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以变态反应性全身小血管炎主要病理改变的结缔组织疾病,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热,皮肤黏膜病损和淋巴结肿,最严重的是冠状动脉病变,可导致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破裂等致死性并发症,发病年龄以婴幼儿见.我院自2007至2011年共收治川崎病患儿28例,所有病例均符合日本1984年9月修订的川崎病诊断标准.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高菊芹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8):525-526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以变态反应性全身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结缔组织疾病,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热、皮肤黏膜病损和淋巴结肿大,最严重的是冠状动脉病变,可导致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破裂等致死性并发症。发病年龄以婴幼儿多见,80%在5岁以下。我院2008年—2009年共收治川崎病患儿3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日本1984年9月修订的川崎病诊断标准。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以变态反应性全身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结缔组织疾病,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热,皮肤黏膜病损和淋巴结肿大,最严重的是冠状动脉病变,可导致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破裂等致死性并发症,发病年龄以婴幼儿多见,80%在5岁以下。我院自2000至2007年共收治川崎病患儿4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日本1984年9月修订的川崎病诊断标准。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不典型川崎病(附3例报告)北京儿童医院内科(100045)梁翊常,王乃坤北京儿童医院病理科(100045)李佩娟,刘予川崎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血管炎。日本川崎病研究委员会1984年第4次修订的诊断标准对典型病例十分有价值,但对不典型病例则可延误诊断。现...  相似文献   

5.
川崎病早期诊断的问题李鲁浙,卢苏平(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邮编310009)川崎病(KD)是一种急件血管炎,主要见于小儿,80%以上为3岁以内的婴幼儿,最小的为2个月左右。1本病诊断依据主要以临床表现日本MCLS研究委员会1984年修订的标准提出,在下列...  相似文献   

6.
川崎病的诊断和处理杨振东湖北葛洲坝集团中心医院(443002)川崎病(Kawasakidisease)原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日本川崎富作1967年首次报告。该病以全身血管炎性病变为主,涉及多系统,主要临床表现与血管炎的改变有关。严重并发症有冠状动...  相似文献   

7.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uco-cutaneous lymph nodesyndrome,MCLS),是年幼孩子的一种自发性多系统疾病,一种以全身血管炎性病变(即血管炎症和坏死)为主的发热性疾病,多侵犯冠状动脉,部分形成冠状动脉瘤,少部分可形成冠状动脉扩张、狭窄或血栓,导致心肌梗死。1967年日本川崎富首次报道50例。有研究1950~1964年问有10例病人符合川崎病诊断,在1940~1949年  相似文献   

8.
川崎病卫称皮肤牯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急性出疹性疾病。基本病理改变是全身血管炎。日本川崎氏于1967年首次报告本病,并定名为川崎病。之后东南亚地区、欧洲、美国、澳大利亚及我国上海、北京等地陆续有报道:近十多年来各地报告病例日见增多。川崎病是一综合征,早期诊断较难,误诊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川崎病是由日本川崎富作1967年首次报导的一种以变态反应性全身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小儿急性发热性疾病。病因不明,我院1985 ̄1995年收治4例。  相似文献   

10.
川崎病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KawasakiDisease)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发热性疾病 ,其主要病理改变为全身血管炎性变 ,可累及其他脏器 ,引起间质性心肌炎、肾炎、缺血性心脏病病变、动脉瘤破裂、心肌梗死等以致猝死。我科1995年 10月~ 2 0 0 0年 10月共收治川崎病患儿 5例 ,按照解热、抗炎、抗血栓形成为主的治疗原则制定护理计划取得成功 ,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例 ,男 4例 ,女 1例。年龄为 6~ 10个月 2例 ,9岁 3例 ;所有患儿均符合日本川崎病研究委员会 1984年 9月修订的 6项诊断标准。住院时均有高热、…  相似文献   

