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调查北京市朝阳区剖宫产现状,分析剖宫产指征,探讨北京市朝阳区剖宫产率的下降空间及控制的合理水平,旨在进一步分析影响因素,减少不必要的剖宫产。方法:选取2006~2010年北京市朝阳区产科质量报表进行剖宫产率趋势分析。调查2012年2~7月在北京市朝阳区助产机构分娩的病例,进行原始信息的现场采集和剖宫产指征的甄别。结果:2006~2010年北京市朝阳区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助产机构剖宫产率仍较高,为48.05%;民营助产机构剖宫产率为53.53%,高于全区平均水平。经剖宫产指征审核后,社会因素占14.79%,剖宫产指征掌握不准确占6.32%。主要原因依次为胎儿窘迫不存在或诊断依据不足、羊水过少诊断不准确、头盆不称诊断依据不足、初产头浮不是剖宫产指征以及试产时间不够或未试产。结论:通过组织外院专家对剖宫产指征进行严格审核和仔细甄别,发现通过压缩社会因素及剖宫产指征掌握不准确的原因,此次调查中剖宫产下降的比例为10%左右。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有必要进一步分析北京市朝阳区剖宫产的其他影响因素;依靠全社会共同参与,促进自然分娩、强化技术培训,正确判断剖宫产医学指征;对民营助产机构加强监管,降低其剖宫产比例。  相似文献   

2.
剖宫产率增高原因分析与降低措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及降低措施。方法:回顾分析近3年490例剖宫产病例临床资料。结果:近3年平均剖宫产率为58.7%,胎儿窘迫、脐带绕颈、羊水过少、瘢痕子宫、社会因素、臀位成为主要的剖宫产指征。结论:剖宫率增高原因有医疗因素,也有社会因素,降低剖宫产率应提高医务人员对剖宫产的认识,及时纠正一些错误的观念,严格剖宫产指征,在医院中积极推行无痛分娩、陪伴分娩、导乐分娩,从而逐步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剖宫产指征变化,探讨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及降低剖宫产率的可行性措施。方法:对松江分院2000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住院剖宫产分娩的8 88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在剖宫产指征构成比中,社会因素位居第一,其次依次为胎儿窘迫、头盆不称、疤痕子宫、臀位等。②10年来社会因素剖宫产指征呈快速上升趋势,在3个阶段的剖宫产指征构成比中分别为8.2%、54.4%和37.6%。第三阶段社会因素剖宫产指征构成比较前明显下降,P<0.01,是总剖宫产率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P<0.01,但仍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10年来以疤痕子宫为指征在剖宫产指征构成比中有逐年上升趋势,P<0.05或<0.01。③围产儿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①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在于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产科质量,提高阴道助产技术水平;加强孕产期保健及其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对剖宫产并发症的认识,降低以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率。②剖宫产率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了围产儿死亡率,但剖宫产率的进一步升高,围产儿死亡率并未随之下降。因此,应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4.
谷玉凤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0):3064-3066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和可能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途径。方法:对沈阳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围产期门诊2005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间分娩产妇的分娩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剖宫产指征及其原因。分析剖宫产率的变化趋势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结果:4年间该院分娩产妇1 496例,其中剖宫产618例,剖宫产率为41.31%,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其中初产妇占89.20%,年龄25~30岁产妇占87.54%。剖宫产指征依次为胎儿因素、母儿因素、社会因素、母亲因素。在选择剖宫产产妇中,城市产妇占85.60%,农村产妇占14.40%。剖宫产指征的变化中,相对性头盆不称、社会因素造成的剖宫产率逐年升高,居第1、2位;胎儿窘迫居第3位。结论:剖宫产率的上升是诊疗技术与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是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剖宫产指征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剖宫产指征变迁的原因,指导临床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方法:对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产科1990、1996、2001、2005年住院分娩的5459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另外以问卷形式调查100例无指征剖宫产孕产妇行剖宫产的思想因素。结果:①15年来剖宫产率、择期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其中社会因素是近年来剖宫产率尤其是择期剖宫产率增高的主要原因。②无医学指征行剖宫产的病例增多。占前3位的思想因素为:担心不能胜任自然分娩、害怕疼痛;担心阴道分娩影响新生儿智力;胎儿较大担心母儿安全不愿试产。结论:社会因素是近年来剖宫产率增高的主要原因,其根源是人们对剖宫产的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6.
剖宫产率增高的因素及降低措施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祝平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1):2904-2905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上升的因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统计1995~2005年在该科住院分娩的孕妇总数、剖宫产数及剖宫产指征,对10年来剖宫产率及手术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年间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多年来剖宫产指征一直以难产为第1位,近几年,以胎儿窘迫、社会因素为剖宫产指征上升较为明显,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胎儿窘迫、社会因素是剖宫产年增加的主要因素,正确诊断胎儿窘迫,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普及卫生知识,进行心理调控等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剖宫产指征变迁和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化梅  孙悦  成清奇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5):2062-2064
目的:分析剖宫产指征的变迁,探讨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及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与对策。方法:统计2000~2006年在妇产科住院分娩的孕妇总数、剖宫产数及剖宫产指征构成比,对7年来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年来剖宫产率逐年持续上升,2002年前头位性难产占居剖宫产指征第1位,2003年以后社会因素上升为第1位;二次剖宫产率上升较为明显,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社会因素是剖宫产率增加的主要因素,由此引发的高二次剖宫产率成为剖宫产率持续增高的又一因素。  相似文献   

8.
