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缺血损伤在世界范围内是人类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1].临床和基础研究均表明,神经营养因子在脑缺血后神经元的损伤和修复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是神经营养因子家庭中的一名新成员,在脑缺血损伤中对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目前已经成为神经科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2].本文就GDNF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有关内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不同载体系统介导GDNF的基因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胶质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多种神经元具有营养作用,本文就不同载体的特性及介导GDNF基因 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前神经发育异常假说认为精神分裂症是脑组织发育异常的结果。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神经细胞的生长、分化、存活、可塑性及损伤后修复有重要作用。GDNF基因敲除小鼠表现出异常的海马突触传递,GDNF及其受体在海马、前额皮质均有高表达,而这些脑区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与治疗有关。故本文对GDNF和精神分裂症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GDNF治疗帕金森氏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cell-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GDNF)是黑质纹状体系统中重要的靶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具有保护和修复作用.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 , PD)动物模型和临床试验均提示GDNF对帕金森病具有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缺血脑保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7 d后断头取脑做冰冻切片,用免疫荧光双标的方法观察缺血周边区与假手术组相同部位G-CSF受体、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和微管相关蛋白2(MAP2)、神经胶质原酸性蛋白(GFAP)的共表达情况.结果 G-CSF受体和GDNF在正常大鼠脑内广泛表达于神经元,不表达于星形胶质细胞;但在缺血周边区,星形胶质细胞亦部分表达G-CSF受体和GDNF.在正常脑组织,大部分G-CSF受体阳性的细胞也表达GDNF.结论 脑缺血可诱导缺血周边区星形胶质细胞表达G-CSF受体和GDNF,推测缺血后的内源性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缺血周边区星形胶质细胞的G-CSF受体表达以及GDNF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慢病毒介导的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表达系统,体外感染骨髓基质细胞,检测过表达GDNF对蛋白酶抑制剂引起的PC12细胞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经双酶切和T4连接酶构建pLenti6/V5-GDNF表达质粒,经293FT细胞包装产生高滴度病毒。用RT-PCR、ELISA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感染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BMSCs)后GDNF的表达,并检测过表达GDNF对蛋白酶抑制剂乳胞素(lactacystin)引起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成功构建pLenti6/V5-GDNF表达质粒,获得高滴度具有感染能力的病毒储存液(5.6×105TU/mL)。BMSCs体外被感染后能大量分泌GDNF(接近800pg/mL),过表达GDNF能减轻乳胞素(10μmol/L)引起的PC12细胞损伤。结论慢病毒介导的GDNF转染骨髓基质细胞后能分泌具有生物学活性的GDNF,对蛋白酶体抑制剂引起的PC12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慢病毒介导的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表达系统,体外感染骨髓基质细胞,检测过表达GDNF对蛋白酶抑制剂引起的PC12细胞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经双酶切和T4连接酶构建pLenti6/V5-GDNF表达质粒,经293FT细胞包装产生高滴度病毒.用RT-PCR、ELISA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感染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后GDNF的表达,并检测过表达GDNF对蛋白酶抑制剂乳胞素(1actacystin)引起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 成功构建pLenti6/V5-GDNF表达质粒,获得高滴度具有感染能力的病毒储存液(5.6×105 TU/mL).BMSCs体外被感染后能大量分泌GDNF(接近800 pg/mL),过表达GDNF能减轻乳胞素(10 μmol/L)引起的PC12细胞损伤.结论 慢病毒介导的GDNF转染骨髓基质细胞后能分泌具有生物学活性的GDNF,对蛋白酶体抑制剂引起的PC12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大鼠局灶脑缺血梗死灶、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表达、细胞凋亡等方面的影响,研究其对大鼠局灶脑缺血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20只,随机分为GDNF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又分为假手术组、缺血oh、3h、6h、24h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模型,于栓塞同时大鼠脑室内分别给予GDNF和生理盐水5μL。