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颈椎型脊髓病皮质体感诱发电位(SEP)变化。方法对65例颈椎型脊髓病患者和26例正常人进行正中神经和胫后神经刺激的SEP对照研究,并对10例患者作治疗前后对照观察。结果本组异常率为45%,主要表现为各波替伏期和波间期(N20—P25,P25—N35,P40—N45)延长,且下肢的延长更加明显,部分患者出现波形分化不良。经保守治疗后6例正常,2例好转,且SEP的好转先于临床的改善。结论SEP对评判颈椎型脊髓病的脊髓传导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且有助于临床预后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应用顶额双点记录,Fz及对侧乳突作参考点,对47名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作了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查,并对20名伴有感觉障碍患者作了随访。结果提示SEP与深浅感觉均密切相关;SEP异常对感觉障碍的预后判断有意义;SEP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病情轻重。  相似文献   

3.
报告30例颅脑CT阴性的急性脑梗塞脑电图(EEG)与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查结果,EEG异常率为87%,SEP异常率为90%,EEG和SEP两者中有一项异常者100%。  相似文献   

4.
精神发育迟缓患者体感诱发电位初步研究楼翡璎陈兴时张明岛我们于1995年对精神发育迟缓(MR)患者的体感诱发电位(SEP)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对照组28例,男17,女11,年龄20~52岁,平均35岁,系本单位职工,所有...  相似文献   

5.
同心针刺激眶下孔诱发三叉神经体感电位曾建青,齐小忠三叉神经诱发电位(TSEP)属体感诱发电位的一种。从80年代起,就对其刺激部位、方法及波形来源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由于记录方法不同,临床应用不如听觉诱发电位(BAEP)、视觉诱发电位(VEP)、体感诱...  相似文献   

6.
报告20例脑瘫病人选择性后根切断术(SPR)治疗前后体感诱发电位(SEP)、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检测结果。SEP较术前潜伏期缩短者在EB点为63%、FO点41%、N1点41%、P1点41%、N2点50%,神经传导速度亦较术前明显缩短。对SPR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局限性癫痫患儿体感诱发电位特征及应用价值。方法:依据头颅CT结果分组观测51例局限性癫痫患儿及30例正常儿童的双侧正中神经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各指标的差异,并与常规脑电图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部CT未发现病变组N20波幅在癫痫灶侧明显高于对侧;而癫痫灶侧大脑病变组的病灶侧N20波幅却明显低于对侧。在部分脑电图未显示局灶性异常的病例也同样显示了这种差异。结论:对于局限性癫痫患儿进行正中神经SLSEP检查可有助于早期判断症状性癫痫和特发性癫痫,在某种意义上它可能较常规脑电图检查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1家3代遗传性运动感觉性神经病(HMSN)12例患者及1例无症状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体感诱发电位(MEP)、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视觉诱发电位(VEP)及肌电图(EMC)和神经传导速度(NCV),结果表明:BAEP、SEP、MEP、VEP、EMG和NCV的异常率分别为92%、90%、92%、77%、94%、95%。  相似文献   