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正英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4):3404-3405
目的:探讨近年来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影响原因以及剖宫产指征的合理性,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对2000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产科住院分娩产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0年剖宫产率为22.28%,显著低于2007年50.16%,两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2000年居前5位的剖宫产指征是难产、胎儿窘迫、臀位、妊娠并发症、社会因素或疤痕子宫,而2006年至今社会因素均居第1位。结论:现今剖宫产指征已远远超过单纯医学指征的范围,医患双方的原因影响着对分娩方式的合理选择。因此,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从而保证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剖宫产指征的变迁,探讨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及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与对策。方法:统计2002~2008年在妇产科住院分娩的孕妇总数、剖宫产数及剖宫产指征构成比,对7年来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年来剖宫产率逐年持续上升,2004年前头位性难产占居剖宫产指征第1位,2005年以后社会因素上升为第1位;2次剖宫产率上升较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会因素是剖宫产率增加的主要因素,由此引发的高2次剖宫产率成为剖宫产率持续增高的又一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对411例剖宫产产妇分娩登记进行分析。结果:剖宫产率为31.57%;初产妇剖宫产率25.88%,二胎剖宫产率38.04%;初产妇前三位剖宫产指征为胎儿窘迫、相对性头盆不称、社会因素,二胎前三位剖宫产指征为疤痕子宫、胎儿窘迫、臀位。结论:加强孕期保健和宣教降低剖宫产率,正确引导对剖宫产的认识,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改变服务理念,严格掌握初产妇剖宫产指征,在保证母婴安全的前提下尽量经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剖宫产率,探讨剖宫产的相关因素。方法:抽取北京地区7个区县的9家医院,回顾性调查2009年1~9月期间在医院分娩的2 308例产妇的分娩信息,并对4家医院的24例住院产妇和12位产科医生进行定性小组访谈。结果:①2009年北京地区医院的剖宫产率为51.1%,三级医院高于一、二级医院(55.0%∶48.9%)。②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危妊娠、具有本市户籍、分娩巨大儿者,其剖宫产的可能性大;与25岁组相比,34岁组、25~34岁组剖宫产的可能性增高。③小组访谈结果显示,剖宫产率偏高的原因包括医学因素和社会因素。结论:北京地区剖宫产率偏高,社会因素为主要因素之一;应从多方面着手,降低社会因素的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2.
邝凤田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5):1869-1871
目的:总结2001~2003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方法:回顾分析2001~2003年的剖宫产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①剖宫产率在一个比较适当的水平。②其中经产妇剖宫产率呈逐渐上升趋势。③剖宫产指征中,臀位剖宫产、剖宫产史再次妊娠剖宫产率上升。结论:保持适当的剖宫产率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13.
妊娠妇女社会因素剖宫产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北京市海淀区社区人群社会因素剖宫产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07年4-10月,对海淀区8所社区医院的1 126名接受产后保健的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海淀区户籍初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55.6%初产妇为自然分娩,44.4%为剖宫产,其中,17.8%为社会因素剖宫产,占剖宫产的40.2%;社会因素剖宫产的主要原因为:确保孩子安全(35.9%)、身体差不能承受分娩(34.4%)、怕自然分娩失败再行剖宫产(15.6%)、难以忍受分娩痛(9.4%)等;Logistic回归分析,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影响因素包括:产妇≥30岁、不了解分娩知识、亲朋同事多为剖宫产、孕期没有进行规律运动、孕期增重16 kg、住院时未临产、医生的分娩建议不明确等。结论海淀区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处于较高水平,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北京市不同户籍产妇孕产期保健状况,为提高孕产期保健水平提供依据。方法:于2003年8~12月对北京市9所助产单位分娩的825例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本市户口产妇480例,外地户口产妇345例。结果:①本市产妇孕期平均产检次数(9.2±3.6)次,外地产妇(7.8±3.5)次(t=5.42,P=0.000)。本市和外地产妇进行产前检查与产妇的职业、文化水平、家庭经济条件和生育次数有关。②本市和外地产妇在产前检查过程中去医院感觉方便者占67.9%。③本市产妇孕妇学校的听课率为50.2%,外地产妇为34.8%(χ2=19.41,P=0.000)。④本市产妇剖宫产率59.4%,外地产妇为42.9%(χ2=21.85,P=0.000)。⑤本市和外地产妇愿意母乳喂养者占97.5%,产后2~7天母乳喂养者为86.8%。⑥本市产妇产后避孕方式知晓率为72.7%,外地产妇为55.4%(χ2=26.71,P=0.000)。结论:①流动人口妇女孕产期保健状况应予关注。②针对本市和外地产妇产前检查不便利、孕妇学校听过课比例较低、剖宫产率较高、产后避孕知识知晓率不高的共同特点,应充分利用孕妇学校加强产时分娩方式及产后避孕方式选择的宣教,提倡以孕产妇为中心的产科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新疆、安徽两地农村地区剖宫产的发生率及其社会人口学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获得调查对象,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由调查员对其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随着时间推移,调查对象剖宫产率不断提高。多因素分析显示孕妇的年龄、地区、职业、参加医疗保险情况对剖宫产率有一定影响。