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李淑媛 《药物与人》2006,19(12):17-17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选择健康的食用油。吃油是一件既简单又复杂的事情,说简单是因为很平常,说复杂是因为健康营养很重要,怎么挑选食用油更科学更合理是消费者普遍关心的话题。人类第一杀手心脑血管疾病致病因素就藏在我们家厨房的油桶里!食用油类方法不当时,会使大量大分子的脂质沉积,心脑血管疾病都是因为血管中的脂肪或胆固醇的沉积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油是人们每日必吃的食物,因此它的用法是否科学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如果使用不当,日积月累可引发多种疾病。国人的烹饪习惯造成我们每天消耗的食用油量很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食用油推荐摄入量为25~30克,超量则影响健康。除了用油量要控制,食用油应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搭配使用,别老吃一种油,换着吃油,饮食多样化更益于健康。  相似文献   

3.
于化民 《现代养生》2006,(11):16-17
提到粮油安全,人们想的往往是如何避免类似毒大米、掺假油等事件的发生,而很少意识到饮食不均衡所带来的日益严重的健康隐患。这说明全民饮食与健康知识的普及任重而道远。以下就食用油究竟应该怎么吃的问题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与疾病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科学已经证明,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等代谢疾病与饮食密切相关。在这些知识已深入人心的今天,我们发现,尽管人们想通过饮食吃出健康,却没有收到相应的效果。这是为什么呢?问题的关键在于虽然许多人知道膳食结构不合理是导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发的主要原因,但仍然食无禁忌。只有掌握科学的营养膳食知识,改变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并持之以恒,才能达到吃出营养,吃出健康,吃掉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大公 《健康大视野》2010,(19):46-47
民以食为天。人们摄取饮食不仅仅是为了充饥,更重要的是利用饮食有效地维持生命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延缓衰老,防治疾病,保持健康。所以,地球上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人类的饮食养生保健。  相似文献   

6.
食用油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与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研究表明,油脂类型选择不当和油脂摄入量不当,造成了现在以肥胖为基础的慢性疾病的不断增多,带来了诸多健康隐患。4月26日,“食用油营养与健康专题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研讨会,由昭光大众健康研究所主办,东海粮油工业(张家港)有限公司滋采营销中心、《药物与人》杂志社协办,好乐士健康顾问有限责任公司承办。来自北京营养研究领域的专家和临床医学专家齐聚一堂,围绕食用油的营养与健康展开讨论,提出了许多切实指导日常生活用油的结论,这里面不乏很多新概念、新建议、新主张。比如最近新涌现的高端食用油究竟是些什么样的油?“三高”人群、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特殊人群该如何选择使用食用油?我们怎样避免传统饮食习惯中的食用油使用误区?等等。尤其是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教授提出的“减半、搭配、低温”三点食用油新主张,是能够让老百姓一听就懂、一懂就用、一用就灵的。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专家们是怎么说的吧!  相似文献   

7.
闵青 《大众健康》2016,(7):23-26
在我们中国人的日常饮食中,煎炒烹炸样样离不开食用油.食用油的作用可不止是调味,它还和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对于食用油产生了担心:油吃多了会不会造成高血脂?会不会对心血管不好?  相似文献   

8.
在健康消费盛行的今天,每天都要吃的食用油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追求健康、天然、营养已经成为人们选择食用油的标准。而随着食用油市场健康风的兴起,被誉为“长寿油”的野生茶油日益被消费者青睐。  相似文献   

9.
生活中,很多人习惯性地认为食用油和酱油、醋一样,不过是一种调味品,因此在日常饮食中很少注意到食用油与健康的关系。多数人认为,只要不是假冒伪劣产品,选择什么样的食用油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不大:什么油好吃。什么油香,就应该选什么油。而另一些人则认为,食用油是人体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更多地从饮食健康的角度来考虑选择食用油。事实上,这已成为公众目前对于食用油的争论焦点。  相似文献   

10.
多少年来,色拉油、花生油等传统油种几乎垄断了中国市场。以前人们消费食用油,主要是食用油能提供消费者烹调、口感。而随着世纪健康风的迅猛刮起,作为人们在消费观念上的一种升级换代,食用油不仅要获取以上功能,更重要的是还应获得营养和健康。目前市场上食用油的种类越来越多,那么,到底哪种食用油最适合你呢?读了下面几篇小文,或许对您有点启发。  相似文献   

