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富含支链氨基酸(BCAA)的复方氨基酸制剂对全胃切除术后的营养支持效果. 方法: 全胃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 术后1~7 d行等氮、等热量全胃肠外营养支持. 103 g/L的高支链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含BCAA 359 g/kg),对照组应用104 g/L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含BCAA 218 g/kg). 术后1~7 d每天收集24 h尿液测定氮量,并计算氮平衡. 手术前、术后3 d、术后7 d测量体质量、双手握力、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以及静脉血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C-反应蛋白. 结果: 研究组术后第2 d即转为正氮平衡,对照组术后第6 d才开始转正,第3 d时,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术后第7 d,研究组双手握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 d,研究组血浆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 全胃切除术后应用含较高BCAA的营养液更有利于患者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富含支链氨基酸(BCAA)的氨基酸配方对全胃切除术后患者的营养支持效果。方法按随机、前瞻、单盲、对照原则,将40例行全胃切除术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富含BCAA组.20例)和对照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组,20例),术后第1天开始.连续6天.采用全营养混和液通过周围或中心静脉输注等氮、等热卡.每天输注时间不少于12小时.同时留24小时尿测氮平衡。术前、术后第3天和第7天抽静脉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C-反应蛋白。结果研究组术后第2天转为正氮平衡,对照组术后第6天转为正氮平衡,术后第3天时,两组之间的差异非常显着(P<0.01);研究组累积氮平衡为正氮平衡,对照组累积氮平衡为负氮平衡,两组之间差异非常显着(P<0.01)。术后第3天,研究组血浆前白蛋白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天,研究组血浆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浓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富含BCAA的氨基酸配方更适合全胃切除术后患者的营养支持,有利于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富含支链氨基酸(BCAA)的氨基酸配方对全胃切除术后患者的营养支持效果。方法按随机、前瞻、单盲、对照原则,将40例行全胃切除术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富含BCAA组.20例)和对照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组,20例),术后第1天开始.连续6天.采用全营养混和液通过周围或中心静脉输注等氮、等热卡.每天输注时间不少于12小时.同时留24小时尿测氮平衡。术前、术后第3天和第7天抽静脉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C-反应蛋白。结果研究组术后第2天转为正氮平衡,对照组术后第6天转为正氮平衡,术后第3天时,两组之间的差异非常显着(P〈0.01);研究组累积氮平衡为正氮平衡,对照组累积氮平衡为负氮平衡,两组之间差异非常显着(P〈0.01)。术后第3天,研究组血浆前白蛋白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天,研究组血浆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浓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富含BCAA的氨基酸配方更适合全胃切除术后患者的营养支持,有利于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4.
全胃切除术后肠外结合肠内营养支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对比全胃切除术后的肠外营养(PN)结合肠内营养(EN)与标准PN的支持效果。方法:1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从术后d1到术后d11进行等氮、等热量营养支持。结果:(1)PN+EN组体重下降(1.2±0.22)kg,PN组体重下降(2.61±0.16)kg;(2)PN+EN组11d累积氮平衡(223.3±32.9)mg/kg,PN组11d累积氮平衡(134.6±18.5)mg/kg;(3)PN+EN组血清白蛋白下降(0.6±0.2)g/L,PN组下降(6.0+0.3)g/L;(4)PN+EN组德中谷氨酰胺下降(18±6.4)μmol/L,PN组下降(107±7.8)μmol/L;(5)PN+EN组血中C3补体下降(11±32)mg/L,PN组下降(102±62)mg/L。结论:PN结合EN较标准PN更适合于全胃切除术后的肠功能恢复特点,有更好的代谢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的营养效果比较.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2008年3月-2012年7月的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共6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早期肠内营养组(EEN)和肠外营养组(PN),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效果.结果:EEN组患者营养支持术后7 d其BWI、ALB、PA、HGB、TF等营养指标均明显优于PN组(P<0.05);EEN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明显少于PN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治疗为对比,评价全胃切除术后采用不同营养支持方式的有效性、经济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国外文献Pubmed数据库,同时检索国内文献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鉴定为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3个随机对照试验(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PN组相比,EN组可提高胃癌全胃切除术的血红蛋白含量[WMD=3.66,95%CI(1.21,6.11)]和转铁蛋白含量[WMD=0.22,95%CI(0.13,0.31)],缩短术后的住院时间[WMD=4.95,95%CI(-6.54,-3.37)],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OR=0.38,95%CI(-6.54,-3.37)],体质量结果两组无差异。