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胶质细胞人补体攻膜复合物亚溶破模型制作及功能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体外建立小鼠小胶质细胞补体攻膜复合物亚溶破模型,并进行功能鉴定, 探讨补体攻膜复合物( sublytic membrane attack complex, sMAC ) 对中枢神经系统小胶质细胞的亚溶破刺激效应. 方法: 分离培养新生小鼠大脑皮层小胶质细胞, 用酵母多糖激活急性期患者血清制备补体优球蛋白 C56,以新鲜正常人血清 ( NHS ) 作为 C7~C9 来源,体外组装小鼠小胶质细胞 sMAC 亚溶破模型,CCK-8 比色实验确定 sMAC 亚溶破剂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 LSCM )鉴定 sMAC 沉积.脱落细胞计数及台盼蓝拒染法分别判定细胞黏附力变化及脱落细胞活力. ELISA 法测定 sMAC 对小胶质细胞 NO 和 TNF-α分泌量的影响. 结果: 确定 C56 1∶ 480,NHS 1∶ 20 为小胶质细胞亚溶破补体量;LSCM显示sMAC 沉积于小胶质细胞表面; sMAC 刺激小胶质细胞后与对照组相比细胞脱落增加 (P<0.05 ),而活力正常. 刺激后 12 h NO 及 TNF-α分泌量比对照组显著增加 (P< 0.05 ),不同时相观察 sMAC 刺激后小胶质细胞 TNF-α分泌量均显著高于失活 sMAC (P<0.05). 结论: sMAC刺激小胶质细胞后分泌 NO 及 TNF-α增多,并且可降低小胶质细胞黏附力而不影响细胞活力,推测 sMAC 对小胶质细胞具有炎性刺激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正常人血清(normal human serum,NHS)补体杀伤小鼠N9小胶质细胞的机制,建立人补体攻膜复合物(sublytic membrane attack complex,sMAC)N9细胞亚溶破刺激模型.方法: 用阻断补体活化途径的方法探讨 N9细胞活化人补体系统的机制;采用微量补体反应性溶破法,以酵母多糖 (Zymosan,Z)活化急性期病人血清制备补体优球蛋白C56,EDTA-NHS作为C7-C9的来源,组装N9细胞sMAC亚溶破模型;CCK-8比色实验确定sMAC亚溶破剂量;激光共聚焦鉴定sMAC沉积;脱落细胞计数及台盼蓝拒染法分别判定细胞黏附力变化及脱落细胞活力.结果: 未致敏N9细胞可通过旁路途径直接活化人血清补体系统;当C56稀释度在1∶ 500 以上,NHS(含1 mmol/L EDTA)稀释度为 1∶ 20时,膜攻击复合物(membrane attack complex,MAC)活性逐渐降低,细胞溶破减少,确定 C56 1∶ 500,NHS 1∶ 20为N9细胞亚溶破补体量;激光共聚焦鉴定sMAC沉积于N9细胞表面;亚溶破剂量MAC刺激N9细胞后与对照组相比细胞脱落增加(P<0.05),而细胞活力正常.结论: 探讨了小鼠N9细胞活化人补体的机制;通过建立N9细胞人补体sMAC亚溶破模型,证实sMAC刺激N9细胞后可降低细胞黏附力但不影响细胞活力;为sMAC对中枢神经系统小胶质细胞亚溶破刺激效应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与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体外组装补体膜攻击复合物(membrane attack complex,MAC),建立肾小管上皮细胞HK-2亚溶破模型,为进一步探讨小管间质的免疫性损伤效应奠定基础.方法 用酵母多糖激活急性期患者血清制备补体优球蛋白C56,以新鲜正常人血清(NHS)作为C7~C9来源,体外组装sMAC建立HK-2亚溶破模型,LDH检测评价细胞亚溶破剂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鉴定sMAC沉积,流式细胞仪检测sMAC对HK-2表面HLA-DR 分子表达的影响.结果 确定C561:80,NHS 1:0为HK-2最适亚溶破量;LSCM显示sMAC沉积于HK-2细胞表面;不同时相观察sMAC刺激后HK-2细胞HLA-DR表达量逐渐升高,HLA-DR比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结论 成功建立了肾小管上皮细胞补体膜攻击复合物亚溶破模型,补体活化可能导致TEC本身参与了免疫炎症效应.  相似文献   

