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美《科学文摘》1981年11月报道:科学家们正在研究一种多用途的蛋白,这种蛋白的作用似乎能调节各种重要的细胞活动,包括细胞的移动、分裂和能的利用。这种物质就是钙调节蛋白(Calmodulin),它在发展新的避孕药、镇静剂、心血管疾病用药方面都有很大的潜在的价值。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的瓦纳曼(Thomas  相似文献   

2.
3.
潘庆春  臧国庆 《世界感染杂志》2007,7(5):359-361,382
蛋白转导域(protein transduction domain,PTD)是一种很有前景的蛋白转运工具,体内和体外实验显示其可以有效的将外源性蛋白转运入细胞内,已有多种方法用于改建PTD,证实PTD变体具有同样的蛋白转导特性。现就PTD的蛋白转运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由美国生理学家组成的一个研究小组建议,可以用朊病毒蛋白攻击朊病毒蛋白。计算机模拟研究表明,来自某个种属的微小蛋白有可能保护另一个种属的相应体避免其他朊病毒蛋白的恶性影响,从而减缓疾病进程。朊病毒蛋白被认为是传染性海绵状脑病(如BSE,疯牛病〕及人类相似疾病(克雅病)的罪魁祸首。据说这类蛋白可使患病的动物及人类的脑子变形。此种疾病可导致痴呆和死亡。美国戴维斯市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小组成员Rajiv Singh报道说,外来的朊蛋白治疗也许不能中断疾病的发展,但它有可能减缓疾病的发展。此种疾病一般可潜伏10年,新疗法有望使疾病延缓30年,这几乎是一生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利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原理建立了检测人血清DNA结合蛋白的一种较特异性方法,发现在成人血清中有7 种Lambda DNA结合蛋白,分子量为:90kDa、67kDa、43kDa、30kDa、24kDa、22kDa和17kDa。在婴儿血清中没有30kDa、24kDa和22kDa这3种LambdaDNA结合蛋白。在人的血清中有二种小牛胸腺DNA结合蛋白,分子量为:43kDa和17kDa。血清中有四种与正常成人血浆DNA结合的蛋白质,分子量分别为:67kDa、43kDa、30kDa和24kDa,其中30kDa的这种蛋白质与正常成人血浆DNA的结合力较弱,并在一些正常个体中未见到此带。  相似文献   

6.
蛋白印迹法人血清DNA结合蛋白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7.
王菲菲  姜丹  白璐 《安徽医学》2018,39(9):1133-1135
目的 探讨血清前清蛋白(PA)、清蛋白(AL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和保护性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34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急性脑梗死组和非急性脑梗死组,每组各67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血压、PA、ALB及hsCRP的数值水平差异,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PA、ALB数值水平低于非急性梗死组,hsCRP水平高于非急性梗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PA的OR=0.984(P<0.05)、ALB的OR=0.648(P<0.001),hsCRP的OR=1.818(P<0.001)。结论 PA、ALB为急性脑梗死的独立保护性因素,hsCRP可能为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Stathmin又称p17,p18,p19,Op18,19K,Op18/stathminMetablastin等,是近年来发现的在序列上高度保守的,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中十分重要的可溶性微管辅助蛋白,位于核周体,在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作用对细胞微管系统动力平衡的调节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表达和活性受多种转录因子和激酶/磷酸化酶的调控,其表达和活性异常与细胞增殖、神经系统发育及肿瘤等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成为肿瘤基因治疗的一个新靶点。现就近年来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生物技术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主导地位的高新技术,生物技术药物基本都是多肽蛋白类药物,对肿瘤遗传性和非遗传性疾病有着特殊的疗效.随着科学与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在不断提高蛋白药物的制备必将发展成为21世纪我国最具吸引力的新技术产业之一.本文从蛋白类药物的认识,蛋白类药物开发的技术研究,蛋白和多肽类药物给药方法,以及对蛋白类药物的研究前景等方面,对蛋白类药物的开发有了综合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癌基因蛋白     
癌基因像其它基因一样能编码蛋白质。有充分证据表明RNA肿瘤病毒的一种基因的蛋白质产物与感染病毒的细胞转化成恶性状态有关。癌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具有使蛋白质的酪氨酸磷酸化的作用,这可能就是转化正常细胞呈癌性生长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Merlin蛋白是NF2基因的产物,它的缺失可以诱发神经鞘瘤、脑膜瘤、室管膜瘤等一系列肿瘤的发生,而且Merlin蛋白在调控细胞的运动、增殖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Merlin蛋白与膜蛋白、Hippo通路和CD44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其在调控细胞侵袭和迁移、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等方面进行综述,并且对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严重的出血一旦发生就很难止住。医生们所能采用的方法无非就是钳夹血管、灼烧伤口或者使用血管收缩药物。但是每年在手术台上仍会丢失上百万单位的血液。这样  相似文献   

