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性黄斑变性,近视,眼底血管样条纹,眼球钝挫伤,各种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如眼部拟组织胞浆菌病综合征,弓形体病,弓蛔虫病和结节病等均可导致黄斑部盘状变性。来源于脉络膜循环的新生血管,穿过Bruch膜在视网膜色素上皮下侵入视网膜下间隙。这些新生血管管壁菲薄,常引起视网膜色素上皮和视网膜发生浆液或出血性脱离,最后形成纤维瘢痕,相应的视网膜受到破坏。作者为模拟黄斑盘状变性的出血性视  相似文献   

2.
视网膜下新生血管(sub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SRNV)也称为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是由多种病因所致的脉络膜新生血管穿越Bruch膜并在视网膜色素上皮下和(或)视网膜神经感觉层下增殖形成的纤维血管组织,为导致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相似文献   

3.
老年黄斑变性的渗出性黄斑部病变,是由于来自脉络膜毛细管渗出的浆液,把视网膜色素上皮及其感觉层推开,而来自脉络膜毛细管的新生血管增生。可以通过Bruch膜的缺损处,侵入到色素上皮下间隙。症状性黄斑部病变,往往因为  相似文献   

4.
视网膜色素上皮、Bruch膜及脉络膜的老年性黄斑变性改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并定量分析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pigment epithelium,RPE)、Bruch膜和脉络膜的老年性改变及在老年黄斑变性眼的改变。方法应用改良Masson三色组织染色法及电脑图像分析软件,对36例不同龄正常眼及6例老年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RMD)眼的RPE数量和形态、Bruch膜的厚度和脉络膜毛细血管的密度及脉络膜厚度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及讨论。结果RPE老年性形态改变包括数量的减少及细胞高度的增加伴有Bruch膜增厚(老年性黄斑变性);但脉络膜毛细血管密度及脉络膜的厚度与年龄未见明显的关系。ARMD眼主要表现为RPE形态明显改变及基底膜线样沉着物形成,Bruch膜增厚。结论RPE以及Bruch膜的改变可能是早期和基础性的老年性改变,其进一步的变化可能导致脉络膜及视网膜的损害。  相似文献   

5.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移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钧  盛耀华 《眼科新进展》2000,20(4):309-310
视网膜色素上皮 (retinal pigm ent epithelium,RPE)由排列规则的单层细胞构成 ,位于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和 Bruch膜之间 ,由于其特殊的解剖学位置 ,它在视网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 ]。 RPE、Bruch膜和脉络膜毛细血管的进行性病变可危及视网膜感光细胞 ,形成视网膜下的新生血管膜 ,比如老年黄斑变性 (age- 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RMD)。传统的光凝疗法预后不佳 ,尤其在黄斑区 [2 ,3] 。近年来成功开展了视网膜下膜的“剥膜”手术 ,由于同时丧失了 RPE细胞 ,要求移植以作补充。由此带来了以下新课题 :(1) RPE的取材与培养 ;(2 )…  相似文献   

6.
目的 老年性黄斑变性是目前老年人中心视力丧失的主要因素之一。黄斑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即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与Bruch膜之间新生血管形成是其致盲的病理基础。黄斑部光凝治疗证实其对部分患者有效,但经1a随访视力下降明显,经瞳孔区透热疗法其机理是应用810nm激光,将热通过瞳孔透入到脉络膜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区,早期研究主要用于治疗脉络膜黑色素瘤,近来研究证实对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隐匿性脉络膜新生血管有效,且无其他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MMP-2和MMP-9在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age 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 ,AMD)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基质金属蛋白酶 (matrixmetalloproteinases,MMPs)的表达 ,探讨MMP 2和MMP 9在AMD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组标本取自AMD患者经扁平部玻璃体切割术和视网膜下膜取出术获得的脉络膜新生血管膜 17例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MP 2和MMP 9的表达。结果  17例AMD脉络膜新生血管膜MMP 2和MMP 9表达阳性 ,正常人视网膜无MMP 2和MMP 9表达。结论 AMD脉络膜新生血管膜有MMP 2和MMP 9的表达 ,MMP 2和MMP 9可能通过降解Bruch膜 ,促进脉络膜新生血管在视网膜色素上皮下生长 ,参与AMD的病理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老年黄斑变性研究的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近年来老年黄斑变性的研究进展,指出本病可能是一种多因素的遗传性疾病,以黄斑部视网膜、脉络膜不同程度的变性萎缩、渗出、新生血管形成为特点,靛青绿可视荧光血管造影可帮助诊断,临床新近开展的视网膜下膜剥除手术协同视网膜色素上皮移植,为治疗本病带来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老年性黄斑变性和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MD)根据病理和临床表现分为萎缩型(atrophicsenilemaculardegeneration)和渗出型(exudativesenilemaculardegeneration)。萎缩型AMD主要为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玻璃膜增厚和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等所致的黄斑区萎缩变性;渗出型AMD主要为玻璃膜破坏、脉络膜血管侵入视网膜下形成新生血管,导致视网膜和/或色素上皮有浆液和/或出血[1]。以往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choroidalvasculopathy,PCV)在诊断和治疗方面与渗出型AMD无明确区别,1990年Yannuzzi等[2]对该病进行了描述,因发病…  相似文献   

