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妊娠是女性的一种特殊生理过程,在此期间孕妇机体的各项指标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血清雌激素水平逐渐升高,并于妊娠晚期达到高峰,这些性类固醇激素的变化影响肝脏的代谢、合成和分泌功能。孕妇尤其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凝血相关指标检测对临产孕妇的临产意义。方法:对200例临产孕妇(实验组)和100例非妊娠妇女(对照组)的PT、APTT、Fib、TT、D二聚体和血小板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组PT和血小板值降低(P〈O.01),Fib和D二聚体升高(P〈0.01),而APTT和TT值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3.
高安英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2):100-101
目的探讨对于l临产孕妇凝血及血细胞常规分析的结果,为临床决策提供更有力的辅助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妇产科临产孕妇1450人,为实验组,选取同期本医院健康适龄妇女500人,为对照组,比较2组妇女凝血功能及血细胞计数情况。结果实验组FTT、APTT、TT时间短于对照组,FBI含量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红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产孕妇血液高凝,容易产生分娩时栓塞等并发症,因此,分娩前进行血液凝血因子及血细胞检查,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血浆D-二聚体(D—dimer,D—D)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X交联后在纤溶酶作用下产生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其含量增高可反映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强,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之一。D-二聚体检测对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及预后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孕妇体内绝大多数的凝血因子水平增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同时激活纤溶系统引起血浆D—D浓度升高。本文采用金标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于诊断与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产科出血性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临产孕妇监测血浆D-二聚体指标用于预测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20年5月选择于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临床分娩后发生产后出血的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选择同期临床分娩非产后出血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分别于临产前、产后监测其血浆D-二聚体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临产前观... 相似文献
6.
彭海云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2):2826-2827
目的探讨D-二聚体在正常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30例正常非孕育龄妇女(对照组)、60例正常孕妇(早、中、晚孕各20例)及30例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分别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D-二聚体水平随孕周上升而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正常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正常妊娠孕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妊高征患者尤为明显。由于正常孕妇处于相对高凝及继发性纤溶增强状态,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更倾向于血栓形成和D IC发生。因此,动态检测孕妇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变化,对妊高征的早期诊断与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8.
目的:研究正常成年妇女与妊娠晚期妇女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的变化。方法:采用北京赛科希德SF-8100全自动凝血测试仪检测150例正常成年女性和212例妊娠晚期妇女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来了解妊娠晚期妇女在将要临产时凝血酶原(PT)、部分凝血活酶(APTT)、凝血酶(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结果:APTT、TT的时间与正常组比较有下降的倾向,无统计学意义(P0.05)。PT时间明显缩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FIB及D-二聚体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也有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联合凝血三项对产前孕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台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2例DIC孕妇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4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A和40例健康未孕女性志愿者作为对照组B。三组研究对象入院后均检测D–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指标对DIC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D–D、FIB水平高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对照组A的D–D、FIB水平高于对照组B,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T、APTT均低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对照组A的PT、APTT低于对照组B,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显示,各指标诊断DIC的曲线下面积(AUC)由高至低分别为联合检测(0.918)、APTT(0.780)、D–D(0.778)、FIB(0.765)、PT(0.677)。结论:D–D联合凝血三项检测对产前孕妇DIC的诊断效能较高,对孕妇产前筛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赵甲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3,(2):52
在我国,骨折是一种常见病,骨折也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创伤性疾病,骨折后引起凝血、纤溶系统功能紊乱,本文观察本院120例骨折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的变化,探讨骨折术中及术后出血及并发症的发生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凝血指标.~PLT、MPV、PCT、PDW等指标在临产孕妇中的检测意义。方法:选取临产孕妇1915例(研究组)和健康非妊娠妇女200例(对照组),规范测定并记录其凝血指标及PLT、MPV、PCT、PDW水平。结果:研究组的PT、APTT、TT、Fib等凝血指标及PLT、PDW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产孕妇因血小板参数、凝血指标的变化而处于血液高凝状态,在围产期密切关注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对防控异常出血及并发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DIC患者D-二聚体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浆中D-二聚体(D-Dimer,D-D)定量检测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定量测定52例DIC患者(早期14例,中期26例,晚期12例)和50例正常人血浆中D-D含量,然后做分析比较。结果:正常对照组D-D含量为(0.32±0.13)mg/L,DIC组D-D含量为(8.44±2.76)mg/L,早、中、晚期患者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并且随着病情的加重其水平逐渐增高,有效治疗组D-D含量为(2.16±0.74)mg/L,无效治疗组D-D含量为(8.21±2.51)mg/L,两组比较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浆D-D含量的检测对DIC的早期诊断、疗效的了解及预后的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妊娠期妇女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日本生产的Sysmex CA-50半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结果:早期妊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T、APTT、TT、FIB值差异不显著;中期妊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T、APTT、TT、FIB值差异显著;晚期妊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T、APTT、TT、FIB差异显著.结论:了解妊娠期孕妇凝血四项的变化,对预防产妇意外、血栓形成和防止DIC的发生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桃红四物汤对膝周术后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行交叉韧带重建术及膝周骨折切复内固定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1组为常规治疗组(观察组)30例,另1组为中药组(治疗组)30例,每组均随机平行,常规组予以抗炎止痛、功能锻炼等症处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桃红四物汤,观察2组病例术前及术后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的变化.结果 术前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2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2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桃红四物汤对术后前3天高凝状态具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肺癌临床诊断、治疗、预后评价及中医辨证角度对近10年来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肺癌相关研究的文献进行整理概述,并对目前肺癌临床D-二聚体异常者出现血栓情况治疗方面提出一些问题讨论. 相似文献
16.
17.
寇存山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5):102-103
目的 探讨D-二聚体检测在判断肝病患者凝血功能状况、出血危险性及治疗预后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德国美创Coatrob 1800全自动血凝仪对142例各型肝病患者和125例健康体检者血浆的D-二聚体进行检测,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急性肝炎患者的D-二聚体指标接近于正常,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重型肝炎、肝硬化和慢性肝炎的D-二聚体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增高,有极为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D-二聚体检测是区分各型肝癌患者的敏感指标之一,而且对动态观察病情及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特点和临床价值。方法测定159例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患者及50名健康人员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消化系统肿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升高(P〈0.01);在胃癌及大肠癌无转移、淋巴结转移、远处脏器转移三组患者之间,血D-二聚体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以原发性肝癌、胃癌、胰腺癌阳性率较高。结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可引起血浆D-二聚体含量增高,动态监测血浆D-二聚体含量有助于病情判断、预后估计及治疗。 相似文献
19.
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对D-二聚体升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凝血及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清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4):379-38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对D-二聚体升高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凝血及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方法将90例D-二聚体升高的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5例,2组患者均采取常规对症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皮下注射,4 000 IU/次,每日1次,2组疗程均为10 d,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D-二聚体、凝血指标及血气分析变化。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5),观察组肺功能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治疗后D-二聚体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5),观察组D-二聚体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凝血指标较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改善(P均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D-二聚体升高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能够有效改善肺功能,降低D-二聚体,改善凝血状态及呼吸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近年由于血栓性疾病的增多,检验医学在血栓性疾病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特别是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和临床应用有了很大的进展.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特异的降解产物,它的升高反映了体内存在着凝血及纤溶活性的增强.因此D-二聚体的检测对于临床血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