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率变异性与急性高原反应评分关系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应用心率变异性(HRV)探讨自主神经功能与急性高原反应(AMS)症状学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86例健康汉族男性新兵在平原560 m和空运至海拔3 675 m西藏高原2~4 d内,分别接受了短程HRV检测,进藏后当日接受了AMS症状学评分调查.根据该评分将受试者分为基本无AMS组(49例)和AMS组(37例).结果 AMS组平原HRV中平均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低频(LF)以及急进高原rMSSD、SDNN、LF、总功率(TP)、相邻RR间期相差>50 ms百分数(PNN50)的下降幅度均显著高于基本无AMS组(P<.05,P<.01),但其平原标准化高频(HFnu)则显著低于后者(P<.05).AMS症状学评分与平原rMSSD、SDNN、LF/HF以及急进高原rMSSD、SDNN变化幅度均呈正相关(P<.05),但与平原HFnu呈负相关(P<.01).结论自主神经功能与AMS相关,平原自主神经活性较高、交感神经占优势且对应激反应过强者AMS症状较重,检测心率变异性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AMS.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旨在通过对不同部位及不同CK-MB升高程度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测定,探讨HRV与AMI部位及范围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①研究对象:1998年-2002年2月本院住院AMI患者55例,男42例,女13例,平均年龄(59.51±9.52)岁.除外影响HRV的其他因素.根据MI部位分为前壁心梗组(包括广泛前壁、前间壁、前壁)29例和非前壁心梗组(包括下壁、右室、后壁)26例;根据1周CK-MB峰值分为高CK-MB组(CK-MB高于正常4倍)30例与低CK-MB组(CK-MB低于正常4倍)25例.组间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②HRV检测方法:心梗发生3 d内进行动态心电检查.采用人机对话方式分析,过滤异位搏动和干扰,剔除相邻R-R间期超出20%的搏动,检出24 h的窦性心律进行HRV分析,有效信号和窦性心律时间不少于23 h.  相似文献   

3.
急进高原体能变化与急性高原反应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开新  覃军  黄岚  何作云  隆敏  于世勇  喻杨  张艺 《重庆医学》2006,35(12):1085-1087
目的探讨急进高原前后体能变化及其与急性高原反应(AMS)之间的关系,为预防AMS提供可能措施。方法99名健康男性青年,在平原时和急进西藏高原后第4天接受折返跑速度、台阶指数、握力测试,无创检测体脂率、体重指数(BMI)、基础代谢(BM),采集指端血检测台阶运动5min后血乳酸,并调查急进高原后连续5d的AMS症状。结果与平原时相比,急进高原后第4天受试青年基础代谢和体脂率显著增加,折返跑速度显著减慢,握力无显著变化,台阶运动后血乳酸显著降低。AMS症状积分与籍贯、年龄、身高、体重、折返跑成绩、台阶指数以及握力无显著相关关系,但与平原时台阶运动后血乳酸浓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为-0.615,P=-0.007。结论平原时无氧耐力对急性高原反应具有预测价值。加强平原无氧耐力训练可能有助于预防急性高原反应。  相似文献   