4.
补体攻膜复合物与肾小球疾病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闫振成  张建国 《重庆医学》2003,32(11):1569-1571
MAC是补体活化后产生的效应单位 ,补体激活可通过抑制免疫复合物网络形成 ,产生过敏毒素 ,协助免疫复合物从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下转移至上皮下 ,它可直接或间接作用肾小球细胞而致损伤 ,MAC在肾小球疾病中的作用一直引起众学者的关注。本文就MAC形成、作用机制与肾小球细胞损伤的关系进行综述。1 MAC的形成抗原与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可激活补体经典途径 ,内毒素、G-菌、IgA可激活旁路途径 ,两条补体激活途径形成C5转化酶 C4b2a3b ,C3bBb3b ,然后裂解C5 ,并与C6、C7、C8、C9形成末端补体复合物 (terminalcomplementcomplex ,TCC)…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的补体攻膜复合物C5b-9模型,并进一步研究补体攻膜复合物对DC的作用影响。方法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分化成为不成熟DC,C5b-9体外组装,激光共聚焦检测C5b-9在DC表面组装情况,最后用乳酸脱氢酶和流式细胞术分析检测DC膜完整性以及细胞活性。结果成功诱导出不成熟DC,体外组装后激光共聚焦显示C5b-9完整组装于DC表面,乳酸脱氢酶和流式细胞术分析检测出不同浓度的C5b-9对DC的作用影响。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DC的补体攻膜复合物C5b-9模型,并进一步探讨了不同浓度的C5b-9对DC的作用影响,为深入研究C5b-9对DC的功能变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高效可同时得到小鼠脊髓源的原代星形胶质细胞与小胶质细胞的分离、纯化、培养方法.方法 显微镜下剥离胎鼠脊髓,剪碎后经机械吹打、自然沉降制成细胞悬液,接种于多聚赖氨酸包被的培养瓶,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高糖培养基培养得到混合胶质细胞;当细胞汇合度>90%时,采用恒温定轨摇床振荡结合传代除杂的方法获...  相似文献   

8.
中枢神经损伤后小胶质细胞的形态及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敏  杨柳竹 《河北医学》2008,14(12):1481-1483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小胶质细胞(Microglia,MG)约占胶质细胞的10%-20%,在神经元的生理活动中起着支持、营养、保护及修复等重要功能。神经系统损伤后,小胶质细胞具有不同的形态和功能,并具有不同的免疫活性,影响免疫应答反应的程度和细胞素释放的水平,从而影响了损伤局部的微环境。因此,研究神经系统损伤后MG形态及功能,有助于损伤中枢神经的救治。  相似文献   

9.
亚硒酸钠对人补体溶血功能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实验结果表明,亚硒酸钠(Na_2SeO_3)在体外对人血清补体介导的溶血功能(CH_(50))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火箭免疫电泳检测补体C_3及C_4活化片段的结果表明,C_3活化受到抑制,而C_4活化则无明显影响,提示硒对补体系统的旁路活化途径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人胎脑星形胶质细胞原代分离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并建立人胎脑星形胶质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方法分别以组织块法和消化法分离、培养和纯化人胎脑星形胶质细胞,并用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进行鉴定.结果组织块法的培养效果优于消化细胞培养法;原代培养、纯化的细胞生长稳定,经鉴定为星形胶质细胞.结论采用组织块法原代培养人胎脑星形胶质细胞,简单易行、所获细胞纯度高,可用于体外星形胶质细胞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视网膜小胶质细胞活化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建立视网膜小胶质细胞培养、纯化和鉴定的方法,以观察视网膜小胶质细胞活化后的形态和功能变化,探讨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的可能作用. 方法: 以细菌内毒素脂多糖(LPS)活化小胶质细胞,通过免疫细胞化学及con-focal显微镜技术、流式细胞术、MTT、ELISA等方法观察视网膜小胶质细胞形态、数量和功能的变化. 结果: 视网膜小胶质细胞纯度在96%以上,LPS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发生形态改变,CD11b表达上调,释放细胞因子TNF-α,而细胞数量无明显改变. 结论: 从细胞免疫表型、纯度、形态学和分泌功能等方面都证明,本方法是一种稳定、高效的小胶质细胞分离纯化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利用氧化的方法在无酶解反应发生的情况下获得活化形式的C5,进而实现以纯化的补体终末成分体外组装补体膜攻击复合物(MAC)。方法:以蛋氨酸氧化剂氯氨-T与纯化的C5相互作用后,加入C6组装具溶血活性的C56复合物。以此复合物与NHS或纯化的后续终末补体成分组装MAC,检测复合物的溶血活性。结果:反应性溶破实验证实,氯胺-T氧化C5与C6组装形成功能C56复合物,后者可与NHS或纯化的补体终末成分C7-C9体外组装具溶血性的MAC,并且所形成的C56复合物在24h达到最大的溶血活性,48h仍保持稳定。结论:氯胺-T在不裂解C5的条件下产生了C5b样活性分子,该分子能与C6组装形成稳定的活性复合物,并可与其它补体终末成分组装产生活性MAC。  相似文献   

14.
免疫细胞通过改变营养物质的摄取和代谢酶的活性,以支持免疫激活的代谢需求,这一过程被称为免疫细胞的代谢重编程。小胶质细胞是脑内重要的免疫细胞之一,其表达大多数能源代谢途径底物的基因。越来越多研究证实小胶质细胞代谢具有高度灵活性,且调控代谢可调节小胶质细胞免疫功能,进而影响神经炎性疾病的发展与转归。本文综述了小胶质细胞在不同微环境下的代谢特征,以及小胶质细胞代谢重编程对其免疫功能的调节及机制。  相似文献   