结论:目前新疆、安徽两地农村地区剖宫产率较高,不但与医学因素有关,而且还与某些人口学特征(如年龄、职业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describe women's preferred route of delivery and physicians' viewpoint on that. METHODS: A total of 656 women who gave birth in the National Health System hospitals of the state of S?o Paulo and Pernambuco and were enrolled in the Latin American Cesarean Section Study (ELAC) were interviewed. Of them, 230 women were selected from three intervention hospitals where patients routinely sought a second opinion when faced with the decision of undergoing a cesarean section, and 426 women were selected from control hospitals. Also, 72 physicians in the intervention hospitals and 70 in the control hospitals filled out a self-administered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 Data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using Mantel-Haenszel's chi-square test, Yates' test and Fischer's exact test. RESULTS: The majority of women reported preferring vaginal delivery than a cesarean section in both groups of hospitals. This preferenc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among women who had had both vaginal delivery and cesarean section (nearly 90% in both groups of hospitals) compared to those who had cesarean sections only (72.8% in intervention hospitals and 77.8% in control hospitals). According to 45% physicians from intervention hospitals and 55% from control hospitals, most women who underwent cesarean sections are satisfied with that; 81% and 85% physicians from intervention and control hospitals, respectively, believed women prefer a cesarean sections out of fear of vaginal deliveries. CONCLUSIONS: The belief that the main reason for increasing cesarean section rates is fulfilling women's desire by their doctors seems to have no support. Better communication between physicians and pregnant women could possibly contribute to improve the current situation.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8家医院剖宫产率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我省8家医院1988~2006年的所有住院分娩的产妇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结果平均剖宫产率为39.2%,呈逐年上升趋势(P<0.025)。1988年剖宫产率,城市为26.5%,农村为11.3%。2006年剖宫产率,城市为41.0%,农村为30.3%。城市剖宫产率高于农村(P<0.01),但农村剖宫产率上升较快,2006年与2002年相比上升了3.2倍。影响剖宫产率的因素有城乡、婴儿出生体重、孕次、产次、年份、高龄初产等。结论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导致剖宫产率升高有医学和非医学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武汉市剖宫产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初步掌握目前武汉市剖宫产在部分医院的流行特征 ,分析高剖宫产比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 2 0 0 2年 10月 6日~ 12月 10日在武汉市 4家医院分娩的 85 5例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剖宫产占 47 60 % ,阴道产占 5 0 88% ,阴道助产占 1 5 2 %。 (2 )剖宫产指征构成比居首位的是社会因素 (2 5 83 % )。 (3 )非必须剖宫产 165例 ,占分娩例数的 19 3 0 %。(4 )产妇选择剖宫产分娩考虑的首要因素是为了孩子健康 ,占 5 9 95 % ,其次是考虑只生一胎 ,占 45 45 %。假设无任何剖宫产指征、有无痛分娩或由信任的人陪伴 ,绝大部分产妇愿意选择阴道分娩。结论 :此次所调查医院的总体剖宫产率较高 ,其中非必须剖宫产比例较高是其重要原因。产妇及其丈夫不正确的分娩知识、态度和行为与产科医生不正确的态度和行为是非必须剖宫产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农村两县县级医院剖宫产率升高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敏  王燕  赵更力  张小松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5):5018-5021
目的:了解农村县级医院近年来剖宫产率升高的变化趋势和剖宫产手术指征构成的变化情况;分析县级医院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医学和社会因素,提出控制和降低剖宫产率的干预措施。方法:通过病历回顾分析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北省某县和四川省某县县级医院剖宫产率较高的2003年和较低的1997年剖宫产的影响因素以及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应用SPSS1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农村县级医院近年来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剖宫产手术指征中除常见的相对头盆不称和胎儿窘迫外,河北县级医院脐带绕颈和妊高征的比例明显上升,四川县级医院孕妇及家属要求的比例上升至第1位。患孕产期合并症/并发症的比例增加、孕妇产前BMI指数和体重的增高分别是两县县级医院剖宫产率升高的重要因素。在社会因素方面,孕妇及家属要求手术和医生避免医疗纠纷是县级医院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结论:在农村地区应通过提高孕产期保健服务质量,加强专业人员培训,开展健康教育等措施,尽快控制和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20.
10年剖宫产指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及剖宫产指征,并提出相关解决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妇幼保健院2000~2009年共15 177例剖宫产产妇的剖宫产指征及同期产科质量。结果:①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2000年的33.70%上升至2009年的53.22%(P<0.001);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率则呈下降趋势。②在剖宫产指征构成比中,社会因素位居首位,疤痕子宫、胎儿宫内窘迫呈上升趋势。结论:剖宫产率上升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控制剖宫产率需要孕妇、家庭、医生、医院及整个社会的积极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