4.
心率变异性检测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率变异性与急性心梗预后的关系。方法 :测定 60例急性心梗患者心率变异性 (heartratevariabilityHRV)指标与 5 0例正常人进行比较。 结果 :急性心梗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HRV在心梗后心源性死亡组低于心梗后存活组。结论 :急性心梗早期心脏交感神经活动增强而迷走神经活动受抑制 ,HRV可作为确定心梗危险分层和预测心梗发生猝死危险的独立、有效指标 ,定期检测HRV对判断心梗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6.
心率变异性(HRV)作为反映植物神经系统对心脏和血管调节动态平衡的无创指标,已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注意[1,2]。作者比较了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65例正常人的HRV,以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时HRV的变化和可能的临床意义。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近5年因首发急性心肌梗死入院治疗病人,选择资料完整的35例,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57~76岁,平均年龄(59±12)岁;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均符合WHO标准。正常组65例,年龄54~78岁,平均(53±14)岁,所有入选者均为窦性心律,无双束支…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卒中与心率变异性(HRV)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脑出血与脑梗死)患者HRV变化的特点。方法 对急生脑出血49例(A组),急性脑梗死58例(B组),在72小时内行HRV检验,并与正常健康人50例(C组)进行对照,将三组HRV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脑卒中患者HRV较正常人明显减低(P<0.01);脑出血组HRV较脑梗死组更下降(P<0.01);死于心脏事件者(并发急生心梗、左心衰竭、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及室颤等)HRV最低。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自主神经系统严重失衡,HRV下降,诱发心脏事件,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早期检测HRV、预防心脏事件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 (Holter)中LownⅢ级以上室性心律失常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简称恶性心律失常 )与心率变异性 (HRV)的关系。【方法】 16 3例研究对象AMI发病后第 2周末作Holter检查和HRV分析 ,按Holter中有无恶性心律失常分为 2组 :①恶性心律失常组 ( 42例 ) ;②对照组 ( 12 1例 )。【结果】①恶性心律失常组第 2周末HRV时域分析指标SDNN、SDANN、SD、rMSSD、PNN50 及频域分析指标TF、LF、HF较对照组小 ,频域分析指标LF/HF比值较对照组大 ,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②第 2周末HRV指标总体标准差 (SDNN)≥ 5 0ms的研究对象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SDNN <5 0ms者 ,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AMI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HRV值减小有关 ,提示HRV减小可作为预测AMI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率震荡(HRT)和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方法AMI患者60例,急性期1~7d内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延迟PCI后1~7d再记录一次。结果治疗前后比较HRT与HR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延迟PCI可以使异常HRT与HRV有所恢复,可以减少心律失常与心脏性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是当今世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心率变异性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定量分析自主神经功能的检测方法,具有简便、无创、可定量、重复性强的特点,已得到公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无症状心肌缺血对心率变异性(HRV)指标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43例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和40例健康成人,将他们动态心电图HRV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后,获取两组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反应的实验数据.结果 与健康成人对照组相比,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多项心率变异指标均有明显下降(P<0.05,P<0.01).结论 无症状心肌缺血对HRV指标有明显影响,该类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较健康对照组明显严重,可能较易引起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2.
心率变异性与急性心肌梗塞部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61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与心肌梗塞部位的关系,并与100例正常人的HRV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心肌梗塞急性期HRV值明显降低,与正常组对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但HRV值降低与心肌梗塞部位,范围无关,可能主要诊心肌梗塞引起的应激反应造成的体液和神经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病变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在评估冠心病病情中的意义。方法136例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按病变程度分为完全阻塞组31例,部分阻塞组53例,非阻塞组52例。84例阻塞病例再按病变部位、累及病变支数分亚组。通过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HRV的时域指标:R-R总体标准差(SDNN)、24h每5min时段平均R-R间期标准差(SDANNind)、每5min时段R-R间期标准差的24h平均值(SDNNind)、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差值50ms的百分数(PNN50)。分析不同冠状动脉病变之间HRV的差异。结果(1)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重,SDNN、SDANNind、SDNNind下降越明显,而rMSSD、PNN50降低不明显;(2)左冠状动脉病变SDNN、SDANNind明显下降,而右冠状动脉病变HRV各指标下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HRV各指标下降越明显,但只有3支病变组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HRV下降越明显,提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重、病变多在左冠状动脉、病变范围越广。对冠心病患者病情评估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钧  江洪  余锂镭 《医学综述》2022,(6):1139-1143
心血管疾病可改变和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与自主神经失衡密切相关,且自主神经功能失衡也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失衡与炎症互为因果、相互促进,心率变异性在临床上是一种可以有效监测自主神经调节的无创定量指标,且与炎症反应程度联系紧密.因此,心率变异性对冠心病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同时可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并...  相似文献   

15.
心率变异性 (HRV)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敏感的无创性检测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的方法 ,大量用于预测冠心病及急性心梗猝死的危险性。我们于 2 0 0 1— 2 0 0 2年运用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测老年肺心病患者HRV时域指标 ,以探讨自主神经功能在老年肺心病中的改变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住院和Holter资料完整的老年肺心病患者共 10 2例 ,全部病例均符合 1977年全国肺心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按NYHA分级评定心功能 ,A组为重度心力衰竭 (心功能Ⅲ、Ⅳ级 ) 38例 ,男 2 8例 ,女 10例 ,年龄 6 0~ 87岁 ,平…  相似文献   

16.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非溃疡性消化不良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②方法 采用计算机自动时域分析技术计算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病人及对照组的SDNN ,SDANNindex ,SDNNindex ,rMSSD ,PNN50 .③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病人的上述指标明显异常 (t=2 .96 8~ 5 .773,P <0 .0 1) ,心率变异性与年龄有较密切关系(t=3.4 95~ 4 .94 0 ,P <0 .0 1) ,但与性别无关 (t=0 .30 0~ 1.784 ,P >0 .0 5 )。④结论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病人其心率变异性明显异常 ,二者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频发室性早搏与心率变异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频发室性早搏患者记录其24h心电图,选择频发室早和无室早两个时段(各60min)进行心率变异性分析,指标包括以下6项:RR、SDNN、SDANN、LF、HF、L/H。结果 频发室早时患者RR,SDNN及SDANN显著降低,P〈0.05,P〈0.01;而LF,L/H有升高的趋势,HF有下降的趋势。这种改变,主要发生在伴有器质性心血管病的患者。结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心率变异性异常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采用PI200A系列动态心电记录盒对2009年到2011年我院就诊的500例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测定,其中男性242例,女性258例.结果 心率变异性(HRV)能较好地反映心血管系统自主神经活动的平衡状态.心率变异性降低者均伴有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与H R V降低趋于正比关系.结论 本研究表明,自主神经功能异常通常表现为心率变异降低,心率变异性降低者是心律失常发生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张剑  万颖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8):2310-2311
目的:通过研究心率变异性与年龄的关系,探讨老年人自主神经功能状况,为进一步防治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依据。方法: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系统对286例患者进行心率变异性测定,并根据年龄分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较低年龄组(〈65岁)心率变异性的异常率明显低于较高年龄组(≥65岁),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越高,心率变异性越趋于异常,而心率变异性反映自主神经系统活动,考虑此结果与老年人迷走神经功能降低而交感神经张力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eat rate variab ility,HRV)与肺心病的预后是否有关。方法对69例肺心病患者采用Holter-Star三导联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器及4.11版本HRV分析系统进行HRV分析后,将其中HRV降低的1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另外50例HRV正常的患者中选择与观察组条件相似的3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而后随访观察5年,比较2组患者的死亡率。结果5年后HRV降低组死亡率为21.1%,HRV正常组死亡率为18.9%,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