心肌损害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重度窒息组于发病后3 h、6 h H-FAB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60,P<0.01;t=35.24,P<0.01),轻度窒息组各时间段H-FABP水平稍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t=2.15,P>0.05;t=1.37,P>0.05),重度窒息组于发病后3 h、6 h H-FABP水平高于轻度窒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31,P<0.01;t=30.58,P<0.01)。心肌损害组在窒息后3 h H-FABP水平、窒息后6 h H-FABP和cTnI水平高于无心肌损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3,P<0.01;t=64.21,P<0.01;t=89.12,P<0.01)。窒息后3 h、6 h H-FABP检测心肌损害的灵敏度均高于cTnI(χ2=5.74,P<0.01;χ2=3.92,P<0.01),特异度二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H-FABP在窒息患儿发生心肌损害后升高时间早于cTnI,且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好,可作为早期诊断窒息后心肌损害的理想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水平与新生儿窒息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收治的71例窒息足月新生儿为对象,依据Apgar评分分为轻、重度窒息两组,另选取正常足月新生儿45例为对照组,对动脉血乳酸进行评价。结果:窒息组血乳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乳酸水平与窒息程度成正比。结论:早期检测血乳酸水平可作为临床判断新生儿窒息程度的辅助实验室指标,可弥补Apgar评分在诊断新生儿窒息中的不足,对指导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检测在新生儿窒息肾功能评估中的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陕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窒息患儿共79例(男37例、女42例),按新生儿窒息Apgar评分标准分为轻度窒息组(55例)和重度窒息组(24例);同期选择健康足月新生儿共50例(男23例、女27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新生儿血清Cys C水平,并与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等指标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轻度窒息组Cys 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轻度窒息组Cr、BUN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度窒息组Cys C、Cr和BUN水平较轻度组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窒息组中Cys C、Cr和BUN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29.0%、25.5%、21.8%,各项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重度窒息组中Cys C的异常率为87.5%,显著高于Cr和BUN的异常率(分别为41.7%和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97,P<0.01)。血清Cys C与BUN和Cr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性(r=0.84,0.88,P<0.05)。结论 血清Cys C水平可作为评价新生儿窒息致肾损害的敏感指标,且对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较血清BUN、Cr更高,对临床窒息新生儿肾功能监测、病情判断和预后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窒息血清电解质和血糖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时,血清电解质、血糖变化及与病情发展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窒息新生儿中入本院前无静脉治疗患儿65例(窒息组)。窒息程度按Apgar评分标准,将其分为轻度窒息组(n=32)与重度窒息组(n=33),并以同期非窒息新生儿30例为对照组。入院后第1次静脉血的血清电解质和血糖检测结果为评价标准,并行Х^2检验、t检验和OR分析,进行血清电解质和血糖比较。结果窒息组电解质(钾、钠、氯、钙)与对照组比较,除血清钾变化差异无显著意义外,血清钠、氯、钙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OR分析显示,窒息组低血钠、氯、钙和高血糖的发生率远大于对照组,而窒息组的低血糖、高血钾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窒息组较对照组更易发生高血糖(P〈0.01)。轻度窒息组与重度窒息组血糖、钠、氯、钙等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窒息可引起血清电解质紊乱和血糖改变,是发生低血钠、氯、钙,高血糖的危险因素。电解质紊乱程度与窒息轻重关系密切,及时发现并纠正内环境紊乱,将有利于降低多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20.
韩旭颖 《现代保健》2013,(22):106-108
目的:分析窒息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情况。方法:选择161例足月新生儿,按窒息程度分为重度窒息组31例、轻度窒息组60例以及无窒息组70例,对三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重度窒息组、轻度窒息组、无窒息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分别为16.13%、36.67%、61.43%,轻度窒息组与重度窒息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低于无窒息组,重度窒息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窒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均低于无窒息新生儿,窒息越重,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越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