11.
多少年来,色拉油、花生油等传统油种几乎垄断了中国市场。以前人们消费食用油,主要是食用油能提供消费者烹调、口感。而随着世纪健康风的迅猛刮起,作为人们在消费观念上的一种升级换代,食用油不仅要获取以上功能,更重要的是还应获得营养和健康。目前市场上食用油的种类越来越多,那么,到底哪种食用油最适合你呢?读了下面几篇小文,或许对您有点启发。  相似文献   

12.
用油禁忌     
多少年来,色拉油、花生油等传统油种几乎垄断了中国市场。以前人们消费食用油,主要是食用油能提供消费者烹调、口感。而随着世纪健康风的迅猛刮起,作为人们在消费观念上的一种升级换代,食用油不仅要获取以上功能,更重要的是还应获得营养和健康。目前市场上食用油的种类越来越多,那么,到底哪种食用油最适合你呢?读了下面几篇小文,或许对您有点启发。  相似文献   

13.
多少年来,色拉油、花生油等传统油种几乎垄断了中国市场。以前人们消费食用油,主要是食用油能提供消费者烹调、口感。而随着世纪健康风的迅猛刮起,作为人们在消费观念上的一种升级换代,食用油不仅要获取以上功能,更重要的是还应获得营养和健康。目前市场上食用油的种类越来越多,那么,到底哪种食用油最适合你呢?读了下面几篇小文,或许对您有点启发。  相似文献   

14.
多少年来,色拉油、花生油等传统油种几乎垄断了中国市场。以前人们消费食用油,主要是食用油能提供消费者烹调、口感。而随着世纪健康风的迅猛刮起,作为人们在消费观念上的一种升级换代,食用油不仅要获取以上功能,更重要的是还应获得营养和健康。目前市场上食用油的种类越来越多,那么,到底哪种食用油最适合你呢?读了下面几篇小文,或许对您有点启发。  相似文献   

15.
亚健康状态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世界卫生组织宪章》中明确指出:“健康乃是人在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这说明人们对健康涵义的理解越来越深刻了.人们对生存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了。  相似文献   

16.
李荣 《药物与人》2004,(9):11-11
优质的食用油买回家之后,还要看在家中的保存和使用是否科学合理。所以,每个消费者都应当了解储存和使用食用油的基本知识。只需注意以下问题,就可以基本上保证饮食的健康和安全。  相似文献   

17.
石新 《长寿》2006,(6):6-6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虽说科学现在已经发展到可以不通过进食也能让人活着,然而那毕竟是临时的或短期的措施,不属正常情况,正常情况下人们还必须通过饮食来维持自己的生命。健康人是这样,患有这样那样各种疾病的老年人更是如此。 特别是——我们在此强调一下——患有各种疾病的老年人对饮食的要求则更是不能马虎,更需要精心安排。因为饮食对这部分老年人来说,它既是患者维系生命的根本,也关系到其病情能否得到有效地控制或康复。因此,患了什么病需要怎样的饮食调理,就成为老年患者非常关心的问题了。 有鉴于此,本刊特地策划组织了这样一组文章,专门谈患有各种老年病的朋友在饮食上的注意事项问题,以满足他们的需要。需要说明一点:单纯依靠饮食,对疾病的防治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饮食调理与其他保健方式如运动、服药、调整心理等结合起来,才有意义,才能发挥更好的效用。这一点务请老年朋友给予考虑。 好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本期的《健康话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市场上逐渐出现了多种食用油,如:玉米油、红花籽油、橄榄油、棕榈油、芝麻油等高档营养油流行。市场上食用油品种的变化,表明人们对健康的重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是,在许多媒体上宣传报道时,只强调了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要多食用玉米油,实际上,这是一个误解,那些没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更应当食用玉米油。因为,预防比治疗更重要。生活中,我们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认识普遍存在误区。我们常说的心脑血管疾病,虽然病情表现为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脑血栓等,但引起疾病的真正根源是在血液而  相似文献   

19.
食用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食品。我们常吃的食用油(豆油、花生油、色拉油和猪油等)中含有脂肪酸、油酸、卵磷脂和维生素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是人体营养和热量的主要来源之一。不过专家提醒我们,食用油的用法是否科学对人体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用油的方法不当,会给人体健康带来损害,甚至会因此而引发各种疾病,日积月累甚至可能引发癌症。那么,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存在哪些错误的用油方法呢?  相似文献   

20.
科学合理的饮食是人体健康的重要基础,饮食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人体的营养与健康状况,营养与健康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特别注意饮食与人体健康及疾病之间关系,并根据目前已知结果制定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