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渝 《华西医学》2009,(9):2426-2427
目的:通过冠脉造影探讨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26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电图与冠脉造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86.49%,特异度为65.38%,假阳性率为34.62%,假阴性率为13.51%。心电图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而检出冠心病的阳性率增高。结论:心电图是临床诊断冠心病最快捷、简便、经济而无创的有效方法,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的常用方法之一。它经济、实用,适合临床广泛应用。其在冠心病诊断中有重要意义,冠状动脉造影(简称冠脉造影)一度被认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本文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心电图及冠脉造影检查,并对其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1资料 近些年,冠心病的发病呈年轻化趋势,临床应以重视。但心电图有异常变化的年青人,冠心病的诊断较为困难。随着冠脉照影的开展,对青年人冠心病的变化认识有了很高的突破,我院收集50例45岁以下年龄组心电图改变与冠脉造影比照资料,准备就年轻人的心电图变化与冠脉改变的关系进行分析,现将50例心电图有异常QRS及ST—T改变做冠脉造影,但有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左室大等器质性心脏病及完全性束之阻滞患者均不将此分析统计之内。年龄在28~45岁.男性41例、女性9例,临床诊断为心梗13便,其余37例诊断为“冠心病”心梗病人分别在诊断后1~8个月进行冠脉造影。冠脉造影结论为:①病变者冠状A狭窄60%。②轻度病变者冠状A狭窄60%。③无病变者冠状A无狭窄变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患病率逐年提高,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有重要意义,冠状动脉造影(简称冠脉造影)一度被认为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本文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心电图及冠脉造影检查,并对其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自开展冠状动脉造影(以下简称冠脉造影)以来,冠心病的诊断有了客观而可靠的诊断依据,从而使人们对传统静息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作用也有了新的认识。本文对85例老年人静息心电图及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再评价静息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本组85例均为年龄在60岁以上(60~76岁)的老年住院患者,平均年龄64.2岁。其小男性78例,女性7例。临床均有胸痛和(或)胸闷等症状,臆断冠心病。所有患者冠脉造影前均接受静息12导联心电图检查。下列心电图改变被视为心肌缺血的表现(即本文心电图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分析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2月到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2例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冠脉造影、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本组患者经冠脉造影检查阳性者60例,阴性者22例,心电图ST-T改变阳性率依次为58.3%(35/60)、50.0%(11/22),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单支病变者22例,多支病变38例,心电图ST-T改变阳性率分别为31.8%(7/22)、34.2%(13/38),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准确率较低,临床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诊断时需综合其他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女性高血压伴胸痛的临床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77例女性高血压伴胸痛患者诊断为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临床资料。冠心病组34例:冠脉造影血管狭窄≥75%或50%-75%且临床有心肌缺血证据;对照组43例:CAG结果除外冠心病。并对有关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与临床特点进行比较。结果 两者之间临床上较难鉴别,但动态心电图与典型心绞痛可高度提示冠心病的可能。结论 确诊冠心病仍需进行CAG。  相似文献   

8.
50例拟诊冠心病患者,同步进行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TET)及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运动试验(ECT),并与冠脉造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TET、ECT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1.3%、93.8%,83.3%、55.6%,82.0%、80.0%,符合率为82.0%,经统计学处理,证明两种方法诊断冠心病效果相同;而联合二种试验结果判定:二者均阴性,对冠心病诊断的可能性甚小;二者均阳性诊断冠心病可靠性大;单项结果阳性的意义则需结合临床,为进一步做冠状动脉造影的指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电图踏车运动试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73例施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同期内接受心电图踏车运动试验,将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敏感性64%,特异性89%。结论:心电图踏车试验可以作为冠脉造影的一个替代检查方法,适合于在基层医院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讨论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对我院2004年10月~2005年8月收治的10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对其中2例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冠心病进行临床及辅助资料分析。结果结合2例患者临床资料及辅助检查(心电图、彩色多普勒超声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室造影),明确诊断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冠心病,对指导治疗及预后起一定的作用。结论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冠心病容易误诊及漏诊。通过仔细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结合其辅助检查可以诊断此疾病,尤其冠脉造影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更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是威协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冠脉造影能准确地对冠心病进行诊断,但检查费用较高,难以普及。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检查具有无创伤性、记录时间长、简便、快捷、重复性好、患者乐于应用等优点。本资料旨在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六、心肾疾病 (一)冠心病诊治 国内不少医院已开展冠脉造影。一军医大报告34例冠心病和22例正常人进行动态心电图和活动平板检查,将其结果和冠脉造影所见进行比较,提示动态心电图(DCG)和活动平板试验有相似的诊断价值。诊断准确性分别为75.9%,及72.2%,二种方法是相辅相成的。广东省心  相似文献   

13.