结论与肠外营养相比,采用肠内营养对全胃切除术后进行营养支持,能有效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若条件允许应尽可能及早选择EN进行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保证有足够的营养摄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对2008年10月至2011年6月我院60例胃癌行全胃切除的患者,术后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N组)与肠外营养组(PN组)。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肠内、肠外营养支持1周。两组均给予优质的护理。观察两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术后营养指标和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恢复饮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PN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后EN安全有效,并有利于患者肠道功能恢复,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胃癌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和肠外的营养疗效进行观察和评估.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来我院行胃癌全切除术的患者30例,术后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术后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PN组,即早期肠外营养组,EEN组,即早期肠内营养组.从手术第一天开始给予一周时间的肠外和肠内营养支持.对各项营养指标包括总淋巴细胞计数和体重质量等进行测量,通对平均住院时间和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进行观察.结果 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感染发生率及营养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通过比较住院时间和肠道功能恢复时间,EEN组要比PN组明显缩短.比较两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全胃切除术,患者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可使患者住院的时间缩短,并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于全胃切除术后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应用价值.方法 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取48例胃癌病人,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N)组(46例)和肠外营养(PN)组(52例),分析两组病人术后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差异.结果 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肠内组比肠外组缩短(P<0.01);平均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肠内组均较肠外组减少.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于全胃切除术后安全可行,既符合生理要求,促进肠功能恢复,又可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结合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对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6月在本院行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108例,其中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结合肠外营养(肠外营养即经静脉途径供应病人所需的营养)72例(EEN+PN组),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36例(TPN组)。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7 d体质量、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术后排气排便时间、进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手术前后体质量、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等营养状况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TPN组相比,EEN+PN组患者术后排气、排便、进流食及术后住院平均时间分别缩短了0.79 d、0.88 d、0.53 d和1.36 d(P< 0.05)。 结论 EEN+PN在改善全胃切除术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营养方面与TPN有同等效果,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上效果更优,是一种安全、有效、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11.
高支链氨基酸完全胃肠外营养对术后病人血清氨基酸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观察了高支链氨基酸和普通营养型氨基酸,对20例腹部手术患者行完全胃肠外营养时血清氨基酸谱变化的影响。发现两种氨基酸混合液均可促进术后病人血清氨基酸谱的恢复,但前者作用更好,且术后早期输入高支链氨基酸比普通营养型氨基酸能更好地提高血清支链氨基酸浓度,有利于纠正负氮平衡,支链氨基酸中亮氨酸的作用可能更大。 相似文献
12.
童波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1999,1(3):243-244
全胃切除术患者常并发贫血、低蛋白血症及营养不良,使机体对手术耐受性、感染的预防能力明显下降,为保证治疗,进行必要的营养支持非常重要,现将我们的营养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1997~1998年对27例全胃切除术患者进行了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治疗。其中男ZI例,女6例,平均年龄57.2岁。手术方法:为全胃切除食管空肠“P”式吻合术15例,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Y式吻合术12例。1.2肠gW养方法本组18例采用中心静脉置管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其余9例予外周静脉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把各种营养素混合配制在3L… 相似文献
13.