检测脑梗死体积百分比、Caspase-3的表达、细胞凋亡等改变。结果 GDNF组脑梗死体积比明显小于生理盐水组;神经元损伤明显轻于生理盐水组,特别是海马区神经元在GDNF组无明显损伤;GDNF组(Caspase-3表达和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明显少于生理盐水组。结论 GDNF对大鼠局灶脑缺血有保护作用,抑制Caspase-3的表达和细胞凋亡是其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尼莫地平对面神经损伤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表达的影响。方法 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纯损伤组、尼莫地平预处理组、尼莫地平后处理组,每组24只。假手术组不损伤面神经,单纯损伤组建立大鼠面神经损伤模型。尼莫地平预处理组在模型建立前给予尼莫地平,持续给药到术后2周。尼莫地平后处理组在模型建立后给予尼莫地平,持续给药2周。应用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大鼠面神经损伤后1、3、6个月BDNF和GDNF的表达。结果与单纯损伤组相比,尼莫地平后处理组造模后1个月大鼠BDNF、GDNF的表达均升高(均P<0.05)。尼莫地平预处理组和后处理组BNDF和GDNF的表达在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预防性应用尼莫地平可以调节面神经损伤大鼠GDNF和BDNF的表达,充分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鱼藤酮毒性作用及阿糖胞苷(ara-c)干预对体外培养中脑腹侧星形胶质细胞增殖、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的影响. 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中脑腹侧星形胶质细胞随机分成9组,分别为对照组,10、20、40及60nmol/L鱼藤酮短时程损伤组(用相应浓度鱼藤酮处理24 h),10及20 nmol/L鱼藤酮长时程损伤组(相应浓度鱼藤酮处理30 d),10及20 nmol/L鱼藤酮长时程损伤+ara-c处理组(相应浓度鱼藤酮处理30 d,500nmol/L ara-c处理6 d).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细胞增殖情况,GSH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GSH含量.免疫细胞化学方法 和Western blot检测GDNF的表达情况. 结果短时程损伤各组10和20 nmol/L鱼藤酮作用 24 h未能使细胞GSH含量及GDNF表达最降低,但40和60 nmol/L鱼藤酮作用24 h可使细胞GSH含量降低、GDNF表达减少.长时程损伤组10和20nmol/L鱼藤酮作用30 d后处于增殖状态的星形胶质细胞比例增高,GSH含量未见降低.但GDNF表达量减少:500nmol/L ara-c抑制细胞增殖后,可使GDNF的表达回升至接近对照组水平且GSH含量明显提高. 结论 鱼藤酮可影响中腩腹侧旱形胶质细胞的增殖和功能,恶化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生存微环境;低浓度ara-c可通过抑制旱形胶质细胞的过度增殖,恢复GDNF表达量并明显提高GSH含量,提示ara-c对帕金森病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神经营养因子对体外培养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DN)存活和分化的作用。方法选取14d孕鼠,无菌条件下取出胎鼠,采用酶消化法培养中脑DN神经元,在培养过程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神经营养因子3(NT3)、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通过细胞形态学和免疫荧光方法进行细胞纯度鉴定,观察不同作用条件下TH阳性细胞率确定细胞存活。结果以10~60ng/L的GDNF或BDNF持续培养10d,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存活率明显高于NGF和NT3作用组,浓度为20ng/m l的GDNF作用最强,能够维持60%的DN神经元存活。此外BDNF和GDNF能够增加DN神经元的数目,但未发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效应,当GDNF与BDNF联合应用时,未见DN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增强。结论GDNF和BDNF对原代培养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存活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并能诱导神经前体细胞分化为DN神经元。  相似文献   

12.
帕金森病是一种中枢神经变性疾病,除了目前的基本药物治疗外,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是黑质纹状体系统中重要的靶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被作为一种新的治疗药物备受学术界关注。近年来,国内外相继开展了大量GDNF治疗帕金森病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更多的临床实验有待进一步开展。如何通过采用安全恰当的给药途径及方式,既能使GDNF在体内持续高效稳定地发挥作用,又能将不良反应降到最低,是未来研究GDNF治疗帕金森病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3.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脑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是转化生长因子(TGF- β)超家族成员 ,最近已被纯化并克隆 ,是一个最有效的营养因子。对 GDNF的研究始于十年前 ,Schubert等为了研究神经系统中不同细胞系蛋白的表达 ,用两种不同规格的凝胶进行电泳检测 ,比较不同克隆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系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发现电泳带是完全不同的。当时由于缺乏对较低含量蛋白的分离和鉴别技术而未能进一步研究 [1 ] 。后来发现胶质细胞系 B49、R33和 JSC1具有分泌促进多巴胺脑神经元存活的蛋白质 [2 ] 。 1993年 L in等从 B49神经胶质瘤细胞的条件培养液中纯化…  相似文献   

14.