临床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常用方法是运动平板负荷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冠脉造影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但属于有创性检查,且设备、经费昂贵,有一定风险。如果患者不能进一步接受冠脉介入(PCI)或冠脉旁路移植(CABG)治疗,临床只为了明确冠心病诊断而行冠脉造影,风险傲益、价格傲益比值不大。而运动平板属无创检查,可重复,价格低,安全性好,临床优势明显。与冠脉造影进行对比,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冠脉造影与门控心肌断层心肌显像检查结果不一致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59例胸痛患者行冠脉造影及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并对结果不匹配者进行分析。结果:59例患者中,冠脉造影、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结果不匹配者22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6例。门控心肌断层显像显示有心肌缺血而冠脉造影显示无明显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有17例,门控心肌断层显像未见心肌缺血改变而冠脉造影显示有明显的冠状动脉狭窄的病人有5例。结论:对冠心病的诊断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与冠脉造影的价值是互补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我院将58例心房颤动病人,心电图改变进行分析,探讨心房敷动与冠心病的关系,对治疗评估冠心病有较重要价值。方法:通过收集56例心房颤动的心电图改变与临床实验室检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诊断分析。结果:非典型心绞痛,心房颤动伴冠心病高危因素的中老年患者,诊断冠心病要慎重。必要时做冠状动脉造影,以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中青年患者出现的不典型心绞痛及近似缺血性心电图改变,临床不能诊断冠心病者18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CT检测对比研究。18例造影中3例冠状动脉狭窄占16.7%。18例冠脉CT检测中3例出现左冠脉走行粗细不均匀。高密度钙化,占16.7%。冠脉造影与冠脉CT对比;完全符合者15例,占83.3%,符合率较高。冠脉CT检测可作为无创检查诊断冠心病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提示中青年可疑冠心病不能单凭临床症状诊断冠心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心电图及平板运动试验(Treadmill Exercise Testing, TE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有不典型胸痛或可疑冠心病患者65例,每例患者均在冠状动脉造影前做常规心电图和TET检查,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比较.结果 在常规心电图阳性16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8例,常规心电图阴性49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24例;TET阳性41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34例.其中冠脉3支以上严重病变的其运动时间、运动量较1、2支病变和非冠心病者小,运动达阳性时平均心率低.结论 平板运动试验与常规心电图相比,提高了冠心病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其运动时间、运动量和最大心率值对冠脉病变程度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运动平板心电图(TET)和24 h动态心电图(DCG)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方法】对41例疑诊冠心病患者分别做TET、DCG和冠脉造影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TET和DCG试验阳性率分别为80.5%、58.5%,敏感性分别93.7%、76.7%。【结论】TET和DCG对冠心病诊断的阳性率高,安全无创可作为冠心病诊断的基本方法,三者检查相结合对冠心病诊断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3):583-584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0例冠心病患者。对比分析其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全部患者中,有84例为12导联动态心电图阳性,其中冠脉造影阴性患者有15例,阳性有69例;另外有66例患者为12导联动态心电图阴性,其中冠脉造影阳性23例,阴性43例,经比较分析得出,大于65岁的女性患者中,其冠脉造影阳性率与常规12导联动态心电图阳性率一致(P>0.05),男性患者中,相比预其12导联动态心电图阳性率,冠脉造影阳性率均高(P>0.05)。56~65岁年龄组以及45岁以下的年龄组的女性患者中,相比于其12导联动态心电图的阳性率,其冠脉造影阳性率均均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处于45~55岁年龄组的女性患者中,冠脉造影阳性率相比于12导联动态心电图阳性率,差异显著(P<0.01)。且12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阳性率会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多而增高。经我院研究比较发现,对于冠心病患者,常规12导联动态心电图是临床诊断价值较高,是其重要的无创性检查方法之一,具有经济、实用以及操作简单的特点,应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电图有无动态改变对不典型胸痛伴ST—T改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3倒不典型胸痛伴ST—T改变患者静息与胸痛发作时心电图与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冠脉造影证实有冠心病者为A组,占77.36%(41/53),胸痛发作时心电图ST段水平型下移加深且有动态改变者占95.12%(39/41),无动态改变者占4.88%(2/41);冠状动脉正常者为B组,占22.64%(12/53),胸痛发作时ST段抬高,无痛时ST段下降者占25%(3/12),均为心肌桥;无动态改变占75%(9/12),其中3倒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4倒为高血压性心脏病。2例为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结论:不典型胸痛伴ST—T改变患者误诊率较高,确诊应作冠脉造影;胸痛时心电图ST段水平型下移加深且有动态改变对诊断冠心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胸痛时ST段抬高,无痛时ST段下降者注意鉴别冠脉痉事或心肌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