15.
杨浩辉  刘斌 《海南医学》2022,(17):2267-2270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帕金森病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已成为继阿尔茨海默病后的第二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而与之伴随的非运动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文综合分析了帕金森病伴抑郁的发病机制及最新研究进展,浅析小胶质细胞及炎症小体NLRP3介导的炎症反应在帕金森病抑郁模型中的重要作用,并关注到micRNA-7在帕金森病伴抑郁的炎症机制中的调控作用。希望可以更深入了解炎症机制在帕金森病中的作用,为解决帕金森病及伴随症状等难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亚溶解剂量补体C5b-9(SC5b-9)复合物刺激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s)增生和细胞外基质(ECM)分泌的作用,并探讨NF-κB核转录因子是否介入SC5b-9的促增生效应。方法:体外纯培养大鼠GMCs,并行光镜、电镜及功能鉴定。质控SC5b-9后,将GMCs分为5组,即SC5b-9刺激组、SC5b-9+PDTC组(吡咯啉烷二甲基硫脲)、ATS组、灭活人血清组及完全营养液组。应用RT-PCR检测40min PCNA和FN mRNA水平;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检测18 h GMCs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纤维粘连蛋白(FN)及细胞核内NF-κBp65表达情况。结果:实验40min,SC5b-9刺激组PCNA和FN mRNA表达上调,PDTC处理后表达则明显下降,其余3组PCNA均呈阴性,另3组FN则均有一定基础表达。SC5b-9刺激组,GMCs免疫组化显示:PCNA、α-SMA、FN、NF-κBp65表达增加,PDTC处理后则4者表达明显下调,其余各组,PCNA、α-SMA、NF-κRn65均呈阴性,FN亦有一定的基础表达.结论.SC5b-9可能通过激活NF-κR促讲GMCs增生和ECM分泌.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人源非小细胞肺癌(NSCLC)异种移植模型,鉴定移植模型与原代肿瘤组织间组织形态结构、病理结构的一致性。方法取临床肺癌新鲜手术切除组织块26例,12 h内移植于裸小鼠背部皮下组织内,肿瘤长至500mm~3取出再传至下一批裸小鼠背部,如此重复,稳定传代至第4代,分别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比较原代患者肿瘤组织与移植瘤组织结构和病理结构是否具有一致性。结果成功建立并稳定传至第4代的患者来源的移植瘤(PDX)模型共9例,6例肺鳞癌,3例肺腺癌。PDX模型保留了原代患者肺癌细胞的异型性和原有排列结构。病理学特性有些变化,但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结论建立的NSCLCPDX模型保留了原代患者肺癌细胞的异型性、原有排列结构和病理学特性,为临床前药效的个性化筛选评估以及肺癌的研究提供了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分离纯化和鉴定胎大鼠脑内小胶质细胞,为小胶质细胞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联合震荡培养法分离纯化胎大鼠脑内小胶质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及流式细胞技术鉴定小胶质细胞的纯度。结果 通过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联合震荡培养法,得到98%纯度的小胶质细胞。结论 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联合震荡培养法是一种能获得较高纯度胎大鼠脑内小胶质细胞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一种重复性好、传代次数多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培养方法。方法:取肾脏肿瘤手术切除后远离患病部位的正常肾脏组织、水囊引产的胎儿肾,三层筛网滤过分离,取最下层筛网上组织,用胶原酶消化,培养正常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同时采用形态学观察和免疫荧光技术,对鼠抗人结蛋白,鼠抗人角蛋白进行鉴定,采用MTT、 流式细胞仪技术对不同来源肾脏的系膜细胞生长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形态学、免疫荧光法鉴定表明培养细胞为肾小球系膜细胞,胎肾原代培养后8~10d即可传代,而成年肾脏原代培养后需15~16d方可传代。成年肾脏培养细胞至第4代细胞生长缓慢,贴壁能力减弱,出现死亡。而胎肾培养细胞则可继续培养至第7~10代。结论:三层滤网法分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 方法简单、高效,培养的原代肾小球系膜细胞符合肾小球系膜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且进一步证明胚胎组织比成年个体肾脏原代细胞培养容易成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BIU-87、EJ和T24 3株膀胱癌细胞的高侵袭力亚系,并对侵袭过程进行观察。方法通过构建侵袭小室,以穿透人工基底膜、聚碳酸脂膜能力为依据筛选具有体外高侵袭能力的膀胱癌细胞亚系。运用扫描电镜观察细胞侵袭的过程,通过生长曲线、细胞周期、体外侵袭力对母代与子代细胞体外增殖及侵袭能力进行对比。通过裸鼠膀胱灌注不同侵袭力的肿瘤细胞,对侵袭力与种植转移的关系进行初步研究。结果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到了细胞的侵袭运动。筛选后的各子代细胞,经16代以上传代后,细胞形态与母代无明显变化,细胞增殖速度较母代有明显加快(P<0.05),体外侵袭能力较母系明显提高(P<0.001)。结论运用改良的侵袭实验筛选膀胱癌细胞系的高侵袭力亚系的方法是可靠的,建立的高侵袭力亚系细胞为今后对膀胱癌侵袭及转移的研究提供了较为可靠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