GDNF对培养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对大鼠胚胎脊髓运动神经元生长活性的作用。方法 取大鼠胚胎脊髓腹侧组织进行原代体外分离培养 ,从细胞形态学及应用MTT法观察GDNF对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影响。结果 GDNF能明显促进体外培养的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存活及突起的生长 ,并且有剂量依赖的趋势。结论 不同浓度GDNF对体外培养大鼠胚胎脊髓运动神经元有不同程度的促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胶质细胞与神经损伤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枢神经损伤后的再生问题一直是神经科学界的一个重大难题。胶质细胞作为神经细胞的一种辅助成分 ,历来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及损伤修复中倍受重视。近来 ,胶质细胞通过合成分泌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lial cell ling-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进而参与损伤修复 ,结果将胶质细胞在神经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推上了一个新的历史舞台。本文就胶质细胞与神经损伤修复的关系进行简要概述。1 .神经损伤后胶质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目前 ,关于神经损伤后胶质细胞的形态学改变文献已有不少报导。 Eriksson[1] 切断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及眶下神经 ,术…  相似文献   

16.
neurturin是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家庭(GDNF family)成员之一,它的受体GFRa2通过糖基磷脂酰肌醇(G-PI)与细胞表面连接,neurturin与GFRa2结合后,酪氨酸激酶受体RET蛋白激活,引起一系列生物学效应。neurturin在促进多巴胺(DA)能神经元存活、部分外周神经元和肠道神经丛的发育以及胶质细胞的分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尼古丁对帕金森病(PD)大鼠纹状体脑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和多巴胺(DA)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6-羟多巴胺(6-OHDA)立体定向注射到大鼠右侧中脑腹侧背盖部(VTA)和黑质致密部(SNpc),建立PD大鼠模型。采用生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不同剂量尼古丁对PD大鼠的作用,检测纹状体GDNF表达及DA含量的变化。结果 造模前及造模后皮下注射尼古丁的PD大鼠,纹状体GDNF表达及DA含量较PD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尼古丁可减轻6-OHDA对黑质DA能神经元的损伤,对PD大鼠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神经胶质细胞作为中枢神经系统中分布最为广泛的一类细胞,对神经元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形成髓鞘和修复等多种功能。星形胶质细胞作为神经胶质细胞中的一种,已有大量研究证实其在创伤性脑损伤和神经退行性病变中具有重要作用。文中结合相关文献综述介绍创伤性颅脑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激活的病理过程及其中潜在的细胞及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顺磁氧化铁(SPIO)、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双标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修饰中脑神经干细胞(mNSCs)移植对帕金森病(PD)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P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GFP基因修饰mNSCs移植组和GDNF基因修饰mNSCs移植组,将相应细胞移植到PD大鼠纹状体。阿朴吗啡(APO)诱导PD大鼠旋转行为评估细胞移植的治疗作用。磁共振成像、免疫荧光组织化学研究移植细胞的存活、迁移和分化。结果GDNF基因修饰mNSCs移植能显著改善APO诱导PD大鼠的异常旋转行为;大多数移植细胞停留于移植原位,移植8w后,GDNF基因修饰mNSCs移植组有更多的细胞存活并分化为多巴胺神经元。结论MR I成像可对体内移植的SPIO标记细胞进行活体示踪。GDNF基因修饰胚胎mNSCs移植可显著改善PD大鼠的运动障碍,其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时间窗及其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 GDNF对缺血半暗带Caspase-3及 TNFα蛋白表达的影响 ;TTC染色测定梗死灶体积。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3 2 3 .1± 49.6) ,0 h及 1h给药组梗死灶体积减小 (193 .4± 53 .8,2 41.1± 57.5) ,0 h组 Caspase-3蛋白表达减少 (10 7.2± 9.5及 92 .3± 6.5) ,各组 TNFα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GDNF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时间窗在 3 h之内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 Caspase-3介导的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