11.
川崎病 (Kawasakidisease,KD)是全身性非特异性血管炎 ,冠状动脉血栓性闭塞是KD的主要原因。我们在常规运用阿斯匹林 (ASP)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KD ,取得良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2 7例川崎病患儿为 1995年 1月~ 1999年 10月我院住院患儿。男 75例 ,女 5 2例。入院年龄 13个月~ 10岁 10个月 ,<4岁占 84%。入院时间多在春季。临床诊断均符合日本川崎病研究会 1984年修订的诊断标准[1] 。经临床治疗痊愈出院 ,无 1例死亡。冠状动脉病变诊断标准 ,参考Nakano等进行…  相似文献   

12.
川崎病神经系统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丽珍 《河北医学》2000,6(10):923-923
川崎病是一种原因未明 ,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热性发疹性疾病。对心血管的损害尤其是冠状动脉损害临床研究报道较多。除心血管系统外 ,全身器官如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肾、关节及皮肤等部位的血管亦可受损。现将我院收治的川崎病合并神经系统受损的 9例病例报告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9例患儿均符合日本厚生省川崎病研究委员会 1984年 9月修订的诊断标准。男 5例 ,女 4例。发病年龄 6月~ 3岁。在川崎病的病程急性期 (病程≤ 10 d) ,患儿伴有嗜睡或烦躁 ,易激惹 6例 ,热性惊厥 3例 (肛温≥ 39℃ ) ,其中 2例既往有热…  相似文献   

13.
川崎病(KD)又称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全身血管炎性疾病。近年来取代风湿性心脏病成为我国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自1967年日本川崎富作首次报道以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不完全性川崎病病例也逐年增多。  相似文献   

14.
李树燕 《吉林医学》2009,30(9):849-850
川崎病(kawasaki distase,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系1967年日本学者川崎富作首先报道。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特征的儿童急性发热性疾病,是一种可能与感染密切相关的儿童自身免疫性血管炎综合征,其病因未明,病理特征为广泛的中小血管炎性反应及免疫性血管壁损伤,可致多系统损害。  相似文献   

15.
川崎病(KD)于1967年由日本川崎富作首先报告,曾称为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病因不明确的儿童常见的自身免疫性血管炎综合征。其主要病理改变为全身非特异性血管炎,累及中小血管特别是冠状动脉,可形成冠状动脉瘤,引起血栓性梗塞、狭窄,导致心肌梗死、猝死。目前KD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其中不典型川崎病也随之增多。  相似文献   

16.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非特异性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近年来国内外报告的病例有逐年增加趋势,同时也出现部分病例不完全符合KD的诊断标准,只具备诊断标准6项中2-3项,故称为不典型或不完全性川崎病。如何提高对不典型川崎病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能减少或避免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7.
川崎病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崎病(Kawasakidisease,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ucocutaneouslymphnodesyndrome,MCLS),由日本川崎富作于1967年首次报道50例。该病多见于婴幼儿,主要的危险是心脏并发症,目前在中国、日本、美国,KD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儿童获得性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该病病因不明,其病理改变为全身非特异性的血管炎,临床表现比较复杂,全身多系统均可受累,目前尚无特异性的诊断试验,近年来治疗效果明显提高,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1急性期KD的治疗目的是控制全身非特异性血管炎症,防止冠状动脉瘤(coronaryarteryaneurysm,CAA)形成及血栓性阻塞…  相似文献   

18.
川崎病是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儿童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最常见于婴幼儿,目前已经成为最常见的小儿获得性心脏病,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近期诊断并治疗了1例川崎病复发病例.  相似文献   

19.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1967年日本川崎医生首次报道.由于KD可引起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故愈来愈受到人们重视.目前认为,KD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小儿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KD的早期诊断与治疗非常重要,现将近年来的有关KD的中西医诊治资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 1967年日本川崎富作(Kawasaki)首先报告一组原因未明的小儿全身血管炎综合征,命名为川崎病(MCLS,Mucocutaneous L-ymph Node Syndrome)或Kawasaki病。近年来我国各地相继有本病的临床病案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