10.
杨桦  罗成仁  严密  张晰 《眼科》2000,9(1):58-60
缓慢型视网膜变性基因编码光感受器外节盘膜边缘蛋白,具有维持和稳定外节盘膜结构的功能。缓慢型视网膜变性基因不同位点的突变,导致视网膜色素变性、白点状视网膜炎、黄斑营养不良、蝶形视网膜色素上皮营养不良、视网膜色为性伴有靶心样黄斑变性、迟发型黄中心凹营养不良伴有脉络膜新生血管等多种视网膜变性疾病的表型。  相似文献   

11.
Freumer  F  王爽 《国际眼科纵览》2007,31(4):287-287
目前对于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治疗主要有温热疗法、光动力疗法和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疗法。手术彻底去除脉络膜新生血管(CNV)不可避免地会造成视网膜色素上皮(RPE)、Bruch膜和脉络膜毛细血管的损伤。黄斑转位术虽可使RPE维持黄斑中心凹光感受器的功能,但由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和复视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而限制其应用。  相似文献   

12.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黄斑疾病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目的 评价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在诊断黄斑部疾病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OCT检测了111例126只有黄斑部病变的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20眼,黄斑裂孔20眼,老年黄斑变性20眼,黄斑水肿26眼,视网膜前膜20眼,裂孔性视钢膜脱离累及黄斑部经手术复位后20眼。结果 黄斑部疾病的OCT示黄斑区视钢膜多种形态学改变。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挛 OCT见神经上皮层脱离和(或)色素上皮层脱离;黄斑裂孔的OCT见黄斑中心凹处神经上皮层全层或部分缺损,可伴神经上皮层脱离或增厚;湿性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OCT见神经上皮层下呈不规则的高反射层(脉络膜新生血管膜),部分伴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和(或)色素上皮层脱离;黄斑水肿及囊性水肿的OCT见黄斑区的神经上皮层厚度增厚和(或)层间液性囊腔;视网膜前膜的OCT见视网膜内层前有一高反射的光带;视网膜脱离术后的OCT见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相贴良好或有液性腔隙存在。结论 OCT对黄斑部疾病诊断有独特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视网膜下新生血管是由某些黄斑部疾病引起的一种病理组织的现象,大约5年以前只有4—5种病可能与视网膜下新生血管有关,现在近年来约知有以下17种: 1:老年性黄斑变性(Senil maculardegeneration) 2:组织浆菌病(Histoplasmosis) 3:血管样条纹病(Angioid Streaks) 4:脉络膜破裂(Choroidal rupture) 5:近视性黄斑退变(Myopic maculepathy.Fuch's spot) 6:遗传及变性疾病(Heredodegenerativedisease。Best's,Dominant Drusen,Feosky's maculopathy) 7:视神经盘玻璃疣(Optic nervehead drusen) 8:脉络膜良种肿瘤(DverbenignChoroidal tumers)  相似文献   