9.
对96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进行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其中并作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tSEP)检查53例、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查6例,其异常率分别为24%、43%和0%。本文发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有临床下的诱发电位改变,并对其异常原因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联合肌电图(EMG)与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查探索神经根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的客观指征.方法:72例待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根据肌电图与体感诱发电位检查结果分为轻、中、重度3组.比较3组患者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的恢复程度.结果:根据EMG与SEP检查结果,轻度组患者21例,中度组患者26例,重度组患者25例.3组术后NDI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恢复(P<0.05),轻、中度组恢复至轻度功能障碍,重度组恢复至中度功能障碍.结论:肌电图或体感诱发电位异常,而腋神经运动潜速率正常且SEP的N13波形尚清晰是神经根型颈椎病接受手术治疗的电生理指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的运动诱发电位(MEP)及体感诱发电位(SEP)改变。方法:对30便脑梗死患者在急性期行经颅磁刺激MEP检测,对其中20例同时行电刺激SEP检测,10例患者2月后复查MEP,并以30例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急性期MEP的异常率为93%,主要表现为皮层MEP消失,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延长,波形异常及阈刺激强度增高。SEP的异常率为30%,表现为皮层波的缺失及中枢传导时间延长。复查MEP有9例明显改善。结论:对于脑梗死的诊断,MEP较SEP敏感,但将MEP与SEP联合应用,可从不同的两个侧面反映运动及感觉功能受损的情况,弥补了CT仅能提供颅内解剖学改变而不能反映功能状态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CVD)病人感觉障碍与体感诱发电位(SEP)异常间的关系。方法:对CVD28例感觉障碍的病人,21例只有运动障碍而无感觉障碍的病人和10例正常人进行了SEP研究。结果:感觉障碍组患侧中枢传导时间(CCT)延长,与非患侧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感觉障碍组N20-P25和P15波幅比的异常率均明显高于无感觉障碍组。结论:CVD的感觉障碍与SEP的异常密切相关,SEP可以做为判断CVD时存在感觉障碍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患者的SEP与rCBF对比研究罗伟,张胜兰,曹秉振,张霞,王益体感诱发电位(SEP)与局部大脑血流量(rCBF)的测定已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但对糖尿病患者的SEP和rCBF联合研究罕见报道。我们对43例糖尿病患者的SET和rCBF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的诱发电位(EP)、CT和脑电图(EEG)。方法:对46例DEACMP患者进行EP、CT和EEG检查。结果:异常率体感诱发电位(SEP)83%、视觉诱发电位(VEP)63%,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30%,CT71%,EEG100%。SEP中的P40、N50、P60和N75峰潜伏期(PL)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延长。VEP的P100PL较对照组明显延长。BAEP的Ⅰ、Ⅲ和Ⅴ波PL及Ⅰ—Ⅲ、Ⅲ—Ⅴ和Ⅰ—Ⅴ峰间期(IPL)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EP、CT和EEG结合临床观察,对DEACMP的定位诊断、病情判断与预后评估均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36例经严格筛选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行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TSEP)测定,以N_(19)作为观察指标,对其中异常者行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复查。结果显示:36例患者中,6例异常,主要有潜伏期延长和波形改变。异常者手术前后N_(19)潜伏期差异显著,支持微血管压迫学说。但TSEP异常率较低,且患者组N_(19)潜伏期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提示TSEP不能作为全面评定三叉神经功能状态的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磁刺激肌肉脑诱发电位(MMSEP)的传入机制。方法:对肌松弛下腓肠肌MM-SEP及电刺激踝部胫后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EP)进行配对对比研究。结果:(1)肌松弛无肌收缩时仍可记录到MMSEP;(2)配对腓肠肌MMSEP与胫后神经SEPP40潜伏期差值伴与不伴肌收缩相差显著;(3)伴肌收缩时,MMSEP较配对SEPP40潜伏期显著延长,不伴肌收时则相差不显著。结论:正常伴肌收缩时,磁刺激很可能先兴奋肌肉运动神经末梢致肌肉运动,间接兴奋肌肉Ia纤维或(和)肌肉深部感受器;由此可解释MMSEP较电刺激同等水平SEPP40潜伏期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损害患者进行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测定的意义。方法对52例周围神经损害患者常规进行SLSEP检查,并同时作肌电图(EMG)、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结果均以30名健康人所测作对照。结果SLSEP、EMG、MCV和SCV的异常率分别为92%、83%、75%和81%。结论SLSEP对周围神经受损程度、部位的判断有独到之处,但还应结合临床表现、EMG、MCV、SCV等因素加以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18.
神经外科、矫形外科及心血管外科手术中,脑或脊髓等神经组织可因手术的影响而发生机械性或缺血性损伤。由于诱发电位(EP)能提供有关神经结构功能完整性的信息,神经系统一定结构的解剖学病损或代谢性障碍可引起相应的EP形态的改变,因此,利用EP技术进行术中神经功能监测可及时发现潜在的有害影响,以便调整手术步骤,尤其当这种有害影响可逆时,可以预防或减少术后神经系统的并发症。 对于术中监测脑和脊髓功能,目前应用的体感诱发电位(SEP)的确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但是,SEP监测只反映了感觉传导通路的功能完整性,…  相似文献   

19.
放射性脑脊髓损伤是放射治疗后并发的一种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 ,其发生率为 0 8%~ 3 5 1% [1] 。本文报道 3例分别因鼻咽癌、舌根癌、肺癌而进行放射治疗后并发脑脊髓损伤病例的临床、磁共振成像 (MRI)、神经电生理表现 ,旨在了解神经电生理检查放射性脑脊髓损伤病例的变化和应用价值。1 临床资料本文 3例为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1年 6月经临床诊断为放射性脑脊髓损伤 ,并经MRI证实 ,且均作过脑电图 (EEG)、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体感诱发电位 (SEP)、视觉诱发电位 (VEP)、运动诱发电位 (MEP)等神经电生理检…  相似文献   

20.
在8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观察了正中神经和胫后神经刺激引起的脊髓诱发电位(SCEP)。结果表明,糖尿病患者SCEP的N_(13)、N_(20)潜伏期均比正常人明显延长(p<0.001),并可发现无神经病变征象的亚临床型神经损害;同时,N_(13)、N_(20)潜伏期与病人的病程、病情及神经病变征象呈正相关(r=0,25-0.58,p<0.05-0.0001).而与空腹血糖水平无关(r=0.05-0.11,p>0.05)。提示SCEP检查有助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