13.
1 概述 Prpwse 及 Eanouf 首次从牛血浆中提取出一种新的维生素 K 依赖性蛋白的糖蛋白,属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超家族成员,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维生素 K 依赖性 Ca~(2 )结合蛋白,命名的蛋白 z(PZ)。其相对分子质量62 ku,血浆 t 1/2约2.5 d。  相似文献   

14.
轮状病毒蛋白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轮状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 ,是引起婴幼儿和幼龄动物腹泻的重要病原 ,有的对成人也有致病作用。经流行病学调查 ,发现轮状病毒能感染90 %的3岁龄儿童 ,每年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近100万人的死亡[1,2]。完整的轮状病毒有双层衣壳 ,从内向外呈放射状排列 ,无包膜。基因组为双股RNA ,由11个基因片断组成[3],绝大多数基因为单顺反子结构。在11个基因片断中 ,6个编码结构蛋白 (VP1~VP7) ,5个编码非结构蛋白 (NSP1~NSP5) [4]。结构蛋白组成病毒的衣壳蛋白 ,非结构蛋白和病毒的复制有关。1轮状病毒结构蛋白…  相似文献   

15.
F-BAR蛋白是一类新型BAR结构域超家族蛋白成员之一,一般由F-BAR结构域和至少一个SH3结构域组成,与细胞膜曲率调节密切相关,但其与细胞膜结构和细胞功能调节是否有关仍不清楚.本文就F-BAR蛋白的一般特征、F-BAR蛋白与细胞功能、病理生理疾病的关系以及F-BAR蛋白的调节进行综述,以探讨和了解F-BAR蛋白在细胞功能和疾病调节中的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研究F-BAR蛋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G蛋白和G蛋白偶联受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近年来G蛋白和G蛋白偶联受体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着重阐明了G蛋白及其偶联受体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建筑G蛋白偶联受体的三维结构模型来研究受体与配基的相同作用,从而设计合成有效化合物。同时,在研究新药时,不仅要研究与G蛋白偶联受体相关的药物,而且要考虑G蛋白抑制剂或激动剂以及与效应器有关的药物,这样有可能提高设计命中率。  相似文献   

17.
苦瓜为葫芦科苦瓜属植物,从中提取的蛋白质成分包括:蛋白酶抑制剂、核糖核酸酶、核糖体失活蛋白等,具有比较广泛的药理学作用。MAP30等可以通过使核糖体失活,抑制肿瘤细胞蛋白质的合成,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通过抑制T细胞的增长,抑制HIV病毒的复制,达到治疗艾滋病的目的。笔者着重对其抗肿瘤作用及抗艾滋病作用进行了综述,认为苦瓜蛋白成分的开发和应用给恶性肿瘤和艾滋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潜在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生存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存蛋白(suⅣivin)是近期发现的一类新的在癌症组织特异高表达的细胞凋亡抑制因子(IAP).本文介绍了它的分子构成、表达特点、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及其在癌症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肥胖蛋白的研究北京医科大学心血管研究所汤健,李淑敏,苏静怡,唐朝枢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院心内科石湘云,高莲茹,赵云涛美国phoenixINC田青,张肇康1994年底Zhang等人克隆出了人的肥胖基因,发现与遗传性肥胖小鼠有高度同源性,肥胖动物该基因突...  相似文献   

20.
Tau蛋白是微管相关蛋白家族的主要成员,其磷酸化水平的增高与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如阿尔茨海默病(Alzeimer's disease,AD)、癫痫、额颞叶痴呆、皮质基底节变性(corticobasal degeneration,CBD)、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rogressive supranuclear palsy,PSP)、朊蛋白病等.Tau病是以异常磷酸化Tau蛋白聚集为病理特点的年龄相关性神经变性病.Tau病根据微管相关蛋白Tau(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s tau,MAPT)基因剪切不同分为6种同型异构体,外显子9、10、11、12各编码一个微管结合模序氨基酸重复序列,有外显子10编码氨基酸序列的Tau蛋白异构体为4R,其他的异构体为3R.皮克病(Pick's disease,PiD)中3R占优势,而皮质基底节变性和进行性核上性麻痹中4R占优势,根据MAPT中基因突变的位置,额颞叶痴呆FTLD-tau可以出现3R、4R或二者均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Tau蛋白及Tau病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