肠内营养支持对全胃切除术后患者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进行临床分析,保证患者足够的营养摄入,促进早日痊愈。方法:自2005年10月至2007年12月我科21例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经鼻胃空肠营养给予肠内营养。肠内营养液主要选用费森尤斯公司的能全力。结果:20例治愈出院,1例因呼吸道大出血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死亡。结论:全胃切除后经鼻胃空肠营养管实施肠内营养主要是让患者快速恢复体力,患者平均体重较术前相比无减轻,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平均住院费降低20%~30%。全胃切除术后实施肠内营养是使患者早日达到康复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去甲硫氨酸全肠外营养对大鼠血清氨基酸谱等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含甲硫氨酸(+MetTPN,n=12)和去甲硫氨酸全肠外营养2组(-MetTPN,n=12),分别给予相应的TPN支持.治疗7d后,每组随机抽取6只大鼠处死,检测血清FAA(HPLC法)、肝肾功能和全血常规,同时作心、肺、肝、肾组织病理学检查.两组其余大鼠继续原TPN治疗,观察生存期.结果 -MetTPN组大鼠血清游离Met、Cys明显降低,Asp、Glu、Ser等显著增高;大鼠体重下降;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下降;血常规和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组织学检查见肝细胞轻度肿胀,细胞核仁增粗,心肺肾未见明显异常;平均生存18d.对照组上述检查未见异常,除一只大鼠因导管并发症于TPN第16d死亡,其余大鼠全部存活.结论 -MetTPN一周可致大鼠血清游离Met、Cys明显降低和Asp、Glu、Ser等显著增高,及轻度肝功能改变;随着-MetTPN时间延长,出现严重的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障碍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胃癌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我院822例胃癌行全胃切除的患者,术后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与肠外营养组(PN组)。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肠内、肠外营养支持1周。检测体质量、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等营养指标,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2组术后营养指标和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EN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PN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行全胃切除术后EEN安全有效,并有利于患者肠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早期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的疗效。方法将86例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外营养组与肠内营养组,每组43例。观察两组患者免疫功能状况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肠内营养组TLC、TRF、CD4、CD8营养后均较肠外营养组明显升高,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两组Alb、IgG、IgM、C3营养后均较营养前有所提高,但营养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肠内营养组腹泻、腹涨、恶心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3.3%,较肠外营养组的37.2%低(P〈0.05)。肠内营养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肠外营养组(P均〈0.05)。结论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途径,可迅速恢复患者的免疫状态,缩短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7.
支链氨基酸强化的胃肠外营养对大鼠肝脏再生的影响贾乾斌吴言涛严律南吴红斌杜景平谭建三李双庆支链氨基酸(Branched-chainAminoacid,BCAA)具有促进肝脏蛋白质合成的作用[1],可能促进肝脏再生。我们通过动物实验观察肝切除后BCAA强... 相似文献
18.
我院普外科从1998年1月-2003年1月,老年胃贲门癌患者行全胃切除术,术后行早期营养支持者共72例,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组和完全胃肠外营养(TPN)组、EEN37例,TPN35例,病变均位于贲门周围,均行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Y吻合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早期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对全胃切除术患者营养、免疫及肝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2年10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90例全胃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A组(早期肠外营养组)和B组(早期肠内营养组),每组各45例,然后将两组患者干预前与干预后3、10d的营养状态相关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及肝功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B组干预后3、10d的营养状态相关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及肝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A组,且B组上述指标干预后10d优于干预后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对全胃切除术患者的营养、免疫及肝功能状态的改善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为患者的术后康复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支链氨基酸的代谢及在术后肠外营养液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蛋白质是生物体最重要的基本成分之一,由20多种氨基酸组成,其中8种为必需氨基酸。在必需氨基酸中,亮氨酸(Leu)、异亮氨酸(Ile)和缬氨酸(Val)都有分支侧链,通称为支链氨基酸(BCAA)。随着对氨基酸代谢的深入研究,BCAA的独特作用已日益显示。早在1978年,Freund在动物模型中就已证明了:BCAA的节氮效应,并逐渐开始应用于临床,首先应用于肝病,以后又陆续用于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