14.
回顾近年来老年黄斑变性的研究进展,指出本病可能是 多因素的遗传性疾病,以黄斑部视网膜、脉络膜不同程度的变性萎缩、渗出、新生血管形成为特点,瞬青绿可视荧光血管造影可帮助诊断,临床新近开展的视网膜下膜剥除手术协同视网膜色素上皮移植,为治疗本病带来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自体带Bruch膜视网膜色素上皮复合体移植术治疗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确诊为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患者,采用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切除联合自体带Bruch膜视网膜色素上皮复合体移植手术方法.手术前后行视力、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氰绿眼底血管造影、多焦视网膜电图、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评价疗效.结果 移植术后随访6个月时,25例(83.33%)患者视力获得提高,2例(6.66%)患者视力不变,3例(10%)患者视力下降;所有患者黄斑区RPE植片平铺在位,未见CNV复发.结论 自体带Bruch膜视网膜色素上皮复合体移植治疗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近期疗效确切,是治疗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安全有效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自体带Bruch膜视网膜色素上皮复合体移植术治疗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确诊为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患者,采用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切除联合自体带Bruch膜视网膜色素上皮复合体移植手术方法.手术前后行视力、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氰绿眼底血管造影、多焦视网膜电图、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评价疗效.结果 移植术后随访6个月时,25例(83.33%)患者视力获得提高,2例(6.66%)患者视力不变,3例(10%)患者视力下降;所有患者黄斑区RPE植片平铺在位,未见CNV复发.结论 自体带Bruch膜视网膜色素上皮复合体移植治疗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近期疗效确切,是治疗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安全有效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自体带Bruch膜视网膜色素上皮复合体移植术治疗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确诊为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患者,采用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切除联合自体带Bruch膜视网膜色素上皮复合体移植手术方法.手术前后行视力、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氰绿眼底血管造影、多焦视网膜电图、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评价疗效.结果 移植术后随访6个月时,25例(83.33%)患者视力获得提高,2例(6.66%)患者视力不变,3例(10%)患者视力下降;所有患者黄斑区RPE植片平铺在位,未见CNV复发.结论 自体带Bruch膜视网膜色素上皮复合体移植治疗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近期疗效确切,是治疗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安全有效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8.
老年性黄斑变性(简称SMD)是美国60岁以上老年人最主要的致盲原因。据Klein等人报告,1971~1974年期间SMD的患病率为:白种男人:9.6%;白种女人:6.9%;黑种男人:9.3%;黑种女人:11.4%。眼底镜下本病的特点是有玻璃膜疣(drusen)存在。临床研究证实玻璃膜疣与黄斑盘状变性,与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以及与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形成有关。组织病理学的研究业已证明玻璃膜疣与SMD有关,有玻璃膜疣的患者容易发生SMD。要了解及治疗SMD这一复杂的疾患必须熟悉由于年龄增加所引起的视网膜色素上皮及Bruch膜的自然变化,了解drusen的类型及形成,以及从脉络膜向色素上皮下间隙长入新生血  相似文献   

19.
侵入黄斑部视网膜下或色素上皮层下的起源于脉络膜的新生血管可导致该部出血及渗出,它是称之为新生血管黄斑病变的一组退行性疾病的表现。此种情况下所见新生血管究竟发生于具有层状结构的脉络膜血管的何层,目前尚不清楚。笔者等过去曾就两三种疾病报告过新生血管黄斑病变的新生血管,并非起始于脉络膜的特定的某一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出血性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的病理组织特点.方法 手术中获取的36例出血性AMD患者的石蜡标本纳入研究.患者中,隐匿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 26例;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 10例.病理标本常规处理后行苏木精-伊红、糖原法、Masson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在最大垂直和水平的病理标本切片上,记录细胞及细胞外基质中细胞的组成种类,以及病理组织与视网膜和脉络膜的位置关系.依据病变组织组成不同分为新生血管为主型、胶原纤维为主型、出血后的红细胞聚集为主型、变性增厚的Bruch膜为主型.结果 36例患者中,新生血管为主型19例,其中隐匿性CNV 18例,PCV1例;胶原纤维为主型6例,均为隐匿性CNV;出血后红细胞聚集为主型8例,其中隐匿性CNV 1例,PCV7例;变性增厚的Bruch膜为主型3例,其中隐匿性CNV 1例,PCV 2例.以新生血管为主型的隐匿性CNV,病变组织血管管径细小,血管内径为单层内皮细胞附着,并伴有血管内、外红细胞聚集;以新生血管为主型的PCV病变组织位于Bruch膜下,血管管径粗大,血管壁厚,可见脉络膜黑色素细胞.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散在分布于所有标本中,且以偏向视网膜方向为主.5份标本新生血管附近可见大量炎性细胞存在.结论 出血性AMD组织结构呈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